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医药 http://www.baidianfeng51.cn/baidianfengzixun/wuliliaofa/294.html
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年,英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偶然发现了能杀死细菌的霉菌“盘尼西林”。(弗莱明是个才华横溢的科学家,但他的实验室却以邋遢脏乱而闻名)他在度假时,把一堆脏脏的细菌培养皿遗留在实验室的一个角落。度假归来,他发现被一种蓝青色霉菌污染的葡萄球菌培养液似乎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这个发现把拥有民间万能药地位的大蒜推向了后台,医生们开始用“盘尼西林”治疗感染。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没有足够多的“盘尼西林”治疗受伤的苏联红军战士,于是大蒜又再次受到重视,赢得了“苏联的盘尼西林”的绰号。
大蒜的外用药效
一、对神经性皮炎的作用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瘙痒性皮肤病。由大脑皮质调节功能紊乱所致,如神经过度兴奋、忧郁、神经功能障碍等。此外,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障碍、生活环境突然改变、接触物的机械性刺激,也是本病的诱因。发病初期患部常有阵发性瘙痒,尤以夜间明显。间歇性搔抓后,皮肤不断受到刺激而出现淡褐色、圆形或多角形的米粒至高梁米大小的丘疹,密集成群。日久形成苔藓样变,触之坚韧如皮革。中医称其为“顽癬”,“牛皮癬”等。
治疗神经性皮炎的外用药不断出现,治疗效果如何,则因人而异。但总体说不太满意。中医则有不少验方,内治外治的都有。用大蒜治疗是其方法之一。
用紫皮大蒜21g,葱白10g,白糖15g,冰片1.5g,蓖麻子15g。将紫皮蒜(微炙),葱白、白糖、冰片、篦麻子共捣烂、调匀,擦患处。每次擦之前先将患处洗净,然后,再擦。
用紫皮大蒜2头,陈茶叶、陈艾叶各25g,老姜50g,捣碎。上药水煎,最后加食盐少许,分2天外洗,效果明显。
二、对神经痛的作用
大蒜有镇痛作用。对神经痛、肌肉痛的镇痛作用也十分明显。中医有个重要观点就是“不通则痛”。依前面所述,大蒜有调节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和改善微循环的功能。其中大蒜素具有较强的突出表现。大蒜清除了血液中的不良障碍,对于缓解神经痛、肌肉痛起了积极作用。
神经痛在生活中极为常见,如坐骨神经痛、肋间神经痛、三叉神经痛(面部神经痛)等。这些疾病的病因比较复杂,但主要原因是由于血液循环系统障碍,VB缺乏引起的。长期从事某类姿势固定的工作,劳损等也易引起神经痛或肌肉痛。
神经是由神经细胞组成的。神经细胞的外面被一层油膜紧紧包围。疏油性药物不能进入内部,不能对神经细胞起到治疗作用。而大蒜中的有效成分大蒜素有极强的滲透性,它能轻而易举地穿过这层油膜直接作用于神经细胞。因此,大蒜的最大效用得到发挥,起到消除或减轻疼痛的作用。
基于上述原理,使用大蒜治疗神经痛,既可口服,也可外用。
口服大蒜,可以直接吸收消化大蒜VB1,从而能使身体的新陈代谢加快,提高VB1的利用率。VB1是保护神经机能正常,肌肉正常运动的不可缺少的维生素,VB1不足则可以引起肌肉疲劳、神经机能下降,导致神经疼痛等疾病发生。医生为治此类疾病,经常给病人开VB1。因维生素VB1是季铵类化合物,故在肠内吸收很不完全,如每日口服40mg,人体最多只能吸收8~15mg,加大口服剂量,并不能相应地增加吸收量。而大蒜VB1的特点是改变了原来VB1的结构,它既可以提高人体对VB1的吸收率,又可以增加VB1原有的功能。所以,它对神经痛、肌肉痛以及脚气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大蒜作为外用药更能发挥大蒜的特有作用。按照人们的经验做法,对患部进行洗浴、外敷、配合针灸或艾灸,能直接把大蒜有效的成分作用于患部,效果极其显著,并能彻底根除有些病根。
用大蒜针灸、敷布、洗浴等外用法对治疗神经痛、肌肉痛为主的类似疼痛,都有明显效果。对腰腿痛、体育运动引起的肩肘痛等,有镇痛和缓解疼痛的作用。如果是肩周炎等病,用外敷大蒜的做法,治愈很快。这主要是大蒜热敷可以活血,使大蒜素等有效成分迅速进入体内活化细胞,使血液循环加快,有利于消炎散淤,解除痛苦。
大蒜洗浴更是一种很好的外用疗法。这种方法在日本、东南亚使用较普遍。它的好处是消炎杀菌、防止皮肤表面疾病产生,对于已有的皮肤病能治疗。这种大蒜洗液不含香脂、防腐剂,它本身就有许多营养成分,洗后皮肤光滑细腻,清除夏日体内排泄的污物,既保护了皮肤,又清洁了身体,是一种极佳的沐浴剂。
