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民间有“十人九痔”之说,其主要是因直肠下端的血管、黏膜及支持结构发生改变或移位。中医认为,痔疮的发病因素与风、湿、热、燥、气虚、血虚有关。《症治要诀》云:“血清而色鲜者,为肠风……”《见闻录》说:“纯下清血者,风也。”说明风邪可引起下血,且由于风邪善行数变之特性,血色鲜红,呈喷射状。《医宗金鉴》说:“肛门围折纹破裂便结者,火燥也。”指出了该病的发生多因饮食不节,过食辛辣,燥热内结伤阴,大便干结所致。《见闻录》曰:“色如烟尘者,湿也……”指出了无论内伤饮食,恣食肥甘,还是久居湿地,均可使湿热蕴阻肛门,经络阻隔,气血凝滞,而诱发痔疮。《丹溪心法》云:“痔者皆因脏腑本虚,外伤风湿,内蕴热毒……”更明确指出了火热伤津、热毒内蕴可诱发痔疮。而《黄帝内经》则更早指出:“又有妇人生育过多,力尽血枯,气虚下陷,及小儿久痢,皆能使肛门脱出。”说明了气虚,无力收敛摄纳是该病发生的重要原因。《灵枢·决气篇》云:“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说明脾胃功能差,可致生血功能低下,血虚不能濡养肛门,则会出现痔疮、便血。反之,痔疮便血日久,可致血虚加重。综上述古人对痔疮的论述,痔疮发病的原因:可单独致病,也可同时存在。为中医治疗痔疮奠定了理论基础。一、痔疮的中医内治法:中医的内治法,目前临床上较常用,主要用于初期内痔、年老体弱者;或者中期、后期内痔兼有其他严重疾病,如心脑肝肾等功能障碍,不能耐受手术者。此外对痔疮初起的一切炎症均有较好的疗效。总的来说,中药以益气固脱、收敛止血为总纲,但根据个体素质的不同,当辨证论治。1、清热祛风凉血:多用于风热肠燥便血,血栓外痔初起;2、清热利湿:多用于肛门肿痛,甚则流脓者;3、清热解毒:用于肛门肿痛、发烧者;4、养血补血:用于素体气血不足或久病气血虚弱者;5、清热通里:适用于热结肠燥便秘,热甚便干如羊粪球,热结旁流,便硬而出血者;6、生津润燥:用于血虚津亏,便秘者;7、补中益气:用于小儿或年老体衰者或经产妇人气虚下陷者。只要处方得当,施药合理,内治法对痔疮会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二、痔疮的中医外治法:中医药外治痔疮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千百年来,历代医家经过临床实践,总结了许多方药,当代治疗痔疮的许多药,多数也是由此而来,中医外治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熏洗法:即把药物加水煮沸或用散剂冲泡后,先使其蒸汽熏蒸肛门部位,待药液温度降至37℃~40℃时,用毛巾蘸药液热敷患处,或坐入其中,使肛门浸于药液中浸泡。每次坐浴15~20分钟,其间可稍加温。一般选用收敛止血、清热解毒之中药,具有活血、消肿、止痛、止血、收敛的作用。主要用于中、后期内痔、嵌顿痔,以及各种外痔及炎性病变者。2、滚犊子...(??ˇ?ˇ??)...敷药法:把消炎、止痛、生肌、收敛止血的中药粉碎后,用其他基质调敷于肛门患处。可于每次便完后,先坐浴,再外敷药物。3、中药膏:利用现代制药技术精炼的中药制剂,既保留了传统医药的作用,又方便病人携带及用药,如马应龙痔疮膏、九华膏等。