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旗猎猎军旅

当兵报国(21)

69年,中苏关系修恶,珍宝岛的炮声震荡着每个中国人的心,这还得了!“苏修亡我之心不死”,打丫的,为了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幸福生活,我要和他们拼了!本来三月份征兵我就报过名,那是个来自广西的高炮部队,但中央有文件下来,“下乡不到一年的知青不准征召”,就此不提,年底的征兵时机又到了,我瞒报了年龄,报名参军。

经过政审,体检,入伍通知书发了下来,正要与家联系,不想父亲竟来了,原来家父的战友,到郑州接海军新兵,海司的朋友与父亲通信,要孩子前去当兵,说好留两个名额。父亲此行目的就是来接我回郑当兵的。这边刚拿到了通知书,那边老父又接我回去,我一时作了难,问到李毅如何是好,李毅说“海军那身灰鼠皮,真是难看,还是一起到西南野战军吧,多浪漫,况且还有几个乡友作伴,更热闹”。那时青年人都视“国防绿”为宝贝,有顶军帽就得意忘形,我也非常喜爱“国防绿”,也就听从了朋友的劝告,辞了老父的意愿。

老父在农场直待了三天才回郑,就因为这三天,二妹当兵的事也黄了,那时接兵部队通知老父带闺女体检,但接兵部队到处找不到父亲去哪了,那时接兵领导生路不熟,又没有电话,不料竟把二妹的事给耽误了。10天后,我带着的个子和不到斤的体重。来到了贵州省安顺市,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14军41师步兵第团服兵役。

丛林猛虎(22)

《“丛林猛虎”——第14集团军》

第14集团军隶属成都军区,是年由陆军第14军改编的,下辖40,41师,32师和原11军31师共4个步兵师,加强炮兵第4师、一个坦克旅和一个高炮旅。14军的前身是抗日战争中著名的“太岳”纵队,40师的前身是陈赓大将下属的勇猛无比的“抗日决死旅”(家父的老部队)。在抗日战争中,14军的前身各部队歼敌数量全军第一,解放战争中,也是解放军中歼敌最多的部队之一。

50年代后第14军一直驻守云南,战略防御重点方向就是缅甸,该部在60,70年代秘密参加援越抗美时期,积累了丰富的山地丛林作战经验,被誉为“丛林猛虎”。年我军开始发起对越自卫反击作战,第14军做为我军在西线主力部队,攻占越南“黄连山省省会—老街”,强渡控制了红河渡口。是整个战争中表现十分抢眼的部队。年4月28日,第14军40师加强41师团发起收复老山战斗,一举攻上老山主峰。随后的几年,该军在老山地区展开了激烈的防御作战,40师团被授予“老山英雄团”荣誉称号。

——摘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主力”

抗日决死旅(23)

14军主力的前身,在山西起家,是决死队的老底子,文革中有人说14军是“薄一波”的黑部队,而这些黑部队和后加入的国军廖运周起义的师(后改编为42师)而建,解放战争隶属二野刘邓大军的陈谢兵团—四兵团,陈赓在抗战时就是八路军师刘邓部下,远近闻名的旅旅长,以打硬仗而著称。在“太行山上”,“亮剑”,“陈赓大将”等影视片中都有述说。

陈谢兵团率13军,14军打入西南后,一个军驻防四川,一个军驻守云南,像两只猛虎,牢牢的把守着祖国得西南大门。如果说四野部队的大仗从最北打到最南,二野的足迹也从中到西南,走遍了祖国的大半壁河山:河北,山西,河南,山东,江苏,湖北,江西,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藏。

浮山游击队(24)

我步兵团前身是薄一波领导的山西抗敌决死队一部和八路军“山西浮山游击支队”组成,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时由地方部队升级,47年,团在河南叶县组建完毕,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41师,组建后打的第一次大仗就是解放登封,在以后的战斗年月里,一路冲杀,逢山越岭,遇水过河,过河南,湖北,江西,广东,广西迂回至云南,打了几场恶仗,我41师经茂名阻击战、博白追击战后,部队昼夜兼程,强渡钦江,直插钦州,与他部配合,粉碎了白崇禧集团逃往海南岛的企图。

“来!来!来!大家一起来!

