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颈椎腰椎病热敷药方及中药外敷肚脐方

治颈椎腰椎病热敷非常好用的药方+中医止疼痛6个效方

----------------------------------------------------------

主治:颈椎综合征、肥大性脊柱炎、椎间盘突出症、骨刺等骨质退休导致的疼痛、活动不利、四肢麻木、疼痛难行等。

配方及用法:伸筋草、透骨草各15克,五加皮、海桐皮、刘寄奴、红花各10克,苏木、川断、黄柏、牛膝各6克。将上药装入纱布袋内,每次两包。每包加入白酒10~15毫升,置入空罐内盖好,放入水中炖热。先取一包热敷患部,凉后再换一包热敷40分钟,1个月为一疗程。

注意:皮肤病或溃破者勿热敷。

疗效:治疗例,有效率达9.5%。

验例:林某,58岁。颈4~5椎骨质唇样增生,转侧活动不利,酸麻反射至上肢,疼痛。经热敷后症状逐渐消失,1个月后痊煎,又巩固治疗1个月,已5年未见复发。

1,止痛液

细辛克,荜拨、黑胡椒、生草乌、生川乌、生半夏、生南星、蟾酥各克,樟脑、薄荷脑各克,95%乙醇(酒精)10千克。

先将前7味药分别切碎或粉碎成粗末,备用。蟾酥以适量水煮沸5分钟(主要为减轻毒性,不影响疗效),与上述药材置于同一容器内,加入95%乙醇密封,浸泡1个月后,滤取上层清液,加入樟脑、薄荷脑搅拌溶解,必要时过滤,贮瓶备用。

消肿止痛。

跌打损伤、疼痛不已。

外用。用脱脂棉球蘸药液涂擦患部,每日涂擦1~3次。

治疗多例,普遍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一般用药3~5次即效。

,损伤擦剂,

生川乌、生草乌、生南星、生半夏、川红花、川芎、当归尾各15克,桃仁、白芷、木瓜、乳香、没药、威灵仙各0克,川椒1克,肉桂1.0克,泽兰15克,樟脑粉0克,冬青油适量,75%酒精毫升。

将前16味共研为粗末,置容器中,加入75%酒精,密封,浸泡1个月后开封,再加入樟脑粉,冬青油搅拌溶化,贮瓶备用。

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跌打损。筋肉肿痛。

外用。每取此药酒适量涂擦患处,日涂擦3~4次。

验之临床多效。

3,,复方红花酚

乳香、没药各7克,五加皮、川乌、草乌.川红花、本通、仲筋草、桃仁、威灵仙、当归、川续断各63克,40%乙醇毫升。

将前1味捣碎,置容器中,分次加入40%乙醇,密封,浸泡,第1次用乙醇毫升浸泡4天,过滤;第次药渣用乙醇毫升浸泡3天,过滤。合并两次滤液,静置即得。浓度为0%。

散瘀消肿。

跌打损伤。

外用。取此药酒揉擦患处,日擦1~次。

切勿内服。

4,,复方消炎止痛搽剂

草乌(或乌头)、红根(或生南海芋)各0克,姜黄、天文草(或血满草)、土三七(或七叶一枝花)、山板、荜拨、黄柏、韭菜根、乳香、没药各克,紫菀、八角枫、苏木、茜草、扁竹兰(或射干)各00克,百灵草、毛皮、雷公藤、青骨藤、四块瓦各克,五香藤、商陆各克,冰片50克,75%乙醇45千克。

将前4味研成粗末,置容器中,加入75%乙醇一半浸泡10天后,滤过;余渣再加75%乙醇一半浸泡5天后,过滤。二次滤液合并,静置,滤过,贮瓶备用。

消炎止痛。

跌打损伤、风湿麻木、无名肿毒、毒虫咬螫及虫牙痛。

外用。用纱布或棉球蘸药酒,揉擦患处及有穴位,每次揉擦10~0分钟,每日1~次。无名肿毒、毒虫咬螫,只涂擦患处,不揉按;虫牙痛;用一小棉球蘸药酒填塞虫牙处,片刻吐出。

验之临床,确有良效。

5,止痛灵

生川乌、生草乌、生南星各15克,洋金花10克,白酒毫升,红花油10毫升。

将前4味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或75%乙醇),密封,浸泡10~15天后,过滤去渣,加入红花油10毫升。备用。

