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路走不通的时候,不要眷恋前面的风景,不要回望来时的行程,鼓足勇气转个弯,或许就能转出生机,转出柳暗花明。
逆向思维是指从反面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是与正向思维相对应的一种思维。正向思维是从正面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是一种常规思维方式,如果长期使用这种单一的思维方式,容易形成一种思维定势,阻碍思维的发展,甚至有可能导致思维的僵化;而逆向思维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往往能够突破常规的束缚,产生出奇制胜的效果。
在思维实践的实践中,人们一般习惯于从正面考虑问题,即从常规的、常识的、公认的或经验的角度思考问题。这种思维方式尽管容易造成僵化的认识模式,但是既省事,又容易得到认同,同时也没有风险性。然而逆向思维则是建立在对传统、惯例、常识的反叛基础上,是对常规思维的否定和挑战。这种思维能够克服思维定势,破除由经验和习惯造成的僵化的认识模式,但需要胆量和勇气,即需要批判性精神,正是这种批判性精神决定了逆向思维的批判性的特征。
我看过一个发生在美国的故事:
美国佛罗里达州有个警察局局长一到春天就头疼,因为很多大学生会在这个时候从全国各地来到这个城市庆祝春假。这个城市和警察局局长所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学生们的聚会过多。对于很多年轻的美国人来说,这个春假就是一个狂欢的机会,喝酒、抽烟、做各种各样的疯狂举动。
这个可怜的警察局局长和他的助手们为照顾这些喝得烂醉或是犯了轻罪的学生们忙得焦头烂额。警察把这些年轻人关到监狱的单人房里,可一点都不起作用。相反,因为在监狱的单人房里呆过,被学生们认为是一件很酷也很具男子汉气概的事情,往往能博得更多女生的青睐,出去的年青人会向朋友吹嘘他们曾在监狱里呆过。于是乎,警察决定要加重惩罚,对这些大学生的关押时间由一天改为两天,而且期间只提供难吃的面包和水,其他什么都不给。可当这个也没什么屌用时,警察局局长也意识到加重惩罚根本没有作用。
在美国,奉行以硬碰硬方法的人很普遍。举个例子:判处年监禁好像比判年的徒刑要更严重一样!但,这个警察局局长却不是个传统的美国人,他想到了相反的方法。他不再把这些大学生像对待成人一样去管制,取而代之的是像对待孩童一样对待这些大学生。他只把他们关押一个晚上,提供给他们婴儿食品。这样当他们的朋友们知道他们在监狱里吃婴儿食品时,这可不是件光彩的事。很快,监狱里就没那么多的人了。
再看炒股票,众所周知,在一个零和群体博弈中,大多数参与者是最后的赢者的概率较小。因此,在一个群体参与的投资市场中大多数投资者战胜市场的概率也较小,人们常说的80:20法则也正是这个道理。从长期来看,如果我们在投资过程中跟随大多数人的投资决策或投资方法,输给市场平均收益水平是大概率事件。因此,逆向思维的投资策略在某些时候更加有效。
所谓逆向思维的本质是避免与大多数人行为的一致性,前面的警察局局长就是利用了这个思维解决了问题。对投资而言,当投资者对市场看法一致性的比例非常高时,就是我们与这种流行看法进行相反操作的时候。对中医来讲,这种逆向思维就是临床常用的反治法则。今天学习的第一个病例属于正治法,后一个病例就是反治法。
NO.59血虚肝郁王堉的堂兄弟王丹文的母亲,夏天患了病,留连数月未愈。换了好多个大夫,病情也有好一些。这又是亲戚生病不首先请王堉看的病例之一。患者吃了几个月的药,病虽见好,但,好得不完全,尚且有头痛发热,胸闷心烦。此时患者也很不耐烦,经常耍性子不吃药,怎么劝就是不吃,不吃不吃就不吃!
