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补气药甘草

补虚药

补气药

甘草Gāncǎo

中药图鉴

甘草原态

甘草药材

甘草饮片

来源

《神农本草经》

别名

美草、密甘、密草、国老、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

英文学名

RadixGlycyrrhizae

药用

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inflata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glabraL.的干燥根及根茎。主产于内蒙古、甘肃、黑龙江。春、秋二季采挖,以秋采者为佳。除去须根,晒干。切厚片,生用或蜜炙用。

性味

甘,平。

归经

归心、肺、脾、胃经。

功效

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临床应用

1.脾胃虚弱,倦怠乏力。本品甘能补虚,归脾经,能补脾胃不足而益中气,因其作用和缓,故多作辅助药用,能“助参芪成气虚之功”(《本草正》)。治脾胃虚弱,中气不足,体倦乏力,食少便溏等症,常与人参、白术、茯苓同用共成补脾益气之剂,如四君子汤(《和剂局方》)。2.心气不足,心悸气短,脉结代。本品归心经,能补益心气,益气复脉。适用于心气不足所致的脉结代,心动悸,气短,如《伤寒类要》单用本品治伤寒心悸,脉结代者。若属气血两虚所致者,常与人参、阿胶、生地黄等补气养血药配伍,如炙甘草汤(《伤寒论》)。

3.痈肿疮毒,咽喉肿痛。本品还长于解毒,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生品药性偏凉,能清解热毒,可用于多种热毒证。治热毒疮疡,可单用煎汤浸渍,或熬膏内服;临床更多与金银花、连翘、紫花地丁等清热解毒药配伍。治热毒上攻,咽喉肿痛,若红肿不甚者,可单用;红肿较甚者,宜与连翘、山豆根、牛蒡子等解毒利咽之品配伍。4.咳嗽痰多。本品甘润平和,归肺经,能祛痰止咳,还略具平喘作用。随证配伍,可用于寒热虚实多种咳喘,有痰无痰均宜。如治风寒咳喘,可配伍麻黄、苦杏仁;治肺热咳喘,可配伍石膏、麻黄、苦杏仁;治寒痰咳喘,配伍干姜、细辛等药;治湿痰咳嗽,常配伍半夏、茯苓;治肺虚咳嗽,可配伍黄芪、太子参等药。5.脘腹、四肢挛急疼痛。本品味甘能缓,又善于缓急止痛,对脾虚肝旺的脘腹挛急作痛或阴血不足的四肢挛急作痛,均常与白芍相须为用,如芍药甘草汤(《伤寒论》)。临床常以芍药甘草汤为基础,随证配伍用于血虚、血瘀、寒凝等多种原因所致的脘腹、四肢挛急作痛。6.缓解药物毒性、烈性。本品甘平,药性和缓,与寒热补泻各类药物同用,能缓和烈性或减轻毒副作用,有调和百药之功,故有“国老”之称。如白虎汤(《伤寒论》)中与石膏、知母同用,以防寒凉伤胃;四逆汤(《伤寒论》)中与附子、干姜同用,以防温燥伤阴,并可降低附子的毒性;调胃承气汤(《伤寒论》)中与大黄、芒硝同用,以缓其峻下之势,使泻不伤正,并缓解大黄、芒硝刺激胃肠引起的腹痛;十全大补汤(《和剂局方》)中与人参、黄芪、熟地黄等同用,以调和脾胃,使补虚药效缓慢持久。半夏泻心汤(《伤寒论》)中与黄芩、黄连、干姜、半夏等同用,又能协调寒热,平调升降。此外,本品对药物或食物所致中毒,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对于药物或食物中毒的患者,医院抢救的同时,可用本品辅助解毒救急。

用法用量

煎服,2~10g。生用性微寒,可清热解毒;蜜炙甘草药性微温,功能补脾和胃,益气复脉,可增强补益心脾之气和润肺止咳作用,用于脾胃虚弱,倦怠无力,心动悸,脉结代。

使用注意

不宜与海藻、京大戟、红大戟、芫花、甘遂同用。本品有助湿壅气之弊,湿盛胀满、水肿者不宜用。大剂量久服可导致水钠潴留,引起浮肿。

方剂举例

炙甘草汤(《伤寒论》):炙甘草、生姜、人参、地黄、桂枝,阿胶、麦冬,麻仁、大枣、酒治心动悸、脉结代。

文献摘录

1.《名医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2.《本草汇言》:“和中益气,补虚解毒之药也”。3.《本草正》:“味至甘,得中和之性,有调补之功,故毒药得之解其毒,刚药得之和其性……助参芪成气虚之功”。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三萜类(三萜皂苷甘草酸的钾、钙盐为甘草甜素,是甘草的甜味成分)、黄酮类、生物碱、多糖等成分。2.药理作用:甘草有抗心率失常作用;有抗溃疡,抑制胃酸分泌,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及镇痛作用,并与芍药的有效成分芍药苷有协同作用;能促进胰液分泌;有明显的镇咳作用,祛痰作用也较显著,还有一定平喘作用;有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过敏作用;能保护发炎的咽喉和气管粘膜;对某些毒物有类似葡萄糖醛酸的解毒作用;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还有抗利尿、降脂、保肝等作用。3.临床研究:据报道,以生甘草2~3g,加10~15ml沸水泡服,每日1次,治疗婴幼儿腹泻有良效(湖北中医杂志,,6:11);生甘草10g,开水泡后当茶饮,轻症服药1~2个月,重症服药3~5个月,治疗慢性咽炎38例,治愈34例,好转4例(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20)。本品还有用于治疗消化道溃疡、抑郁症、食物中毒、急性乳腺炎、尿崩症、银屑病、痤疮及外治冻伤、皮肤破裂、手足癣等疾病的报道。4.不良反应:大剂量服用或小量长期服用本品,大约有20%的人可出现水肿、四肢无力、痉挛麻木、头晕、头痛、血压升高、低血钾等不良反应;老年人及患有心血管病、肾脏病者,易致高血压和充血性心脏病。长期服用甘草甜素可致非哺乳期妇女泌乳。

版权声明:

文字材料来自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第九版《中药学》教材,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图片来自网络。

长按识别我

长按识别查看中药功效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中药学目录。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中科公益基金
北京比较好的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gxiaoa.com/mxyy/25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