活血消肿、止痛解毒。

跌打损伤、痈疽初起及表浅肿物切除、拔牙等。

外用。徐擦局部或纱布湿敷。日1~次。

切勿内服。

6,红花浸酒

辽宁红花、凤仙花各50克,白矾少许,60度白酒0毫升。

将前3味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4~48小时,过滤去渣,即成。

消肿止痛。

跌打损伤。

外用。用纱布浸于药酒中0分钟取出,敷于肿胀部位。若纱布浸液干时,可随时再往纱布敷料上洒红花酒以保持湿润。隔日或每日换药1次。

腰肌劳损腰骶酸痛专方——肾着汤肾着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篇:“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方:甘草、白术各二两,干姜、茯苓各四两。”《金匮要略》中指出什么是肾著病的表现是: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氺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腹重如带五千钱。身体重多表现为身体沉重乏力,有些患者说身上就像背了座大山,腿沉,特别是小腿肚如同灌了铅一般沉重发胀甚至腿肿,走路上楼梯抬不动腿,步伐沉重。腰部发凉,特别晚上睡觉的时候摸一摸腰部感觉冰凉,而且经常腰酸腰部沉重,所谓形如氺状,有些医家解释为水肿,其实除下肢沉重有些伴有轻度水肿外,此症大都无全身水肿症状,根据本人临床观察,形如氺状解释为脂肪堆积如同臃肿拍之如水波澜,如腰部脂肪堆积俗称轮胎腰身体跳动腰部脂肪堆积随之颤动,又如同女同志腋窝部蝴蝶肉拍之而动,都是经络运行不畅氺饮堆积而成。其小便自利者,多因寒湿重而小便偏多,甚至有遗尿现象,饮食如故,腹重如带五千钱,这两条连在一起,说明其病在脾不化湿不在胃不消化,因脾不化湿痰湿聚集腹中而多现大腹便便,感到腹中沉重不轻快,感觉腹部很累。腰以下冷痛,腰以下也包含带脉一下器官,有:骶尾部,臀部,腿脚,生殖器,膀胱,大肠等.金匮中也指出了病因即:身劳汗出,衣里冷湿。现代人多是因为,大汗淋漓就进入空调房或者开风扇,而穿的衣服短小,坐下时腰部多露在外面,久之腰部受寒湿。再者多食冷饮损伤脾阳,寒湿下注腰部,一遇外寒腰即不舒。而肾着病,除腰部不舒外,又可影响腰下部器官的正常生理,其中以男女生殖,膀胱为多,如白带异常清稀量多,小便多,遗尿,遗精,白浊,小便混浊,多泡沫。以上种种凡属脾阳虚,寒湿不化下注,脾不治水者都可以肾着汤加减治疗。我在临床治疗腰肌劳损,急性腰扭伤,伴腰骶沉重,下肢无力者多以肾着汤加减效果明显,寒重者加附子10,寒气入经疼痛多循太阳经脉大腿后侧放射者加桂枝15细辛10。案一:男58岁,农民。腰痛连及右侧腿部僵硬疼痛1月余。年1月10日初诊。患者长期体力劳动。1月前,因劳累而突感腰骶部重坠凉痛,逐渐加重,并放射到右臀部及右下肢至小腿外侧僵硬麻木疼痛,有右腿短的感觉,行走困难,医院查CT示:L4/L5椎间盘突出,L5/S1椎间盘膨出,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经按摩牵引及局部封闭、服药等多种方法治疗,未能奏效,痛苦异常,故求治。诊见:腰腿部凉痛伴僵硬麻木无力,走路困难,口干,无汗,无口苦、口渴,纳差,眠差,二便可,舌质暗,苔白厚滑腻,中有裂纹,脉沉紧。四诊合参,辨为太阳、太阴、少阴合病,阳虚寒凝,湿瘀互结痹着腰府,治宜温阳祛寒、化湿通络。方拟肾着汤合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味:干姜、茯苓各30g,白术、炙甘草各0g,狗脊、杜仲、威灵仙、鸡血藤各30g,炮附子(先煎1h)、麻黄、细辛、怀牛膝各15g。7付,日1付,水煎分次服。二诊:服药后,重坠麻痛即渐减轻,行走渐能用力,仍僵硬发凉,但减轻,上方将炮附子加至5g(先煎1.5h),继服7付。三诊:腰腿僵硬麻木感基本消失,疼痛明显减轻,已可持续行走1公里路,食欲也增强了,已经阵发性疼痛两个多月的牙痛病也消失了。上方将炮附子加至30g(先煎h),继服7付,痊愈。案二:女45岁,餐饮业主。腰痛连及右侧腿痛伴小便不利0余天。年1月19日初诊。患者素有腰痛病史,遇阴雨、寒冷季节即感腰部酸重隐痛不适。0天前,因拎面粉上楼时突然扭伤腰部,当时即感疼痛不适,卧床休息后无缓解,且逐日加重,并连及右下肢亦痛,本来行动就很困难,又出现尿急、尿频症状,小解较多,频频蹲起,腰腿疼痛更甚,医院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泌尿系感染,经按摩、理疗、服药等多方治疗,效不明显,故求治。诊见:腰及臀部、大腿后侧疼痛伴凉麻酸沉不适,夜甚,翻身转侧困难,尿急,尿频,无汗,口苦,纳差,眠差,大便可,舌质淡暗,舌体胖大、苔白腻水滑,脉沉细。腰椎CT示:腰L4/L5椎间盘脱出。肾功能化验正常。四诊合参,辨证为太阳、太阴、少阴合病,湿瘀痹着,气机不利。治宜温通祛寒,除湿化瘀,舒畅气机。方拟肾着汤、麻黄细辛附子汤、四逆散合方加味:干姜、茯苓各30g,白术、炙甘草各0g,柴胡、白芍各30g,枳实各0g,狗脊、杜仲各30g,炮附子15g(先煎1h),麻黄、细辛各1g。4付,日1付,水煎分两次服。二诊:腰腿疼痛酸沉减轻,尿急,尿频明显好转,仍凉麻不适,已可转侧,翻身,上方将炮附子加至30g(先煎h),麻黄、细辛各15g,继服4付。三诊:尿急,尿频消失,腰腿酸沉凉麻不适感明显减轻,已经可干轻度家务,效不更方,上方又服8付,诸症消失。按:案一以肾着汤温通祛寒,化湿除痹。肾着汤证重在“腰以下冷痛”,即疼痛不仅在腰部,常连及胯及腿部。合以麻黄细辛附子汤温经扶阳,通达内外,其中附子是方中主药,《本经》谓其“主……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用之可温阳通阳,有效驱逐表里之寒湿,逐渐加量,以策安全。狗脊“主腰背强关机,缓急,周痹,寒湿,膝痛”(《本经》),加之以强筋骨,通痹阻,祛风湿而利关节。杜仲“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本经》),加之以益肝肾,强腰膝,加强疗腰膝酸痛。牛膝“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伸,逐血气伤”(《本经》),加之以活血祛瘀、通利关节,尚可引药下行。威灵仙性猛善走,长于走肌表,通经络,加之意在加强通络除湿止痛之效。鸡血藤既能行血又可补血,加之以活血补血,舒筋活络而主治肢体麻木疼痛。牙痛意外消失说明其牙痛系阳气亏虚、阴气上僭所致,服温阳药可达到温扶阳气,引火归元之效。经方相合,方证相应,药症相符,故效如桴鼓。案二患者素有寒湿腰痛病史,久则阳虚寒凝,此次又因用力不当而捩伤腰部。阳郁气机失畅,气化不行而小便不利。腰痛为主要矛盾,故主以肾着汤温中祛寒,除湿通痹,合以麻黄细辛附子汤温通阳气,散寒通络。辅以四逆散调和肝脾,疏达郁阳,宣通气机,俾土木和而气机流畅,气化复常,小便自调。二诊因腰腿凉麻较甚,加重麻黄细辛附子汤量意在加强温经通络之效。加狗脊以祛寒湿,强筋骨。杜仲“主腰脊痛,……坚筋骨……小便余沥”(《本经》),加之以强腰膝、疗尿频。应用该方,一定要遵方中各药物的药量比例,如甘草、白术与干姜、茯苓之比为:4,方可有良好的疗效。白术有治腰痛、身痛的特效,但必须用生白术,而且剂量要重,至少不能低于0g。一个强大的方子,上治颈椎,中治腰椎,下治膝盖

