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的天空之镜尕斯库勒盐湖

济南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6997155.html

一、尕斯库勒盐湖概述

青海省尕斯库勒盐湖发育于柴达木盆地,地理坐标为37°57~38°11N,91°40~90°10E。湖表卤水面积km2,水深0.65m,湖面海拔m;盐湖的东南部为干盐滩,面积km2。盐湖北部是石油开采重镇花土沟,南部为祁漫塔格山,西部是以牧为主的阿拉尔乡,东部是青海油田开采区(叶传永等,)。

尕斯库勒盐湖卫星遥感图(地理空间数据云)

尕斯库勒湖湖区为典型的内陆干旱气候。湖盆内年蒸发量为.6mm,是年降水量的倍左右(年降水量13.4mm)(黄麒,)。湖泊系内流型干旱封闭盐湖,属卤水湖类型,主要以盐岩、芒硝沉积为主,卤水水化学类型属硫酸镁亚型。

尕斯库勒盐湖图片(据渝帆,)

其补给来源主要靠祁漫塔格山和阿尔金山冰川融水形成的铁木里克河、赛斯克雅河和托斯克雅河等河流的补给,积水面积.75km2。铁木里克河年均径流总量1.×m3,补给最为重要。湖泊东部矿化度为g/L,而湖泊西部由于受河流补给的影响矿化度有所降低(范喆,)。湖水深一般为0.5-0.8m,由四周向湖中心逐渐加深,湖岸水深值均匀分布,均值为0.4m,中部最深,可达1.3m(叶传永,)。

尕斯库勒盐湖年实测水深等值线图(叶传永,)

二、尕斯库勒盐湖地质地貌背景

尕斯库勒湖位于柴达木盆地的西北缘,发育于柴达木盆地茫崖拗陷之尕斯库勒凹陷中(范喆,),属于山间断块深盆构造湖(郑绵平等,)。盐湖北部为阿哈堤山,属阿尔金山系;东北部为油砂山;东部为东柴山丘陵;南为祁漫塔格山,属昆仑山系其上终年积雪并发育有现代冰川(叶传永,)。

尕斯库勒盐湖周边地形TM彩色合成图(叶传永,)

除湖区南部及西南部分布着残丘状的上新统的泥岩和粉砂岩外,区内均为第四系沉积。第四系由外向内依次为:上更新统洪积、冲积沙砾层;全新统风积中粒砂、湖沼沉积的砂质粘土及粘土、含砂石盐、含芒硝石盐、含粘土石膏、含砂石盐、含光卤石石盐、石盐、含细砂淤泥石膏、淤泥等,记录了湖泊干旱化过程(范喆,)。

尕斯库勒盐湖位置及钻孔布置图(叶传永等,)

尕斯库勒盐湖剖面示意图(叶传永等,)

1-湖区及水位线;2-全新统干盐湖沉积;3-全新统山前冲洪积扇砂砾石沉积;4-更新统灰色含石膏砂砾岩沉积;5-新近系灰绿色含膏盐和钙结核粉砂岩、细砂岩;6-华力西期花岗闪长岩;7-尕斯库勒盐湖边界断层;8-阿拉尔断陷盆地边界断层;9-祁漫塔格山前断裂;10-下降泉

三、盐湖的沉积特征

以柴达木盆地西部尕斯库勒盐湖干盐滩6个钻孔岩芯为研究对象,从岩性特征、成盐期、沉积类型、沉积结构、沉积幅度等方面探讨尕斯库勒盐湖沉积特征。尕斯库勒盐湖6个钻孔的岩性特征如图。岩性为含粉砂中粗粒石盐和含粉砂的淤泥、黏土互层,韵律变化频繁。总体趋势是由顶部至孔底,碎屑层比例增加,蒸发岩层比例减小(叶传永等,)。

尕斯库勒盐湖沉积类型为粉砂质碎屑沉积、黏土-淤泥沉积、泻利盐-石膏-石盐型蒸发岩。碎屑沉积主要是湖区碎屑沉积,岩性较简单,主要为粉砂岩,分布不广,基本上分布在岩芯的上部。黏土-淤泥沉积分布较广,主要分布在岩芯的中下部,一般同蒸发岩沉积形成交替相间的互层。蒸发岩沉积分布广,各个钻孔的顶部都出现盐类沉积,但是到了下部,一般与黏土层交替相间。盐类沉积主要为石盐、石膏和泻利盐。沉积结构分为黏土(淤泥)沉积和蒸发岩沉积,局部含有粉砂沉积,沉积结构层分异现象不明显。

尕斯库勒盐湖晚更新世以来盐类沉积剖面(叶传永等,)

湖盆沉积相在平面上由冲积-洪积扇、冲积平原及三角洲、盐(膏)泥坪、盐坪(或干盐滩)及盐盘(残余卤水湖沉积纯盐层)构成,盐湖相带不对称。

尕斯库勒盐湖沉积相分布图(叶传永等,)

四、盐湖的形成和演化

古近纪末至第四纪早期,第一期新构造运动使尕斯库勒盆地发生相对抬升,导致古近纪晚期沉积由浅湖相向扇三角洲相转化,在新构造强烈抬升期和相对稳定期分别出现不同的沉积相。随着强烈抬升与古气候逐渐变干,在全新统以后,湖盆不断缩小浓缩,由半咸水—咸水湖演化成为盐湖(范喆,)。

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成盐期有两次,第一次(早期)成盐作用发生在上新世,集中分布于盆地西部的中心地区,第二次(晚期)成盐作用发生在更新世晚期,集中于盆地的中部和新构造运动所形成的次一级构造盆地或洼地中。这两次成盐期的出现与世界性的干旱气候变异是一致的(张彭熹,)。尕斯库勒盐湖与整个柴达木盆地演化过程类似,从上新世开始就发生成盐作用,至今成盐作用仍在进行,现代湖盆是两次盐类物质长期演化的结果。盐湖经过较长时间的形成演化过程和成盐分异作用,盐类沉积结构清楚,成层明显,沉积厚度较大,形成了规模较大的盐类沉积(叶传永等,)。

根据盐湖沉积幅度和成盐作用时间分析,晚更新世以来盐湖成盐期可以划分成7个成盐期和7个相对潮湿期。各成盐期的深度、沉积厚度、年限、平均沉积速率见表1。自孔底往上,沉积厚度有递增的趋势。第六、第七成盐期的沉积速率比上部略高,由于晚更新世前期气候较温高,降水量较大,碎屑物质来源较充足。随着气候愈加干燥,蒸发愈加强烈,碎屑物质来源减少,该区孢粉研究也说明晚更新世以来气候越来越干旱,造成沉积速率放缓。但是整个钻孔,各成盐期平均沉积速率变化不大,保持在2.5mm/a左右(叶传永等,)。

本文据(李江海,,《亚洲大地构造》讲义)修改补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gxiaoa.com/mxhy/75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