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www.ykhongye.com/
轮考点每日推送
研
习
方
青竹
剂
知识点
泻下剂的概念
答: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便、泻热、攻积、逐水等作用,用以治疗里实证方剂,统称为泻下剂。
泻下剂的适用范围
答:为有形实邪内结而设,凡因燥屎内结、冷积不化、瘀血内停、宿食不消、结痰停饮、虫积之脘腹胀满、腹痛拒按、大便秘结或泻利、苔厚、脉沉实等属里实证者,均可用。
泻下剂的分类
答:寒下剂、温下剂、润下剂、逐水剂、攻补兼施剂。
泻下剂的注意事项
答:
a.药力多迅猛,易伤胃气,应得效即止,慎勿过剂;b.服药期间忌食油腻及不易消化的食物,以防重伤胃气;c.表证未解,里未成实者,不宜使用d.年老体虚、孕、产妇或月经期,病后伤津,以及亡血者,均应慎用或禁用。
方剂01: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用芒硝,大黄枳实厚朴饶;
去硝名曰小承气,调胃承气硝黄草。
→峻下热结。
→阳明腑实证;热结旁流证;里实热证而见热厥、痉病、发狂者。
a.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甚或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
b.下利清水,气臭秽,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
c.里实热证而见热厥、痉病、发狂者。
*君:大黄—攻积通便,荡涤肠胃邪热积滞;
厚朴—行气消胀除满。
*臣:芒硝—泻热通便,润燥软坚;
枳实—下气开痞散结。
阳明热盛+伤津+大便燥结。
*大黄后下→取其泻下之功。
*热厥→寒因寒用。
*热结旁流→通因通用。
*“釜底抽薪”、“急下存阴”。
*大承气汤:厚朴:大黄=2:1
方剂02:大陷胸汤
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一克效力强;
擅疗热实结胸证,泻热逐水效专长。
→泻热逐水。
→水热互结之结胸证。
*心下疼痛,拒按,或心下至少腹硬满疼痛而手不可近,大便秘结,日晡潮热,短气烦躁,舌上燥而渴,脉沉紧,按之有力。
*君:甘遂—泻热散结,峻下泻水逐饮。
*臣:大黄—荡涤胸腹邪热。
芒硝—泻热通滞,润燥软坚。
*本方寒下药与峻下逐水药并用,力大势猛,功专效宏,使水饮邪热从二便分利而去,为泻热逐水之峻剂。
水+热+结胸。
方剂03:大黄牡丹汤
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
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
*右下腹疼痛拒按,或右足屈伸痛甚,甚则局部肿痞,小便自调,或时时发热,自汗恶寒,舌苔薄腻而黄,脉滑数。
*君:大黄—泻热逐瘀,荡涤肠中湿热瘀毒;
桃仁—破瘀泻热。
*臣:芒硝—泻热导滞,软坚散结;
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佐使:冬瓜仁—清肠利湿,排脓散结。
*肠痈溃后以及老人、孕妇、产后,均应忌用。
*清利、破瘀、泻下合于一方,以通为用,使湿热瘀毒从肠道而去。
湿+热+瘀+结。
方剂04:大黄附子汤
大黄附子金匮方,散寒通便止痛良;
细辛三味同煎服,功去温下妙非常。
→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寒积里实证。
*腹痛便秘,胁下偏痛,发热,畏寒肢冷,舌苔白腻,脉弦紧。
*寒凉泻下与辛热助阳并用,乃温下剂之基本配伍。
大黄:“去性存用”。
肾阳虚+大便不通。
方剂05:温脾汤
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
寒热并用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攻下冷积,温补脾阳。
→阳虚冷积证。
*便秘腹痛,脐周绞痛,手足不温,苔白不渴,脉沉弦而迟。
*君:附子—温脾阳,散寒凝;
大黄—荡涤泻下而除积滞,去性存用。
*臣:芒硝—泻下攻积;
干姜—温中助阳。
*佐使:人参、甘草—补益脾气,阳虚先益气;
当归—养血润燥;
甘草—调药和中。
*温通、泻下、补益三法兼备→攻下不伤正,温下相成。
脾阳虚+大便不通。
方剂06:十枣汤
十枣逐水效堪夸,大戟甘遂与芫花,
悬饮内停胸胁痛,大腹肿满用无差。
→攻逐水饮。
→悬饮;水肿。
a.咳唾胸胁隐痛,心下痞硬,干呕短气,头痛目眩,或胸背彻痛不得息,舌苔白滑,脉沉弦。
b.实水,一身悉肿,尤以身半以下为重,腹胀喘满,二便不利,脉沉实。
*君:甘遂—善行经隧之水湿;
大戟—善泻脏腑之水邪;
芫花—善消胸胁伏饮痰癖。
*佐使:大枣—①缓和诸药毒性;②益气护胃,减少药后反应;②培土制水,邪正兼顾。
*本方服法乃“三药”为末,枣汤送服;“平旦”空腹服之;从小剂量始,据证递加;“得快下利后”,停后服,“糜粥自养”。
