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
咽喉肿痛是一种常见的病症,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由于生活环境或饮食习惯等因素致使发病越来越多。咽喉肿痛常见于西医学的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喉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等疾病。咽喉肿痛是口咽和喉咽部病变的主要症状,以咽喉部红肿疼痛,吞咽不适为主要特征,中医又称“喉痹”。运用中医药贴敷技术穴位贴敷治疗,效果显著。
病例资料
自年开展中药贴敷技术以来,至今接诊咽喉肿痛患者余例,年龄5个月至70岁不等,男女比例大致相当,所以病例均运用中医药贴敷技术穴位贴敷治疗。
治疗方法
基础治疗方法:“春播行动”项目推广的中医药贴敷技术针对咽喉肿痛的贴敷治疗基础方法有2种,一是取中药细粉芒硝0.5克、鱼石脂1克,亚宝药业消肿止痛液调和,消肿止痛贴湿贴天突穴;另一种方法是取中药细粉大黄、黄连各0.5克,冰片0.1克,消肿止痛液调和,消肿止痛贴湿贴双涌泉穴。本人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分型进行加减。
加减治疗方法:肺胃实热症者,双涌泉穴贴服处方大黄加大剂量;扁桃体肿痛明显者,天突穴贴敷处方加紫花地丁、蒲公英;吞咽痛甚、难以进食者,天突穴贴敷处方加莪术,双涌泉穴穴贴敷处方加吴茱萸;有鼻塞流涕者天突穴贴敷处方加鱼腥草、苍耳子;声音嘶哑者天突穴贴敷处方加麦冬、慢性咽喉炎者也可改为大黄、细辛、生附子、吴茱萸各等份,取2克,消肿止痛液调和,湿贴双涌泉穴。肾虚咽痛加生地黄、牡丹皮、山药等药物,消肿止痛液调和,湿贴神阙穴。
疗效观察
所诊治余例咽喉肿痛患者,均运用中医药贴敷技术穴位贴敷治疗,50%患者贴敷治疗后一次见效,三至五天痊愈;35%患者贴敷治疗后三次见效,五至七天痊愈;15%患者贴敷治疗后五次见效,七至十天痊愈;有效率近百分之百,效果显著,诊所已实现零输液。
病案举例
患儿王某某,女,9岁,咽喉部疼痛伴发烧两日,于年4月15日来诊。
现病史:患者两日前参加运动会后出汗受凉,感觉头痛,咽喉疼痛,无流体及咳嗽,家长给予口服药物,症状未见减轻,今日咽痛加重并伴发热前来就诊。
查体:体温37.8℃,心率98次/分,呼吸25次/分,咽部充血,扁桃体二度肿大,表面有脓苔,舌质红,苔黄厚腻。心肺正常,腹胀,无压痛,大便干,小便黄。
诊断:上呼吸道感染;化脓性扁桃体炎。
治疗方法:中医药敷贴技术穴位贴敷治疗。
组方用药:取中药细粉大黄、芒硝、青黛、莪术各0.3克,蒲公英0.5克,鱼石脂1克,亚宝药业消肿止痛液调和,消肿止痛贴湿贴天突穴;取中药细粉黄连0.5克,冰片0.1克、吴茱萸0.3克,消肿止痛液调和,消肿止痛贴湿贴双涌泉穴。
第二日复诊:脓性分泌物明显减少,疼痛减轻,体温正常。继续给予同前日治疗方案。
第三日复诊:脓性分泌物消失,扁桃体一度肿大,食欲差,大便少。给予同前治疗方案。神阙穴贴敷,加用黄芩、防风、焦山楂、神曲、麦芽、槟榔各0.3克消肿止痛液调和,消肿止痛贴湿贴神厥穴。
第四日复诊:痊愈。
处方解析:大黄、青黛、蒲公英、黄连、冰片清热凉血、泻火解毒;芒硝、鱼石脂消肿,软坚散结。
心得体会
中医贴敷技术属内病外治范畴,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运用消肿止痛贴穴位贴敷治疗咽喉肿痛,具有操作简单,见效快,疗效明显、毒副作用小等特点,儿童治疗适应性好,易于接受,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静脉输液带来的风险及不良反应,值得基层医疗临床推广应用。
分享作者/施威(北京市房山区拱辰街道五街村第二卫生室)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