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多动症我在儿童康复科就用经方

导读:文中小儿表现与西医所讲的“脑肠轴紊乱”相符,作者虽未提及此说,但依靠辨证论治,施以经方,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我在儿童康复科用经方治多动症

作者/凌昕

多动症为儿童康复科常见疾病之一,它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其疾病原因尚不明确。近期我的一个小病号通过中医辨证施治,达到较为理想的疗效,特录于此,与大家分享,水平有限,望多指教。

患儿为多动症,8岁,女孩儿,体态瘦,面色白,郁郁之容。

患儿多动不安,爬高上低,除看动画片时难以安坐,多言多语,抢话多话,丢三落四。

小时候体质和饮食一般,不喜食肉,长期大便干,小便可,2-3天/次,小便正常。此时夏秋交接,天气仍热,依旧喜覆被睡,诉平时也如此,眠差,脉浮滑,舌体瘦,舌红苔薄白。处方:

桂枝12g,柴胡18g,干姜9g,黄芩9g,白芍9g,天花粉20g,牡蛎9g,炙甘草9g,麸炒枳实3g。5剂。服后大便干。

大论曰: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处方时考虑调理患儿气血,辅以瓜蒌根养阴,牡蛎敛神,干姜助阳。稍佐枳实通气导滞。

未料服后大便更干,难排。思此方调理气机为主,本以补阳以助运化,然不效,恐有郁热热结在里。

诊之舌脉同前,唯两手取关稍大。处:

柴胡18g,白芍9g,麸炒枳实6g,清半夏9g,黄芩6g,大黄9g,芒硝9g,炒火麻仁12g,炒苦杏仁12g,厚朴9g,炙甘草9g。

思患儿为“心下急,郁郁微烦”,且长期气血失和,中焦土气失其运化。诊其趺阳脉未有特殊,虽无“浮涩”但关上稍大,其义同。故取麻子仁丸方意。加芒硝软坚,又有大承气之意。此方解气结,消气滞,推实邪。

服1剂时,诉腹痛,后无腹痛,大便排便较前顺畅,大便较前软,但整体仍较干。初2天1行,后1日1行。

5剂服后虽大便通畅,仍稍干。诊脉关脉较前平和。此时考虑患儿大便干有二。一则若阳明内结,应加大芒硝之量,以软坚。二则便干为表像,实则内元(阳气)乏力无力推动。结合患儿长期喜覆被睡,考虑其本质为阳气不足,无力运化津液,思应用大黄附子细辛汤方之义。处:

柴胡12g,白芍9g,麸炒枳实9g,细辛3g(先煎),炒苦杏仁15g,大黄15g,芒硝20g,炒火麻仁15g,附子9g(先煎)厚朴9g,炙甘草9g。

服后2天诉大便较前明显改善,稍干,1天1次,后不干。

7剂断断续续服完将近10天左右,因家长代诉患儿服后开始会有一阵腹痛。后未再服。之后随访大便正常。

随着这三次调方,患儿情绪变化亦有明显改观,不再多动,可安坐,专心画画作业等,亦无爬高上低,唯有多言多话较为明显。服药期间也予患儿穴位注射,取穴以百会,本神,四神聪,心俞,厥阴俞,肝俞,脾俞,三阴交等,以醒神开窍,滋水涵木。

后嘱患儿家长调整患儿饮食结构,饮食结构多样化,“谷肉果菜,食养尽之”,加强粗纤维果蔬类,同时少予肉类,可先少予肉糜,肉汤,渐渐增加。

现代医学有种理论,即肠道为人之第二大脑。许多研究表明,人的精神情绪变化与人体内环境息息相关,特别是与人的肠道内环境有密切关系。在儿童康复临床实践中,我遇到脑炎后遗症,多动症,孤独症的患儿,都密切了解患儿饮食结构,二便睡眠等情况。部分患儿通过中医辨证论治,疗效明显。值得引起注意并深入研究探索。

中医临床讲究一个“活”字。遇到某些疾病,不能固步自封,只专攻疾病本身。应看的不只是病,而是病人,把握病人整体阴阳状况,气血运行,才能抓住病机,此为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中医看病之灵魂。

同样,学习运用经方,不仅仅是用经方本身,而应用经方之义,用其方子的思路。通过学习经方、运用经方可“见病知源”,才是仲景之本意。

本文为作者投稿。作者/凌昕。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阅读延续:

