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常识不可不知
13、不同剂型药物用法有何不同?各种药物原料,不是粉末状就是液体或半固体,有的带有苦味或异味,有的进入人体后作用时间太短,为了治疗需要、使用方便、便于贮存,把原料药依其性质、用药目的、给药途径,制成各种不同性状的制剂,在药剂学上称为“剂型”。例如,打针用的注射剂,口服用的溶液剂、糖浆剂、片剂、胶囊剂,口腔用的含片、贴膜剂,吸入用的喷雾剂,外用的软膏剂、乳膏剂(霜剂)、洗剂、酊剂,五官科用的滴眼剂、眼膏剂、滴鼻剂、滴耳剂,腔道用的栓剂、膜剂等。
由于用药目的不同,所用剂型有别,因而用法也不同。若用法得当,则可达到治疗目的;否则,有时会对身体产生危害。各种剂型的药物应严格遵照医嘱或说明书的方法使用。外用药不可内服,软膏剂不可用于眼部。口服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服用时一定要喝足适量的水,否则粘附在食管壁上可引起程度不同的刺激。对于溶液剂、糖浆剂可直接服用,最后用温开水将口中残留药液送下。对于肠溶片、缓释片、控释片,不可将其掰开或嚼碎,应完整吞服,才能使肠溶片在肠内溶解吸收,使缓(控)释制剂缓慢释放药物。对于使用方法较难掌握的剂型,如吸入用的喷雾剂,可请药师指导。
如患者特殊需要将药片或胶囊分开服用,仅在下列情况下可行,即:缓释片上标有可以掰开服用的刻痕,或肠溶片或胶囊内的微粒也有肠溶包衣时(依据药品说明书的说明)。
14、中药煎煮有哪些讲究?一些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平时习惯通过服用中药治疗疾病,医院都可以为患者代煎中药,然而有不少患者,特别是老年人还是喜欢自己煎煮中药。
下面这些错误你犯过么?1
错误一:
由于家里没有煎煮中药的器具,有人会选择用铁锅等金属器具煎煮中药;
2
错误二:
医院或药店买来中药饮片后,嫌“脏”,为了除去上面的污垢、尘土等物,在煎煮之前会反复用水淘洗;
3
错误三:
多数人以为中药煎煮越浓,煎煮时间越长,有效成分就越多。
首先煎药器具的选用,以砂锅为好。此外,也可选用搪瓷锅、不锈钢锅或玻璃器皿。但是不能使用铁锅、黄铜锅、铝锅。因金属元素容易与中药里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使疗效降低,甚至产生毒副作用。
其次,煎药的加水量在第一次煎煮时水超过药材表面3~5厘米,第二次煎煮时以超过药材表面3厘米为准。
对于煎药的温度,一般是在未沸腾前用强火(武火),至煮沸后再改用弱火(文火),保持在微沸状态,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同时,煎煮时间主要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而定,一般汤剂煎煮2次能够煎出所含成分的80%左右,所以煎药的次数以2次或3次为宜。一般中药第一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20~30分钟,第二煎30~40分钟。
一般药物可同时入煎,但部分药物因其性质、性能及临床用途不同,所需煎煮时间不同。有的还需作特殊处理,甚至同一药物因煎煮时间不同,其性能与临床应用也会发生变化。
先煎:入汤剂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药应先煎一定时间后,再加入其余药物同煎。
后下:含挥发性有效成分,久煎易挥发失效的药物,或有效成分不耐煎煮,久煎容易破坏的药,入汤剂时,宜后下微煎。不必入煎(如大黄、番泻叶用于泻下通便)。
包煎:有些中药有毛可能对咽喉有刺激性,有些细小、质轻的中药如蒲黄等容易漂浮在水面不便煎煮,有些含淀粉、黏液质较多的中药直接入水煎煮易糊锅(如车前子),这些中药入汤剂时都应用纱布包裹煎煮。
另煎:部分贵重药材与他药同用时,入汤剂时宜另煎取汁,再与其他的煎液兑服,以免煎出的有效成分被其他药的药渣吸附,造成贵重药材的浪费。
