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逊(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编者按
穿山甲为鲮鲤科动物鲮鲤的鳞片,处方名有炮山甲、醋山甲、炮甲珠或炒甲片等。其味咸,性微寒,入肝、胃二经。中医常以其走窜之性无所不至,李时珍曰:“穿山甲入厥阴、阳明经。古方鲜用,近世风疟、疮科、通经、下乳,用为要药。盖此物穴山而居,寓水而食,出阴入阳,能窜经络,达于病所故也。”近年来,随着进口的穿山甲资源越来越多,与传统药用穿山甲在纹理、质地、大小等方面形成了明显差别。本文作者详细比较了穿山甲及常见伪混品形态特征,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参考。
刘书真
穿山甲为鲮鲤科动物穿山甲(ManispentadactylaLinnaeus)的鳞甲。世界上现存穿山甲7种,生活在亚洲的中国穿山甲(Manispentadactyla)、印度穿山甲(Maniscrassicaudata)和马来穿山甲(又称为爪哇穿山甲)(Manisjavanica)3种,生活在非洲的大穿山甲(Manisgigantea)、树穿山甲(Manistricuspis)、南非穿山甲(Manistemminckii)和长尾穿山甲(Manistetradactyla)4种,年中国穿山甲、马来穿山甲在IUCN红色名录里由濒危(EN)正式被评定为极度濒危(CR)。
穿山甲的鳞片,又名甲壳。依颜色分铜甲和铁甲,色较黄的为铜甲,颜色较黑的称为铁甲。中国穿山甲甲片的颜色,与穿山甲生长的年龄有关。幼仔鳞甲质软,色淡灰,随着年龄增长,鳞甲逐渐变硬,色转暗褐,老年期则变为灰黄褐色。一般认为国产货中“铜甲”质量较好,而“铁甲”则因形小而便于炮制。进口品种有颜色偏黄者常称之为“铜甲”(图1)。
图1中国穿山甲(Lizhan摄)
穿山甲具有通经下乳、消肿排脓之功效,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与进口传统。早在20世纪30年代,东南亚地区穿山甲已通过香港贸易进入中国市场,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境内穿山甲资源的枯竭以及旺盛的市场需求,每年有大量穿山甲资源从越南、老挝、菲律宾、马来西亚,巴基斯坦等地进入我国。进入21世纪后,随着亚洲穿山甲资源的枯竭及全球化进程的影响,非洲大陆的穿山甲也大量出现在中国市场,这些品种与传统药用穿山甲在纹理、质地、大小等方面有明显差别。穿山甲及其常见伪混品形态特征比较见表1、图2。
表1穿山甲和其常见混淆品的形态比较
名称
刚毛
颜色
外形
厚度
其他
中国穿山甲
有
红褐色或灰黄色
体背鳞片前缘形状平圆或凹入
较厚,1-4mm
鳞片一般直径小于5cm
马来穿山甲
有
灰黑色,黄褐色
体背鳞片前缘形状向后凸出
薄,1-3mm
尾末端下部鳞片为膜状
印度穿山甲
有
灰黑色,黄褐色
体背鳞片前缘形状向后凸出
较厚
尾末端下部鳞片为坚硬鳞片
树穿山甲
无
灰黑色或灰白色
鳞片前缘常见三个尖
薄,常<1mm
片型常呈柳叶状
南非穿山甲
无
黄棕色
体背鳞片前缘形状向后凸起
厚
2-6mm
鳞片直径大于10cm
长尾穿山甲
无
鳞片的后1/3部分颜色较暗
体背鳞片前缘形状向后凸起
较厚
尾长为体长2倍
猪蹄甲
无
灰黑
整体呈凹窝状,中空
图2四种穿山甲比较
中国穿山甲呈扇面形、三角形、菱形或盾形的扁平片状或半折合状,中间较厚,边缘较薄,大小不一,长宽各为0.7~5cm。外表面黑褐色或黄褐色,有光泽,宽端有数十条排列整齐的纵纹及数条横线纹;窄端光滑。体背鳞片前缘形状平圆或凹入,内表面色较浅,中部有一条明显突起的弓形横向棱线。角质,半透明,坚韧而有弹性,不易折断。气微腥,味淡(图3~图5)。
图3中国穿山甲背甲
图4中国穿山甲体背鳞片前缘
图5中国穿山甲不同部位(于立伟摄)
