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疫情ldquo倒灌rdquo

对比其他地方的疫情,中国香港特区此前并未进入持续本地暴发状态。“从疫症开始以来,当下的香港才处于疫情传播最高风险的时候。”

在过去一周当中,香港特区累计确诊例新冠肺炎病例,与此次疫情爆发后前50天的确诊总人数大致相当。图为一香港居民正在选购口罩。

《财经》特派香港记者焦建

编辑

苏琦

3月20日,受外来“倒灌”病例(香港称“个案”)迅速增加等因素叠加影响,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下简称“香港特区”)迎来了自年1月底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感染病例新增数字最多的一天。

在新增48例(另有4例初步确认,确诊者中年龄最小者仅4岁)确诊病例后,香港特区累计确诊感染人数达人。48例这一数字打破了本周此前时候单日新增25例的记录。可进行对比的情况是:在过去一周当中,香港特区累计确诊例,已与此次疫情爆发后前50天的确诊总人数大致相当。

正因如此,香港防疫各界相关人士纷纷于当日发出警告称:随着大量香港居民返港后带来的新增风险、加之疫情持续时间较长令香港居民产生程度不一的松懈心理,使得香港疫情防控体系将迎来十分严峻的考验。

防疫相对乐观的形势或将结束背后,香港特区正在做什么?还将做什么?

病毒繁殖率突破“1”意味着什么?

香港特区新增确诊病例迅速增加背后,既有普遍原因,又有特殊原因。

首先,在过去一周内新增的名确诊感染者当中,其中84%的人曾有离港出游记录。此外亦有部分香港留学生为受欧美疫情失控影响波及,决定暂时回港。

较为特殊的因素,则是香港不少居民受此前香港新增病例趋缓形势影响,开始对疫情防控产生较为乐观态度。有关香港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吸取非典经验、成功通过限制人流取得成果的报道,此前亦有所传播。

此次疫情传播至今,除部分公务员曾居家办公一个月左右之外,大部分的香港市民春节后返工并未推迟;地铁、巴士等公共交通体系基本照常运行;商场、餐饮行业除因多重因素造成客流减少主动缩短营业时间外,并未出现大规模行业性限制经营措施。

从春节起至今,《财经》记者在港外出到公共场所采访时发现:除部分诊所等特殊场所必须要求戴口罩之外,香港人的生活受疫情直接影响较大的是排队购买口罩及抢购厕纸、大米等,其余无论社交、购物等活动只要个人愿意外出,基本均可照常继续进行。

在3月20日新增的确诊病例当中,就大致涉及了四个群组的感染场景,包括兰桂坊聚会(6人)、PUREFitness健身中心、愉景湾婚礼(4人)及疫情传播期间外出的加拿大旅行团。

3月20日,香港大学(下称港大)医学院世卫传染病流行病学及控制合作中心发表新型冠状病毒即时有效繁殖率实况报告显示,在新增数字增加背后,亦蕴藏一些不容乐观的新趋势:

在此之前,香港特区卫生防护中心曾指出,14天潜伏期内曾到过外地及留在本地的人士,均列为“可能本地个案”,即无法确定感染地。

但中国香港特区政府专家顾问团成员、港大医学院公共卫生医学讲座教授梁卓伟则在当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大部分新冠肺炎个案的潜伏期,都是在一星期内,研究团队研究这些“灰色地带人士”的曝露史、外游史及发病日期,以科学方法重新编配个案源头后,发现本港3月绝大部分的个案,均为输入个案。

该报告还分析了此次疫情截止到目前三个时期的输入型个案的相关情况:初期时由内地输入;随后则是“钻石公主号”输入;目前则是由欧美国家输入。相较之下,当下第三阶段的输入数字总数预计还会加剧,规模超过前两个阶段。

对比其他地方的疫情,香港其实未进入持续本地爆发,甚至是“第一波都未有(到来)。”梁卓伟称,“从疫症开始以来,当下的香港才处于疫情传播最高风险的时候。”

支撑其判断的论据为:计算病毒繁殖率的指标有两种,分别是病源体的传染性强度,以及居住环境因素,即是居住密度、繁荣程度、社交接触等。用病源体传染性强度计算,新冠病毒的基本繁殖率大概是2,即一名患者会传染给二人。结合环境因素,病毒的即时繁殖率会每天转变,要视乎公共卫生、防疫措施成效。

“从3月第二星期起,香港的即时繁殖率超过1(截至3月18日,即时繁殖率大约为1.2至1.3),这是‘风险转折’,也是危险警号,代表香港有可能即将发生大型本地爆发。”梁卓伟称,“新冠病毒容易出现群组病例,海外输入个案存在很大的潜在风险,倘有大型的二代、三代群组传播,后果将非常严重。”

抗疫体系加速承压

社区传播扩大风险增加,将给香港此前一个阶段运行较为平稳的抗疫体系带来较大压力,前端及后端如何做好防控,备受   

如何降低港人的社交频次及范围,是目前香港特区防疫的核心难题之一。港大医学院3月10日至13日访问名香港人的调查显示:仅85%受访者称会避免到人多挤迫地方,84%表示会尽量留在家中,两者均较一个月前的调查跌约5个百分点。

“本月初时兰桂坊仍是门可罗雀,这几天又开始人多起来了。仿佛戴了口罩去健身房或者酒吧、食肆就能万事大吉,近期港人的防疫意识令人担忧。希望学者们说香港已进入‘战时状态’能起到点效果,实在不行下周开始只能申请居家办公了。”在香港中环地区上班的一位金融界人士对《财经》记者称。其公司推出相关安排,是因多名员工子女近日由外地返港后需居家隔离,存在员工因此被感染风险。

“市民要保持警惕,不要放松防疫意识,否则会白费了过去两个月的防疫努力成果。”梁卓伟在前述的发布会进行时曾多番提醒称。其还预计:距离全球第一波疫情爆发完结,最低限度还有几个月。如果全球第一波在未来数月发生,而且慢慢回落,香港可能6月或7月左右有“喘息”的空间,但因大部份人未有抗体,到第二波疫情开始,仍要面对被感染风险;如运气不好,全球随时要待第三波疫情爆发,才有希望看到疫苗产生。

相关阅读:从超50%医护人员感染SARS,到新冠院内零感染,香港做了什么

▲点击图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gxiaoa.com/mxyy/56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