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今书籍在线/离线阅读
既用水,又用火,或加入辅料共同处理药物的方法,称水火共制法。常用的方法有蒸、煮等。其目的是改变药物的性能、增强疗效、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及副作用,纯净药物,便于切制。
一、蒸
利用蒸汽进行加热的方法称为蒸。根据药物的特点和治疗的需要,分清蒸、辅料蒸两种:
(1)清蒸:药物经过清洁处理后,用蒸汽进行加热,不加任何辅料的制法,称清蒸。清蒸的目的主要是改变药物的性能,使坚硬的药物变软,便于切制。操作方法:先将药物去掉杂质和非药用部分,用清水洗净,装于甑或瓮子锅内,加水至淹没甑脚2~3寸,或水面距离瓮子锅底格3~5寸,进行加热。有的蒸至药物黑透,有的蒸至药物质地变软,有的蒸至甑内上大汽时取出。在蒸的过程中,有些药物需要长时间加热,水易蒸发,应保持一定的水量,以免引起工具烧坏,造成损失。如地黄、黄精等。
(2)辅料蒸:将药物拌入液体辅料,用蒸汽进行加热的方法,称辅料蒸。辅料蒸的目的主要是缓和药性,或增强疗效。操作方法:药物处理后,将所需的辅料拌在药物上面待吸尽后,装于甑或瓮子锅内,加水至淹没甑脚2~3寸,或水面距离瓮子底格3~5寸,进行加热。有蒸一次的,有蒸两次的,有的蒸至药物变黑,有的蒸至上大汽时取出,视药而定。如大黄、豨莶草、五味子、枣皮、乌梅。
二、煮
药物用水加辅料,或不加辅料,蒸至一定程度的方法,称为煮。本法可分醋煮、豆腐煮、精提三种。
(1)醋煮:药物用水与醋同煮,称醋煮。醋煮的目的主要是减低药物的毒性或使有效成分易于溶出,增强疗效。操作方法:将药物处理后,用适量醋拌匀,或用等量醋置锅内,加平面水或宽水煎煮,经常翻动,使其受热均匀,煮至醋水基本吸尽取出,如延胡索、大戟、莪术。
(2)豆腐煮:药物用豆腐同煮称豆腐煮。豆腐煮的目的主要是减低药物的毒性,使其疏松易碎,便于制剂。操作方法:将清洁的药物敲成小块(小颗粒不宜敲碎),用纱布包好,每斤药物用豆腐2~3斤,先在锅内垫一篾垫,上铺一层豆腐,将豆腐中间挖一不透底的方槽,将药物放于豆腐槽中,上盖一层豆腐,四周用竹签将豆腐固定,加水至淹没豆腐1~2寸,用强火进行加热,煮2~3小时,至豆腐呈蜂窝状取出。如硫黄、珍珠、藤黄。
(3)精提:药物加水加热,使其溶化,滤去杂质,通过冷却或蒸发的方法,称精提。精提的目的,主要是使药物纯净,提高药品质量。操作方法:有的药物放于锅中,加入清水,进行加热,使其溶化,滤去杂质,将清洁滤液装入盆中,置阴凉处,使其冷却结晶。有的加入清水和辅料,连缽放于锅中,隔水加热,使其结晶后,取出晾干。如芒硝、硇砂。
《中药炮制》前言
中药炮制的起源和发展
中药炮制的意义和目的
中药炮制对药物性味功能的影响
中药炮制对药物成分的影响
中药炮制的加热和用水
中药炮制的常用辅料
中药炮制的工具
《中药学》
中药学总论
中草药的采集与炮制
《中药学》四气五味
《中药学》归经
《中药学》升降浮沉
《中药学》中草药的应用
《中药学》中药配伍
《中药学》中药用量
《中药学》中药服用法
中药解表药
中药清热药
中药泻下药
中药利水渗湿药
中药化湿药
中药祛风湿药
中药理气药
中药活血祛瘀药
中药止血药
中药消食药
中药驱虫药
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
中药祛寒药
中药开窍药
中药平肝息风药
中药安神药
中药补虚药
中药收敛药
中药其它药
具有肾毒性的中药
中药基本理论知识
中药的含义
中药的品种
中药的命名
中药的分类
中药的产地
中药的采集
中药的性能
五味 四气 升降浮沉
补泻 归经 毒性
中药的配伍
中药的用药禁忌
妊娠用药禁忌 配伍禁忌
中药的用药剂量
中药的服用法
中医传统治法
解表法 涌吐法 泻下法 和解法
祛风法 祛暑法 祛湿法 润燥法
理气法 理血法 祛痰法 驱虫法
固涩法 补益法 治痈疡法 消导化积法
开窍通关法 表里双解法 温里回阳法
清热泻火法 重镇安神法 平息内风法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