*因其逐水之力峻猛,只宜暂用,不可久服;孕妇忌服。
*不可用于皮水,因本剂攻里不达外。
*不可与甘草共服。
方剂07:舟车丸
舟车牵牛及大黄,遂戟芫花槟木香;
青皮橘皮轻粉入,水热气滞力能当。
→行气逐水。
→水热内壅,气机阻滞。
*水肿,水胀,口渴,气粗,腹坚,二便不通,脉沉数有力。
*君:牵牛子—二便不利首选。
*臣:大黄—通腑;
甘遂、大戟、芫花—逐水。
*佐使:青皮、橘皮、木香—理气;
轻粉、槟榔—逐水通便。
水+热+腑实。
*主疗燥实阳水证→阳水与腑实共见。
方剂08: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小承气,杏芍麻仁治便秘;
胃热津亏解便难,润肠通便脾约济。
→润肠泄热,行气通便。
→胃肠燥热,脾约便秘证。
*大便干结,小便频数,脘腹胀痛,舌红苔黄,脉数。
*君:麻子仁—润肠通便。
*臣:大黄—泻热通便;
杏仁—肃降肺气而润肠;
白芍—养阴和里缓急。
*佐使:枳实、厚朴—行气破结消滞;
蜂蜜—润燥滑肠,调和诸药。
*泻下与润肠并举,泻而不峻,下不伤正。
*服用时从小剂量逐渐增加,以取效为度,不宜常服。
*本方含有攻下破滞之品,故孕妇、年老及血虚津亏便秘者,仍应慎用。
大便秘结,小便频数。
热+燥+便秘。
方剂09:济川煎
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
肾虚津亏肠中燥,寓通于补法堪宗。
→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肾虚便秘。
*大便秘结,小便清长,腰膝酸冷,舌淡苔白,脉沉弦。
*君:肉苁蓉—温补肾精,暖腰润肠。
*臣:当归—养血和血,润肠通便;
牛膝—补肾壮腰,善行于下。
*佐使:枳壳—宽肠下气助通便;泽泻—性降,渗利泄浊;
升麻—升举清阳,使清升浊降以助通便。
*热邪津伤及阴虚者忌用。
*寓“润下”与“温补”之中→“寓通于补之中,寄升清于降浊之内”。
肾阳虚+精亏+便秘。
方剂10:黄龙汤
黄龙汤枳朴硝黄,参归甘桔枣生姜;
阳明腑实气血弱,攻补兼施效力强。
→泻下热结,益气养血。
→阳明腑实,气血不足证[结热利证]。
*心下硬痛,下利清水,色纯青,或大便秘结,身热口渴,腹痛拒按,神昏谵语,神倦少气,舌苔焦黄,脉虚。
*君:大黄—泻热通便,荡涤积滞。
*臣:芒硝—润燥软坚。
*佐使:枳实、厚朴—行气导滞;
人参、当归—益气养血,扶正祛邪,使攻下而不伤正;
桔梗—开宣肺气而通肠腑,寓“欲降先升”之妙;
生姜、大枣、甘草—和中益胃。
*老年气血虚者→-芒硝→减缓泻下之力;或增加参、归用量→加强补虚扶正。
*本方虽为攻补兼施之剂,但攻下之力较强,使用时要辩证准确,注意气血虚衰的程度,合理选用补益药物。
*攻下热结+益气养血→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碍邪。
气虚+血虚+热+便秘。
*含大承气汤。
方剂11:新加黄龙汤
新加黄龙硝黄草,麦地玄海参归姜;
滋阴泄热补气血,正虚便秘此方良。
→泄热通便,滋阴益气。
→热结里实,气阴不足证。
*大便秘结,腹中胀满而硬,神疲少气,口干咽燥,唇裂舌焦,苔焦黄或焦黑燥裂。
*君:芒硝、大黄—泄热通便,软坚润燥。
*臣:人参、玄参、海参、当归、生地、麦冬—补气益血,养阴增液。
*佐使:姜汁—振胃气防呕。
气虚+阴虚[倾向于阴液不足]+热+便。
*从这里便可以看出两个黄龙汤最大的区别在于血虚还是阴虚,所以只要辨别出血虚和阴虚的症状即可。
*新加黄龙汤=黄龙汤-枳朴桔+麦地玄海。
*本方中所含“三参”→人参、玄参、海参。
方剂12:增液承气汤
增液承气用黄硝,玄参麦地五药挑;
热结阴亏大便秘,增水行舟此方宜。
→滋阴增液,泄热通便。
→阳明温病,热结阴亏证。
*大便秘结,口干唇燥,舌苔薄黄而干,脉细数。
*攻补兼施→“增水行舟”。
阴虚津燥+热+便秘。
*麦冬: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
测
试
真
青竹
题
真题集
(点击选项查看答案)
1、临床煎煮时,应后下大黄的方剂是
A
新加黄龙汤
B
调胃承气汤
C
小承气汤
D
大承气汤
解析
D
答:大承气汤,原方煎药时,先煮枳实、厚朴,后下大黄,汤成去滓后溶入芒硝,是因大黄煎煮过久,减缓泻下之力。
2、具有益气解表,理气化痰功用的方剂是
A
增液承气汤
B
新加黄龙汤
C
济川煎
D
麻子仁丸
解析
B
答:新加黄龙汤→泄热通便,滋阴益气。
考研必备
《中综知要》
课程
复试
青竹出版,必属精品!
·END·往期精彩回顾
编辑排版
竹小宁
来源
青竹医考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23考研QQ交流群●
←滑动解锁更多客服小可爱→
●考研客服:竹大白●
←滑动解锁更多客服小可爱→
●考研客服:官方客服●
←滑动解锁更多客服小可爱→
投稿邮箱:yk
qingzhuzhong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