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鹿鸣
注:部分图片文字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作者所有
香港,是一座有故事的城市——香港独特的历史、文化已经与其古老的建筑深深的融合在一起,每一个古老的建筑,都是一个传奇故事。
越是亲近的事物,越不容易看得透彻——也许,很多香港人对本地建筑的印象也是这样。因为习以为常,所以匆匆而过;因为太过理所当然,所以不会常常提起。今天,小编为您推荐一本记载香港百年建筑传奇的好书——《十筑香港》。
《十筑香港》这本书,让大家重新审视、重新回忆香港的建筑风景。曾经住过的屋邨、渡过青春岁月的校园、举行过婚礼的教堂,就像翻开陈旧的相簿一样,往事的点滴一一浮现;又或者一座自己没有踏足过的建筑,对另一个人来说原来是生活的全部。一百个人,有一百个人的”十筑“,每一句由市民写下的感言,都代表了香港多元化的、不算悠久但丰富精彩的历史。
因为《十筑香港》的得奖项目是由市民投票选出,而非由专业建筑师选出,所以得奖的并不一定是美丽的建筑,或从建筑学角度而言优秀的建筑,而是市民打从心里喜爱的、充满意义的建筑。在接到这份书稿的时候就觉得,这除了是一本讲建筑的书之外,也是一本承载着香港人的情感、唤醒我们的回忆的书。
翻开书本,除了对这一百间建筑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外,也实际增进了建筑史、建筑学的知识,原来自己曾经待过这么久的建筑物是如此一回事。一书在手,下次旧地重游或者翻看旧相薄的时候,也许又能另一个角度欣赏同一幢建筑。
香港建筑中心主办的“十筑香港——我最爱的?香港百年建筑”已经由香港市民自项建筑物中选出,让我们细数这十大建筑,一起回味香港的传奇历史(十大建筑按笔划序出现)。
如果您去香港,千万不要错过它们!
九龙城寨九龙城寨6英亩大,约2.7公顷,曾经是香港九龙城区的一座古城,年拆除。九龙城寨曾是全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地方
九龙城寨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宋朝,为官富盐场的驻军。年改称九龙汛。年改为九龙寨。年九龙半岛与新界成为殖民地,但在清政府力争下,九龙寨仍然归满清派兵管辖。
年至年,日军占领香港期间,为了扩建启德机场的明渠,拆毁了全部城墙。日本投降后,露宿者开始在九龙城寨聚居,并于年成功抵抗英国政府进入整顿。
至年代,九龙城寨人口剧增,香港90%的海洛因由此输出。大量没有安全监管的地下食品加工厂、无照医生、非法移民等,都聚集于此。有指九龙城寨在清拆之前有5万多居民,平均每人居住面积只有约4平方米,是全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传奇的是,如此密集之地,历经了几百年,也未曾发生过大规模的火灾,可见即使无政府状态,其自身管理也自成体系。
大澳棚屋大澳位于香港新界大屿山西部,曾是百年来香港渔盐业的重地,是香港现存最著名的渔村。新界丘陵起伏,过去以农业生产为主,但随着香港经济的发展,新界出现了许多新市镇,昔日的农村已经逐步变成发达的工业城镇。九龙仓更是率先把货运码头转移位到新界西北的葵涌,推动了葵涌作为
大澳的水乡风情独特,故有“香港威尼斯”之誉,由于位处离岛上,受都市化影响较小,大澳仍旧保留早期香港的渔村风貌,尤其是建于水上的“棚屋”,是这里的一大特色。
大澳棚屋起源于18世纪至19世纪,由当地的蜑[dàn]家(中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渔民所发明。由于渔船可供居住空间不多,而蜑民不习惯在陆地上居住,因此便在岸边的海床上搭建棚屋聚居,延续至今。大澳一涌和二涌的棚屋有上百年的历史,而新基棚屋区则年代开始逐渐形成,直到年代初,棚屋的数量在政府的管制下才固定下来。
大澳棚屋主要以木材及葵叶兴建,并以木柱将屋固定于水面之上,屋旁则可以停泊渔船。各间棚屋连成一排,户户相连,鳞次栉比。年7月大澳发生一场大火,将近五分之一的棚屋被烧毁。重建的棚屋改用铁皮及水泥柱兴建,少了往昔的味道。