来一个班排连营歼敌大竞赛,

你歼灭一个班,

我歼灭一个排,

你消灭五十,

我消灭一百,

你打的坦克冒黑烟,

我打的飞机往下栽,

你打的大炮成了哑巴,

我打得敌人跪下来,

练勇敢,讲战术,

有勇有谋才称天才,

敢挑战,敢应战,

说到做到才算能耐,

来!来!来!大家一起来!

来一个班排连营歼敌大竞赛,

来一个班排连营歼敌的大竞赛”!

当年,咱的老部队,就是唱着这首歌,迎接到了全中国的解放。

光钦州一役,14军就俘敌第7军军长阎仁毅等将校级军官名,校以下官兵人,毙伤敌余人,缴获汽车辆,军用物资若干。广州解放后,又奉命从广西迂回至云南,部队入滇,追着“李弥”八军,九十三师残军的屁股蛋猛敲,直到将这股国民党残军逐出了境外。在大班、丽江、保山一带,我团继而转入剿匪,打土豪,分田地,按照造中央的精神,严格执行民族政策,团结群众号召群众发动群众,废除土司,娃子,奴隶制度,搞了土地改革。

镇守边关(25)

14军军部最初安在大理,年3月20日41师部队先后到达保山地区。41师兼管保山边防分区。潞西县解放后,团驻潞西县,负责守卫龙陵、潞西、瑞丽、陇川和畹町一带边境安全。年4月21日,团进驻芒市,我营奉命在芒市“宛盯”镇驻防,一屁股坐下不走了。

我营4连驻守宛盯桥,畹町河宽约3/4丈吧,桥本身就没多宽。宛盯桥对面,是缅甸,中间的河将中国与缅甸分隔开来。桥两头,我营四连的哨兵在执勤,缅兵在桥另一头站岗,我军站立笔直,衣帽整齐,军容威严,一举一动,代表了我军形象。而桥那头缅兵是雇佣军性质,按时间拿钱,上岗按合同签订站几个小时,到时间会裹着毡毯,搂着小“普扫”(姑娘),带着水果吃食过来,把枪挂到栏杆上,把毡毯往地上一铺,坐那就开始吃喝,不时看看手表,时间一到,不管有没有人接岗,收拾好残局站起身就走人,这样的部队能打仗?59年国庆十周年。我部为庆贺放了几个大炮仗,桥那头三天缅兵没人敢出来站岗。

倒是蒋残军采用的“三大步”策略,经常骚扰我边境居民,制造了不少麻烦,促使我军几次应邀入缅边境作战。我连66年兵杨再东,其舅在我团部烧了十几年的锅炉,跟时任的团领导见面都是称兄道弟的,老班长杨再东还是他保送到部队当得兵,直到文革地方抓到特务审讯时被带出,竟是个潜伏多年的上尉军衔的特务。

在这期间,发生了许多敌我斗争的内地人前所未闻的事件。直到68年,中央军委调我41师去贵州支左,才算离开了一段时间,十年后又回防归建制,去教训越南。54军接防我部后,不知边境敌情复杂,被蒋残军一下吃掉了两个连,军委大怒,后该军调到了内地新乡驻防。

军列(26)

69年12月初的一天,那天天气极冷,全县的一批新兵带着大红花,登上了一部部大卡车。车下,送别的女同学们擦眼抹泪,千叮咛万嘱咐,难舍难分,不由让人心潮澎拜,浮想联翩。旁边许多本地新兵家长,拉着新兵的手甚至哭出了声,那时农村结婚较早,新兵年龄放的也大,不少新兵成了家,演出了一幕幕“妹子送郎去当兵”的活宝戏。

耳边传来广播里“五好红花送回家”的歌声:“春风吹开遍地花,小伙当兵就要离开家,全家老小都高兴,人人送他一句知心话…..五好红花送回家”。在县城里老乡敲打的震天动地的锣鼓声中,在那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运送新兵的汽车队徐徐开出了县城。

