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条辩二六二():跌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鞭,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词解:
跌阳:即冲阳穴,在足背第二第三跖(zhí)骨间,属足阳明胃经,古人常用跌阳脉诊察脾胃疾病。
提要:叙述脾约证的病理机转,和治疗方剂。
跌阳脉浮而涩,胃气旺盛是以脉浮,小便多而津液外泄,是以脉涩,浮脉与涩脉同时并见,则知肠中津液不足,内热偏盛,大便就会干燥。这是脾被胃所约束,精气不能转输,用麻子仁丸主治。
脾约证是津液亏竭,不能濡润大肠,以致肠中干燥,而大便干鞭。跌阳脉专候脾胃,跌阳脉浮为胃中有热,因浮属阳脉,胃为阳土,胃气亢盛,故脉亦应之而浮,涩属阴脉,脾为阴土,脾阴不足,则脉应之而涩。
胃强脾弱,则弱者受强者之约束,而气馁不用,因此,脾失转输,不能四布,而但输膀胱,所以小便数、而大便干鞭。本证便鞕由于津伤有热,所以采用麻子仁丸润肠通便,而不宜三承气的苦寒攻下。
跌阳脉讲的就是冲阳穴的地方,脚背的地方,为什么叫脾约?食物进入胃,经过十二指肠到小肠,小肠很窄小,残渣堵在小肠转折的地方,因为脾太燥,思能伤脾,思虑过度则伤脾,大便就像六味地黄丸、像羊便一样。
人喝水的时候,水在阳明发散,—部份的水在胃里面发散成津液,—部份的水到小肠或大肠。在大肠的时候再发散,这是经过两道步骤,当脾太燥的时候,水一进入到胃里面就蒸发掉了,脾脏把水拿走了,脾本身是湿不要水,这水就直接给膀胱,就小便出来了,所以小便数。
食物里的水分,到大肠里面的时候,才能被完全吸收,结果进入小肠的时候,就完全被脾脏拿走了,大便干在小肠里面,大便就变得一颗一颗的,本来应该是一条的,堵在大肠的燥屎像核桃那么大,堵在小肠里面的像六味地黄丸,燥屎就是堵在小肠里面九转回肠的地方。
因为知道结在小肠里面,用芒硝下去,攻下速度就太快了,几分钟药的作用就达到肛门了,速度太过了。所以靠麻子仁,仁剂的药都是有油质可以润肠,所以又用杏仁,健脾的时候用桂枝汤,因为脾已经太燥了,桂枝很热,桂枝下去脾会更燥,所以不用桂枝用白芍,白芍能让脾脏里面,静脉的血管活络起来,能生湿并止腹痛,这三味药再加上小承气。
小承气汤是通小肠的,所以小承气汤里面加麻子仁、杏仁、白芍,才能把小肠的燥屎通出来,光用小承气汤大便清出来了,可是小粒的清不出来,因为大便黏在小肠壁转折处,这就靠仁剂把它清出来,靠丸剂的药缓力专把它慢慢清干净。
医圣张仲景用丸剂,取它的药缓力专,汤剂的速度太快了,清不干净,用丸剂慢慢的全部把它清出来。这种症状女性比较多,用了麻子仁丸,症状有改善但如果还不太通畅,可加少量芒硝冲服。
跌阳脉就是脚上冲阳穴的地方。摸他的脚冲阳穴的地方、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者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难,其脾为约,麻仁丸主之。本条条辨所说的证状,和承气汤证不—样。承气汤是热而且是实,麻仁丸是燥、实,干燥,燥和热不—样。热的话还有津液,燥的话就没有津液了。
麻子仁丸方:
麻子仁二升,芍药半斤,枳实半斤(炙),大黄一斤(去皮),厚朴一斤(炙,去皮),杏仁一升(去皮尖,熬,别作脂)。
此六昧,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以知为度。
开处方的时候按照比例开,麻子仁二,白芍六,枳实六,大黄十二,厚朴十二,杏仁十二。
具有滋燥、润肠、缓泻作用,方中麻仁、杏仁润肠肃肺,因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降有助于通便的作用。枳实、厚朴,破气行滞,芍药养阴,大黄攻下清热。所以本方虽是润肠缓下之剂,但仍兼攻下破气,如果老人或久病,津枯血燥、内无邪热的便秘,本方还应审慎使用。
《经方实验录》医案选录:徐,能食,夜卧则汗出,不寐,脉大,大便难。此为脾约,麻仁丸一两,作三服,开水送下。
胃中有热则能食,脉大,邪热扰阴,则夜卧多汗而不寐,脾阴不足,不能濡润大便,则大便难。所见证状,虽与条文不尽相同,但胃强脾弱机转则完全一致,所以亦用麻子仁丸。
脾约证的证状:大便干鞕,不更衣十日无所苦。
脾约证的成因:汗出多,小便数,津液外亡。
脾约证的病理:胃热亢盛,脾阴不足。
脾约证的脉搏:1,浮芤——浮为阳盛,芤为阴不足。
2,跌阳脉浮涩——浮为胃气强,涩为脾阴弱。
《方函口诀》引闲斋曰:治老人之秘结最佳。然本方虽和缓究属攻破之剂,常见有误用致死者。老人血液枯燥而便秘者,得大剂「肉蓰蓉」辄通利;若用本方,虽取快一时,不旋踵而秘结益甚,不可不知。
