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痛风患者越来越多,不少人年纪轻轻就得了痛风。在数次痛得死去活来的发作后,病人学聪明了,日常生活中注意少吃嘌呤高的食物。但有许多人不解地问专家“我已经很忌口了,为什么还得痛风?”
1为什么痛风病人越来越多?都是贪吃惹的祸!
痛风与吃有关系密切,为什么目前痛风病人这么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饮食结构的突然改变是导致痛风由以前‘罕见’变成如今‘多发’甚至‘高发’的疾病。
众所周知,痛风是因高尿酸所致,而血尿酸增高又源于高嘌呤饮食,肉类蛋白多含有高嘌呤。所以肉类食物为主者容易血尿酸增高,谷类食物为主者血尿酸比较低。
一直以来,我们以谷类食物为主。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的富裕,我们的食物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大。过去吃大米为主,如今鸡鸭鱼肉等肉食占食物比重越来越大。
而祖先遗传给我们的是谷类食物为主的代谢“习惯”,突然变成以肉类食物为主,导致人的代谢系统不能适应。
于是,大量肉类食物中的嘌呤,就会转化为尿酸,大大超出了生理代谢和排泄能力,导致高尿酸血症,所以痛风的发病率迅速升高。
当然,由于经济水平影响,高尿酸血症更加普遍存在于城市白领以上社会阶层的成年男性。由于雌性激素有促进尿酸排泄作用,女性痛风主要见于绝经期以后。
2为何“忌口”后痛风仍反复发作?
既然痛风是吃出来的病,通过控制饮食是否就可以达到预防痛风的目的呢?——不一定。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痛风的形成也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管住嘴,只能控制某一阶段的痛风发作。
痛风的形成分为四个阶段:
高尿酸血症而无尿酸盐沉积;
有尿酸盐沉积但无痛风症状;
间歇性痛风;
慢性痛风。
人们只有在痛风第一阶段,即“高尿酸血症而无尿酸盐沉积”阶段,才可以通过控制饮食,使血尿酸控制在正常值上限umol/L以下,才可能起到预防痛风发作的作用。
而在后面三个阶段,因为已经有大量尿酸盐沉积在关节腔内,此时试图通过控制饮食来降低血尿酸很困难。
因为沉积在体内的尿酸盐就像一个“尿酸池”,可以不断地向血液中释放尿酸。此时就需要借助降尿酸药物,才能有效控制血尿酸。这就是痛风病人问“我已经很严格忌口了,为什么痛风还是反复发作?”的原因所在。
3严格控制饮食治痛风?性价比并不高!
为了减少痛风,人们懂得要少吃肉而多吃谷类食物。可是在病人已经很忌口的前提下,痛风仍反复发作。这样严格忌口的价值究竟有多大?
其实,医生并不主张通过严格控制饮食来治疗痛风。首先,痛风病人体内的“尿酸池”已经形成,即使严格控制饮食,血尿酸也很难降下来。再者,人们的食物结构,由前辈的谷类为主变为现在的以肉类为主。这个所谓的“忌口”,实际上所进食的肉类蛋白仍然远远高于过去的水平。
痛风患者忌口只需要适当控制高嘌呤肉类食物的量:比如动物内脏、沙丁鱼、贝壳类食物、膏蟹、老火汤等。另外就是戒酒,不仅是烈性酒和啤酒,红酒对痛风病人也是有害的。民间流传说“痛风可以喝红酒”指的是保健性质的喝少许红酒。
4治痛风血尿酸控制在多少才行?