有一天,患者头痛急性发作,王丹文开了专车来接王堉,王堉就过去了,他以侄辈的身份过来的,称呼患者为伯母。给伯母做足了思想工作,终于肯吃药了。
诊脉:脉沉数,肝部涩,左寸微。王堉对王丹文说,这是血虚肝郁。只要润血滋阴,热就自然会退,且“乙葵同源”,血润肝气自然也得到舒展,头痛就会消失,王堉开了归芍地黄汤,并加薄荷、山栀以清肝热。
两天之后,王丹文找王堉,王堉问他母亲的情况,王丹文说目前身凉了,头痛也好了,见好又不吃药了,王堉认为病已经没什么大碍了,也就听之任之了。
这个病例,我看到第一段时脑子一下子蹦出小柴胡汤。但,很快就否定了,不是说小柴胡汤不行,只是我觉得有更加合适的方子。
中医讲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肾气的盛衰在人体生长、发育、衰老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内经》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天葵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太冲脉虚;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葵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从上面内经这段话我们知道女性月经的来潮和闭经都由肾气的盛衰来决定,肝肾同源,女子以肝为先天,肝藏血,血归冲任,冲任脉虚,精血不足势必脏腑功能紊乱,尤其是月经将绝未绝之际,肝是主导病位,另外肝主情志,肝气疏泄则情志畅达,肝气郁结则情志抑郁易怒。想必王丹文母亲年龄上大概是绝经期左右,病位在肝、肾无疑,病机在于肾气虚衰,精血不足,肝气失于调舒,所以病后长时间出现以头痛内热、胸闷心烦等临床表现。
这类疾病发病的关键在于肝肾,其次心脾,肝肾乙葵同源,这阶段的妇女肾气渐衰,冲任脉虚,精血不足,而肝藏血,主情志,肝血不足则致肝气郁结,肝气郁结则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容易耍性子。治疗上应该滋阴疏肝柔肝,以调整阴阳,调理肝肾为要点。这是王堉能获效的依据。
NO.60实证似虚王堉有一个叫张守秩的老乡,张某的老婆五十多岁,患了痢疾,就是拼命拉肚子,屡治不效。委托亲戚梁某过来邀请王堉,王堉看视患者,整个人拉得瘦骨嶙峋。诊脉:特别的浮数。王堉问:是不是觉得很热?患者答:非常热!王堉再问:口渴不?患者答:渴死了!王堉说:这就对了,一定还会腹胀腹痛。患者答:对对对。
问完后,王堉告诉张某,这个病外表看上去很虚弱,其实是实证,非下之不可,要给她吃泻药。这可把张某吓坏了,急忙说,老太太平常就很虚弱,况且又加上拉拉拉,更加的虚弱,再用攻下法恐怕身体吃不消,能不能先用温和一些的方法治疗?
王堉告诉他,轻一点就不起作用了,如果再拖延下去,恐怕内蕴攻胃,要变成噤口痢了,到时吃又吃不下,拉又拉不停,非死不可。不得已,张某只能请王堉开方,王堉开了大承气汤就走了。
回家几天后,张某又请人过来邀请王堉过去复诊。王堉说,吃过大承气汤之后应该很快就会好,为何到今天还要叫我去看呢?好有自信啊!
来人如实交代,张某担心大承气汤太猛了,自己把芒硝给去掉了。王堉气得半死,发出狠话:你回去告诉张某,不吃芒硝,别再叫我替他看病。
听到这话后,张某勉强加了芒硝进去,结果吃过大承气汤之后没多久,患者自觉腹中如坠,拉了很多血块下来,感觉很疲乏,继而卧床休息,结果奇迹出现了,居然睡得妥妥的,再也不用起来拉肚子了,痢疾就这样好了。
第二天张某又派人来问话,王堉说,不必再下了,但,阴分已伤,接着用芍药汤和解,几副药之后便好。患者继续吃芍药汤,半月之后病就痊愈了。那年中秋,张某备了大量的礼品登门道谢,把疾病诊治的来龙去脉说得清清楚楚,王堉才回忆起来。
文献复习通因通用法这种治疗大法,中医界称作通因通用法!张仲景已经用得炉火纯青,给我们做了很多示范:“下利三部脉皆平,按之心下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下利,脉迟而滑者,内实也,利未欲止,当下之,宜大承气汤”;“下利,脉反滑者,当有所去,下之愈,宜大承气汤”;“下利已瘥,至年月日时复发者,以病不尽故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下利,不欲食者,以有宿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属小承气汤”;“少阴病,下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您看,虽已下利,但内实,包括宿食、燥屎等积滞不去,泻利不止,就要通因通用,邪去自安。这都是掌握了可下的脉和证,虽然是泻下的临床表现,仍然用下法,这是张仲景通过大量临床实践提炼出来的精准的辨证论治,也就是通因通用的经典的案例。
通因通用从哪儿来的呢?《内经》有一段对话,是黄帝与歧伯的对话。“帝曰:何谓逆从?岐伯曰: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从少从多,观其事也。帝曰:反治何谓?岐伯曰: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则同,其终则异。可使破积,可使溃坚,可使气和,可使必已。帝曰:善。”
