山西地质趣谈
运城盐湖:盐从何处来
运城的盐池是中原地区唯一产盐的咸水湖,它是华夏先民最先品味到食盐滋味的发祥地。商周以来就开始将食盐作为珍贵的祭天贡品,仅供应部族贵族使用;随着产量提高,春秋开始供应民众。秦汉以来年产盐超过万吨,唐朝每年产盐可达14万吨。仅盐池产盐的盐税收入就占全国总税收的八分之一。可见盐池在我国历史中地位之重要。初步统计,年来盐池产盐总量近亿吨,如此巨大的盐来源于何处?从水质分析中知道,无论地表水还是地下水均含一定量的盐。当含盐度小于0.1%时(每立方米水含盐量不超过l克)就是淡水,0.1%~3.5%为咸水,超过5%为盐湖。运城盐池如今含盐浓度高达20%~30%。运城所在涑水河地表水含盐0.1%~0.3%,运城地区地下米以上的地下水平均含盐度0.3%~0.6%。通过计算得出地表水每年向池中提供1.48万吨盐分,地下水提供10.39万吨盐分。所以仅凭这两处补给,运城就可年产盐12万吨。当然,地下的盐有部分是古汾河所提供,其来源是超过今天涑水河流域面积的。盐池从20世纪70年代起,开始转向生产芒硝。转产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因山洪暴发,沙砾石涌入湖中,那股富盐的地下水补给的“黑河”被堵塞了。盐产量愈来愈少。而湖底产盐时积存下来卤水中硫酸盐浓度却日益增高,因而产芒硝的条件更好。芒硝后面的10H2O是结晶水,不是水结冰形成,而是参与到芒硝晶体中的固态水。将芒硝中结晶水用加热的办法除去,留下的Na2SO4就是商品元明粉。现在盐池的化工龙头企业———南风集团向国外出口的元明粉占全国出口量的60%~70%。版权所有:山西地质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