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一侧或两侧疼痛,不红不肿,行走不便,称为跟骨痛,又称脚跟痛。跟骨痛是一种退行性病变,中老年人是易发人群,可以导致刺激性疼痛,并有周期性,休息后可得到缓解。导致跟骨痛的原因是,跖腱膜与跟骨的结合处出现老化,导致缺血的症状,如果长时间受到站立、行走、外伤等外界刺激,就会导致跖腱膜的无菌性炎症,使患者出现跟骨痛。
病因分析
此病多因劳累过度、肾气不足而引起,也有单独发病者,临床上以身体肥胖的女性患者居多。脚部的血液循环对全身血液循环有很大的影响。中医学对维护双足健康有独到见解,认为人体有四根,即耳、鼻、乳和脚,其中脚为精气之根,是四根之本。人进入中年后,由于心脏的供血能力减退,供应给离心脏最远的脚部的血液跟营养会相对减少。古人云,人老足先衰,寒从脚下起。
中医辨证
肾阴虚型:足胫时热而足跟痛,用六味丸(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加龟板、肉桂。
肾阳虚型:不能久立而足跟痛,用八味丸。
夹湿型:重着而肿,用换骨丹、史国公药酒。
湿痰流注型:用导痰汤加木瓜、萆薢、防己。
气血两虚型:用补中益气汤、十全大补汤。
血热型:用四物汤加知母、黄柏、牛膝。
跟骨痛特效外洗方(只可外用不能内服):
药物组成:川芎20克,生川乌30克,川牛膝30克,川续断30克,川椒30克,威灵仙30克,木瓜20克,透骨草30克,鸡血藤30克,元胡20克,乳香20克,没药20克,芒硝(另包)50克,食醋毫升。
方解:方中川乌、川椒、威灵仙、透骨草、鸡血藤祛风散寒,通经活络;元胡、川芎、乳香、没药活血散瘀,行气舒筋;木瓜、川续断、川牛膝补肝肾,强筋骨;芒硝软坚散结,消肿止痛;食醋含醋离子,有较强的渗透作用,可助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力。诸药水煎熏洗,药物作用于局部,渗透肌肤,直达病所,促进气血流通,改善局部血液运行,软化骨刺,促进炎症吸收,从而使症状缓解或消除。
用法:将前12味药加冷水毫升,浸泡12小时,煮沸三四十分钟,倒入盆内,加芒硝、食醋搅匀。先热熏患处,待水温不烫时浸洗患足。水温下降时可再加热,每次熏洗时间不少于1小时,早、晚各1次。每剂药可用两天。
其他疗法
物理疗法:用和合治疗仪局部照射疼痛部位,每次60分钟,每天1次,15天为1个疗程,可获得满意疗效。
病例
吴某,男,60岁,退休工人,双足跟痛,足部不能着地半年多,晨起后要先将足部按摩后,缓缓轻着地后才能慢慢走路,否则疼痛难忍。其足部外观未见红肿,按压有痛感。用上方煎水外泡,每天1次,每次60分钟,外加和合治疗仪双足痛点照射,每天1次,每次60分钟,连用15天,痊愈。
作者为宝丰县商酒务镇赵一村卫生室医生。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