常常看到老年人大便像羊大便—样,一颗—颗的,肉蓰蓉是补肾,是男人壮精的药,把精力壮起来,体能恢复以后,肠胃蠕动功能恢复,自然而然把大便排出来。年龄大的人身体很虚,没有体力承受承气汤的威力,所以紧急时可用猪胆汁导法和蜜煎导法,从肛门把大便清出来。
麻子仁丸方:
麻子仁二升,芍药半斤,枳实半斤(炙),大黄一斤(去皮),厚朴一斤(炙,去皮),杏仁一升(去皮尖,熬,别作脂)。
此六昧,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以知为度。
开处方的时候按照比例开,麻子仁二,白芍六,枳实六,大黄十二,厚朴十二,杏仁十二。
我们在处方的时候,麻子仁丸,芍药,枳实,大黄,厚朴,杏仁,然后再炼蜜为丸做成小丸、丸剂来。遇到病人很虚弱的时候,需要攻他的大便时候,我们知道大黄、芒硝药力强劲、峻猛,担心大黄、芒硝下去的时候,病人元气受不了,身体受不了,所以用麻子仁。仁剂药有:柏子仁,酸枣仁,杏仁、麻子仁还有当归里面都有仁剂。
在所有仁剂里面,“仁”里面就含很多的油脂,他们都有润肠通便的功能,不像大黃,芒硝,药力峻猛一下子全给打出去了,为什么叫脾约麻仁丸,脾生思,过思伤脾。人思虑太甚的时候会伤到脾脏,本身脾脏喜燥恶湿,它是管湿,但是脾喜欢干燥,不要太湿,喜燥,恶湿,它不喜欢很湿,脾太湿了就变成太阴证。湿如果完全没有也不行。
思会伤脾,所以思念太过的时候,它会越来越焦躁,燥的原因就在这里,小肠里面的津液是来自脾脏。所以,脾在《黄帝内经》中讲到“脾主少腹”,腹部讲的就是小肠,如果说小肠里面的水分不够了,为什么会不够,原因之一就是过度忧思,思能伤脾,这是情志方面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情志引起的。
当脾没有办法提供小肠津液时候,小肠会干掉。小肠干掉的时候,出现的症状就是大便很难。这个症状是脾约,如何知道脾约了没有?问诊病人,你大便是什么样子?大便跟羊大便—样,一颗一颗跑出来,城市人或没有接触过羊的人,不知道羊粪是什么样,也没关系,六味地黄丸就是羊大便的样子。
看到病人大便出来是小小—颗颗出来,类似于羊粪或者六味地黄丸,这就是麻子仁丸证。没有彻底消化的食物和糟粕堵在小肠里面,小肠里面因为它有曲道很多,大便堵在里面的时候,堵结在弯道的地方。排出来的时候就一颗—颗的,—粒—粒的,而且非常的干,当临床上问诊的时候,病人也感到很奇怪,大便排出来—颗—颗的,这个时候诊断已经结束了,很明显的。
证,大部分发生在女人身上,男的很少。大部分都在女孩子身上,所以女孩子思比较重,比较多情么,重感情一点。麻子仁丸证,这里用丸,不用汤,汤太快了,因为汤下去还没有润泽小肠,就已经跑到大肠去了。它里面有大黄的药效跑太快了,所以用丸剂来滋润它。麻子仁丸处方的比例是:麻子仁是二,白芍是六,枳实是六,大黄十二,大黄是十二,杏仁也是十二。这是制作麻子仁丸时,用这种比例来做。
如果遇到腹痛的时候,要重用白芍、白芍是专门治疗疼痛的,有很多麻子仁丸证病人,可以看到病人有腹痛,所以里面放了白芍,我们从处方中,可以回头看本草的药性。芍药有腹痛的时候,一定会用到芍药!这里腹痛不管是阳明证也好,或者是女人月经的腹痛也好,只要是肚子痛,都可以使用芍药。
最主要的是大黄、枳实、厚朴这三味药,这是不是小承气汤?再加上麻子仁、芍药和杏仁都是滋润肠道的药,这就是的丸剂。吃的时候,我们知道,早上5-7点是大肠经流注的时间,如果晚上睡觉以前吃,刚好隔夜第二天早上排出来。
希望效果好—点,一次吃个20颗,不要吃太多,因为含有小承气丸在里面,如果是给他30颗吃下去,是不会等到5点到7点排的,弄不好半夜两点就要起来上厕所。药效来的太快了,所以吃20颗就够了,小孩子的话就吃10颗或5颗,中等体格的话15颗,像我们平常人体格,20颗就可以了。
如果吃了20颗还没出来,那是药力度还是不够,再加重到20颗30颗继续加下去,每—个人燥结的程度都不—样,但是如果吃了以后,慢慢大便通利了,形状会改变。病人会感到奇怪,吃的药丸跟拉的大便很像,黑黑的一颗一颗的,吃进去以后排出来像香肠一样。
为什么病人在前医那里,以前吃的药都没有用?因为以前吃的药只是在攻实!没有去把肠道濡润,没有用润肠的、增润津液的药。象芍药、杏仁这些滋润肠道、解除腹痛的药没有用到,滋阴的药没有用到。所以以前他们没有办法治好。
吃了一段时间以后,自然而然就正常了,小便是正常淡黄清色的,可以从小便就知道小肠、大肠有没有便秘的问题。临床上,我们用在老年人气血两虚的时候,在大承气汤攻下病也不好时,或者素虚老年人承受不了峻烈承气汤的时候,有顽固便秘排除不掉的情形,我们就用。
如果说宿便堵到肛门口了、很干硬,燥实在里面,用手抠才能挖出来,特别干燥了大便的时候,在吃的时候,可以用半钱放碗里,用热水冲下去、化开以后,用芒硝水来吞服,这样就可以把那燥实、燥粪打掉,这种方法临床上用到的次数很多。
年龄大的人身体很虚,没有体力承受承气汤的威力,所以紧急时可用猪胆汁导法和蜜煎导法,从肛门把大便清出来。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