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案例为真实案例,对于一例90岁的老人,敢于采用经方辨治,而且疗效满意,先给作者点个赞。经方的辨治,先辨六经继辨方证,临床怎么去辨六经辨方证?对于疑难病例,就十分考验临床思维和基本功了。通过本案,也能彰显经方辨治的逻辑性,通过一步步的分析,辨病位辨病性达到辨六经,再根据主症,排除相似方证,即可得出方证。期望通过本案能够对大家临床有所裨益,尤其是后半部分的分析很棒,强烈推荐大家读一读。本文约字,大家可以重点看文章后半部分的诊治和方证鉴别分析。也希望大家多来稿分享。
原文题目:木防己汤——隔间支饮有奇功
作者:成沈荣、吴灿
单位:医院
李某某,女性,90岁,农民,因“不慎外伤致左胁疼痛2天。”由门诊于-01-:40以“左胁痛查因:肋骨骨折?”入住我院某科。
入院症见:左下肋疼痛,腰痛,双肩关节疼痛,偶有咳嗽,咯白痰,咳嗽剧烈时伴气促,无发热恶寒,无心悸胸痛,无腹痛,纳眠一般,二便调,双下肢无浮肿。查体: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腹部膨隆,肝脏肋下5横指,剑突下3横指可触及,质地硬,与周围组织粘连,未见腹壁静脉曲张,无腹部压痛及反跳痛,Murphy征阴性,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移动性浊音(+-),肠鸣音4次/分。
既往病史:肝恶性肿瘤1年余。
辅助检查:女性肿瘤五项示:Ca:61.49IU/ml,甲胎蛋白:IU/ml,糖类抗原:39.96IU/ml;肝功能:谷草转氨酶(AST):U/L,谷草/谷丙(AST/ALT):16.24,谷氨酰转酞酶(r-GT):63U/L,总胆汁酸(TBA):54.43umol/L,前白蛋白(PA):.4mg/L,球蛋白(GLB):34.4g/L,白蛋白/球蛋白(A/G):1.16,岩藻糖苷酶(AFU):57U/L;心肌酶:肌酸激酶(CK):U/L,乳酸脱氢酶(LDH):U/L;胸部CT:1、双肺多处散在少许渗出、增殖及纤维化在,考虑慢性感染,伴双肺支气管壁稍增厚,多处支气管扩张。2、符合慢性支气管炎并肺气肿。3、肺动脉高压,心影增大,胸主动脉、主动脉瓣钙化。4、左侧胸腔少量积液;双侧胸膜增厚。5、左侧第6、7前肋骨折。全腹部CT:1、肝内不均质团块,伴肝内多发结节,性质待定,肿瘤?建议肝脏增强CT扫描。2、肝脏影像改变,少量腹盆腔积液,脾肥厚,食管下段管壁稍厚,门静脉稍宽,请结合临床。腹部彩超示:1、肝多发性实性占位性病变,考虑肿瘤(肝Ca?)。入院诊断:1、左侧第6、7肋骨骨折;2、肝恶性肿瘤;3、骨质疏松伴椎体压缩性骨折;4、慢性支气管炎并肺气肿;5、高血压病3级;6、胆囊结石;7、左肾囊肿;8、左侧额颞枕顶部硬膜下血肿术后9、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10、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钠血症;11、肝功能异常;12、支气管扩张;13、心律失常:1)频发性房性早搏2)偶发性室性早搏。
13日,患者咳嗽较前加剧,偶可咳出白色痰液,稍气促,无发热恶寒,无恶风,胃纳尚可,二便调。查体:双肺可闻及少许湿罗音,右肺可闻及哮鸣音。患者咳喘,考虑痰浊阻肺,拟二陈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予之,处方如下:(颗粒剂)
化橘红10法半夏10茯苓10麻黄6
苦杏仁10炙甘草3生姜3大枣20
葶苈子10桑白皮10
二剂一天一次开水冲服,一次1剂
