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病友微信群 http://www.xianmeng.net.cn/fengshang/xinchao/870.html
春节时很多人饮食不节(洁),诱发痛风,服用痛风散,疗效显著,尿酸降至正常,体重降至正常,痊愈。
大家晚上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伤寒论》。
阳明病脉证并治第条: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方甘草二两(炙),芒硝半升,大黄四两(清酒洗)上三味,切,以水三升,煮二物至一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温顿服之,以调胃气。阳明病胃家实,法多汗,“不吐不下”,热不得排出,虚烦,看栀子豉汤证就知道了,“发汗吐下后,心烦不得眠,栀子鼓汤主之”,“不吐不下”还虚烦,胃肠道里头没有东西,里头还有热,没到实的程度,这热在上面,确定阳明病这个病情。一个是外证,外证是发热,汗出,不恶寒但恶热,还有一个就是腹证,腹证就是胃家实,从这个方证来看就是一个胃家实。阳明病没有经过吐下,出现躁烦,是实烦,是胃家实的烦,可与调胃承气汤,那就是告诉要我们辨证了,我们以前学过调胃承气汤,调胃承气硝、黄、草,是承气辈当中最轻的攻下剂,调胃就是调和胃气,说明是胃气不和,药物的组成是大黄、芒硝、甘草,大黄是酒大黄,我们要会炮制,这个酒大黄是用清酒洗,不是像现在的酒炒大黄,甘草调和诸药,还能健胃生津液,大黄配合芒硝泻下,除潮热,里实不重,但是有蒸蒸而潮热,芒硝除潮热,还能软坚散结,大黄能推陈致新,再加上甘草缓急泄下,就不那么猛了,在有急迫的情况下都用甘草,烦躁急迫所以就用调胃承气汤。它不像大承气汤泻下的那么厉害,甘草和大黄芒硝相配不至于虚脱,所以叫调胃承气汤,如果大泻下的证,大利尿证,泻得比较快的都不用甘草,我们看小承气汤就没有甘草,五苓散,猪苓汤都没有甘草。调胃承气汤当中有甘草,能缓急调中,调胃承气汤的药物的分量也比较轻的,大黄用四两,芒硝用半升,古人一两大多数三钱,一钱相当于三克,煎服法很讲究,先煎大黄和甘草,煎好了之后,再把芒硝放进去,煮一二沸,硭硝就化了。“温顿服之”,“顿服”就是一次性都服完,因为调胃承气汤能调和胃气,我认为大便燥、实、坚情况下可以顿服,如果调和胃气,不应该顿服,经方家临床家胡希恕先生在讲解这块儿的时候认为顿服是错的,那是因为芒硝和大黄的量还是比较重的,如果要是急于攻下的情况下可顿服,不是急于攻下的情况下,我认为还是分服不应该是顿服,我们在临床应用时要灵活,根据患病机体的症状反应来调整用量,不要完全按书上死搬硬套,要根据临床患病机体的症状反应去调整用量,我一般用调胃承气汤的时候,即使是按书上的用量,少服,分多次服,这叫重剂缓服,根据情况遇到重症的时候,再加量,所以,临床当中一定要灵活运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条: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大承气汤方大黄四两(酒洗),厚朴半斤(炙,去皮),枳实五枚(炙),芒硝三合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小承气汤方大黄四两,厚朴二两(炙,去皮),枳实三枚(大者,炙)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初服汤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实际这是一段,“脉迟”是与脉数相对应的,数为快是有余的脉,迟是不及的脉,一般来说不及的脉大都是主寒,主虚,主不足的。那么,阳明病出现迟脉,说明阳明病也有虚证,这种虚证指的是津液虚,如白虎加参汤就是这样;另外,就是里热阻碍气机导致脉迟。