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展中变革,在变革中跃升。即将收官的“十二五”无疑是三友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时期。
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和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三友集团坚持以产业创新为引擎,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不断做优做强三友特色循环经济,在质量效益发展的道路上走得又快又稳又好。
化纤异军突起,实现“追赶者”到“领跑者”完美蜕变——“低谷上项目,高峰见效益。”这样的战略视野和睿智决策,源于强大的产业自信。
纵观“十二五”,三友集团化纤产业的成长足迹可谓“一年一个新台阶”。年3月,远达一期项目全线贯通,单线产能6万吨,国内最大;精炼机、纺丝机、切断机、烘干机全球最大;年12月,远达二期项目竣工投产,创下单线产能最大、设备最先进、差别化率最高、产品质量最优、综合能耗最低五项行业之最……
由最初一个品种、2万吨产能,到目前9条线、六大类多个品种、50万吨产能,三友化纤成为行业当之无愧的龙头。
这样的“龙头”地位,不仅体现在产能规模、科技创新、产品质量等硬实力上,更重要的是,通过项目建设历练,一大批优秀技术骨干逐渐成熟,为集团化纤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了最有力的人才支撑。
据介绍,正在推进的20万吨粘胶短纤维项目是我集团“十三五”重点工程,无论是单线产能、制造成本,还是环保配套设施、自动控制水平都将有新的突破。化纤公司还将尝试建设下游纺纱实验单元,延伸产业链技术服务……展望化纤产业“十三五”规划,目标笃定而又信心十足。
纯碱提质升级,向着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目标阔步前行——“十二五”期间,浓海水综合利用、新型高效节能蒸馏……这些重点项目所显示的科技力量,不断推动纯碱产业向着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迈进。
浓海水综合利用项目,在国内首次成功开发浓海水用于纯碱生产的新工艺,从根本上解决了海水淡化后浓盐水排放影响海洋环境与生态平衡的世界难题。近年来,成功引入浓海水化盐后,三友集团又成功研发了利用二次盐泥生产轻质碳酸钙、利用化纤副产芒硝净化浓海水、浓海水用于生产化工热回收并增浓等多项技术,不断从浓海水“淘金”。
“该项目树立了海水淡化与海洋化工企业有机结合、互利共赢的典范。特别是,对于以原盐为原料的化工行业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纯碱行业专家这样高度评价。
另一重大项目——新节能蒸馏,成功攻克了母液多效蒸发系统余热的回收利用技术瓶颈,在氨碱法纯碱生产企业中首次实现了母液蒸馏领域多项先进技术的综合开发应用,实现了纯碱与氯化钙的高效低耗联合生产。由此也促成了三友集团开启蒸汽消耗“1”字头时代。
“海水‘提浓用淡’、碱渣‘降氯用水’、生产‘节人用汽’”,循着这一路径,纯碱行业效能领跑标杆必将跑出新的更好成绩。
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发展空间,加快多元化发展进程——一个企业的发展理念,决定了这个企业的未来走向。
“坚持绿色发展、坚持循环发展、坚持创新发展。”这正是多年来集团产业创新的“坐标系”。沿着这样“主轴”,产业布局不断优化,产业竞争力日益增强。
随着有机硅二期改扩建工程完成,借助规模效益和循环经济两大优势,公司整体实力跻身全国前三强,成为北方最大的有机硅生产基地。
随着40万吨/年PVC、50万吨/年烧碱技术改造项目和10万吨/年特种球型聚氯乙烯树脂项目相继上马,氯碱产业在产品差别化上展现新作为,成为具有强劲竞争力的行业骨干。
随着热电扩建项目“五炉三机”及配套脱硫脱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上大压小”项目的建成投产,我集团汽电能源基地更加稳固,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
通过项目带动,尽快形成明显的规模优势、领先的技术优势和合理的产业优势,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所在。“十二五”期间,三友加快培育发展现代服务、物流贸易等新业态,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
迎接“十三五”,三友集团将抓住“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曹妃甸区重要增长极等重大机遇,努力建设世界最强的合成纯碱生产基地、国内最优的高端纤维素纤维产业基地、环渤海最大的氯碱化工和北方有机硅新材料基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