有一个成语,叫趁热打铁。

铁匠拉动鼓风箱,烧得铁条发红,大锤一打,这些铁块就能随你心,遂你意。

那些杂质会被纷纷打掉,变成强大的钢铁。

化骨刺如打铁

人的骨刺增生,就像铁放在低洼水湿之处,容易生锈一样,所以民间称之为骨锈。

骨刺这个称呼,只是一种比较形象的俗称。骨头怎么会长刺呢?这个“刺”,其实就是增生而成的。

骨刺可以发生在很多部位,有在颈椎的,有在腰椎的,有在膝盖的,还有在脚后跟的。

骨刺,古时又称骨赘,说明这骨刺是人体多余的又很坚硬的东西,既然是多余不需要的,就要想办法把它化掉。

软化骨刺,就好像用锤打铁一样,你的血气通畅、血气充足,火力才足够,不管对方铁有多硬,那些铁锈自然纷纷落下。

消一切骨刺

有一个方子叫化铁丸,只有两味药,威灵仙和褚实子各15克,号称可以化坚软坚散结、治疗一切难化的坚结肿物,极效。

化铁丸,连铁都能给化了,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这个方名是在表达一个意思,可以化坚软坚散结,把身体里一些多余的非常坚硬的东西化掉。

这个方子非常强大,可惜知道的人不多,快要失传了。

铁脚威灵仙

民间有谚语,铁脚威灵仙,骨见软如棉。可见威灵仙这味药不简单,是治疗骨质增生、骨刺骨痛的常用之药。

威灵仙治疗骨鲠卡喉是效如桴鼓,吃鱼时,不小心被鱼刺卡在喉咙里,在家吞了饭团喝了醋,都没有效果,从药柜里抓出一把威灵仙,倒出半瓶醋,再加半碗水,放在炉子上煮十来分钟,待凉后,喝下去,不一会儿就好了。

“鱼刺卡喉一碗醋,灵仙一把力能疏”,可见这威灵仙确有软骨之功。

而骨刺就如同骨鲠在喉,止痛只是治标,把骨刺消融磨掉才是王道。

威灵仙,从这个药名就可以感觉到,对症应用那是势如破竹,立竿见影,又威又灵,神仙一样的药。威灵仙还是治疗风湿痹痛的要药。

传说,从前,有一座深山古刹叫威灵寺,寺里的住持大面积种这种专治风湿和化骨渣子的草药。凡是到威灵寺求医的,这位高僧都分文不取。

由于这种草药出自威灵寺,治病又像仙草一样灵验,所以大家都叫它“威灵仙”。

中药书上说威灵仙善走而不守,窜是它的特点,运行周身,但不固守,这个药的药力是比较猛的。

威灵仙入里,无孔不入,用来疏通身体内部一般药不能到达的小的郁结。如,关节炎,关节部位气血流通少,一般药很难进去,威灵仙就可以。

补肝肾褚实子

既然威灵仙这么厉害,直接就把骨刺化掉了,那为何还要用褚实子呢?单用威灵仙不就好了吗?