通因通用法的掌握来自于对病情的真知灼见。因为这不是常法,而是一种变通的方法。比如久泻不愈,吃过温补药,吃过固涩药都不见好,或者好了复发,或者每年同一时间又复发,这些都提示有积滞未除,都可以运用通因通用法。痰凝、气滞、食积、水停都可以引发泄泻,治疗只有根据病邪的性质给予祛除,泄泻才会好。所以,泄泻也有寒热虚实之分,有的可以下,有的不可以下,临床不可不知啊。比如,实热泄泻不仅不应该止泻,反而还要用泻下剂去治疗,如果用固涩药那么就危险了,病情势必加重。通因通用法所针对的病证本质上应是实证,包括虚中挟实证,病虽似通而实不通,故仍可用通法,使邪有出路,避免闭门留寇、养痈遗患,可期早愈。
那么,腹泻应用通因通用法是不是一定要用大黄芒硝呢?不一定!除了大黄芒硝之外,槟榔、神曲、山楂、鸡内金、麦芽、莱菔子这些都是通法的选择药物。比如,我们很熟悉的“五更泄泻”,用什么四神丸、白术散不见效的,那就得知道用消导剂消导消导了。一般来讲,急病的下法选攻下的承气汤;久病用下法,选择助消化的消导剂。
中医所说的“通”含义相当的广,绝非一个通泻大便可以包容。《中医内科学》引用《医学真传》的话说:“夫通则不痛,理也,但通之之法,各有不同。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通也;下逆者使之上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虚者助之使通,寒者温之使通,无非通之之法也。若必以下泄为通,则妄矣。”由此可知,举凡治疗因不通而致的任何疾病,或理气散郁,或活血化瘀,或散寒定痛,或清热祛瘀,或补气养血,都属与通法范畴,当根据证情的不同随机选择有针对性的治法,灵活运用。只要能够让气血、经络畅通无阻了,无论什么症状就都可以消弭于无形了。
《伤寒论》桂枝汤证用汗止汗也是通法。“病人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卫气不谐也。所以然者,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也。复发其汗则愈,宜桂枝汤。”张仲景还有以吐止吐也是通法。“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
尽管逆向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一种重要的形式,但是不可滥用,因为滥用逆向思维不但不能创新,相反还有可能带来不利的后果。因此运用逆向思维必须有着明确的目的性,腹泻的病人用泻下药,必须明确肠道内有积滞,要针对临床实际中的“肠道积滞-腹泻”这一具体问题恰当地运用逆向思维,不能毫无目的地滥用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有着其自身的客观依据,因此运用逆向思维必须建立在其客观依据的基础上。通俗地说,运用逆向必须遵循脉舌合参辨证论治的原则,决不能违背常理。如果违背常理,那么就不是逆向思维,就无法获得预期的疗效。
通因通用法用之恰当,疗效杠杠滴;用之不当,祸害无穷,所以,既不可畏而不用,也不可忽而轻用。本例患者吃过大承气汤之后拉了很多,然后就犯困,也不再拉了。王堉没有继续的泻下,而转方为芍药汤。通因通用法属于因势利导,四两拨千斤,与峻下法自有区别,所以,一般避免使用峻猛烈药;剂量也当小些,下而勿损、中病即止。通常,一二剂后,若患者腹胀痛明显减轻,泄下物无明显秽臭气,舌苔趋于正常,或见有少气力怯等虚象,即须改易方药,以免诛伐无过。
原文59.血虚肝郁
同谱王丹文之母,夏月染疫症,留连数月。屡易医,病渐去,而苦发热头痛,胸中烦扰。而性情反复,忽而不服药,亲邻力劝之而不肯也。一日头痛甚,丹文专车迎余,因视其病,以同谱故侄呼余,余亦伯母呼之。再三开导,乃许服药。诊脉则沉数,而肝部涩,左寸微。告丹文曰,此血虚肝郁也。专滋阴以润血,热当已,且“乙癸同源”,血润则肝亦舒,头痛亦当止,乃开归芍地黄汤,加薄荷、山栀以清之。二日后,丹文来,问之,则身凉而头痛止矣。又不服药,余以其病无碍听之。
60.实证似虚同乡张七兄名守秩,其夫人患痢疾,屡治不效。托其戚梁某转邀余视之,则年五十余,人甚枯瘦。诊其脉,浮数特甚。问发热否?曰,热甚。问,渴否?曰,渴甚。余曰,若然,则腹必胀痛也。曰,然。乃告张曰,外似虚,却是实证,非下之不可。张不然其说,曰,体素虚,况痢则愈虚,再下之恐不相宜,万一病不可补,微利之可乎?余告以利之无益,若再迟数日,恐内蕴攻胃,成噤口也。张不得已,嘱余开方。余以大承气汤进。归经数日,又请往视,余曰,此病当大效,何迟迟至是。问来人,则前方恐过峻,减去芒硝故也。乃告其来人曰:归语张某,不服芒硝,勿望余治也。来人归以实告,张勉强加芒硝服之,越半时腹中如坠,暴下如血块数次,病者气乏而卧,痢亦止矣。越日遣人又问,告曰:病已去,不必再下,但病实伤阴,以芍药汤和之,数剂则无误矣。归遂服芍药汤,半月而安。中秋备物作谢,言之始知其详。
中医内科学精读李彤作品
高源明作品
信古不迁,也是昔贤知己;
流光若寄,勿当今世闲人。
后学源明
弥勒宝相,盛世重光
漳州中医|经方才叔中科大型白癜风公益援助四川治疗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