“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汗出不恶寒反恶热,那就是阳明病的外证,虽然见其汗出,但是不恶寒说明外证具备,脉迟是因为里虚,津液虚了,又说明结热不是特别甚,不是特别的重,如果热重了脉也不会迟。“其身必重,短气”,说明有湿,有湿的人身上感到沉,短气是因为有水饮,《金匮要略》里面讲“凡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甚者则悸,就是水饮特别厉害,水气凌心,就会出现心跳;微者短气,说明轻,水停,饮比较少,短气是有微饮,腹满而喘,有微饮,里头又有湿热,湿热不去的情况下,影响到膈肌就会喘,我们以前讲过,里头有热,往上压迫膈肌就喘满,这一条,腹满而喘是停饮和热同时往上壅导致的。腹满而喘这种情况是不可下的,在条文里有转折点:“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这个“虽”就是否定的口气,虽然的意思,暗示我们阳明病脉迟恐怕是有虚,有虚就不能用攻下之法,因为还没有到实的那种程度,阳明病也有虚的时候,我们在讲条,还有我们以后讲条"系在太阴",就是虚,也就是说阳明和太阴也有合病的时候,病传于里,素日里头多湿多饮者,如果湿胜过热,邪热传里头去了,那么就会发生太阴病,太阴病有腹痛,下利;如果热胜于湿,阳明病法多汗,大便硬;如果湿热同时盛,郁闭在里边了,往往就会发生黄疸,有湿有热就会发生黄疸;如果热盛,伤了的津液了,一方面汗出,一方面小便数,体外就没有津液了。“其身必重”,身上沉说明还是有很多的湿,如果湿热并重,小便不利,湿热郁于里,则发生黄疸,清热的时候儿必须得利湿。如果热去,湿不去,热轻湿重,转入太阴,出现阴黄;如果湿去了热不去,热盛湿轻,湿热郁于里,往往都会发生阳黄。所以里热不那么实,热结不是那么重,这个时候不可下,后边“有潮热者”,这个“潮热”并不是“日晡热”,这个潮叫潮信,我们看《水浒传》,在鲁智深下山的时候师父叮嘱他一句话:见潮圆,见信寂,潮信,圆寂,他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潮信就是按时涨潮,其热如潮,说明来势汹涌,是热之甚的意思,按时而来,要用芒硝,芒硝能软坚清热,能除潮热,这种热是蒸蒸发热,须知阳明病有这种蒸蒸潮热的情况下,说明热势比较重,说明外已解可攻里。“已解”说明表证解可攻里;还有,明阳明的外证已解,形成里实了可攻里。原则上是可以这么讲的,但是,临证的时候要详细辨证,如果手足澉然汗出者,阳明病法多汗身上早就出汗了,手足也不断的出汗,大便肯定是硬的,大便燥结的时候,大承气汤主之,这个时候才能用大承气汤,大承气汤用芒硝,大黄、枳实、厚朴饶,是泻下的猛剂,临床当中一定要慎用,必须有潮热,大便坚硬,痞、满、燥、实、坚、痛才可以用。大便硬,并有手足澉然汗出,更应该用攻下法,说明大便硬有多种证候,大便在里头,外证正常的反应是手足澉然汗出,阳明病是一个由热而生的病,会使津液尽量的往外走,里边不但不能有水了,而且确实是大便干燥了,这个时候阳明脉迟怎么解释呢?往往也是主有余的脉,原因是热结于里,从而影响了气血的运行,并且有热在里,伤人的津液了,津液大伤,血少脉也迟,我们看第50条“营气不足,血少故也,所以脉迟”,津液虚了,血就会虚,血虚了脉就迟,阳明病法多汗,就会伤津液,这个时候脉就迟,是真正的可下之脉,所以临床当中一定要脉证相结合,有时候是舍脉从证,有时候舍证从脉,这一点一定要注意的,临床多多体会。“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汗出的也不少,因为阳明法多汗,但是这种发热不是潮热,是微热,还有点怕冷,但是怕冷并不重,“外未解”就是表证未解,表证未解可发汗,阳明病如果要是有表证的情况下,一定要先解表,后治里,这是定法,我们看条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可发汗,宜桂枝汤,本条又说“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我们结合来看说应该都是用桂枝汤来先解表,表证解了再治里,有表证又有里证,这就是太阳阳明并病,先解表而后攻里。