原来这骨刺呀,是一种骨骼的自然老化,就像人的皱纹一样,是人体衰老的自然表现,哪里衰老了呢?肝和肾。

楮树可能很多人不熟悉,但它的另外一个名字,你可能听说过,构树。

从古到今构树给人的感觉就是,被人嫌弃,冷落,自己在一旁默默生长。也许是因为它太为常见,也许是没有太大用处,颂扬者少,鄙弃者多。无论是生于朝堂还是废弃的田间,构树因为生长迅速却很难成为可用的木材

楮实子是楮树的种子,夏天常见的东西。多少人小时玩耍,当杨梅吃过它吧。只是食而不知其名、食而不知其功罢了。

楮实子味道非常甘甜,甘甜的东西能够补益。而它又是种子类药,诸子皆降,诸子入肾,所以种子类药,它就像植物传宗接代一样,能够补益肝肾。

肝主筋,肾主骨,吃下去以后,筋会变得很有力,骨头会变得更牢固。

威灵仙相当于士兵,主动进攻,楮实子补肝肾,相当于后勤部门,防止化掉的骨刺以后还会慢慢长出来,两味药,一攻一补,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

俗话说,兵无向导不达贼境,药无引使不达病所。

那么这个方子要吃多久呢?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与病情不同。总的来说,至少服用七天,最多三十天。有的服用七天就有效果了,有的服用半个月就好了,有的服用一个月才好。如果服用一个月一点效果没有,说明不对症,就不要服用了。

