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愤怒者,只要一点火星,就会燃成一团火球。而且他们是在期待着的,胸中早已堆积了芒硝火药干茅草。
愤怒者的愤怒,点燃的不仅只是自己,还会附带着周围任何可以燃烧的物类,动辄伤及无辜。
只要有激愤的燃料在,他们就要拼命地去蹭热点,期望着蹭出火花来,烧起愤怒的烈焰,引得众人的注目,享受精神上的愉悦。
国内的热点可以蹭,国际上的热点更要蹭,而且越是名人,越是隔洋跨海八竿子打不着的,越加好蹭,因为周围熟悉的人没有知名度,就是喊破了嗓门,蹭破了额头,用尽了解数,也蹭不出什么名堂来。焦头烂额的美国总统、改了身份上大学的名人、疫情期间说祖国不好的留学生,只要蹭上去就有热度——反正是过街老鼠,扔石头、吐唾沫、瞧白眼,怎么着都刺激。
最好是蹭“爱国主义”的热点,既时髦又高大上,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的年代,随便追踪一个,跟在众人屁股后面呼啸呐喊,就可以形成一股热浪,掀起一阵热潮。管它是澳洲、美洲、欧洲,还是特朗普、马克龙、约翰逊,在微博里用汉语议了,评了,嘲笑了,讽刺了,被嘲被讽被骂者也看不懂,见不着,除非伤及了“无辜”,如几年前西安砸车伤人的那位蔡洋小弟。
虽然过了一些时日,但光膀赤膊一身肌肉的壮小伙砸车打人的印象肯定还留存在国人的记忆中。因为“钓鱼岛事件”,一些地方出现了了抵制日货的行为,在西安当泥瓦工的小伙子蔡洋也跟着人众凑热闹,被群情的火花点着了,砸了经过的一辆日系车,还挥舞着链条锁打伤了车主。事后,小伙子的照片和手机号被人肉,因为肇事被判刑十年。“我是爱国,抵制日货。”一段时间里,21岁的他不时喃喃自语,心里怎么也搞不明白。
爱国主义精神必须要有,抵制一下外国货也无可厚非,不去买进口产品就是了,纯粹是个人行为。如果以为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可以随心所欲,散布排外情绪,封堵经营者的店铺,破坏别人的财产,虽然针对的是外国的产品,但遭殃的却是我们身边的同胞百姓,结果我们的仇恨者毫发无损,而我们身边的人却受到了伤害,医院,自己还要付出牢狱之灾的代价。而且外国产品的专卖店关闭了,外国的企业都迁走了,我们的年轻人不再“打洋工”了,并不等于就实现了爱国主义的终极目标。
虽然这只是个别现象,但却很有代表性,因为这样的人还多,虽然没有赤着膀子冲上去砸车打人,冲动还是有的,希望借此发泄的念头存在,他们思想的仓库里还堆积着“氓动”的易燃物,很容易被点着。
“氓动”或者“mob”,古今中外都有,前一阵美国黑人的骚乱就是典型的种族“mob”,在一个口号的鼓动下,冲上街头打砸烧抢杀,参与者多是受教育程度很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民众,他们的胸中早已蓄积了不少怨愤和不满,平常找不到机会爆发,“黑人的命也是命”成了点燃它的导火索。而那些有教养的黑人则保持了冷静的态度,纽约黑人大主教就大胆地站出来自我批评,说黑人种族本身也有问题,在白人到来之前,“他们从没有造过能出海的船,他们什么都没有。”
大多数“氓动者”喜欢喊几句标语口号,跟在人众后面凑热闹,或者在群里发牢骚,以此寻刺激,找快感,头脑热一阵子,情绪亢奋上一阵,然后从哪里来又回到哪里去,热度消散得比聚集的队伍还要快。
“氓动”者的心理是“从众”的心理,遵循的是“多数碾压少数、强势对阵弱势”的原则,采取的是“群起而攻、群起而散”的战法,形成的原因是信息导致的“知识碎片化”,产生的根源是缺乏独立的思考、理智的分析。
有义愤,发泄发泄,但扯了“爱国主义”的旗帜做招牌发泄怨愤,却不能使我们的国家变强大。“中国人所蕴蓄的怨愤已经够多了,自然是受强者的蹂躏所致的”。发帖子,一呼百应,口炮齐开,固然热闹,但壮不了国威,吓不退敌人。而且国家有国家的考量,外交有外交的策略,舆论上如何把持,军事是否要秀肌肉,是韬光养晦还是闪亮登场,都要视形势的变化、力量的消长、敌友的多寡,进行锱铢必较的掂量,然后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斗智斗勇,该空城计的时候空城计,要声东击西的时候就虚晃一枪,要出手了就打它的三寸,应时而定,应势而谋,岂是众等匹夫匹妇所能拿捏得了的。
在资讯洪水一样泛滥的时代,渣滓泡沫漂浮,臭鱼烂虾翻滚,很多抱着手机刷屏的人们,眼睛被占用,头脑被塞斥,为滔滔的信息所裹挟,因为缺乏冷静的思考,独立的判断,容易变得好坏不分,良莠不辨。而为了赚取眼球,谋取利益,热点的制造者们,针对人们喜欢猎奇的嗜好,用夸大的言辞,秫目的标题,抓住目标轮番轰炸,制造噱头,点燃刷屏者的热情,激起有愤在胸者的怒火。
任何时候,理智的思考和清醒的认识都是需要的,一个群体,一个社会,有独立见解的有识之士多了,氓动随大流的人少了,人们的行为就平和,社会的运行才会和谐。社会需要大声呐喊的人,但更需要埋头做事和扎实苦干的人,多思考一点,少牢骚一点,即使跟帖也不要拾别人的牙惠,而是发自己的声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