山顶缆车山顶缆车是香港最早运作的机动公共交通工具,来往于中环花园道和太平山顶。山顶缆车路轨全长1.4公里,坡度4至27度,海拔28米至米。车站包括花园道总站、坚尼地道站、麦当劳道站、梅道站、白加道站和山顶总站。
年,一位苏格兰籍商人向香港总督建议兴建一条连接中环花园道至扯旗山炉峰峡的铁路,并于年9月开始施工。
年5月,时任香港总督威廉德辅爵士主持山顶缆车开业仪式,缆车使用木制燃煤蒸气发动机,可载客30人。
年、年和年,山顶缆车从发动机到车厢材质和载客人数都有不断的改进和提升。年6月20日,山顶缆车暂停服务,进行系统现代化改造,工程于同年8月4日完成,缆车于8月5日重开。重开后使用电子计算机控制驱动的全铝制红色车厢,可载客人。
现在的山顶缆车已经成为前往香港最高点太平山顶的最主要交通工具,沿途更可欣赏无限风光。
尖沙咀天星码头年,印度帕西人Mithaiwala成立“九龙渡海小轮公司”,来往尖沙咀与中环,开展九龙与港岛之间的渡轮业务。年,九龙仓将其收购,改名“天星小轮公司”。
尖沙咀天星码头是指九龙仓旗下“天星小轮公司”经营,位于香港九龙半岛南端尖沙咀海旁的渡轮码头。年,天星小轮取得来往尖沙咀至中环航线的专营权。年代初,尖沙咀天星码头重建,成为现在的模样。
矗立于尖沙咀天星码头的五枝旗杆同样历史悠久,已经变成了码头的一部分,一直是港人约会的最佳地点!五支旗杆所悬挂的旗帜由高至矮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九龙仓、海港城、天星小轮。
中环天星码头是指九龙仓旗下“天星小轮公司”经营,位于香港中环的渡轮码头,码头提供来往尖沙咀天星码头的渡轮服务,是中环码头的一部分。受历史不同时期填海影响,中环天星码头几经搬迁。到年,再次搬迁到现在的地址,并模仿第二代码头,使用维多利亚式建筑,使用至今。
“尖沙咀天星码头连五支旗杆和中环天星码头”已经成为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见证着香港的变迁和发展!
志莲净苑志莲净苑位于香港九龙钻石山,始建于年,占地三万多平方米,坐北向南,背山面海。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致力于香港的安老、教育、社会福利及宗教文化等事业。
年,志莲净苑重建,工程历时十年,年1月重建开光。重建的志莲净苑气势恢宏,仿唐全木结构的寺院建筑群,将中国宏伟瑰丽的古建筑艺术融入其中,成为礼佛、文化推广、社会福利及旅游的经典之地。
邻近志莲净苑,还有著名的黄大仙庙、南莲园池和购物中心钻石山荷里活广场,整个区域已经成为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香港大学本部大楼香港大学本部大楼,是香港大学最古老的建筑物,位于香港港岛薄扶林道本部校园。大楼外部自年起成为香港法定古迹。
香港大学本部大楼由摩地爵士(SirHormusjNaorojMody,-,从事香港与印度贸易的富商)捐建,于年动工兴建,并于年3月11日落成启用。开校初期,本部大楼是大学的唯一建筑物。
大楼顶部置有保罗?遮打爵士(SirCatchickPaulChatr,-,创立“香港九龙码头及仓库有限公司”,即今日的“九龙仓”)于年所捐赠的钟楼,四角则有塔楼。
大楼倚山而建,两翼依山势渐减底层,为“E”字形布局,采用后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形式,以红砖及麻石建成,并建有两层的巨型爱奥尼柱式及舍利安那式拱窗,加上富有文艺复兴风格的花岗石柱支撑。大楼最初有两个庭园,植有现时高近9米的棕榈树,后于年大楼扩建时增加南部两个庭园,成为“田”字形布局。
本部大楼原由医学及工程系使用,后来则为文学院使用,张爱玲就曾于年在这里的文学院读书。其中的陆佑堂,是电影《色戒》中学生们演戏的剧场取景地。现在的香港大学本部大楼已经成为港大的标志,并逐渐成为香港的热门景点。
香港国际机场香港国际机场,位于香港新界大屿山赤鱲角,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货运枢纽,也是全球最繁忙客运机场之一,为香港现时唯一运作的民航飞机场。自年7月启用以来,先后60次获推举为全球最佳机场。在年,香港国际机场的总客运量达6,万人次,总航空货运量共万公吨。
香港国际机场拥有两座客运大楼及两条跑道。机场南跑道于年7月6日与机场同日启用,北跑道则于年5月26日正式启用。