如果治颈椎,加入葛根50克;如果治疗腰椎加入杜仲10克;如果治疗膝盖,加入川牛膝10克;如果治疗脚后跟,加入骨碎补10克。

脾胃不好,也可以拿来泡脚。

76个中药外敷肚脐方,全是干货中医敷脐疗法又称“脐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我国劳动人民在与疾病作斗争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由于中医敷脐其安全有效,简便易行,故备受历代医家的推崇,同时也深受广大劳动人民喜施乐用。什么是敷脐疗法呢?简而言之,就是将药物放在脐中(神阙穴),上面用胶布或纱布等覆盖固定,或者用药液涂抹以防治疾病的方法。脐乃任脉要穴神阙穴所在,又为冲脉循环之处,为经络之总枢、经气之江海。由于脐可通过经络,沟通上下内外诸经和五脏六腑。因此,敷脐适用范围很广,内、妇、儿、男科中多种疾病均可使用。今天,小编特分享76个中药敷脐疗法,仅供专业人士参考,非专业人士欲以使用,请在你当地中医师辩证指导下使用,切勿擅自使用。1、疗小叶增生的外敷方法小叶增生大概是女性朋友中最常见的疾病了。很多女性朋友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经常郁闷,便会发现自己一侧或两侧的乳房中出现了肿块,摸上去感觉硬硬的,又很有韧性,有点儿像摸橡皮块的感觉,用手去推还能推动,这就是小叶增生。其实小叶增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疾病,大多数患上此症的女性朋友会在发病数月或一两年后自行缓解,无需治疗。不过,也有一小部分人是一直有着小叶增生的,虽然不痛不痒,但是乳房中有肿块,终究是一件让人心里不太舒服的事情,有些女性还总担心它会转化成肿瘤什么的,所以,我给大家提供一则可以帮助消除小叶增生的外治方法:把天麻打成粉填入肚脐内。天麻或天麻片穴位:神阙穴(肚脐)方法:从药店买来成块的天麻或中成药天麻片,打粉后填入肚脐内,外面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每天晚上贴,早晨取下。友情提示:配合逍遥丸,效果更好、胃气不足。方法:取一粒健胃消食片或补中益气丸捣碎,填入肚脐,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每次贴1个小时,然后休息1个小时。3、肚脐敷药治疗鼻炎处方:党参10g,白术7g,干姜5g,炙甘草3g,扑尔敏粒。粉碎成细粉,填神阙穴4、自汗,盗汗,遗尿——用五倍子打成粉贴在肚脐上。可用五倍子15克(或五倍子30克、朱砂3克),焙干研细,睡前敷于肚脐或涌穴上治疗盗汗。5、失眠桑葚子煮汤。还可用归脾丸,贴在肚脐上。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晚上贴上,早上拿下来。6、十滴水滴肚脐,寒热两邪通吃把十滴水滴在肚脐里,外面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封盖,1个小时以后取下。夏天天气炎热,人们都喜欢吃生冷寒凉的瓜果、当时觉得很舒服,但时间久了,肠胃就容易受寒,呕吐或腹泻。很多人都找不到原因在哪儿,往往都是随便吃点什么止泻药就了事,殊不知,大热天过食寒凉之物所导致的肠胃问题可不是这么简单解决就万事大吉了,不注意的话,往往就此埋下了病根。既能祛寒,又能祛火,一滴入脐,正好对付暑天之火和食物之寒,寒热两邪通吃,治疗夏天出现的肠胃问题,效果特别好。7、前列腺肥大白胡椒细辛各15克,研粉每次取药3克敷于肚脐处,外用麝香风湿膏盖上,3日换一次,10次为1疗程,后停天继续1疗程,本方对前列腺肥大,小便淋漓难解而无湿热者,有较好的疗效。8、失眠取五味子、远志、石菖蒲各10克,枣仁0克,红药3克;或三七、丹参各10克,石菖蒲、远志、硫磺各0克,红花6克,共同研成细末,均用40度白酒调成稠膏状,涂满肚脐,外用胶布固定,每晚换药1次。9、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用附子、细辛研磨成细末,加姜汁调成膏状外敷肚脐。附子性卒热,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功效。细聿性辛温,有祛风,散寒止痛,温肺化饮,宣通鼻窍功效。凡辨证属于阳气虚弱、真寒假热、上热下寒的疾病,都可以用此法来治疗。糖尿病本病后期易出现四肢疼痛水肿、僵硬拘挛等表现,每到冬季则症状加重痛苦难忍。用以上药物敷脐治疗,每次1小时,天1次。10、内痔、外痔、混合痔等出现的便血、肿胀及疼痛肛泰贴剂:其药物成分为地榆(炭)、五倍子、冰片、盐酸小檗碱、盐酸罂粟碱等,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燥湿敛疮、消肿止痛之效,用于内痔、外痔、混合痔等出现的便血、肿胀及疼痛。肛泰贴剂需外用,洗净脐部(神阙穴,即肚脐眼)周围皮肤,擦干,然后将贴剂胶布撕开,将药片对准脐部粘贴牢固,一次1片,一日1次。11、治疗高血压:吴茱萸敷肚脐,引火归元,补养脾阳很多高血压患者都受够了长期吃药的罪,说到吃药就头疼。这时我往往建议他们去药店买川芎和吴茱萸各30克,打成细末,混合,每次取5克左右,填在肚脐里,用麝香壮骨膏固定好。