三、按摩和气功治疗痔疮:痔疮是局部血脉瘀积所致,所以运用按摩的方法,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在预防和治疗上都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具体作法为:临睡前用手自我按摩尾骨尖的长强穴,疏通经络,改善肛门血液循环;另一种是运用意念,向上提肛门,每日做1~2次,每次做60下,可使肛门括约肌得到锻炼,中气上提。且对痔疮脱出日久所致肛门松弛、排便无力、痔出血者均有较好的提升固脱作用,并可收摄止血。若能长期坚持,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一般把该法称为提肛运动,许多人经过实践,证实确能起到防治痔疮、脱肛、肛门松弛排便无力的作用,是一种简便易学的防治手段。四、痔疮的针灸治疗:痔疮使用针灸治疗从古就有。《黄帝内经》中就已有针刺治疗痔疮的经验和穴位记载。而晋代的《针灸甲乙经》云:“痔痛,攒竹主之;痔,会阴主之。”之后历代医家记载有许多治疗痔疮的穴位和方法。且经过现代临床证实,针灸对痔出血、脱出、肿痛、肛门下坠都有较好的疗效。临床上常取燕口、龈交、白环俞、长强、承山等穴,同时,还可配以二白、三阴交、委中、肾俞、大肠俞、命门、气海、昆仑、太冲等穴位。也可因人因症辨证论治,调整配穴。五、痔疮挑治疗法:挑治疗法是民间的一种治疗方法,愚临床运用于治疗痔疮,有良好的疗效。挑治疗方法主要有三种:1、痔点挑治:一般在第7颈椎棘突平面,一直到第2骶椎平面,棘突两侧至腋后线的范围内寻找痔点。痔点有如下特征:形如丘疹,稍突起于皮面,如针头或小米粒大,圆形,略带光泽,颜色可为灰白、棕褐或淡红色不等,压之不褪色。痔点与痣、毛囊炎、色斑等有明显的区别。背部有时可出现两三个痔点,应选用其明显的一个,且痔点越靠近脊柱,越靠下,效果越好。2、穴位挑治:可选用肾俞、大肠俞、长强等穴位,具体须因人因症而灵活施治。3、区域挑治:愚根据临床经验认为,挑治痔疮越靠近腰部选点,效果越好。在治疗的具体操作中,为了减少找痔点的困难,可在第3腰椎至第2骶椎之间左右旁开1~1.5寸的纵行线上,任选一点挑治,其疗效也不错。取侧卧位,局部碘伏消毒,用普通刀片,快速剔开表皮,伤口与脊柱平行,长约0.5cm,挑治的深度为0.2~0.3cm。挑治针尖应与脊柱平行,从浅向深挑,挑出白色纤维二三十条,并把每条纤维挑断,或剪去,或把挑出的纤维弹拨几下,以增加刺激,挑尽为止。伤口一般无出血或稍有出血。然后用碘酒消毒,外覆以胶布,挑治时间为15分钟,若疗效不明显,一周后可再行挑治。其注意事项与其他手术疗法无本质区别。六、望球结膜血管诊断内痔:望诊是中医四诊之首,由于在运用中,难以量化、定性化,使得望诊推广有一定难度。所以本人愿奉献出几代人的心血经验,期望对弟子们和有缘人能有所帮助。望眼球结膜血管诊断内痔,其理论依据是五轮、八廓学说。五轮:即指眼睛的构成是由五脏精华之气蕴育而成,故将眼部分成五轮:风轮、肉轮、气轮、血轮、水轮。取其圆为五轮,能够灵活转运之意。五轮内应五脏,脏有所病,必现于轮,故轮属标,脏属本。五轮和五脏的分属:肝属木为风轮,在眼为青睛;心属火为血轮,在眼为眦;脾属土为肉轮,在眼属上下胞(眼睑);肺属金为气轮,在眼为白睛;肾属水为水轮,在眼为瞳仁。