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复习风格、内容及进度为笔者为自己设计,仅供参考,祝上岸”我的一轮复习计划(2-6月)
背诵:中药
清热泻火药
天花粉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黄芩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除热安胎
黄连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骨蒸
龙胆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苦参
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宁心止悸)
(秦皮)
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
(白鲜皮)
清热燥湿、驱风解毒
背诵:方剂
寒下剂
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用芒硝,大黄枳实厚朴饶。
去硝名曰小承气,调胃承气硝黄草。
大黄牡丹汤
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芒硝瓜子襄。
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大胸陷汤
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为末共成方。
专治水热结胸证,泻热逐水效非常。
温下剂
温脾汤
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
寒热并用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润下剂
济川煎
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
肾虚津亏肠中燥,寓通于补法堪宗。
背诵:中内
心系:厥证
厥证昏仆气逆乱,气血痰食有歧端。
气虚参脉回阳饮,气实五磨通关散。
血虚独参继养荣,血实羚钩通瘀煎。
痰厥导痰食厥盐,吐后神术保和丸。
琥珀养心丹《证治准绳》
琥珀养心酸枣仁,龙齿远志柏子仁;
参归茯神石菖蒲,牛黄茯神生地黄。
五生饮《世医得效方》
川乌黑豆五生饮,半夏南星白附生。
阳虚痰湿阴痫病,温阳除痰顺气定。
大补元煎《景岳全书》
大补元煎益精方,人参草药培脾藏。
归地山萸滋真水,杜仲枸杞冲任藏。
还少丹《医方集解》
还少丹中熟地杞,苁蓉茴戟杜仲萸;
牛膝楮实参苓药,大枣菖蒲味远志。
背诵:经络循行原文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是动则病齿痛,颈肿。
是主津液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
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
虚则寒栗不复。
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人迎大三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看教材:中基
(四)精气血津液
1.精
(1)人体之精的概念。
(2)人体之精的生成。
(3)人体之精的功能。
2.气
(1)气的概念。
(2)气的生成。
(3)气的生理功能。
(4)气机、气化的概念。
(5)气的升降出入及其在人体生理活动中的体现。
(6)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的概念、组成、分布与主要功能。
3.血
(1)血的概念。
(2)血的生成。
(3)血的功能
(4)血的运行。
4.津液
(1)津液的概念。
(2)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3)津液的功能。
5.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1)精和气的关系:精气互生互化。
(2)精和血的关系:精血互生互化。
(3)气和血的关系: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为气母。
(4)气和津液的关系:气能生津,气能行(化)津,气能摄津,津能载气。
(5)血和津液的关系:津血同源。
(“背诵”版块有自己改编部分)
(“看教材”版块摘自22年中综大纲)
过往:
2月19日复习内容
2月20日复习内容
2月21日复习内容
2月22日复习内容
2月22日复习内容(此处应是23号)
2月24日复习内容
2月25日复习内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