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
军人,从来都是一个让人充满敬仰的词汇,军人,是国家的保卫者,是与国家唇亡齿寒、同生共死的英雄。从在当年战火烽飞的革命年代,毫不畏惧地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到如今幸福安康的和平年代,依旧时刻保护着国家与人民。
但是,我们都知道,战争从未离开,即便到了21世纪,战火依旧在世界的某些角落激烈的燃烧,然而中国是和平的,因为这是从前的军人用血肉打出的江山,是现在训练有素的军人给我们的底气和安全。
所以,军人于中国,是顶天立地的存在,看世界,有哪个国家和民族面对他们的军人,会出现“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盛况?只有中国,因为他们是真真正正的人民子弟兵。
年,国家对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了第一次授衔,而原本没有资格入选的老红军,因为伟人的一句“老红军,不下校。”的特批,也被给予授衔,而根据授衔时的要求,仪容仪表必须按照军中的规定,但是有一个人留着一把大胡子的军人,却受到了伟人的第二个特批:允许他留着胡子参加授衔。
他就是蒋维平,他是授衔仪式上年龄最大,唯一一个留着大胡子的人,也是唯一一个参加过清军、北洋军、国军、八路军,解放后被授衔的军人。
命运多舛,六旬加入共产党
蒋维平,原名蒋顺发,别名姬宾礼,于年生于河北省房山县石楼村。蒋伟平从小家庭生活十分贫穷艰苦,所以他的童年,不似其他孩子的到处玩耍,无忧无虑,而是在童年时期就学过徒,还当过徒工,长工。
而当时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所以在清朝末,蒋维平就曾经参军报国。二十岁之后,蒋维平就开始在李鸿章的部下从军,后来又到了袁世凯的部队,最后还辗转到段祺瑞的部下从军。
在军队中,从小就开始历练的蒋维平还是得到了上级的赏识,所以曾经还担任过北洋军中的副团长。但后来军队解散之后,在年,蒋维平就回到了房山县石楼村,开始干起了学医种地的活。
但是在年卢沟桥事变之后,在民族义愤的激发下,蒋维平毅然决然地回到了军队,投身于抗日斗争,曾在宋哲元第二十九军第三师担任管马处主任委员。
不久,该军队又解散了,于是蒋维平回到家乡开西药店维持生计。到了年2月,八路军第师旅挺进平西,在路上经过蒋维平的家长,他内心不平息的抗日夙愿,让他激动不已,尽管他当时已经将近是个六旬的老人,但他丝毫不畏惧,除了希望为抗日贡献一份力量之外,他别无他求。
于是年5月,他带着义子蒋志刚,毅然关闭了自己经营的药店,携带着全部的药品,冲破日伪军的重重封锁,到房山良联合县抗日民主政府驻地的长操村参加了革命,也在这一年的这一月,蒋维平终于加入了我党,成为了房山县九区救国会主任,还曾任三五九旅团制药厂厂长。
钻研医学,成为后方的支援
加入我党以后,蒋维平其实年事已高,但是他好像从来不在乎自己的年纪,在抗战面前,不分年龄,只分能不能出力。
于是他开始苦心钻研中医药学,甚至不惜爬山越岭的采集中草药,他更是深入民间,在其中收集到了多种药方子,还成了军队里的“太上老君”,配制丸、散、膏、丹等40余种,由此治愈了很多很多的伤员。
在年的春天,蒋维平也随着部队,开到了陕西省米脂县,在那里,抗战的伤员格外多,再加上药品奇缺,面对这些情况,蒋维平一开始根本无从下手,但是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蒋维平带着部队里40多个人到处搜寻芒硝,从而制得了硫酸钠,解决了一部分伤员打针用药的问题,不仅如此,蒋维平还用百姓家里容易拿到的蜂蜜和猪油熬成药膏,对治疗疮疖有特效。
还配制出光明眼药膏、疟疾丸、外科治腐膏和复方氧化钙等药品,在当时,为部队缓解了药品困难,为极大的缓解了军人们抗战过程中身体上的病痛,减轻了病痛对他们的折磨。
所以才在建国后以后,成为了八路医院第一分院副院长,在清风战役和石家庄战役中,医护人员在蒋维平的率领下,挽救了0余条生命,并且在蒋维平亲自管理下的由余名伤员组成的连队,成为了当时的模范连队。
建国以后,年,军队医生蒋医院任职,后来还担任了中医院副院长等职。
表里不“一”,内心赤诚善良
蒋维平人并不如其名所称的那样性格平平的,反而他不仅本事大,脾气也大,总是得理就不饶人,骂得别人哑口无言。
但是蒋维平是个有着两幅面孔的人,在面对他的伤员和病人的时候,蒋维平从来不会发脾气,反而温声细语,面面俱到照顾病人,在那个活下去就万幸的年代,蒋维平有时候还会用自己的津贴给伤员、病员买营养品,其实所有人都知道他是一个面冷心暖、刀子嘴豆腐心的老头,其实心里热乎着呢。
部队在米脂停留休整的时候,12斗的小米就是蒋维平的津贴,然而有一回,他看到地主家雇用的一个女仆,年轻尚小,可怜兮兮的,后来又得知此女仆是河北人,俩人是老乡,她还会唱河北梆子,也是在逃难的时候出来的。
在这个战火年代,在外遇见老乡该让人多么激动,还是这么一个弱女子,于是蒋维平用12斗小米赎了她,让她在卫生队打杂,后来这个女子和一位副营长结了婚,生活幸福,蒋维平成了她一辈子感恩的人。
农场开荒,成模范英雄
后来在年,在陕甘宁边区开展的大生产运动中,蒋维平扛起了重任,成为了当时南泥湾九龙泉团的农场场长,当时的蒋维平,已经有65岁的高龄,但是年龄依旧不能成为妨碍他的因素。
他不辞辛苦地投身到农场开荒的事业当中去,全场余人在蒋维平的带领下,开垦了多亩地,就一年时间,当地就已经可以满足粮食自给了,并且他们还上缴了2.88万公斤的粮食。
不仅如此,蒋维平不止把眼光放在开荒之上,在开荒种粮的同时,蒋维平还带着人民群众开办了木工厂、碾米坊,组织大家一起制药、编织和烧炭,把农场料理的井井有条,成为了第旅的第一模范农场。
在同年,蒋维平还被评为了旅劳动英雄和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模范工作者。这个荣耀,蒋维平值得拿,或者说,就是属于他的奖。后来建国之后,蒋维平还受邀出席了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
小结:
国家永远都不会忘记那些为他“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将士,当然也不会忘记这位出自河北的英雄,蒋维平,尽管他的战场不在前线,但是后方的支援,他却是一个不落,细心钻研,不惧艰苦的制药,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地带着人民开荒搞建设,终于在年被授予中校军衔和三级独立自由、三级解放勋章。
而在蒋维平的授衔仪式上,他已经77岁高龄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最年长的中校,但是岁月无情,时间不会为任何人停住,年7月12日,蒋维医院病逝,享年86岁。
但是尽管如此,鲁迅说过:“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蒋维平就是这样的人,尽管他的肉身化作春泥,但是他的精神却永远就在后辈的心中铭记,他的功勋永远不会被历史抹去痕迹,他是英雄,这毫无质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