八廓:把眼分成八个部分:乾(天)、坎(水)、艮(山)、震(雷)、巽(片)、离(火)、坤(地)、兑(泽)。廓者,有内通外达之功,兼能防卫御敌之意。具体做法:1、除外结膜炎等眼病。2、在自然光线下,使被检查者端坐,眼球尽量上视。医者用拇指向下牵拉下眼睑,暴露双眼球结膜的下部。3、若在乾卦部位附近可见到向上行走的充血,曲张的“赤脉”,即作为球结膜内痔特征的阳性症。此法须在老师亲自指导下学习。七、中医对痔疮分类:中医对各种痔疮的命名早就有之,祖传中医还流传或使用此种分类方法。在不同年代,不同书籍,根据自身对痔疮的认识分成各不相同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最早的分类:《五十二病方》把痔疮分为四类:牡痔、牝痔、脉痔、血痔。而《神农本草经》提出了五痔名,但无具体记述。直到《诸病源候论》才记载了五痔特征,并增加了酒痔、气痔。即:“牝痔候,肛边生鼠乳出在外者,时时出脓血是也。牡痔候,肛边肿生疮而出血者,牝痔也。脉痔候,肛边生疮,痒而复痛出血者,脉痔也。肠痔候,肛边肿核痛,发寒热而血出者,肠痔也。血痔候,因便而清血随出者,血痔也。”“竟又有酒痔,肛边生疮,亦有出血。又有气痔,大便难而出血,肛亦外出,良久不肯入”。2、内外痔分类法:《外台秘要》云:“此病有内痔、有外痔。内但便即有血,外有异。外痔下部有孔,每出血从孔中出,内痔每便即有血,下血甚者,下血击地成孔。出血过多,身体无复血色,有痛者,有不痛者。”对分类及其特征、症状,描述形象、贴切,至今对临床诊断都有一定的指导价值。3、二十五痔分类法:即有:莲子痔、通肠痔、气痔、漏痔、勾肠痔、莲花痔、垂珠痔、粟子痔、菱角痔、贯练痔、盘肠痔、子母痔、翻花痔、鼠尾痔、双头痔、泊肠痔、血攻痔、夫妻痔、珊瑚痔、脱肛痔、担肠痔、三迷痔、樱桃痔、雌雄痔、鸡心痔。4、其他分类法:如《秘传外科方》、《古今医鉴》、《外科启玄》、《外科大成》、《医宗金鉴》都采用二十四痔分类法,而清代《马氏痔瘘科七十二种》则提出七十二种分类法。八、肠风:《素问·风论》云:“久风入中,则为肠风飧泄。”即表明该证由风从经脉而入,客于肠胃,或外淫风木之邪,内乘于肠胃所致。在便前时时便血,随感随发,血清而色鲜,四射如溅。由此可见,肠风即肠风下血,与内痔症相近。中医根据症状,对肠风下血辨证论治:1、风入大肠挟湿者:宜加减四物汤、清脏汤类。2、因阴分虚弱,血不循经者:宜四物汤、地榆散合用。3、腹中疼痛,下清血,肛门肿痛者:可用败毒散加槐角、荆芥;或槐花汤、枳壳散。4、体格壮实者:予泻青丸,或逍遥散加黄连、羌活、防风、乌梅,体虚者则用人参胃风汤。或用刘寄奴15g,芽茶30g,墨灰10g,共为散,以乌梅10g煎汤送服,下血立止,尔后可与归脾汤调下。或用槐花散加四物汤,并入阿胶、地榆、栀子。或用肠风黑散,治肠风下血,腹疼后重,或肛门脱出。方用:败棕(烧灰存性)、木馒头(烧灰存性)、乌梅(去核)、粉甘草(炙)各3g,用水煎服。治痔古秘方:1、苦参18克,黄芩15克,防已15克,天花粉15克,连翘15克,水煎,分两次饮服,本方适合痔疮初起。2、荆芥,芒硝,莲房,槐花,五倍子,白矾各10克,加水煎,洗患处,每天2次,有特效。3、黑木耳30克,放在水里煮化,先熏后洗患处,一日三次,轻者三日,重者一月痊愈。4、木鳖子30克,研成粉,和大葱汁、蜂蜜一起捣成泥,将患处洗净,搽涂患处,一般3天可愈。5、枸杞子30克,水煎当茶喝,三个月不间断,痔疮自愈。