结果很多人用过后发现,这个办法竟比什么降压药都灵,而且还感觉腿脚有劲,头脑清爽。1、慢性病防治药物由中药防风、黄芪、肉桂各等份组成,碎成细末敷脐。先用75%酒精棉球消毒神阙,趁湿填入药粉0.5克于肚脐内,外贴胶布盖住药物即可。3日换药1次,5~7次为一个疗程,可连续敷脐~4个疗程。13、治疗偏头痛生石膏1克,白芷、川芎各0·5克。上药研末,置于神阙穴(肚脐),再以伤湿止痛膏封闭14、肚脐埋药丸治便秘神效大黄,玄明粉,生地,当归,枳实各30克,陈皮,木香,槟榔,桃仁,红花各15克将上药研成细粉,每用0克用蜂蜜调成膏贴肚脐天一换,又本方有很好的泻下通便的作用,如果是气虚可加党参0克。15、鼻窦炎用艾叶和白酒捣成一厘米厚,三厘米宽的圆糊饼状,贴在肚脐上,不过十来分钟,鼻窦炎一般都是元气不足,寒凝鼻窍所致,而艾叶理气逐寒,通过白酒助力,定能把寒气驱散,恢复元气,特别是肚脐这个地方,对风湿,脾虚寒等症应该也有特效,所以记在此。不过便秘者不宜使用该法,酒最好用高粱酒泡过的药酒。16、寒性体质用桂圆肉一颗(新鲜的叫龙眼,干的叫桂圆),花椒六、七颗,加上那个艾绒一同打烂,晚上睡觉的时候挑一点点,小指甲面那么大,放在肚脐里就行了。你不要小看我们的肚脐,肚脐会吸收的。胃病也好,各种病都好,身体需要就吸收进去了,不要的它不吸收。寒性体质,脸上长青春痘,痛经,腹泻,腰疼,喜好出汗的人,脾肾阳虚的人,常常感冒的人都可以一试。一周将有好的消息。17、治痛经取肉桂、炝姜、茴香各15克,研末,用米醋或黄酒调成糊状,敷于脐部,覆盖清洁消毒纱布l块,连用5~7天,痛经可愈。18、治月经不调取当归30克、红花15克、月季花15克,用茶叶水调,敷脐部。每次在月经之前1天敷脐,连敷5~7天,至月经干净为止。此方对少女月经不调疗效最好。19、心肾不交,肚脐敷贴交泰丸这个药来自于《韩氏医通》下卷,主要成分是黄连和肉桂,我们都知道,黄连是极其苦寒之药,而肉桂性热、温补,黄连苦寒以清心火,肉桂辛热以温肾阳,具体做法如下。黄连性寒,肉桂性热,将二者调和敷在肚脐里面,能够清心火,温肾阳,是治疗心肾不交的绝妙处方。交泰丸敷肚脐眼将适量的黄连末和肉桂末用蜂蜜调和为丸药,敷于肚脐里面,可使阴阳相接,心肾交合,所以取名为交泰丸,是自古以来治疗心肾不交的首选方药。每天晚上,将一丸药塞到肚脐里面,然后用纱布覆盖,用医用胶布固定,每晚换药1次。一般情况下,三天就可见到效果,再用四五天,坚持一个星期巩固疗效,便可以了。0、早泄治疗敷脐法露蜂房、白芷各10克,一起研细末,醋调成稀糊状,临睡前敷肚脐(神阙穴)上,外用纱布覆盖,用胶布固定,每天或隔天敷药1次,连续3~5次,一般用药5~7天即可治愈。本方具有补肾固精、收敛止泄之效。还可用丁香10克、细辛6克、乙醇毫升,浸泡3天后可用,房事前1小时用棉签蘸侵出液涂于龟头及冠状沟部,以降低末梢神经感性,提高房事时的射精阈值,从而起到延缓射精的作用。1、咳嗽气粗,咽痛,咯痰不爽,痰黏稠或黄,舌苔薄黄,脉浮滑。麻黄10克,杏仁9克,生石膏15克,甘草6克。主治:咳嗽气粗,咽痛,咯痰不爽,痰黏稠或黄,舌苔薄黄,脉浮滑。用法:将上药共研成细末,每次取药末3克,温水调黏糊敷脐部,外用纱布、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天冷不用愁中药敷脐暖身有奇效使用本方后,就是在寒冷的冬天,你穿很少的衣服也不会冷,敷药的神阙穴(肚脐),会有一股暖流冲向全身,让人红光满面,精神倍增。配方:花椒10克白胡椒60克肉桂0克附子5克炮姜10克陈皮5克;敷药时将神阙穴(肚脐)周围洗干净,把药末撒在神阙穴(肚脐)里,在用(麝香虎骨膏)胶布贴上即可。3、治高血压川芎0克、白芷0克、冰片克.三味药,共研细末,用的时候,把药棉摊成薄片,取克左右药粉,滴上几滴醋,不用太湿,包成一团,用最薄的一面,贴在肚脐上,外面白胶布(最好用创可贴,最便宜的就行,不容易过敏)固定,每天换一次,连用几天。4、天冷不用愁暖身有奇方刺激神阙穴(肚脐),调动人体功能,舒筋活血,让血液流速加快,增加人体热量,从而达到暖身的目的。花椒1g、胡椒4g、研末,密封备用;把药末撒在胶布(麝香虎骨膏更好)上,即可使用。贴一次7天左右有效。5、敷脐疗法还能治疗慢性病对失眠者可用珍珠层粉、丹参粉、硫黄等混合敷脐;慢性肾盂炎,用胡椒7粒,麝香0.6克研末后将药粉敷脐中,外盖胶布,10天换药一次,连敷3次,可使小便恢复正常。肝硬化腹水用利尿药无效时,可用芒硝60克、肉桂粉6克和匀敷扎脐部,能使小便量增加而腹水减少。高血压患者用朱砂6克,醋制白矾10克,降香6克混合研末敷脐,能使血压下降。小儿夜间遗尿,取7厘米长连须葱白3根,硫黄30克,共捣泥,睡前将药敷患儿脐上,用纱布覆盖,8-10小时后去掉,能防止小儿遗尿。6、妇女痛经肉桂10克,吴茱萸0克,小茴香15克,共研细末,酒调敷脐上,用胶布固定,然后放上热水袋加温。使用几次后便可治愈。7、自汗、盗汗五味子、五倍子各克,共研细末,过筛,加白酒适量调匀,敷于脐中,用热水袋加温,每4小时换药1次。汗止药停。8、前列腺增生取大黄10克,黄柏10克,土茯苓15克,蒲公英15克,乳香6克,川牛膝10克,炮山甲10克,王不留行10克。上药共研细末,以30%二甲基亚矾适量调成软膏,装玻璃瓶备用。每晚取药膏涂满肚脐,用医用胶布覆盖固定。