在信阳货车站站台上的军列前,一排排新兵在列队,按一个排一个车皮登车,闷罐子车厢里四角早已铺好了厚厚的稻草,车厢角落布置可供方便的围间,各车厢之间有军用电话线相连,干部们睡在车箱门口,负责开关车门,传递情报,车顶吊个马灯,随车的节奏四下摆动着晃悠着。三天四夜,过湖北,过湖南,过广西,非战时,军列走的极慢,遇见什么车都得让道。每天在兵站就餐后就是睡觉,那时没得扑克玩,打发消余的时间就是练打背包或睡觉。

记得有一次,我枕着背包,躺在地铺上,大腿翘到二腿上,竟然随着火车的摇摆睡着了,醒来才觉得腿不灵便,挽起裤腿一看,天呐,睡觉翘腿窝住了血管,腿肿得老粗!晚饭集合时可把随队的军医吓坏了,叫过我来问过姓名,我尻!把我名子记下了,好在三四天后自动痊愈,不然差点被退了兵!

再有就是车到湖南株洲,上车点名时莫名其妙的多了个兵,起先以为谁跑错了车厢,后查问得知是上个军列,在兵站方便休补时,这个新兵私自上街掉了车,看到有新的部队过往,就不管三七二十一跟了上来。嗷,白捡的!想想这跟我没一点关系,不打仗,还不如拾到一毛钱来得实在。该兵停车时被带到新兵营部的车厢,不知做何处理。

桂林兵站(27)

那天中午,车到桂林换车头,在桂林兵站午饭后,我早对这个“甲天下”的地方有所慕名,但没机会来过,即到此地,本大爷何不抓紧时间一游?可饭后,溜到大门口一看,有个大胖子老兵竖在那里把门呢,院里面的人一律不许外出,看来外部队掉兵一事被重视起来了。前车之鉴,还真他妈当回事了!

老子轻易不来,即来了,不上街转转岂不是白来,我知道,火车正换车头,离发车还得一段时间,出去就是在铁道上来回走走看看,也比闷这强。出去出不去,这得分人!我想了一下,就用吃饭的军用口杯舀了一缸洗碗水,端着从容得向大门走去。

“站住,干什么去”?胖子一吼,仿佛晴天打了个炸雷。

“连长派我给车上的病号送水”,我不卑不昂,边走边说,就不鸟他,想用“连长”的命令镇住他。

可他根本不吃那一套,严厉地说“谁说也不行,给我回去”!

“病号没水吃药发烧咋办”!我理直气壮地反问道。

“这不用你操心,赶快回去”!

我还想再说,一看老头子的三角眼瞪了起来,知道走不脱,只好转回身,嘴里轻轻着骂到:“油盐不进的老混球”!

顺手将水豁到他面前。

哪知老东西看到倒掉的水里有油花菜叶和剩米粒时,火冒三丈,一蹦三尺高,跺着脚叫道:“小兔崽子,想蒙我....站住,站住....把他给我抓住”!

我快跑两步,一转身,顿时消失在新兵群里了。过后我才知,这胖子是团X副参谋长,新兵营营长!顶头上司!!两年后算真正认识了,老家伙笑着说:“当时想问清你的名字,以后干个侦察兵不错,人就得胆大心细,有勇有谋”。

尻,都什么年代了,现在卫星周游天际,雷达,夜视仪,红外线白天黑夜的巡视,监听,值班什么的,天上跑得,海里游的都看的一清二楚,计算机在联网,通讯高度发达,各种情报资料抽屉里,桌子上摆得到处都是,他就还记着小八路,红缨枪,二鬼子和“八嘎牙鲁”呢!