14日咳嗽增多,咯白稀痰,明显气促,喘息有声,指尖血氧饱和度82%,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湿性啰音及哮鸣音。辅助检查:血气分析:酸碱度:7.44,二氧化碳分压:33mmHg,氧分压:66mmHg,细胞外剩余碱:-1.8mmol/L,氧饱和度:93%;N末端脑钠肽:.6pg/mL,降钙素原:1.ng/ml,血常规:白细胞计数:6.04*10^9/L,淋巴细胞比率:12.8%,嗜中性粒细胞比率:83.1%;电解质:钾(K):3.3mmol/L,钠(Na):mmol/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5.21mg/dl。请重症医学科会诊后予持续低流量吸氧、心电血氧监护、孟鲁司特钠片抗白三烯、异丙托溴胺吸入剂和布地奈德混悬剂(进口)及氨溴索注射液化痰解痉改善气道通气、甲泼尼龙粉针消炎、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抗感染及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治疗。
14-16日期间经抗感染、气道解痉、激素消炎等治疗,患者仍有气促,喘息有声,咳则喘甚,昼夜不能安眠,精神疲倦,指尖血氧饱和度波动于86-88%之间,双肺可闻及湿罗音及呼气末哮鸣音,右肺较剧。腹部膨隆较前加剧,移动浊音(+-),下肢无浮肿。1月16日24小时尿量为ml。复查N末端脑钠肽:.7pg/mL。遂请国医堂会诊。
17日国医堂吴灿主治医师会诊,刻下症见:咳喘、气促,干咳无痰,口干渴,无汗,无口苦,无鼻塞,无流涕,无头痛,无恶风,无嗳气,无腹胀,纳佳,腰痛,大便干结3-4天一次,尿频,1-1.5h/次。腹诊:剑突下压痛,右肋下肿块。舌略红,薄白苔,脉沉。
初诊:咳喘阳明病夹饮夹瘀。
处方:木防己汤合枳术汤合桂枝茯苓丸加芒硝。(全成分颗粒剂)
防己15桂枝10人参15生石膏45
芒硝10茯苓15生白术45枳实15
白芍15桃仁15丹皮15
配2剂,开水冲服,日一剂分两次服,每次1/2剂。(注:因药房暂缺桂枝,予肉桂3克代替,余不变。)
18日早查房,患者家属诉昨夜服上方半剂,咳喘即缓,夜间安静入睡,咳嗽较前减少,胃纳可。查体左下肺可闻及湿性啰音,无干啰音。24小时尿量达ml。效不更方,嘱患者续服余药。
19日查房,患者咳嗽减少,白痰,无气促,口干缓,矢气,大便多日未解,纳食一般,不欲饮食。查体:神清,精神尚可,剑突下压痛。指尖血氧饱和度波动于95-98%。双肺呼吸音清,左下肺可闻及湿性啰音,无干啰音。患者已无气促,血氧稳定,予停心电监护,调整吸氧以及停记尿量。病情好转,拟外台茯苓饮桂枝茯苓丸合枳术汤,处方如下(全成分颗粒剂):
清半夏30g茯苓15g人参15g生白术60g
炒枳实10g生姜15g肉桂9g桃仁15g
酒白芍25g牡丹皮15g
配三剂,开水冲服,日一剂分两次服,每次1/2剂。
21日患者偶有咳嗽,咯白痰,无气促,胃纳可,血氧稳定,予带药出院。
30日电话随访,患者回家后2天即自行停药,目前已无咳嗽,时有咯出白色痰液,生活基本能自理,纳眠佳,余无特殊。
辨证分析:
金匮24条“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宜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选用木防己汤是因患者咳喘多日,结合其肝肿瘤病史,上腹部胀满膨隆,符合心下痞坚的表现,结合腹诊:剑突下压痛,进一步映证了这一表现。另一方面,患者血氧低,唇色紫,即面色黧黑之表现,这在黄仕沛运用木防己汤治疗肺心病中所抓主症“杵状指、嘴唇暗”以代表面色黧黑一致,都是肺循环瘀血的表现。但想使用该方仍需进一步排除表证及其他里证,故需与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以及大柴胡+桂枝茯苓丸治疗咳喘方剂进行相鉴别。
首先,与小青龙汤相鉴别,患者病起于外感后,病情发展出现喘咳,乍一看非常符合小青龙外有风寒,内有水饮。《伤寒论》第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以及第41条“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小青龙汤主之。以及《金匮要略》“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予之”。患者目前无发热,无恶风寒,脉不浮,无表证,可见病不在表,其咳痰量少而色白,小青龙汤专治水饮,特征是咳嗽痰液清稀而量多,咳嗽频,故小青不适合。