因为热不重,没有完全陷于里,就不可用承气汤,说明所有的承气辈都不能用,所有的攻下剂都不能用,“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都不可以用,只有外证解了,才能够用承气辈。这里说“其热不潮”,还不到像潮水那样的蒸蒸而热。“此外欲解,可攻里也”,当其热如潮,蒸蒸而热,说明外证解了的情况下,大便坚硬了才可以攻里。“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如果没有潮热,腹胀满,大便不通,只能够与小承气汤和其胃气,大承气汤也是不能用,因为腹胀说明有废气,在人体内有废水、废液、废气的情况下一定要给找到一个排出的通道,经方家临床家胡希恕先生说:人体内有宿食的毒,有宿便,还有废水的水毒,还有淤血的毒,这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但是,没有讲体内废气的毒,从小承气汤来看用厚朴、枳实,人体内还有废气,废气在肚子里面就会胀,所以说小承气汤的厚朴、枳实,微和胃气,能消胀,能通便,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说明还是缓下,勿令至大泄下,后面说不能尽剂,大便通了就可以。从这来看,我们分析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和调胃承气汤这三方的区别,大承气汤,主要是针对痞、满、燥、实、坚、痛,其热如潮,蒸蒸而热,手足澉然汗出,蒸蒸而汗出的是臭汗,以这样的一个证候群为主证,再加上脉迟,就要用大承气汤;小承气汤除大便硬以外,主要是以腹胀的非常厉害,大便不通,腹胀满,所以用厚朴、枳实,其实也有热,但是热并不像大承气汤证那么重,没有其热如潮那么重;还有调胃承气汤,调胃承气硝、黄、草,肚子不胀,又没有像大承气汤那种痞、满、燥、实、坚、痛,但是,蒸蒸而汗,手足澉然汗出,大便坚硬而不通,这就用调胃承气汤。所以,我们临床当中要用八纲来分析,要分析寒热虚实,六经就是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在这个基础之上,根据病情,分析寒热虚实,该攻的时候必然要攻,应该用哪一个方剂就一定落实到辨方证上,这就是辨方证。急下存阴,只有大承气汤一个方剂,别的方剂都不行,小承气汤不行,调胃承气汤也不行,必须得用大承气汤,在临床上应用一定要熟悉方证,熟读方证,如果不知道方证,就是不会治病,所以我们在临床当中运用六经辨证,从大往小来逐渐逐渐的分析,最后落实到方证上,首先辨病位,然后辨病性,再辨病情,最后再辨到方证上,该用大承气汤的时候用小承气汤就不行,该用小承气汤的时候用调胃承气汤就不行,这就是胡希恕先生所说的“辨方证是辨证的尖端”。我们看大承气汤的组成是大黄,也是用清酒洗,厚朴、枳实,芒硝,没有甘草,说明这需要急下,大黄、芒硝搁在一起,分量也相当重,同时大量的用厚朴、枳实,厚朴、枳实有推陈治腹的作用,行气消胀,大黄,芒硝搁在一起能够软坚攻下,大黄能推陈至新,所以大承气汤能治大实,大满,大痛,胀的厉害,热的厉害,痛的厉害,这个方药力量相当大,量相当重,攻下也比较猛,所以中病即止,临床应用的要慎重。芒硝主要作用是去热,软坚,通便,特别是治潮热,有潮热的时候就用芒硝,调胃承气汤里头就有芒硝,因为有潮热,但是热并不是特别重,再一个攻下不能太急,因为热不重,攻下不能太急迫,里头有甘草缓急;泻下用大黄,芒硝,力量就够重了,如果加上行气消胀的药就会更猛,大承气汤中厚朴用半斤,药量也相当重,枳实用五枚,还要大的,所以攻下的力量就很强。小承气汤就差的多了,去了芒硝,说明没有潮热,大便不是很硬,也不腹痛,只是胀,主要还是通便消胀,重用厚朴、枳实,胀得更厉害,到一定程度就胀疼了,比如痛闭,像三物厚朴汤厚朴、枳实的分量更重了,主治胀满。调胃承气汤比小承气汤通便的力量还是强,因为里头有芒硝,但是除胀的力量要轻些。