治疗痛风,除了急性期用药迅速控制炎症缓解疼痛外,更重要的是减低血尿酸,防止痛风反复发作。因此需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用药,长期使用小剂量药物控制血尿酸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不能满足于血尿酸降到正常值,因为血尿酸在血液中的饱和值是umol/L,而男性血尿酸的正常值上限是umol/L,已经高于饱和值。
所以控制痛风,要求血尿酸降到并长期保持在目标值以下,才可以防止痛风的反复发作和使痛风石缩小。
目标值是:早期痛风,指发作过1~2次者,需要将血尿酸水平维持在umol/L以下;已经反复发作多次,或已经有痛风石的慢性痛风,要求血尿酸降到umol/L以下。
我们的大脑
正常的大脑脑的生理特点是耗氧量大而又没有能源储存能力,因此他需要血液的持续供应,从中获得氧气供给。
缺氧的大脑大脑对缺血缺氧非常敏感,当血液供应低于正常供应的85%时,人就会出现判断错误和意识障碍,低于正常供应的65%时即可出现昏迷,脑循环停止几秒钟就会导致人体知觉丧失,停止几分钟就会造成不可逆性的神经元损伤。
脑中风,就是大脑的血管出现了问题所导致的。
如何判断中风
根据脑部受到影响的区域,病人会相应地出现种种非正常症状,比如脸部下垂,讲话支支吾吾等。总结为“FAST原则”,即可判断是否中风。
FAST原则详解
F即face(脸),发现脸部会出现不对称,也无法正常露出微笑;
A即arm(胳膊),发现有肢体麻木无力现象;
S即speech(言语),发现有言语表达困难或者口齿不清;
T即Time(时间),明确记下发病时间,立即送医。
一般情况下,脑中风分为两种,一种是缺血性脑中风,一种是出血性脑中风。而缺血性脑中风要占到85%。
全世界每年大约万人遭遇中风,其中万人死亡,另外万人留下后遗症。
而中风抢救及时,却留下后遗症的一类人,生活质量大打折扣,除了相应的康复治疗之外,心理治疗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在这期间,就像上文陈佩斯那样,需要非常尽心尽力地照顾患过中风的亲人。
如何预防脑中风
常规的健康管理,可以积极有效地预防脑中风。比如上图所画的那些——保持正常血压、积极运动,戒烟酒等。但是,仅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你知道为了预防脑中风,你可以做这些事,而预防的效果,却无从得知,这时就要祭出脑中风筛查的“神器”——磁共振。
脑中风的磁共振筛查,通常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是“脑中风”筛查,一个是“颈动脉斑块”筛查。
如上图就是脑中风的磁共振影像,左边显示为脑梗死,右边显示为小腔梗,对于后者,有足够时间进行健康管理,避免大范围梗死和脑部出现更大损害。
研究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非常密切,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表面一旦脱落或者发生破裂,非常容易形成血栓,血栓堵塞住脑血管就引发了缺血性脑卒中。所以颈动脉斑块的筛查显得尤为重要。
▲朗润1.5T颈动脉黑血成像,清晰显示血管斑块
有一种陪伴叫“防患病于未然”。脑中风事实上是一种可控可预防的疾病,那么就通过积极的生活,和定期的磁共振脑中风筛查,从而拥有健康的天伦之乐。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镇惊开窍。用于高热惊风,中风昏迷,狂症。
成份
麦冬、地骨皮、钩藤、水牛角、牛黄、郁金、胆星、桑白皮、朱砂、芒硝、冰片、甘草、全蝎、茯苓、麝香、人参。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功能主治
补气养血,舒筋活络。用于气血虚弱,筋骨疼痛,四肢麻木,中风,半身不遂,遗精失血,再障贫血。
成份
人参、黄芪、熟地黄、当归(酒洗)、白芍、川芎、白术、茯苓、薏苡仁、鸡血膝、钩藤、僵蚕、防风、羌活、木瓜、牛膝(酒洗)、乌药、杜仲、附子、肉桂、沉香、甘草、大枣。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7.5g,一日2次
产品特点
全国独家品种
功能主治
舒筋活血,祛风化痰。用于口眼歪斜,言语不清,半身不遂,四肢麻木,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成份
黄芪、当归、川芎、桃仁、红花、地龙、丹参、血竭、三七、乳香、没药、琥珀、牛膝、淫羊藿、乌梢蛇、全蝎、僵蚕、穿山甲、狗骨、苏合香、冰片、水牛角、人工牛黄、龟甲、朱砂、天麻、钩藤、菊花、防风、羌活、白芷、麻黄、葛根、桂枝、细辛、附子、槲寄生、骨碎朴、威灵仙、绵萆薢、红参、白术、茯苓、甘草、胆南星、天竺黄、何首乌、熟地黄、玄参、黄连、大黄、沉香、檀香、丁香、草豆蔻、香附。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7.5g,一日2次
恒金中医堂,爱生活,爱健康!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