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率先於中國湖北省武漢市爆發,及後傳遍全國,香港也於年1月22日失守,一名39歲男遊客被驗到呈陽性反應,翌日正式確診,港人自此頑抗瘟疫,至今天。
縱然港人擁有沙士的抗疫經驗,可惜政府每每走漏輸入個案,終致本地社區大爆發,累計近一萬人確診,即每人就有一人染病,當中人更不幸病逝,成為疫下亡魂。
一年過去,從疫情數據中會發現,第一、二波的輸入個案雖多,卻無在本地引起大型傳播,首6個月只有多宗個案,死亡率只有約0.4%,上半年可謂打了漂亮的一仗。
不過下半年局勢突然逆轉,院舍、屋邨淪陷,暴增約宗個案,政府形容「香港失守」,最終本港有超過四分之三的病例都屬本地感染。
港人被四波疫情蹂躪,爆疫群組多達53個,不少群組令人印象深刻,下文將會一一回顧。
年1月21日,一名39歲男遊客與家人由武漢乘坐高鐵來港,因發燒而被送到伊利沙伯醫院,翌日驗到對病毒呈陽性反應,當時仍未有「初步確診」的說法,港府稱這個個案屬於「高度懷疑」。
首名患者入伊院 醫生憶憂慮唔夠床,會爆煲
有伊院醫生回想起事件時,坦言當時「其實好驚」,因為對這病認識不多,擔心染疫後死亡率高,又憂慮確診者眾,「我哋一定唔夠床,會爆煲。」
這名醫生的顧慮在疫症初期並未成真,可惜在港府抗疫不力下卻「逐步實現」。疫症侵襲一年,截至1月20日,本港錄得9,人確診(包括一宗疑似個案),當中人離世,死亡率由初期0.4%,升至全年1.69%;人仍然留醫,公立醫院不敷應用,需於亞洲國際博覽館加開社區治療設施。這近萬個確診者的年齡介乎40天至歲,男女比例參半。
這近萬個確診者的年齡介乎40天至歲,中位數是45歲,男女比例參半。(政府文件截圖)
本港首宗個案由武漢輸入,其餘三波疫情也由外國的病毒株而引發,不過根據衞生防護中心的圖表可見,第一、二波輸入個案雖多,但無在本地引起大型傳播,首6個月只有多宗個案,佔全年總數13%;
相反第三、四波時,病毒深入社區各階層,疫情一發不可收拾,後半年暴增約宗個案,佔全年總數87%。
根據衞生防護中心的圖表可見,第一、二波輸入個案雖多(藍色格),但無在本地引起大型傳播;第三、四波輸入個案相對較少,但就引發大型社區傳播(紅色及橙色格)。(政府文件截圖)
78%個案屬本地感染 源頭不明有三成
從個案分類亦可見,輸入個案只佔總個案數目的19%,其餘有超過78%都屬本地感染,當中源頭不明有27%,有關連個案則有51%,反映四波疫情均由邊境漏洞而引起,港府亦未能成功阻止病毒在社區蔓延。
這一年來,只要群組有10個或以上的確診者,就會被列為「大型群組」,這些大型群組至今多達53個:
第一波(年1月23日至3月初,歷時一個多月)
患者主要是內地輸入個案,或是滯留日本鑽石公主號的遊客,病毒於本地帶來小型傳播,2月初有19人參加「打邊爐」聚會後,當中11人確診,並傳給2名同事,成為「打邊爐家族」;而北角美輪大廈佛堂「福慧精舍」亦爆疫,累計19人「中招」。
第二波(年3月初至4月中,歷時一個多月)
新冠肺炎肆虐多國,世衞於3月11日宣布疫症已經「全球大流行」,身處外國的港人、留學生慌忙湧回香港,並在最多外國人聚集的蘭桂坊酒吧造成傳播,酒吧職員、樂隊、顧客皆染疫,酒吧/樂隊群組累計人。
第三波(年7月5日至10月底,歷時三個多月)
本港曾於4月20日至5月12日迎來連續23天本地零確診,雖然5、6月於荃灣梨木樹邨、沙田瀝源邨分別有零星個案,但未見大型爆發,第三波終由一名於彩虹坪石邨「彬記」粥麵店工作的職員拉開序幕,病毒原來早已植根於社區,慈雲山成為重災區,多間院舍亦爆疫。
7月30日有人確診,創下全年單日最多人確診的紀錄。及後專家從基因排序分析發現,第三波病毒源於印度、菲律賓海員及歐洲的機組人員。
第四波(年10月1日至今,暫歷時三個多月)
第三波在9月底已開始消散,但一直未能「斷尾」,與此同時來自印度、尼泊爾的病毒在10月初傳入本港社區,於酒吧「ChinaSecret」造成傳播,10月爆疫的院舍「國寶之家」,夾雜第三及第四波的病毒株。
11月19日,女富商吳汪靜宜確診,揭發多人在跳舞後染疫,懷疑有「超級傳播事件」發生,本港最大型的群組誕生,歌舞群組最終有人確診;公立醫院也出現「聯合醫院2D病房群組」。
第四波回落速度緩慢,雖然1月14日跌至只有29宗個案,但再急現升勢,1月18日劇增至宗,廟街一帶爆疫,「新填地街20至26號」成為「疫廈」,21天內有34人確診,港府更發出隔離令,封鎖該大廈,是疫情以來首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