喘息有声,站于床边也可清晰听到喘鸣之声,故需与射干麻黄汤鉴别。射干麻黄汤和小青龙汤一样,都有表,但水饮在上(喉中)。故射干麻黄汤亦不适合。另大柴胡+桂枝茯苓丸是胡老治疗哮喘的常用方,治疗少阳阳明合病,瘀热在里,大便干结之哮喘。患者无少阳之表现,也不合适。患者肝癌,肿块巨大,心下坚满,符合《金匮要略》: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术汤主之。患者有外伤史,肋部骨折,有瘀血,加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患者夜间仅服半剂即喘平,夜得以安眠。可见方证对应,效若桴鼓,立竿见影。患者当日即解小便达ml(前几日平均尿量为-ml),可见患者膈间支饮从小便而出,邪去正安,故多日之喘鸣得以平息。
吴按:本案患者病情相对复杂,患有肝癌、慢支肺气肿、肋骨骨折、骨质疏松、心率失常等等,如果从病入手常常一片茫然,不知如何下手!从症状来看,有咳喘、气促、腰痛、尿频等,好像特别简单,但是又不知道用什么方,常有经方大家告诉我们要抓主证,主证抓住了就能做到方证对应!但是,我们不知道主证在哪,如何处方?所以说,还是一片茫然!我想还是脚踏实地地“辨六经析八纲选方证”,详细收集四诊信息,看有没有表,有没有里,有没有半表半里,再看有没有食积水饮与瘀血,最后选择认为最合适的方证。
先辨六经析八纲:本案患者无鼻塞,无流涕,无头痛,无恶风,表证不明显;虽病灶在肝,右胁肿块,但病位不一定在半表半里。因为胡老明确提出“病位是病邪集中反应的病位,不是指病变所在的病位”,结合患者症状反应,我认为本案虽病灶在肝,但是患者所反应的症状表现不在半表半里,更不用说少阳或厥阴了;患者口干渴可考虑阳明里热;咳喘、气促,干咳无痰,尿频可考虑水饮内停;右胁下肿块,腰痛考虑瘀血,所以六经辨证为阳明病夹饮夹瘀。继辨方证:关键在辨方证,我们临床疗效不佳,往往就是没有找的最佳方证,所以胡老说“辨方证是辨证的尖端”!通过以上分析,基本上可以排除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大/小柴胡汤等方证,这样大大缩小了我们选择最佳方证的范围,有利于选方用药。根据口干渴、尿频(小便不利),可能会想到五苓散,但是五苓散证一般有表证,水饮内停之舌体胖大,水润舌等表现。猪苓汤则为口干渴,小便不利,兼见尿血者更佳,因为猪苓汤中阿胶为止血良药。结合木防己汤条文,乃予木防己汤加芒硝茯苓,芒硝撤其热,茯苓利水。考虑到木防己汤利水化饮力量不够,故合用枳术丸,加强祛饮之功。最后还有瘀血,《伤寒论》中有桂枝茯苓丸、当归芍药散、桃核承气汤、抵挡丸/汤等,该用何方?首先要知道这些方证的六经归属,其次要熟悉原文,再就是了解后世应用经验,唯有三者结合才能真正掌握方证!我就是根据胡老的经验合用了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丸可治疗癥病,与本案患者肝内肿块似也合拍,此思路虽不严谨,但确实是当时的想法。
首诊服药后,效果比较理想,基本做到方证对应。但是,这不是唯一方证,更不是最佳方证。二诊根据症状进行调整,因家庭其他原因,未能继续中药治疗。但是,首诊对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确实起到一定作用。
思考:在总结本案时亦有不少困惑,请各位老师指点!
1、冯老在分析木防己汤时认为是太阳阳明合病,本案既然有效是不是也有应该兼夹太阳病?如果兼太阳病,具体症状是哪些?
2、如果根据分析没有太阳病,那应该给予何方更加合适?
3、冯老认为桂枝茯苓丸中桂枝起到“引邪外出”的作用,在临床中如何理解?
欢迎大家点击下方的“写留言”,跟帖讨论。
上篇:“方证是辨证的尖端”,你有没有误解?!
推荐:从小青龙汤看外邪里饮,兼论外邪里饮三方证治异同
欢迎各位同仁将在学习和应用胡老学说的实践中发现的心得体会、问题疑惑以及观点探讨等,笔之成文,经审核后,可刊登于本订阅号,与众师兄弟姐妹分享。体裁不限,字数不限。投稿邮箱:jingfanggz
.哪里治疗白癜风病献礼春节中科白癜风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