北兵营(28)

第4天快到中午,天空整个灰蒙蒙,阴沉沉的,车停安顺站,河南信阳市,信阳县,光山县的多个新兵下车集合点名,整齐列队开往北兵营,进入市区,两边的群众在看着热闹,有人比比划划议论着,整个队伍默默地穿过了安顺市区,基本快出城了,路南的一处大庄院展现在眼前,看着门岗持枪的哨兵,我明白,这才到算到家了。

北兵营,是个光荣的地方,它起身于抗战时期,国军办的军医培训班,培养过大量的医护人才,为抗日救国做过贡献,解放后作过17军的军部,他们到过朝鲜战场,打过美国鬼子,为保家卫国做过贡献,这里走出的团新一代最可爱的人,去到过越南,修理过不可一世的小霸,为国泰民安做过贡献。

团的营房在市郊东面一个大院里,大院北面正中是大门,进大门是个旗杆台,水泥石墩有一排插旗孔,每逢盛大节日,这里都是彩旗飘飘,对面是主席台,院里有十栋大楼,楼群中间围个大操场,团里开大会,看电影,文艺汇演,都在这里举行。两侧一边对脸5个大楼,最北的是两个封闭式的,驻防时有营部和重机枪连这里。

其余的8座是面北的半开放型建筑,两边各住三个步兵连和一个炮连,“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每个楼对脸都分有一个大字。楼上楼下各四个大房间,每个房间正好住一个排,楼下正中的大间是会议室,楼上的被隔开,是连部,中间是干部们研究问题和开会的地方,四周四个小房间是连级干部的个人住室,东西两个楼梯拐间是连队的弹药库(文书管理)和禁闭室,我们一同来的新兵安排住在“结”字楼。

大院南头挨着的是几个连队的伙房,再靠南是各连的猪圈,四周是营部小伙房,连队食堂,部队服务社,修械所,缝纫社,厕所,仓库。此营房正好容纳两个整营。营房不够分配,团直属连就住在围墙外西面自盖的营房里。

当惊世界诛(29)

营房墙外,是各连的菜地,片片相连,常见几个老婆娘背着竹篓屡屡光顾,偷菜还专拣个头大的,成熟的采摘,进出都跟进自家的菜园一样随便,我们十分气恼,后勤部门种菜的战士如前去干涉,走近了老娘们就会一齐掀起摆裙,露出光光的臀部示威性的拍打着,将年轻的战士唬跑。而当地习俗寻常百姓就没穿裤头的习惯。

那天,我班正在一个营部的伙房前空地上搞队列训练,休息中,听到围墙外面一片乱哄哄的,大家攀上墙头,只见新兵营管伙的那个长得短短胖胖的团后勤助理员出现了,背着手骂骂咧咧的走了过去,走到一个胆大的老娘们身边,猛然亮出了藏在背后的腰带。人造革腰带在空中划着弧圈,狠狠甩打在老娘们那惊天动地正左右摇晃精光的屁股上,清脆声依稀可闻。

“依呦!日你个背时的妈呦!打死人啦,打死人了”!老娘们惊呼起来,此时也顾不上捡拾旁边装菜的竹篓,撂下摆裙向远处窜去,让一旁正大笑作观望的人群突然变脸,顿作鸟散,也让我等一干新兵欢呼雀跃,大大出了一口鸟气!

云南的“老乡”(30)

全团新兵住在团营房里,那时部队各营各连分开都在外执行任务,头两天四川的二百多新兵已到位,五六百个新兵按来时编组住宿训练就餐,第三天开始了学习和训练。我能说会道,被指派为新兵班副班长,班长是个68年的老兵,见面很热情。

晚上见面交换情况,第一次开口就称“老乡”。我吃了一惊:满口的云南话,竟是老乡?谈开了,才知他的祖籍是河南南阳人氏,老家在XX州XX府XX县,祖上是当年随诸葛亮远征到云南的兵尉,后在当地娶妻生子,繁衍后代,多少年过去,但祖上的事默齿难忘!始终没忘了“根”,多年来第一次见到来自河南故里来的老乡,自然别有一番亲近。

由于自小上学和生活在部队里,略懂一些纪律和规定,也多少受了些这方面和那方面的熏陶和感染,自认见多识广,在新兵里我的接受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几天下来,三大条令背得烂熟;兵器知识一学就通;武器操作从不落后;第一次半自动打靶就是良好;手榴弹实弹我扔出了48米;队列我不含糊,立正,稍息,齐步,跑步,敬礼,停止间转法,行进间转法,栋栋到位;卧倒,起立,我毫不含糊,全排老是让我做示范动作。

