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方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

出自《伤寒论》

组成

大黄四两(酒洗)12克、厚朴八两(去皮,炙)24克、枳实五枚(12克)、芒硝三合(6克)

??点击上面蓝色字体可以进入《每日一药》相应中药

方歌

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以枳朴效力彰,阳明腑实痞满坚,峻下热结此方良。

用法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现代用法:用水适量,先煎厚朴、枳实,后下大黄,芒硝溶服。

功效主治

峻下热结。

1、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甚或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

2、热结旁流证下利清谷,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

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方解

本方证为伤寒邪传阳明化热,肠热津伤,燥屎内结,腑气不通所致。实热内结,腑气不通,故见大便秘结不通,矢气频转,脘腹痞满而硬,疼痛拒按;四肢禀气于阳明,阳明经气旺于申酉时,里热炽盛,蒸腾于外,故日晡潮热,手足溅然汗出;浊气上攻,扰乱神明,则谵语;舌苔焦黄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均为热盛伤津,燥屎内结之象。前人将阳明腑实证归纳为“痞、满、燥、实”四种:“痞”指自觉胸脘有痞塞压重感;“满”指脘腹胀满,按之有抵抗感;“燥”指肠有燥屎,干结不下;“实”指腹痛拒按,大便不通。总之,本证为热邪与燥屎内结于肠胃,里热炽盛。治宜釜底抽薪,急下存阴。

  方中大黄苦寒通降,泻热通便,荡涤肠胃积滞,且生用并后下,荡涤之力更锐,治“实”而为君药。然大黄虽长于荡涤实热,但无软坚之力,故配以芒硝,咸寒润降,软坚润燥,以攻燥结,治“燥”为臣药。二药相须为用,以增峻下热结之力。燥屎内结,腑气不通,故用厚朴宽肠下气,化滞除胀以治“满”;枳实行气消积以治“痞”,二药既可调畅气机而除痞满,以消无形之气滞,又可助硝、黄之荡涤之力,共为佐使药。四药相配,泻下与行气并用,则痞、满、燥、实俱去,起到急下存阴的作用。

  热结旁流:是阳明腑实证的一种假象。其因是由里热炽盛,燥屎结于肠中欲排不能,以致少量粪水从旁流出所致。此时,虽下利稀水,色纯青而臭秽,但仍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干舌燥,脉滑实。其下利稀水为假象,本质仍为“热结”,治宜大承气汤以峻下之,乃为“通因通用”之法。

  热厥:其因是由实热积滞闭阻,阳遏内郁不达四末,致阳盛格阴,故见四肢厥冷而为热厥,其厥为假象,热为本质,治宜大承气汤以寒下之,乃为“寒因寒用”之法。若实热内结,热盛伤津,筋脉失养则症见抽搐而发为痉病;阳明热甚,上扰神明,则神昏谵语,发为狂证,治宜大承气汤以泄之,乃为“釜底抽薪”之法。

用法要点

本方为寒下峻剂,用于里实证,以痞满燥实四证俱全为辨证要点。

现代应用

本方常用于治疗单纯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蛔虫性肠梗阻、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以及某些热性疾病过程中出现高热,谵语,神昏,惊厥,发狂而见大便不通,苔黄脉实者。

目前大承气汤用在肠梗阻临床治疗中十分广泛,并不断被推广应用到外科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肺源性肝病、胆道蛔虫症、儿科疾病、胃切除术后残留排空延迟症及食管癌等疾病治疗中。临床报道本方可用于狂躁症、消化不艮致馥胀、中风后便秘、外敷防治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灌肠治疗中枢性高热等里实热证。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大承气汤及其制剂除了具有调节胃肠激素分泌,促进胃肠运动通便的作用,还有显著的抑制血清内毒素、降低炎性细胞因子、解热、抗感染、抗炎、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注意

凡气虚阴亏,燥结不甚者,以及年老、体弱、孕妇等均应慎用。本方作用峻猛,应中病即止,切勿过剂。

图片来源于网络,整理仅为中医药科普。若有异议请联系删除!文中方剂请不要自行组方服用,如需服用请咨询中医师!

长按上图,识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gxiaoa.com/mxyy/78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