目前,马来穿山甲已成为商品穿山甲的主流品种及事实上穿山甲的代用品,马来穿山甲与中国穿山甲的主要区别在于:体背鳞片前缘形状,马来穿山甲向后凸出,而中国穿山甲平圆或凹入,且中国穿山甲鳞片要厚于马来穿山甲(图6)。
图6马来穿山甲
现在市场上多用进口的南非穿山甲大片或树穿山甲掺入甲片中。南非穿山甲内表面色较浅,中部有一条明显突起的弓形横向棱线,横向棱线较粗厚,横向棱线与腹面存在较大空隙,炮制后颜色较深,外表面黄褐色至棕黄色,纹理不明显;中部突起弓形横向棱线明显,呈棕色,边缘稍向内卷曲,质酥不脆,能折断,断面黄色,泡沫状,厚,裂隙较大而多。(图7~图10)
图7南非穿山甲
图8南非穿山甲内表面
图9南非穿山甲炮制品(张培培摄)
图10南非穿山甲炮制品打碎(张培培摄)
树穿山甲呈柳叶状,薄,鳞片前缘常见三个尖,树穿山甲表面具排列整齐的纵纹,纹理细而清晰,横向纹理不明显,内表面横向棱线凸起不明显,紧贴腹面,炮制品边缘多内卷,呈丁字形(图11~图12)。
图11树穿山甲
图12树穿山甲炮制品
市场上还常见用动物蹄甲冒充穿山甲,猪蹄甲整体呈凹窝状,中空。而且穿山甲甲片在紫外光灯nm波长下,外表面无荧光;内表面弓形横向棱线下方无荧光,上方扇形面呈黄绿色荧光。穿山甲甲片,用刀削去无荧光部位后,置紫外灯(nm)下观察,显黄绿色荧光。白猪蹄紫外光灯nm波长下观察,全体均显较明亮的浅蓝色荧光。用刀削后观察荧光更明亮、色更深。黑猪蹄甲紫外光灯nm波长下观察:全体无荧光。用刀削后观察仍无荧光(图13~图15)。
图13猪蹄甲(孟武威摄)
图14猪蹄甲炮制品(张培培摄)
图15猪蹄甲炮制品侧面(于立伟摄)
此外,穿山甲炮制品造假经常将生山甲片按砂烫法炮制,趁热投入适量高浓度的食盐水、芒硝或硫酸钡溶液中闷吸,待溶液吸足后,再晒干。可使药材增重。掺伪山甲片,有的表面可见白色结晶物,质地湿重。气微,味咸涩(图16~图18)。
图16正常穿山甲(lizhan摄)
图17增重穿山甲(于立伟摄)
图18增重穿山甲表面晶体(于立伟摄)
参考文献
[1]刘曦庆,彭建军,等.穿山甲的走私贸易概况、物种鉴定与形态比较[J].林业实用技术,5:11-14
[2]魏均娴.云南出产动物类中药的鉴别经验[J].江西中医药,,12:65-66.
[3]叶强.广西地道药材简介[J].广西中医药,,2:32-34.
[4]李荣昇.穿山甲[J].中药通报,,4(5):-.
[5]陈瑞生,陈相银,贾王俊.穿山甲鉴别与炮制[J].首都医药,,6:41.
[6]蒋世银.炮山甲与劣品炮大甲片的经验鉴别[J].中国药师,,17(9):-.
[7]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Z]..
[8]吴诗宝,王应祥等.中国兽类一新纪录——爪哇穿山甲[J].动物分类学报.30(2):-.
[9]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鉴定手册[Z]..
[10]汪松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兽类[M].北京:科学出版社,,-.
[11]周昭敏,赵宏等.中国穿山甲与爪哇穿山甲甲片异速生长分析及其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J]动物学研究,,33(3):?.
[12]朱从法,余华照.注意炮山甲掺伪[J].中成药,:50.
[13]任晓龙.掺入芒硝炮山甲的鉴别[J].基层中药杂志,,13(4):33.
[14]汪冶,文惠玲,黄刚.掺假穿山甲的检定[J].中医药导报,,11(8):59-61.
[15]汪冶,高春花,肖聪颖.搀硫酸镁穿山甲洗脱后不能作正品入药[J].时珍国医国药,,18(7):3-4.
[16]石尚友,黄淑君,邓顺超.对穿山甲与混淆品猪蹄甲快速鉴别方法探讨[J].中医药导报,,13(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