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上级对口支援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要求、双方学校协议,古猗小学一行五人在副校长刘海平的带领下,远赴云南省德宏州芒市遮放镇开启了为期五天的“帮教扶贫”支教活动。本次支教团队由教学副校长刘海平、办公室主任何雅萍、区骨干教师吴春、镇学科带头人陈蕾、校学科新星徐妍瑶五位教师组成。他们带着全体古猗小学的深情厚谊,为遮放中心校的师生们带去了一份来自上海教育的温暖。
感受云南校园
12月17日,古猗小学的老师们不顾舟车劳顿,一大早来到遮放镇中心小学参观校园,何仙保校长带领大家巡视了校园、走进了课堂,他向老师们介绍了学校的硬件设施、环境布置、文化宣传、学生住宿等情况。种满古树的校园、教师手绘的奖牌、整齐有序的宿舍、富有民族特色的葫芦丝,还有孩子们课间榕树下打乒乓的身影、看到陌生老师的羞涩与朴实、宿舍里整齐的被褥和鞋子,都给古猗小学的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感受到了云南老师们的辛苦和奉献。
SweetMemories
古猗小学的老师还来到了位于半山腰的遮放镇弄坎德昂族平土希望小学,这里的孩子们正在进行大课间训练,不过这里的大课间可不是一般的广播操,更不是古猗小学的网球操,而是在进行景颇族的目瑙纵歌。全校学生在经验丰富景颇族村长带领下,进行民族舞蹈的传承和实践,据杨宏斌校长介绍:景颇族目瑙纵歌是景颇族最为隆重的传统民族节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这几位村长都是非常有经验的,小小的场地上在他们的引领下数百上千人踩着同一个鼓点起舞,沿着祖先迁徙的路线图跳,穿插环绕、进退有序,队形随着鼓点的变化而变化,毫不紊乱、规模宏大、震撼力极强,老师和学生们在这样富有民族特色的大课间活动中感受景颇族民族的狂欢,古猗小学的老师们也饶有兴趣地走进孩子们中间,参与了一次景颇族的目瑙纵歌。
体验上海教育
古猗小学的老师们根据两地语文和道法是统一的教材这一特点,精心设计了课堂教学展示活动,给遮放镇户拉明德小学的学生送去了语文课、数学课、道法课和音乐课,遮放镇的相关学科老师参与了听课和教研活动。
语文老师徐妍瑶老师执教了《四季》一课,生动活泼,牢牢抓住了户拉明德小学一年级孩子们的心。根据学情,她从已学课文“秋天”入手,在互动中复习了旧知,引入四季的概念,也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徐老师通过交流展示生字、观看课文动画、合作朗读课文,自主创编儿歌等教学环节,将扎实的识字教学、课文理解和表达训练融为一体,让小朋友们渐渐活跃了起来,沉浸在快乐的识字、读书和做小诗人的活动中。课后,听课老师纷纷表示,在这样有趣的课堂中,学生既能感受和理解春夏季节的景物特征,还能在创作中提高语用能力,拓宽想象的边界,受益匪浅。
陈蕾老师给二年级的孩子们带来了《统计》一课,陈老师从“班级借书”的情景引入,带领学生进入了统计知识的学习。在调查校门口来往车辆的统计中,学生从一个人没办法完成,到小组合作完成统计,再到使用“正”字来进行独立统计,陈老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后,全体学生经历了一次完成的无记名统计,深刻感受到了统计的全部过程。整堂课中,陈老师注重语言表达和准确评价,并把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短短40分钟受到了云南孩子们的喜欢和听课老师的一致肯定。
吴老师执教的是沪教版一年级第三单元的《小树快长高》,课程设计新颖,思路清晰,整堂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孩子们踊跃发言,和老师进行了开心的互动,小朋友在音乐游戏中了解了一颗小种子怎样发芽长大变成一颗小树的,也感受到了歌曲中小朋友对小树的爱护和盼望小树长高长大的心愿,在课程结束时,吴老师引导小朋友要爱护树木,知道树木是我们的好朋友,树木对于人类有很大用途,还能净化环境,使我们的地球更美丽!课程结束,小朋友还意犹未尽,在教室里恋恋不舍,迟迟不肯离开。
何雅萍老师给二年级的孩子们带来了部编版全国统一道法教材《可亲可敬的家乡人》一课,何老师从“细心留意、发现身边的普通劳动者,到聚眼观察、点赞幕后的辛勤劳动者,再到辨析明理、学会尊重感恩普通劳动者”等环节展开教学,层层递减、注重引导。特别是在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单和评价表中,何老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呈现生活中常见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进行辨析,在思辨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与教育,从而让学生明白尊重、感恩身边家乡人的付出,需要从实际行动做起,从举手投足的小事做起。整堂课,何老师教态自然亲切,教学流程清晰,评价方法多样,课堂活泼童趣,得到了云南听课老师的高度评价,从真正意义达到了道德与法治课堂对学生有道德的生活的指导作用。
交流管理经验
遮放中心校罗有昌校长向古猗小学的老师们介绍了近几年的管理改革经验,他详细介绍了“”(一个目标、三条思路、七条措施、一条检验标准)的办学理念:1个目标即规范管理、提高质量、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3条思路即规范管理是学校科学发展的根基,以人为本是学校和谐发展的前提,高校教研室学校跨域发展的动力;7条措施即校园管理舒适化、教师管理民主化、学生管理自主化、安全管理常态化、后勤管理透明化、办学效益特色化等七个方面;1个检验标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正在逐步养成。古猗小学的老师们深刻体会到遮放镇的教育之所以在近几年有突飞猛进的成就,正是得益于管理团队具有大局观的顶层设计,他们重视师生发展的可持续性,对于本地教育总体情况分析精准到位,根据实际盘活了教师队伍,教育局、中心校、各个教学点等齐心协力,逐步办成了人民满意的教育。
古猗小学副校长刘海平为各个学校和教学点的教导主任们做了题为“探索课程变革,提升课堂品质”的讲座,从课程、教学、评价等方面做了详细地介绍。大家通过刘校长明晰的图表、生动的案例、直观的视频等更加深入了解了:古猗小学的网球、小笼、生态水族箱等课程、上海市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相关要求及古猗小学实行等第制评价的具体做法、上海市小学体育兴趣化试点等工作,也更加熟悉了上海的教育。
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改变人生。两校的教师千里携手,用一颗对教育充满热忱的心,在各自的地域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在学生们的生命里,留下一道温暖的光亮,激发他们努力拼搏,用大爱铸就教育情怀。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