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式手术是妇产科常见术式,其成功与否不仅在于手术操作,术后切口愈合情况也至关重要。随着医学科技发展,妇科腹式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降至5%。切口愈合不良主要包括脂肪液化、切口感染、血肿形成、延迟愈合及切口裂开,其中前三者最为常见。切口愈合不良不仅为患者带来痛苦,也增加了医疗负担,甚至影响医患关系的和谐。目前对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如何处理和预防尚有争议,且缺乏相应指南。本文就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治疗和预防进行讨论。
1、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
手术切口愈合不良是指局部组织无法通过再生、修复、重建进行修补的一系列病理过程。据年《ACS指南:手术部位感染(更新版)》,与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1.1内部因素
即患者本身因素,可分为可控因素和非可控因素:(1)可控内在危险因素包括高血糖和糖尿病、呼吸困难、吸烟饮酒史、术前白蛋白3.5mg/dL、总胆红素1.0mg/dL、肥胖和免疫抑制;(2)非可控内在因素包括:高龄、近期放疗史、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史。
1.2外部因素
包括手术、设施、术前术后的处理:(1)手术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急诊手术、复杂手术、复杂切口。(2)设施相关危险因素包括:通气不足、手术室拥堵、设施消毒不佳。(3)术前处理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术前感染,备皮不充分,抗生素的选择、用量和持续时间。(4)术中危险因素包括:手术时长、输血、无菌原则、未严格执行刷手和戴手套原则、低热、血糖控制差。
2、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治疗
2.1脂肪液化
脂肪液化是指手术切口部位脂肪细胞无菌性变性坏死的过程,脂肪细胞破裂后脂滴溢出、聚集,伴有局部无菌性炎症反应。多在术后3-7天出现,其诊断尚无统一标准,临床医生多凭经验判断。脂肪液化的治疗包括手术和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即沿原切口切开,彻底清除液化脂肪组织并放置引流管充分引流。保守治疗方法多样。对于小范围脂肪液化,可拆除1~2针缝线,扩创后采用高渗盐水或高渗糖纱布条引流,每天换药;也有人提出无菌白糖填塞切口,稍高于皮肤,无菌纱布覆盖,蝶形胶布固定,每2-3天换药,该方法与前者原理相同。中药治疗推荐大黄、芒硝混合外敷(超过切口边缘5mm,腹带固定,1-2天换药)手术切口,如联合红外线理疗,与普通换药及挤压排液的方法相比能明显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降低二次清创缝合的风险。湿性疗法可加速上皮化,促进纤维细胞增殖并提高其生存能力。另外,激光照射可抑制细菌活性,减少炎症反应;促进胶原蛋白的生长,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及新生血管的形成,进而加速创面的愈合。
上述方法均可不同程度地促进切口愈合,至于孰优孰劣或如何联合使用尚缺乏大规模临床对比研究。大部分切口愈合不良患者经保守治疗可愈合,少部分迁延不愈引起感染,需提高警惕。
2.2切口感染
手术过程中任意环节忽视无菌原则,均有可能造成手术切口感染。腹部切口感染一般术后5~7d出现。一般情况下,如术后2~3天出现切口处疼痛加剧、体温上升、脉搏加速等症状,警惕切口感染的可能;如切口有液体渗出,同时有红肿、硬块,疼痛明显,可诊断为切口感染;如切口有脓性分泌物,则切口感染已极为严重。
切口感染处理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如疑似切口感染,可预防性合理使用抗生素。如切口周围红肿、有硬结或不明原因持续发热,切口疼痛,增加换药次数,每日换药挤压切口,用碘伏湿敷,并合理使用抗生素。如诊断为切口感染,需行分泌物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合理应用抗生素,每日换药,浆液性渗出可保守治疗;化脓感染应立即拆除部分或全部缝线,受累各层组织彻底敞开,择期二次缝合或蝶形胶布拉合至切口愈合;当局部有波动感或破溃,应及时切开引流清创,开放脓腔,清除坏死组织、使用生理盐水或双氧水冲洗切口,盐水纱布湿敷,每日换药,直到肉芽组织长出覆盖切口表面才能闭合切口,也可用蝶形胶布牵拉对合切口。
3、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预防
年《ACS指南:手术部位感染(更新版)》提出了预防措施主要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干预。
3.1术前干预
术前洗浴使用洗必泰,可减少皮肤表面病原菌累积,尽管不能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术前4-6周戒烟可减少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专家共识建议停用大麻、电子烟。所有糖尿病患者均应控制血糖在6.11-8.33mmol/L水平。如需除毛,理发剪优于剃刀;备皮均应使用含酒精液体,如不能使用酒精,则用洗必泰。
3.2术中干预
手术切口切开1小时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万古霉素和氟喹诺酮2小时内用完;根据药物半衰期或失血ml再次使用抗生素以维持充足的组织药物浓度;切口关闭前,停止使用抗生素。术中维持体温可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
3.3术后干预
早期洗浴(术后12小时)与手术部位感染无关。敷料去除时间与手术部位感染间关系尚无证据。局部使用莫比罗星优于普通换药。
目前,关于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治疗指南尚缺乏,相关研究数据不足,治疗多凭临床医生经验。本文综述多篇文献提出几点建议,望对临床工作者有所帮助。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