我当新兵副班长,发现班里排列整齐的队列,只要一转向,就会有一个兵会突出出来,他没少挨班长的骂,自己也挺委屈。我就一边仔细观察,发现人家都是以脚跟为轴心旋转,他是以脚尖为轴心,不光他转时要高人两指,也转得错了位,我叫他出列,仔细示范纠正,以后队列转的就比较整齐了。

新兵好胜,就是新兵之间吵架,我也得理从不让人。我们那批兵,主要是河南与四川两个籍贯的,那年新兵发的罩衣,都是细帆布做的,颜色就不一样,我们那批北方兵的罩衣发绿,四川锤子兵的罩衣发黄,上街都是同色罩衣的兵聚到一起,新兵生活训练吃住到一起,带来的地方习气浓厚,相处时少不了矛盾,锤子兵渐渐学会了河南人的骂人话,有人没事就会笑着用生硬的普通话压低了声对河南兵说“尻你娘”。

骂得河南兵暴跳如雷。“我靠嫩娘”!你气急败坏的同样回敬他。

哪知人家根本就不打算生气:“我娘都五六十了,你去尻吧,尻坏了跑不了你个龟儿”。尻的同音在南方人心里是“敲打”的同义词,人家不恼,不恼就不出效果。

我看这样不行,咱河南老乡明显吃亏了,就教河南兵学说“卧日腻美字(我日你妹子)”,为了让锤子兵能听得懂,听得明白,听得心花怒放,我不厌其烦,一字一句耐心的纠正老乡们的川味发音,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以后一开口,就轮到锤子兵暴跳如雷了。

锤子兵恋伙,有一人与河南兵发生纠纷摩擦,就会有好几个川兵不分青红皂白站出来,一同帮腔甚至打架,河南兵先头不适应,后来感到吃了亏,就学锤子兵一样,有事就一同开骂帮拳,河南兵人多,个子占优势,下手也狠,打架不怕,敢打必胜,形势不对就揍他个锤子。

那天,一个川兵的被子里不知被谁塞了个烟头进去,睡觉时发现把棉花沤了一大片,川兵一下子蹦的跟“两响炮”似的,带了两个跟班,找河南兵一个个逼问谁干的。大家都说不知道,他看到一个两天前拌过嘴的河南兵,将自己被子丢过去,打了那人两拳,抱过那人的被子。

我一旁看的生气:你为什么不问是你的老乡干的吗,你们的老乡“射洪”,“什邡”两个县不也是分伙结群的呀,就知道在河南兵里找茬,难道河南兵就这么好惹吗?

我一声呐喊:“太不象话,咱打他个锤子”!既有人鼓动,一呼百应,河南兵就一拥而上,“三宾大大得给”,顿时打得那几个川兵哭爹叫妈的求饶,河南兵心齐后,锤子兵连吃了几次亏,不再轻易惹事了。

后来这个锤子分到了4连,班长集训时,我才发现这锤子兵居然也升任了班头,这小子虽长得五短身材,塌鼻子小眼,枪打得倒是很准,嗯,训练是把好手。

“洞二七七”强(32)

45天的退兵期过了,新兵们发下了领章帽徽,队列行进时,回头一望,个个战士都显得特别精神!同时发下的,还有一套总政治部统一制作的毛主席像章和主席题写的“为人民服务”五个字的章条。我把这套章小心的存放起来,戴的还是部队赠与我团的塑料像章。我的是班长送的,部队是中央警卫团,是主席身边的部队,能弄到这个像章十分不易,只有一些光荣的部队,才能有此诛誉,整个贵州省,除了师部有,也只有我团获得了一些。

新兵上街,有造反派认识这像章,笑说我团(代号部队,也叫“洞两拐拐”或念洞二七七)是“拐拐鸭子下臭蛋”,战士是“拐拐鸭子兵”,我听了马上两手上下就作擂鼓打锣状:嘴里不停的喊:“咚尔戚戚..咚尔戚戚..咚尔戚戚锵....(洞二七七..洞二七七..洞二七七强....)”!以示抗衡,在笑骂中安然走过。中华民族语言文字游戏的博大精深之丰富,可以由此粗窥一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gxiaoa.com/mxwx/91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