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诊法五卫气营血舌象及其用药法

减肥方式太多总是令人不知所措 http://www.bdfyy999.com/bdf/yufangbaojian/ziwozhenduan/19393.html

温病诊法(五)

卫气营血舌象及其用药法则(上)

二、气分舌象及用药法则

温病到气分时,舌象的变化,与卫分大不相同,它的特点为:舌质转红,一般舌体变化不大。在气分阶段舌苔的变化比较多,黄苔是气分较多见的一种舌苔,多由白苔转变而来。这阶段的主病是:邪气由卫而转入里,属热、属实。苔若薄者为病浅;苔若厚者为病深;舌干燥者多为热已伤津液;舌润泽者,津液未伤或有湿邪;苔黄厚腻者,为湿热内蕴;若舌质红,苔白厚腻,主湿阻气分,此内伤脾胃,中阳失于运化,故出现湿遏之证。

总之,温病气分阶段,时间长,变化多,正气盛,邪气实,是温病治疗的关键阶段,若治疗不当,常可入营。若邪已入营,也必须力争回转气分,再从气分出卫而解。

气分1:温邪已不在卫分,而在于肺胃之间。

舌形:正常。

舌苔:微黄。

舌面:偏燥。

舌质:略红。

病机:温病邪热从气分内转于肺胃之间,身热,口干,渴饮,有汗,脉洪数有力,甚则咳喘,呼吸急迫。

治法:用清宣肃肺祛痰方法。

参考处方:苏叶3克杏仁10克生石膏15克(先煎)前胡6克浙贝母10克苏子10克芦根20克黄芩10克

气分2:温病热盛于里,已不在卫分,进入气分。

舌形:正常。

舌苔:从微黄已进入黄色。

舌面:由偏燥而渐变为略燥。

舌质:从略红过渡到接近正红。

病机:温病热盛于里,已不在卫分,壅于胸膈,化火灼津,身热恶寒,烦躁不安,唇焦咽燥,口渴,咽喉肿痛,面红舌疮,大便干结,两脉滑数较为有力。

治法:凉膈、泄热、通便,以清气热。

参考处方:薄荷2克(后下)生石膏10克(先煎)山栀6克黄芩10克连翘10克川大黄粉2克(冲)前胡6克杏仁10克鲜芦根20克

气分3:温病邪入气分以后,气分热盛而胃津已伤。

舌形:正常。

舌苔:从已进入黄色而成正黄。

舌面:由逐渐略干,已形成略干且燥。

舌质:从接近正红而看出舌质纹理偏老。

病机:温邪入气分,气分热炽,灼伤胃津,症见高热恶热,面赤心烦,大渴引饮,蒸蒸汗出,舌苔黄燥,脉洪大而数。

治法:可用辛凉重剂,清热生津,以达热出表。

参考处方:生石膏30克(先煎)知母10克生甘草10克粳米30克大青叶15克天花粉15克芦根20克

气分4:温病热在阳明气分,由于腑实积滞,蕴郁化热。

舌形:基本正常,或偏瘦。

舌苔:老黄,根部厚。

舌面:舌面上已渐干且燥。

舌质:正红,舌纹理偏老。

病机:温病热在阳明气分,由于腑实积滞,蕴郁化热,高热,汗出,腹胀,便秘,溲黄少,两脉洪滑有力,关部尤甚。

治法:清胃热兼以通腑导滞。

参考处方:生石膏12克(先煎)知母6克薄荷2克(后下)山栀6克连翘10克前胡10克杏仁10克川大黄粉2克(冲)

气分5:温热病,热在气分,阳明实热内结。

舌形:正常。

舌苔:苔色焦黄,状如沉香,棕黄色,尖部起刺。

舌面:干。

舌质:红,舌纹理糙老。

病机:温热病,热在气分,阳明实热与积滞内结,高热,口渴,有汗,腹胀,矢气恶臭,小溲黄少,大便干结。

治法:用通腑清气方法。

参考处方:生石膏15克(先煎)知母6克炒栀子6克连翘10克黄芩10克薄荷2克(后下)芦根15克元明粉2克(冲)大黄粉2克(冲)

气分6:温病热在阳明气分,积滞未化,热灼津液。

舌形:正常,中有裂纹。

舌苔:老黄或根厚。

舌面:津少或干。

舌质:红。

病机:温病热在气分,阳明腑实,热结于内,阴分受伤,故身热咽干,腹满便秘,口燥且渴,脉洪滑数有力。

治法:滋阴液以制其火,化积滞且攻其实。体壮者可用白虎、承气汤,老年或体弱者可用养血育阴通下法。

参考处方:细生地15克玄参15克沙参15克麦冬10克当归10克元明粉1.5克(冲)大黄粉1.5克(冲)焦三仙各10克

气分7:温病热在气分,阳明腑实,热结于内,阴分受伤。

舌形:正常,微有裂纹。

舌苔:灰。

舌面:干燥,扪之津少。

舌质:红,糙老。

病机:此属热在气分阳明腑实,热结于内。

治法:通阳明腑实,兼滋水以制火。

参考处方:大黄10克(后下)芒硝5克(冲)玄参30克麦门冬24克细生地24克

气分8:温邪热毒炽盛,阴液耗伤。

舌形:正常或偏瘦。

舌苔:黄黑或黑焦,有芒刺。

舌面:干涩,无液。

病机:温邪热毒炽盛,阴液耗伤,从舌苔黑有芒刺看,当用大承气或调胃承气法急下之。

治法:通腑泄热,兼以滋阴。

参考处方:杏仁10克枳实6克大黄粉1克(冲)芒硝2克(冲)玄参16克

气分9:从无形热盛,渐转成腑实证。

舌形:正常。

舌苔:黄灰色,或偏根部厚干。

舌面:干,无津液。

舌质:红。

病机:温病热郁气分,从无形之热,消灼津液,渐转成腑实证,在本阶段治疗,当根据转成腑实的具体情况,结合年龄、体质、病期等进行通导方法。

治法:通腑泄热、兼以清气。

参考处方:大黄粉1克(冲)芒硝1.5克(冲)炙甘草6克连翘10克忍冬花10克茅芦根各20克沙参20克

气分10:温病气分阶段,阳明热盛。

舌形:正常,或偏瘦且干。

舌苔:从灰黄色转化为黑,若津伤太过则呈棕黑色或干黑色。

舌面:津少,中心干,根部厚。

舌质:红,或深红,糙老。

病机:温热病阳明气分热盛,积滞内蕴。

治法:宣上通下,泄热导致。

参考处方:生石膏15克(先煎)杏仁10克前胡6克瓜蒌皮20克大黄粉1克(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gxiaoa.com/mxxz/54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