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大厨”得了肠胃病,常年医治疗效微
最初是耳闻唐先生的大名,非认证一级大厨。据说,他在陽龢医馆做了顿饭,大家都对他念念不忘。唐氏排骨,成了他的诨名。而他,也很乐意用自己的姓氏,给美食冠名。
第二次,他来拜访陽龢医馆,总算有幸拜会这位大厨了。
唐先生清癯高瘦,西安人,高级知识分子,研究北斗导航系统。
他一开腔,就透出一股西安人特有的热情和爽快劲儿。
“我就这个毛病,一进谁家就往厨房钻。”他自嘲道。”大家都说,我要是以后不开个餐厅,那真是对不住自己的手艺。“
从切菜,配菜,调味,到各种蔬菜肉食的调理,他都有一套自己的体系。对于这些厨房杂事,他真正是乐在其中。唐先生调侃道,自己曾经玩过车、音响、茶道,结果就这么个做菜的爱好保持至今。不曾想,厨房里的人间烟火,反倒成了此生最大的乐趣。
他讲到,之前因为爱人喜欢吃酒酿,他便发挥科研精神,实验几十次,记录每一次的制作条件和成品效果,最终做出了最佳口感的酒酿。而最让他自豪的是,是他儿子自小就没有在外面吃过饭,老爸做的比餐厅的好吃。
“您这么注意饮食,会享受生活的人,怎么会生病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我这个便秘好多年了。医院消化病专科治过,全国排名第一的消化科。中西医都看了。一开始管用,但都是一时之效。后来我就自己琢磨,定期灌肠,自己买药吃。我有一抽屉,是专门放药的,都是进口药,治疗便秘的。一次买药得花八九百,常年吃。以前在西安吃半粒就能拉稀三四天,后来工作调动到了北京,有次吃了一粒,不管用,又吃一粒,胃就受不了了,整夜都没睡。”唐先生说到。
除了芦荟胶囊,他所列的各种治疗便秘的药品的名称,我都闻所未闻。
“您可是大厨啊,有很多蔬菜水果都可以通便,饮食应该可以调理的呀。”我从来相信的都是,能通过食物和作息来调理的,就尽量不要找医生。唐先生可不是普通人啊。
“我饮食方面是挺讲究的,但是后来这发现和饮食没关系,食物已经起不了作用。我这人有个习惯,每天准点醒,准点排便,早上不排大便,我一整天就干不了活了。现在我是五点半到时间就醒,坐在那儿一个小时没有排便信号。赵大夫都说,像我这个状态,还能走着进来,应该被抬着进来才对。“
“不至于吧,您看起来可精神了。”听他这么直白地谈论自己的便秘问题,我忍俊不禁。
唐先生看起来风度翩翩,气质儒雅,怎么也让人联想不到他所患的隐疾。
02
切脉为准不泥古,道医三方起速效
“师傅,唐先生这个便秘,我觉得挺简单的,用大承气汤就好了,对吧?”和唐先生闲谈一番之后,我立刻就想到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的方子。大承气汤由大黄、芒硝、厚朴、枳实组成,是具有代表性的泻下通便方剂,对于大便不通,痞满燥实效果极佳。
余师笑道:”不错嘛,最近都看起《伤寒杂病论》了,有进步。喏,这是方子。”
我顺着余师的目光,看到药方上赫然列着桂枝、干姜、川芎、黄芪等热燥之药,而且剂量不小。
“这个药正常人吃了不便秘的都便秘……”我小声嘀咕着,觉得蹊跷得很。
“你说的对。不过,道医治病,不受经方左右,看脉象。这位患者虽然精神头不错,但是实际上已经是气血双虚,肝气不运。他的面色发黄,掌纹特别深。之前因为吃寒滑泻下的通便药,加之灌肠,把肠道搞坏了。而常年大便偏绿,细,是明显的魄气不足。阳明燥,收敛能力太弱,肺气不运,肠道蠕动无力。脉象沉涩,肾气不足,兼有胃寒。再用大黄、芒硝等寒凉之药,效果肯定是有的,但是长期服用只会进一步祸害肠胃。”余师细细道来。
原来,唐先生因为便秘长期服用泻下药,近几年已经暴瘦30斤。余师切脉之后,才有了那句“应该被抬着进来”的调侃,好在唐先生身体底子不错。
“肛门为魄门,由肺主导。肺气郁,魄门开合失调,宜用辛味药宣泄。你看到药方里的桂枝、紫苑、川芎等都是辛味药,入肺经。紫苑根微辛,非大辛,油性大,滋润肺部,促进肠道蠕动。附子味苦。脉象沉涩,阳气宣导无力,郁积在体内深入。需要用附子鼓动,配合10g上好红参,作为燃料。有能量,有鼓动的工具,疏散的力量就大。北沙参和当归味辛润。整个方子就是宣发阳气,打开魄门。”
附子和红参?我暗自赞叹余师的配药功力,附子乃补阳第一药,人参为补气第一药。余师道,根据唐先生的脉象,这两味配合起来效如桴鼓。而一般情况下,余师对于附子的运用是慎之又慎。毕竟,附子的偏性过大,若非对症,反倒有害。
唐先生服用余师开的第一付药(6天的量)之后,当天就有便意,但还是不太顺畅。之前要么是没有便意,要么是有便意但排不出来。
第二个药方,根据唐先生的脉象做了调整,唐先生表示大便特别臭,呈绿色,还算顺畅。
喝到第三个药方,唐先生已经能拉出又粗又长的黄色香蕉便了,排便亦很顺畅。
这也是余师初次诊断时所承诺的疗效。
03
后记:真乃一对璧人
“除了肠胃病,唐先生的脉象非常平和,这有一部分是他夫人的功劳。”
一次,唐先生携夫人造访陽龢医馆,余师感慨道。唐太太白净修长,身形瘦削,说话时柔声缓语,令人如沐春风。唐太太是研究尖端兵器的,北京的公司将她抢了过来。
我看着唐先生和唐太太的背影,甚觉赏心悦目,想象着他们年轻时一定也是羡煞旁人的一对璧人。
作品:《风雨后相拥》,摄影师:袁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