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唐睿,薪传文社社员;曾获第一、第二届大学文学奖诗歌奖、小说奖及第二十九届青年文学奖;先后就读于香港教育学院,法国巴黎第三大学、新索邦大学,上海复旦大学,分获教育学士、法国文学学士、比较文学硕士、中文系博士学位;作品常见于香港各文学杂志;首部小说集《Footnotes》曾获首届新鸿基地产及三联(香港)合办的“年轻作家创作奖”及第十届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奖小说组双年奖,简体版由花城出版社于年出版;现为香港浸会大学人文及创作系助理教授。
城市文学中的自我追寻
——以王占黑、黄怡的街道故事为例
唐睿
为了确保自己在乡郊的名声,同时又方便自己到伦敦的上流社会玩乐,家住乡郊的杰克,每次造访伦敦,都会替自己化名为任真(Ernest);至于杰克在伦敦认识的朋友亚吉能(Algernon)跟杰克一样,对这种改名换姓的游戏情有独钟,经常讹称自己在乡郊有位患病的好友,名叫梁勉仁(Bunbury),而这名字,也是亚吉能每次到乡郊胡混时的化名。
王尔德(OscarWilde)这出经典喜剧《不可儿戏》(TheImportanceofBeingEarnest)利用城乡之间的身份差异作为故事框架,一方面对伦敦上流社会的虚伪极尽挖苦,为观众带来不少欢笑;同时也说明了一些有关城市与自我身份追寻的深刻关系。首先,这个故事指出个人身份在城乡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性,同一个人穿梭两地,可以改名换姓,可以将自己重新演绎,仿佛两者根本不是同一个人;其次,《不可儿戏》一剧说明了,在城市里,身份的浮动性要比在乡郊的大──这个隐喻,从《不可儿戏》后部,杰克和亚吉能的秘密同时在乡郊──而不是城市──被戳穿而折射出来。确实,正如许多现代主义文学作品所表述的那样,城市满街都充斥着陌生人、异乡人和流动人口,相比之下,乡郊邻里的面目轮廓,就显得相对分明,居民在小社区之间的往来相对频密,身份的浮动性、隐密性就相对较低。
不过,上述这些城乡人口的身份特质,似乎只普遍存在于现代城市刚刚出现,城乡生活具有显著差异的时代,例如工业革命初期的英国、十九世纪的法国、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以及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内地。当城乡之间的生活差距逐渐收窄,第二代、第三代土生土长的城市人成为城市里的主要人口,城市人这种浮动的身份特质就开始转变,而其追寻自我身份的形式,也跟上一代离乡背井的城市移民有所区别,这种差异,在当代不少的城市文学中,都得到了充分展现。
本文以两位青年作家为讨论对象,她们分别是中国内地的王占黑和中国香港的黄怡。两位作家近年都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