烊化:胶类药材(如阿胶等)与他药同煎,容易粘锅、熬焦或粘附于其他药渣上。既造成浪费又影响其他药材有效成分的溶出,因此应单独烊化(将胶类药物放入水中或已煎好的药液中加热融化)兑服。
冲服:入水即化的药(如芒硝等)、液体类药(如蜂蜜、饴糖等)及羚羊角、沉香等加水磨取的药汁,不宜入煎,应直接用开水或药汁冲服。
同时,拿到药材后不必过度清洗,但在煎药前要加以浸泡,加冷水漫过药面,一般浸泡30分钟左右即可,但也要根据药材自身质地的轻重和季节、温度的差异分别对待。花、草、叶宜浸泡20分钟;根茎、种子、果实及矿石、甲壳类药材宜浸泡30~60分钟,总之以药材浸透为好。
15、服用中药时间也有讲究吗?通常,我们将中药的服用分为6个时间段:1
饭前服:
一般在饭前30~60分钟服药。对于病位在下的疾病应在饭前服药,以使药性容易下达,如肝肾虚损或腰以下的疾病。
2
饭后服:
一般在饭后15~30分钟服药。对于病位在上的疾病应在饭后服药。如心、肺、胸膈和胃脘以上的病症。
3
餐间服:
即在两餐之间服药,避免食物对药物的影响,治疗脾胃病的药宜餐间服。
4
空腹服:
具有滋补作用的汤药,宜早晨空腹服用,以利于充分吸收。
5
睡前服:
一般在睡前15~30分钟服用。如补心脾、安心神、镇静安眠的药物等。
6
隔夜服:
主要是指驱虫药,睡前服1次,第二天早晨空腹再服用1次,以便将虫杀死排出体外。
值得注意的是,服中药的时间与疗效密切相关,时间要根据病情和不同处方而定。一般规律为:
1
滋补药:
早餐前30~60分钟,睡前30分钟空腹各服1次,以利于药物吸收。
2
治疗慢性病的中成药:
固定时间服用(早、晚;或早、中午、晚),使体内保持相对稳定的药物浓度。
3
治疗胃病药:
一般可餐后服,以减轻对胃肠的刺激;但健胃药应于餐前服。
4
安神药:
睡前30分钟空腹服。
5
辛温解表散寒药:
趁热以温水送服,服后即上床安卧,盖上被子,至全身微微出汗为宜(但注意不得大汗淋漓)。
6
辛辣刺激性药:
餐后服可减慢吸收速度,防止对胃黏膜产生过强的刺激。
7
调经药:
宜在行经前5日左右开始服用。
16、如何正确使用创可贴?生活中偶尔会有些磕磕碰碰,造成皮肉损伤在所难免,这时很多人把创可贴当万能药,部分人在受伤后第一选择就是使用创可贴,殊不知创可贴使用不当,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湖北日报曾报道过这样一个病例:一位农民朋友在田地里干活时脚被碎玻璃划了一个伤口,他稍稍用水冲洗了一下,然后就用创可贴将受伤的伤口紧紧包住,一个多星期后疼痛逐渐减轻,可他慢慢感到全身不适,坐立不安,张口吃力。去医院就诊后发现感染了“破伤风”,病情危重,经过抢救才保住了生命。可见对于不同的创伤,使用创可贴的方式也不能一概而论。
使用创可贴应注意以下事项:1
对于出血较多的伤口不宜用创可贴,医院治疗。
2
对于小而深的伤口也不宜用创可贴,因为不易清洗干净,容易遗留异物和被细菌污染,尤其较易感染破伤风杆菌等厌氧菌,若再贴上创可贴,会加重感染。
3
对于动物咬伤、蜇伤造成的伤口,切忌使用创可贴,以免毒汁和病菌在伤口内蓄积或扩散。
4
对于各种皮肤疖肿不能使用创可贴,因为创可贴的吸水性及透气性较差,不利于脓液的吸收和引流,反而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
此外,其他污染较重的伤口,已发生感染的伤口,较重或创面较宽的皮肤擦伤、烧伤和烫伤的创面,皮肤病创面等,均不宜使用创可贴。
在使用创可贴前应检查创伤面是否遗留玻璃屑、泥土等污物。如有污物,需用清水或0.9%氯化钠溶液冲洗干净,再贴敷创可贴。创可贴也要一日更换1次,以防感染。
RECOMMEND推荐阅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召开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工作部署会
怀柔区开展食品安全问题联合行动督导检查
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参观活动
觉得精彩,你就点一下吧!白癜风换肤计白癜风患者的守护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