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步亦趋学伤寒

条文.脏结无阳证,不往来寒热。其人反静,舌上胎滑者,不可攻也。

翻译:藏结没有阳证,没有往来寒热的症状。病人反而安静,舌苔滑腻的,不可以攻下。

解释:藏结是纯阴证,没有太阳病的发热恶寒或者少阳病的往来寒热,一般是只恶寒而不发热。阴证主不足,一般病人偏静。舌上苔滑,联系前一条,应该是说舌上白苔滑,舌苔厚一般认为是有热。前面其人反静,用了个反字,可能就是要和这里舌上胎滑形成对比,提醒病人有寒热错杂,不可因为看到苔滑腻而以为有阳热,就去攻下。

条文.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

翻译:病发于太阳,反而攻下,邪气乘虚而入里,结于心下,因此成了结胸。病发于太阴,反而攻下,因此成了藏结。出现结胸,是因为攻下太早了所致。还有得了结胸的病人,像桂枝汤证一样出现后背脖子发僵的,攻下就好了,适合用大陷胸丸。

解释:这里同样结合后面条文看:.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从这里知道,结胸是太阳病被误下导致。而病发于阴,胡希恕先生认为是指太阴病,可以参考后面条文:.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太阴病应该温补,如果攻下会伤及脏气,而出现邪气乘虚而入,结于内脏的情况。痞在这里就是说脏结,同样可以参考条文:.病胁下素有痞、连在脐傍、痛引少腹入阴筋者,此名脏结,死。至于说结胸是有下之太早,是因为太阳病如果向里传变为阳明病,有需要攻下的可能。

胡希恕先生指出,结胸证也有波及到项、背的情况,导致出现如桂枝汤证的项背僵。所谓柔痉,即身体僵、发热汗出、不恶寒。由于这里的项背僵是结胸引发,把结胸治好了,项背强也就好了。因为症状相对缓和,因此以丸药缓下。

大陷胸丸法最超,半升葶苈杏硝调,项强如痉君须记,八两大黄取急消。大黄(半斤),葶苈子(半升,熬),杏仁(半升,去皮尖,炒黑),芒硝(半升)、甘遂(一钱匕)。

方解:本方是在陷胸汤的基础上,新加了祛水的葶苈子和杏仁。同时,减量了攻下、解热的大黄和芒硝。所以治疗热结较轻、水结较重、但不宜猛攻的结胸证。

我自济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gxiaoa.com/mxxz/106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