辨阳明脉证并治第条: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矢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矢气者,此但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硬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矢气者,慎不可攻也。这一条论述相当好。阳明病是发潮热的,根据前面讲有潮热就可用攻下,但是必须大便,有潮热,才可用大承气汤,不是说大承气汤专攻硬便,大便硬是用大承气汤的火候。热实于里一定是阳明病,这是一个必备的标准,如果大便不硬不能用大承气汤,如果把大承气汤看成是专攻大便硬就错了,所以,一定要知道大承气汤的方证的主证,可与大承气汤,就是告诉我们要辨方证。如果不大便已经六七天了,这个时候辨别不清究竟是大便硬,还是不硬,张仲景告诉我们一个方法,就是用小承气汤来试一下,“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小承气汤也不能用多,少与小承气汤的意思就是要少给,这里面要注意用量,疑似与大小承气汤之间,应该先用小承气汤来试之,出现什么样的症状反应才可攻之呢?转矢气,就是放臭屁了,往往临床当中在用小承气汤的时候,不但放臭屁,大便也会通下来,这个时候病也会好,如果不转矢气,大便就下来了,那么也会好,如果不转矢气,前头是硬的,后边是溏的,用小承气就对了。万不可攻之,实际告诉我们大便初头硬后必溏这种情况是转入太阴了,“不可攻之而攻之,必胀满不能食“,因为大伤胃气了,如果这个时候再用大承气汤攻伐,虚其胃气,转属太阴。欲饮水者,由于大承气汤泻下特别厉害,伤津液,所以才想喝水,“”喝水必哕”,胃太虚了。告诉我们,攻下法要小心谨慎的用。你看,先用小承气汤是试之,也是治之。我们在这一阶段就是阳明病大便六七日不下,但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不转矢气,我们应该用小承气汤,如果吃小承气汤而转矢气不大便当然吃大承气汤,如果要是转矢气,大便通了,就不能用大承气汤,如果要是不转矢气,大便也通了,也不能用大承气汤,如果是只转矢气,大便也通了,他初头硬后必溏,更不能用大承气汤,所以,在这种大小承气汤之间的疑似之症的情况下,不要轻易用大承气汤,要用小承气汤试之。“其后发热者”,吃过小承气汤了,已经下出大便,初硬后溏,潮热也好了,可是不多长的时间又发潮热,大便硬,也是指着初硬后溏的硬,而且也少,因为已经泻过了,下过了,把胃肠当中的邪热已经攻下去,那么这个时候也不能用大承气汤,以小承气汤和之,因为热已经不是很重,如果吃小承气汤转矢气了,说明大便也要会排出也会通了,这个时候慎不可攻之,不要冒冒失失再吃大承气汤了。这是个完整的一个医案,有真正的阳明病,出现潮热,大便硬,这个时候可用大承气汤,大便不硬的就不能攻。这种情况往往就是在太阳病的时候,用发汗之法,往往都是在太阳病的在转属阳明病的初期和少阳病的末期会痊愈,用了发汗之法,六七天不大便,这个时候也不知道是否有燥屎,有热,间于大承气汤和小承气之间的这种证候,告诉要用小承气来试之,试之了之后,根据病情的症状表现不同,采用不同的治法,不可冒然攻下。如果攻下,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还发潮热,大便硬,但是少,这个时候也不能用大承气汤,要以小承气和之。如果要是不转矢气,就不能用大承气汤等其它的攻下法,所以,是一个完整的医案。我们临床上遇到疑似之间的时候,要从轻治,而不要从重治,无论是汗、吐,下等法都是如此。辨证对了,方用对了,见效是会有的,但是不一定快,但是,辨不对,误治了,或者失治,不但一点儿效果没有,病情还会加重,病情加重可快着呢,所以说临床当中用药一定要小心谨慎。今天就和大家学习到这里。不能旅行,就来治眼睛,治疗近视寒假进行时,来吧!让你的眼睛明又亮,摘掉近视镜。
联系人:王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