10天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隔3天。一般一个疗程见效,3个疗程小便如常。9、肚脐敷药治疗鼻炎我用中药外敷神阙,没想到第一天晚上敷了半个晚上(半夜里女儿把药揭开了)之后,早晨起来,鼻子居然好多了。接下去连敷两个晚上。处方:党参10g,白术7g,干姜5g,炙甘草3g,扑尔敏粒。粉碎成细粉,填神阙穴。30、利尿用田螺肉4个、大蒜(去皮)5瓣、车前子(研末)10克,共捣如泥,做饼敷脐,纱布覆盖,包扎固定,敷药8小时后去药,每日1次。此法可以利尿,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一般3次可收效。31、中药敷脐外治类风湿性关节炎麝香1.5克;龙骨、附子、雄黄、乳香、没药、胡椒、小茴、青盐等分为末。将麝香入肚脐中,外用药末放麝香周边做圈围住,用槐树皮灸一百二十壮,中间不时的须换槐皮。注意事项:治疗中需注意避免风寒,戒油腻、生冷、酒色。3、治小腿肿细辛粉末9-15g,和水或蜂蜜调匀成糊剂,贴于脐部,伤湿止痛膏固封,当天消肿。33、前列腺炎可以缓解因前列腺炎所导致的疼痛。还可以用于治疗冷凉腹痛,小儿腹泻,男女老少都可以使用,没有副作用。一个贴敷在肚脐上的小方子丁桂散:丁香0.3克。肉桂1克研粉(1:3)加食醋拌用手捏成团,贴敷在肚脐上,固定.冷天7-8小时,热天3-4小时(每天一次,一般贴一周)34、前列肥大白胡椒15克,细辛15克,研末,取药3克,放脐窝中,外以麝香壮骨膏固封。3天换药1次,10次为一疗程,后停天继续下疗程,(前列腺肥大,小便淋漓,难解而无湿热者有较好的疗效。35、小孩腹泻黑枣捣糊贴肚脐眼:除了发烧,小孩子还容易腹泻,这时候,可以把黑枣去核,捣成糊,贴在肚脐眼上,一晚上就有效果。如果是肚子痛,就拿胡椒粉和成糊,点上些醋,捏成小饼团,贴肚脐眼上。36、自汗或盗汗用药物敷脐,通过神阙穴调节心肺肾之阴气,泄阴火,固阴精,使心肾相交,虚火下移,营卫调和,腠理固密,汗出自止。张氏用朱砂3克,五倍子9克,共研细为末,备用。用时先将脐心洗干净,然后将药末放入脐中,用大块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治疗各种盗汗症收到满意效果。37、水肿对于一些久病不任克伐者,或汤药难进者,用药物贴脐治疗有预想不到的效果。杜氏根据脐乃人体出生前摄取天然清气和水谷精微,排泄代谢产物之通道,皮内血管丰富,通透力强之理,用制甘遂、冰片各6克,研细为末,填脐,外用麝香追风膏固定。用于治疗因心力衰竭而引起的下肢或全身浮肿,正气极虚而邪气炽盛的危重症,收到满意效果。认为该法能调达气机,使紊乱的升降出入功能恢复正常,水邪得去而正气不伤。38、治疗肝硬化腹水用麝香温脐散(麝香0.6克,阿魏、硼砂各6克,白酒毫升,猪膀胱1具)外敷脐部,方法是将上药共研细为末,与白酒同放进猪膀胱内,用细线扎紧外敷脐部,固定3天即可见效。共治疗肝硬化腹水15例,其中14例显效,1例无效。39、中成药脐疗治便秘1)大黄片方取本品粒研为细未,置伤湿止痛膏中央,外敷肚脐孔处,固定,每日1换,连续3~5天。可清热导滞。适用于便秘,大便干结,小便短赤,面红身热,或兼有腹胀腹痛,口干口臭,心烦,舌红苔薄黄,或黄燥,脉滑数等。)补中益气丸取本品1粒,研为细末,敷于肚脐孔处,外用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7~10次。可温阳益气。适用于大便不一定干硬,或虽有便意,但临厕努挣,乏力,挣则汗出短气,面色恍白,神疲肢倦,舌苔淡白,脉虚细等。40、薄荷脑敷神阙,人就不会脾胃阳盛多年的便秘和失眠,说话有口臭,脾气急。这是典型的脾胃阳(火)盛我就教了她一种简便易行的外治法:我让她买50克薄荷脑,研碎,每次取适量用纱布包好,填入肚脐,再用胶布固定。在填薄荷脑之前,先要把肚脐洗净。每三天换一次。这样,口气就会慢慢变得清新。41、尿道发炎无法使尿排出取蚯蚓两条,与少许食盐捣碎贴敷脐部,很快通尿。4、治鼻炎——肚脐敷药处方:党参10g,白术7g,干姜5g,炙甘草3g,扑尔敏粒。粉碎成细粉,填神阙穴。43、小肠火、肚脐敷盐来按摩!(急性尿道炎)小肠火、肚脐敷盐来按摩!(急性尿道炎),用自己的唾沫拌食盐,湿后放肚脐用手指转圈按摩,一分钟时间,症状就消失了,很灵验。小肠火就是尿急、尿频、尿时疼痛不舒服。这个偏方我听我们科室负责人说的,她说小时候就见母亲用唾沫沾盐研肚脐眼,问她母亲说是治小肠火的。后来她也用过说研着研着不知不觉症状就消失了。44、治疗女性血瘀把生姜捣碎,与黄酒调和,用膏药贴在肚脐上,可以治疗女性血瘀。注意贴膏药的时间不宜过长,防止刺激皮肤。45、胃疼香附5克,吴茱萸5克,金耳环5克,没有可用(细辛6克),带须根大葱,用法:碎粉用黄酒调匀,温热后贴于肚脐,用胶布固定,贴3-4小时,每日次。(万家灯火瑶医教授)46、胃下垂吴茱萸4克,黑附子4克,升麻4克,生姜。用法:碎粉用黄酒调匀,温热后贴于肚脐,用胶布固定,贴-3小时,每日次,早晚。(万家灯火瑶医教授)47、肿瘤(肺癌)白芥子5克,胆南星5克,僵虫5克,杏仁5克。用法:碎粉用黄酒调匀,(用棉球吸饱药。温热后贴于肚脐,用胶布固定贴3-4小时,每日次,(万家灯火瑶医教授)48、一般失眠千年陈樟3克,沉香3克,首乌5克,朱砂3克,莲子打成粉或打成泥,黄酒调匀,带须根大葱,温热后贴于肚脐,用胶布固定(万家灯火瑶医教授)49、小孩便秘黑白丑4克,甘遂4克,大黄4克。