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是《左传》中记述的古代楚国先民的创业过程。如今,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发轫于楚文化腹地——湖北省石首市的楚源高新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这家企业从30多年前的村办小厂起步,如今已成长为我国染料和染料中间体行业的领军企业。 难能可贵的是,楚源集团始终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努力攻克环保技术瓶颈,而这也让他们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蓝天白云、绿树红花、鸟鸣虫跳。走进楚源集团大门,“美丽化工·中国行”记者立马感受到这是一座花园般的工厂。在美景映衬下,塔罐林立、管廊纵横交错的楚源厂区显示出勃勃生机。靠近生产区,一条横挂在马路主干道两边的巨型条幅醒目地映入记者眼帘,横幅上写着:安全和环保是楚源两件天大的事。 “安全和环保在楚源确实被当作天大的事来对待。”楚源集团创始人、如今楚源集团的控股公司湖北阳源科技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志成告诉记者。他介绍,楚源的安全和环保工作主要从四个方面开展。 一是制度化。楚源安全和环保工作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章立制,树规立矩,让一切有章可循。目前楚源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安全和环保管理制度,每年还会根据企业的发展变化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修订,保证科学严谨,可操作性强。 二是深度推进两化融合。楚源集团近年来投资万元建成了覆盖全公司所有特种设备的安全监控系统,并实施了自动化控制改造,专门成立了监控中心,对重点部位、操作人员、设备仪表等进行24小时监控。公司在重大危险源安装了气体探测仪,并配套了监控管理系统。同时,楚源形成了集环保管理、污染整治、废物回收、综合治理、环保研究及环境监测于一体的环保机构网络,建立全电脑操作的电子监督系统。 三是斥巨资进行“三废”治理。早在年,楚源就斥资多万元建成国内同行业中最大的染料中间体污水处理厂,日处理废水7吨,出水水质达到国家排放一级标准。年又投资多万元新建一座日处理2吨的染料污水处理厂。年投资多万元,对原染料中间体污水处理厂进行扩容改造,废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万吨,满足了集团的长期发展需要。 以前楚源采用19台分散小锅炉供热,燃烧效率低,尾气硫含量高。为此,楚源投资2.5亿元建设了热电联产项目,分散锅炉全部停运,小烟囱全部拆除。热电厂及动力站锅炉都进行了严格的脱硫脱硝处理,废气排放符合国家《新环保法》的要求。 楚源将资源化利用作为废渣治理工作的重点。目前铁泥、萘油、萘渣等固废全部回收予以综合利用,其中铁泥综合利用技术已经申请了国家专利。 四是加强清洁文明生产,淘汰落后产品。近些年,楚源先后关停了“四醚”、对氯苯酚、色酚等十多条效益虽好但排污量较大的生产线。同时建成多套硫铵和芒硝的现代化回收装置,各车间的工艺尾气也建成了回收利用装置。 “楚源集团一直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的安全、环保标准,严格控制污染物总量,确保安全和环保设施长效运行。”杨志成告诉记者,“十二五”期间,楚源在环保方面就投入了8亿元。这些年,有的年份楚源的效益并不太好,但他们想方设法都要把环保的治理设施全部上齐。 如今楚源已经享受到了环保治理带来的诸般好处。近年来,国内外染料行业环保整治风暴有越刮越猛之势,一些环保不达标的企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但早就实现环保达标的楚源集团实现了产销两旺,经济效益大增,发展后劲很足。 “对化工企业来说,安全和环保也是生产力。谁解决了安全环保问题,谁就拥有了市场。”这是杨志成的经验之谈。
原小瑛胡元珏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