6、生豆腐渣放锅里炒干成末,每次取9克用白糖水服下,每天3次。治疗血疮有效。7、刘寄奴、五倍子各等分,研为细末,空腹酒送服,再用其末敷患处,治痔疮有特效。8、茄子切片,烧成炭,研成细末。每日服3次,每次10克,连服10天。本方清热止血,适用于内痔。民间治痔偏方:1、用医用棉蘸酒液搽抹患处。每晚睡前抹1次,连抹几天,直至痊愈。2、韭菜汁熏蒸:用干净的痰盂,将煮沸的水倒入后,放入适量新鲜干净的韭菜,温度适宜后先熏后洗。3、无花果叶治痔疮:将鲜无花果叶放入瓷盆中煮20分钟,趁热熏洗患处。每日3次。此方对外痔疗效特佳。4、割鼻草洗净切碎,用花生油文火炒20分钟食用,吃后不可吃任何东西。2小时后再吃饭。注意:炒割鼻草,要花生油炒,不可掺盐及任何东西,并忌吃葱。5、黑木耳30克,将木耳摘去污物,洗净,加水少许,文火煮成羹,服食。本方益气、凉血、止血,适用于内外痔疮患者。6、每天吃葡萄干30粒,多运动。下午四点服用,连续1个月。7、红糖克,金针菜克。将金针菜用水2碗煎至1碗,加入红糖,温服,每日1次。本方活血消肿,适用于初起痔疮。8、姜水洗肛门治外痔。取鲜姜(老姜)适量,将其切成薄片,放在容器内加水烧开。待姜水稍凉至不烫手时,泡洗患处。每次洗3-5分钟,每日洗3-5次。9、柞树叶30克,捣烂敷患处。适用于痔疮。10、干丝瓜火烧存性,研末,酒冲服每次6克,每天2~3次。本方主治肛门久痔。中医验方:1、蒲公黄、黄柏、赤芍、丹皮各30克,桃仁20克,土茯苓30克,白芷15克。每天一副,可以用3次。用时先加水毫升,待煮开后,把渣滓去掉,然后把药液倒在盆里,趁热先熏后洗患处,每次20分钟左右为宜,这个方法可以清热解毒,除湿消肿,活血散瘀,可用于治疗痔疮。2、硫黄、雄黄各10克,樟脑3克。使用前,把这些磨成粉末,然后用适量的芝麻油调均,使用时涂抹在患处。本方可治疗因湿热引起的痔疮。3、乌梅、五倍子各10克,苦参15克,射干、炮山甲各10克,煅牡蛎30克,火麻仁10克。用水煎了口服,每天一剂,每天服2次。可清热解毒,润肠通便,用于治疗痔疮。4、槐花、地榆各10克,仙鹤草、旱莲草、侧柏叶各15克,枳壳10克,黄芩5克,胡麻仁15克,勒莱苋30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另外,还可以用此药煎液熏洗患处。本方的作用是清肠利湿,止血,可用于治疗痔疮。5、柞树叶30克。把柞树叶捣烂,敷在患处。可用于治疗痔疮。6、朱砂15克,草决明20克,煅牡蛎、马勃、黄柏各15克,甘草6克。布包马勃与它药同煎30分钟,去渣留汁内服,每日3次,每次毫升。本方清热解毒,止血,软坚收敛,消肿止痛,对消除痔疮有效。7、明矾15克,黄连10克,鞣酸0.7克,普鲁卡因5克,甘油毫升,注射用水适量制成0毫升。擦洗患处。8、将黄连用蒸馏水蒸煮提取2次,合并两次滤液浓缩,使每毫升相当于2克药材,加95%酒精沉淀24小时过滤,再加适量注射用水溶解,加热近沸并过滤,加入明矾、鞣酸、普鲁卡因及甘油,溶解后再加注射用水,使剩余量为0毫升,加活性炭0.3%,再加热近沸,稍冷精滤,分装于瓶内置℃灭菌30分钟,经灯检,菌培养合格后备用。本方能使痔核硬化而萎缩消失,并有止血作用,适用于各期内痔混合痔。仅供弟子们学习和有缘人参考。谢谢!张宏恩
疗疾救难慈心怀德此生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