碎粉用黄酒调匀。带须根大葱,温热后贴于肚脐,用胶布固定贴3-4小时,每日次,(万家灯火瑶医教授)50、小孩尿床硫磺4克,益智仁4克,带须根大葱,用法:碎粉用黄酒调匀,温热后贴于肚脐,用胶布固定,贴-3小时,每日次。51、肾气不足阴虚手足热:盗汗女贞子,益智仁打成粉,贴于肚脐。5、治疗胃溃疡海螵硝4克,一点血4克,水田七4克。带须根大葱,用法:碎粉用黄酒调匀,温热后贴于肚脐,用胶布固定,贴3-4小时,每日次。(万家灯火瑶医教授)53、气血亏虚所致的眩晕黄芪、五味子各10g,研为细末,加清水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于肚脐孔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3~5天。可健脾益气,适用于气血亏虚所致的眩晕。54、治阳痿效果很好吴茱萸30克,细辛10克,共为细末.用上药适量,加温水调成糊状,每晚睡前敷于脐部,用胶布同定,晨起取下。治疗期间忌房事。55、尿毒症新鲜牛胆汁与荞麦面和匀,敷在肚脐神阙穴上,3次而愈56、遗尿病白术、白芍、白矾、硫磺、甘草各等份,上药共研面葱汁调糊,敷于脐上3-5日再换一次。57、高血压的家庭调理吴茱萸10克,川芎5克,白芷15克,王不留行15克。共研末,加浓茶汁调匀,敷于脐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3日一换。58、治疗手脚冰凉、怕冷的偏方1克花椒粉、4克胡椒粉混合后拌匀,取适量填肚脐里,尽量塞满,外用风湿用的胶布固定住,三天换一次。也可以用适量黄酒调匀,搓成丸放肚脐里,外用胶布固定。一定要密封好,不能外露。此方老幼皆宜,而且对肠胃不好也大有益处。59、鲜姜贴肚脐治婴幼儿拉稀婴幼儿拉稀久治不愈,可把鲜姜剁成碎末,放在一块药布上,贴在肚脐处,用橡皮膏粘牢即可,此法立竿见影,屡试不爽。60:糖尿病用1只牛苦胆汁将荞面10克调糊状,(放冰箱储放)贴在肚脐上,用胶布固定好,每日换1次,约30天。61:尿频尿急用花椒热敷肚脐准备一点大粒盐、花椒和大料,把它们放进微波炉里热一下,然后取出用纱布包好,以能承受的温度热敷在自己的肚脐及关元穴(脐下3寸)处。只要长期坚持,许多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都会得到好转。6:心肾不交导致失眠腰部以下总感觉发冷,而且最近心烦意乱,手心发热,经常感觉口干舌燥,晚上也睡不好觉,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从他的症状来看,很明显是心肾不交导致失眠,交泰丸敷肚脐眼将适量的黄连末和肉桂末用蜂蜜调和为丸药,敷于肚脐里面,每天晚上,将一丸药塞到肚脐里面,然后用纱布覆盖,用医用胶布固定,每晚换药1次。一般情况下,三天就可见到效果,再用四五天,坚持一个星期巩固疗效。63:治疗高血压吴茱萸10克,川芎10克,辛夷10克,冰片5克,共研细末。+用药前将神阙穴(肚脐)擦洗干净,取散粉4~5克纳入脐中,外敷敷料胶布固定,3~4天换药一次。64:糖尿病金匮肾气丸水调为膏贴敷于脐下。具有温肾补阳的功能,辨证用于肾阳虚证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的降糖效果。药理实验表明金匮肾气丸中的山茱萸具有降糖作用。65:头疼生石膏1克,白芷、川芎各0·5克。上药研末,置于神阙穴(肚脐),再以伤湿止痛膏封闭。此方治疗偏头痛56例,收效迅速。66:脱肛、脱垂、疝气五倍子人参或黄芪熬水用毛巾沾湿热敷把药研沫用膏药贴肚脐。67:痔疮五倍子(大剂量)、黄芪、茄子根熬水热敷或洗痔疮部位研沫做成药丸用蜜蜡作糖衣,或用朱砂做衣,直接口服,作用在直肠,效果显著。68:血寒少女宫冷血寒,婚后女人寒风袭宫。都用肉桂、牛膝或熟地熬水热敷,或研沫贴肚脐。69:五更泻天亮鸡叫去厕所,水土湿润、脾盛阳虚。用山豆根、白头翁贴肚脐或熬水热敷。70:阳痿用阳起石研沫贴肚脐或熬水热敷。71:肝气胀满肾寒、肝火盛。用陈皮、青皮、沉香研沫贴肚脐或熬水热敷。7:小儿厌食有虫子的。用使君子炒熟,十五岁前儿童用实际年龄加一粒,口嚼。不许喝茶,喝茶解药,不许吃大油即肉制品。73:青春痘用菟丝子炒熟,一部分研沫贴肚脐或热敷,一部分洗脸。74:咳嗽有痰很黏稠的,属火,用贝母研沫贴肚脐。有清痰的,属寒,用川贝研沫贴肚脐。空腔咳,用覆盆子或女贞子或山药研沫贴肚脐或熬水热敷。75:膀胱炎、前列腺炎、泌尿系统疾病、轻度淋病用车前草(顽固病症用车前子)、金银花、菊花、木贼熬水热敷,烫肚脐,但不能烫出泡。76:感冒一贴灵[药物]麻黄、香薷各15克,板蓝根、蒲公英各10克,桔梗1克[用法]将上药共研为细粉,大人一般用量约3.5克,儿童用量约1克,将药粉倒入肚脐中心,然后用一般麝香止痛膏贴敷固定,勿令药粉漏掉。[疗效]此方治疗感冒例,痊愈例,无效15例,显效5例。

健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gxiaoa.com/mxwx/76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