董廷瑶:察言观色,实用的小儿面部望诊

遵循《内经》之义,结合临床体会,认为小儿一般均以额(眉心)配心,左颊配肝,右颊配肺,鼻配脾,颏配肾。太阳穴属胆,上眼胞属脾,下眼胞属胃。

1面首部位,颜色主病

红为赤色,主热证;黄色主湿证、虚证;白色主虚寒证、失血证;黑色主肾虚证、水饮证、瘀血证;青色主惊风、痛证、寒证、瘀血证。

眉心色有微黑或赤,为心热作惊;或兼山根部青筋暴现,每多见脾伤、泄泻或见抽搐;太阳穴是胆经所过之位,尤以左侧起青筋,多为惊风。

眼部上胞肿为伤脾,下胞色青为胃有寒,胞肿而睡时露睛,为脾胃虚;唇口色黄,主胃积脾伤。

2望色生克,审知顺逆

赤色见于两颧乃心火犯肝肺之位,其色大如拇指,成条成片,聚而不散,当为木火刑金,病情凶险。

前额色黑,水寒克火,其黑大如拇指,甚为凶色。

又鼻为面王,居中属土,黄为其正色,若鼻部出现其他颜色,均为病色。如鼻色青,青本为肝色,主痛,鼻现青色为土受木贼之证;又脾主腹,故腹中痛。

若阴寒内盛,阳虚失运,故曰苦冷,严重者尚可见爪甲青白,唇色发绀,是谓死候。

若鼻见黑色,黑属水色,今见脾部,是谓水反侮土,故病水气。

色黄者,指面部出现不正之黄色,如面色淡黄少华,为脾虚停饮不化,故日“胸上有寒”;另有湿热互结,亦可蒸郁发黄。

亡血者,血不荣于面,故面色白。

五色生克,遵循《望诊遵经》的归纳:“诊视明堂,察其气色,分其部位,则脏腑之病着,证候之变明……合五行而推之,变在其中矣。所谓相应者,如青为风,青见于肺部者,风中肺也……所谓相乘者,以青属肝,青见肺部者,肝乘肺也。”

“本部见本色,浅谈为不及,深浓太过,不泻其平……若见青色,则彼能克我,贼邪也;若见黑色,则我能克彼,微邪也。”

这里把五脏分部与五色生克结合起来的望面,是对《经》旨的很好发挥。

3视色上下,四诊合参

有关《内经》的脏腑分部,五色生克等面诊内容,在儿科的应用颇多,现兹举如下。

一儿,素宜咳逆,近又发热3日,夜间咳甚,喉中痰呜,甚则咳呕痰涎,两目眵多,易打呃嗳,脉滑,舌红苔少。

面诊:左颊红而成片,山根青筋。左颊红属肝热;山根属脾胃,青筋系木旺乘土。

脾生痰浊内停于肺,肝旺火性上炎,故患儿肝火易动,痰随火升,痰热壅肺;复受外邪,则见发热,咳嗽,痰鸣;肝气上逆,咳剧易呕,易打呃嗳,目眵多,舌红便干,肝失疏泄,邪热内闭之象。

故治以麻杏石甘汤加陈皮、竹茹、苏子、莱菔子等宣肺清热化痰止咳。又按望诊所得加旋覆梗、胆南星、碧玉散清降肝火,泻热化痰,两泻肺肝之热,其证旋安。

一儿,形体消瘦,胃口不开,汗多,舌苔薄润,针四缝穴,二指有液,望诊可见右眼上与山根青筋。其证脾运失司,营卫不和,治拟外和营卫,内调胃气。

治用桂枝汤加炒谷芽、佛手、赤茯苓、陈皮、神曲。

7剂后诊,发热咳嗽,热度虽退,舌苔亦净,然胃口不开,青筋仍显,更法治之,重以调扶消疳,方用川石斛、谷芽、陈皮、茯苓、甘草、佛手、扁豆、醋炒五谷虫、炒白芍、天花粉。

7剂后,疳积渐瘥,青筋亦渐隐。

本例初用桂枝汤调和营卫,加陈皮、佛手、茯苓、谷芽等健脾消运,汗出虽减然脾运未健。盖眼之上胞属脾,山根属脾,出现青筋,为木旺克土,故于调扶脾胃治疗疳积之际,配用白芍取其抑肝之意,抑肝则能培土,肝脾调和,土运得健,诸症向愈,故青筋退而疳证愈。

本文摘自《近代浙东名医学术经验集》,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图片摘自网络,版权归创作人所有,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经典为基,临床为本

医路漫漫,初心不忘

坚持虽难,诸君为伴

-END-

回复“学习”两个字即可加入

赞赏

长按







































如何治白癜风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专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gxiaoa.com/mxwx/29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