机场的一号客运大楼为香港国际机场首座客运大楼,占地57万平方米,由国际著名建筑设计师NormanFostr设计(他也是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的设计师),其设计灵感来自飞行概念,呈Y字型。一号客运大楼先后两次进行扩建,西北客运廊于年1月启用,扩建后的东侧大堂则于年落成,此外一号客运大楼南北两侧均预留扩建空间。
机场的二号客运大楼于年2月开始投入服务,占地约14万平方米,为海、陆、空交通的枢杻。除了机场的航空功能外,海路可接驳海天客运码头,陆路方面则设有大型旅游车总站,汇聚通往中国内地、香港酒店及旅行团的客车服务。
为应对机场的长远需求增长,机场管理局正计划扩建香港国际机场成为三跑道系统。
香港海洋公园香港海洋公园位于香港港岛南区黄竹坑,占地超过91.5公顷。最初由英皇御准香港赛马会资助及香港政府免费拨地兴建,工程耗资1.5亿港元,经过4年半时间的兴建,于年1月10日开幕,是一座集海陆动物、机动游戏和大型表演于一身的世界级主题公园,目前由香港政府全资拥有的非牟利机构管理。
年后,香港海洋公园开始出现亏损,年3月开始的SARS疫情更是重创香港经济,游园人数大幅减少。年7月,将曾经默默无闻的香港中环兰桂坊打造成为举世闻名酒吧街的“兰桂坊之父”盛智文(AllanZman)临危受命担任海洋公园主席,积极展开全新发展计划,在任职的11年中,多次刷新入场人数记录,将人气低迷的海洋公园打造成全球十大主题公园之一,他本人也获得“Mous Killr(米老鼠杀手)”之称。
香港海洋公园依山而建,三面环海,东濒深水湾,南临东博寮海峡,西接大树湾。公园建筑分布于南朗山上及黄竹坑谷地,分为“高峰乐园”及“海滨乐园”两大主要景区,以架空缆车和海洋列车连接。山下的“海滨乐园”是亚洲第一个水上游乐中心;山上的“高峰乐园”则包括了高耸入云的海洋摩天塔和各式各样惊险刺激的游乐设施。
香港海洋公园的的重要标志是架空缆车,其全长1.4公里,将山下低地与南朗山高地连接起来,缆车在米的高空行走,游客可俯瞰深水湾与浅水湾和低地公园的美景。
雷生春雷生春属于典型的“唐楼”,有贯通且宽阔的临街外廊
雷生春位于香港九龙旺角荔枝角道及塘尾道交界,属于典型的唐楼,楼高四层,由九龙巴士创办人之一的雷亮家族持有。建筑物的名字源于一对对联,寓意雷生春所生产的药品能够妙手回春。
年,雷亮家族向香港政府购入旺角荔枝角道号,并邀请建筑师布尔(W.H.Bourn)设计及兴建,约在年落成,其设计体现了当地自20世纪初期盛行的“唐楼”的典型建筑风格,有贯通且宽阔的临街外廊(俗称“走马骑楼”),亦具有古典意大利建筑特色。建筑的地面楼层曾是“雷生春”跌打药店,上层则为住所,代表着“下铺上居”的生活方式。
年,雷亮家族后人将雷生春捐赠给香港特区政府,同年香港古物咨询委员会将其列为一级历史建筑。年10月7日,香港政府正式接收雷生春。雷生春现已改建为“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雷生春堂”。大楼的地面是凉茶馆及展示区,一楼至三楼为中医药诊所。
雷生春见证了香港一个著名家族的发展史,更反映了本地民生、经济活动及建筑文化与历史,已经成为香港深水及旺角地区的地标性建筑。
旧尖沙咀火车总站连尖沙咀钟楼香港九广铁路的尖沙咀火车总站,位于香港九龙尖沙咀海边。九广铁路香港段(当时称为英段)于年10月1日通车后,尖沙咀火车总站于年3月1日正式动工,年底列车开始使用尖沙咀站月台,尖沙咀钟楼于年完工,而整个车站则于年3月28日全面竣工。
尖沙咀火车总站主建筑楼高2层,建筑物中最高部分为高45米的尖沙咀钟楼,另有7米高的避雷针。尖沙咀火车总站落成后,成为当时欧亚铁路的东方终点站,乘客抵达后,需使用邻近的天星码头搭乘天星小轮,往来香港岛与九龙半岛,天星小轮则成为当时往来香港岛与九龙半岛之间唯一的交通工具。
穿越岁月的天星小轮,一直是维系香港岛与九龙半岛之间人们来往的最可靠、也最富温情与诗意的交通方式
年,九广铁路尖沙咀火车总站迁往红磡湾填海区(即现时的红磡站),钟楼成为唯一保留下来的建筑物,表明这里曾经是九广铁路的起点,也被视为九龙的地标。尖沙咀钟楼于年被香港古物咨询委员会评定为法定古迹。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