有肩膀酸痛的人也很苦恼。这种病看起来不严重,但是长期下去,影响休息、食欲不振、情绪低落,几乎没有特效药治疗。这种病的根源可能是各式各样,根据现代医学理论,认为是血压不正常、动脉硬化、关节炎、贫血等造成的。大概还有的是体质弱,对寒冷等外界环境敏感不适所致。还有的是从事某种工作长期保持一种姿势,使肌肉持续紧张,局部血流不畅也会引起肩膀酸痛。
据日本人的经验,用大蒜敷布疗法效果明显。大蒜敷布是将捣烂的大蒜和生姜、小麦粉混合在一起,均摊在药用纱布上制成敷膏。然后,将其敷在患部,即可促进血液循环,又可迅速排除患部蓄积的疲劳素(即肌肉乳酸等),从而消除肩膀酸痛。添加小麦粉是为了缓解敷膏对患部的刺激,延长其药效,使循环发挥作用,小麦粉和大蒜的比例1:5比较合适。
大蒜的外用在欧洲也很多,把大蒜提取物和表面活性剂混在一起,做成泡沫气雾剂。使用方便,效果也很好。
该药物是由含有活化的VB1衍生物的大蒜提取物和表面活性剂组成。表面活性剂最好用非离子型或两性活化剂。该药物也含多元醇作为保湿剂。该泡沫气雾剂可作为治疗用或润滑用浴剂的添加剂。用于疲劳、肩膀僵直、神经痛、特异性皮炎和皮肤性瘙痒。可直接用于皮肤,然后冲洗去除药物。
三、对脚气病的作用
我国古籍《内经》和历代医书中都有关于脚气病的记载。当时曾用“重腿”、“脚弱”、“瘘阙”等名称形象地描述了本病。以后又明确它是“食米巨病”、“久食白米令人身软”、“心悸”。唐朝孙思邈著《千金方》中已详细论述类似本病的症状与防治方法。按症状分为“肿”、“不肿”和“脚气入心”三型。所用方剂中的许多药物和食物,据现代化学分析都含维生素B1。维生素B1又称硫胺素,存在于许多食物中,以酵母含量最多,在豆类、麦类、肉类中含量丰富,糙米中也不少。米麦类在精制中VB1损失许多,在精制白米中硫胺素含量仅为糙米的1/3左右,而米糠中含量很高。
维生素B1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机体每个细胞的氧化活动都需要它。被吸收后的VB1在细胞内变成具有活性的焦磷酸硫素——一种主要的生物催化剂,它是多种酶系统的辅助因素(辅酶)。在糖类氧化产生能量过程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缺乏VB1时,这种酶便不足,糖类代谢就会发生障碍,从而引起糖代谢旺盛的器官和组织发生功能紊乱。神经系统和心脏首当其冲,而肝脏、胃肠道以及肌肉组织也受影响。
脚气病原名是Beriberi,是“脚镣”的意思。形容患者步履艰难,如“戴脚镣”。维生素B1能防治脚气病,为患者打开了“脚镣”,解除痛苦。
脚气是由白藓菌的寄生而引起的一种“霉”。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治疗脚气的特效药,但是,有一种可称得上是有效的“药物”,那就是大蒜。
前面已经叙述过,大蒜对多种霉菌都能杀灭,即使稀释倍,大蒜素仍能杀死霍乱菌、伤寒菌以及各种霉菌。因此,大蒜对治疗脚癣也不在话下。
用大蒜治疗脚气病的做法各样,效果都很好。但这也要因人而异,有的用切开的蒜片直接擦患处,这种做法刺激较严重,没有脚癣的好皮肤也被烧的发红,但对脚癣效果极佳,擦几次就能见好,只要能坚持1~2周左右,就可治好。
用蒜泥和醋调成稀粥,用棉球蘸取少量涂擦患处,每天根据自己的方便涂1~2次,自然凉干,一周左右也会见效,而且刺激少,体弱的人可以接受。
用蒜汁擦患部也很有效,只是制作蒜汁有些麻烦,不过有条件者可以采纳。
四、对痔疮的作用
痔疮是一种常见病,药物治疗一般不太显著,现在用手术疗法效果较好。
用大蒜治痔疮是民间验方,有的是将大蒜切片。用纱布包起坐入肛门。也有的是用棉球蘸蒜汁放入肛门。这些做法是否适用本人,还得自己去摸索。不管哪种方法,蒜素与肛门接触后,都或多或少的有刺激,如有不适,就快取出。只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和用量,坚持半月左右,疗效就能表现出来。建议常用药物效果不佳者可换用大蒜疗法试试,也许会很满意的。
五、治疗五官科疾病
治疗砂眼:鲜紫皮大蒜去皮洗净捣成泥状,用消毒纱布包裹挤出蒜汁盛在消毒瓶中备用。另以乌贼骨制成小棒,轻轻磨擦睑内肥大乳头和滤泡,再用消毒盐水棉球将血液及滤泡的内容物拭净,然后结膜面上涂擦蒜汁,放回眼睑。两眼应同时治疗,1周后复查,如未愈,即进行第2次治疗。
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用20%大蒜乳剂(蒜汁20ml,研细阿拉伯胶5克,盐酸普鲁卡因2克,混合均匀成胶状液,然后慢慢加入蓖麻油75ml,随加随沿1个方向研磨,至成浅黄色乳糜液为止,贮冰箱中,可保存1周)滴耳。
治疗牙周炎:取新鲜大蒜捣碎,挤压出纯汁分装小瓶置冰箱内备用。患者经检查诊断后,隔湿,取消毒棉捻浸透大蒜汁,用牙周探针将一端填入牙周袋底或脓肿深部,另一端留袋外,用药期间患者不做洁治、刮治、脓肿切开或涂碘甘油等一般牙周治疗,全身也不用抗菌药物。复诊时,必要时可重复使用该药以增强疗效。治疗20例,有效25%,显效75%,全部患者2d内自觉症状缓解,各项临床指数好转。
治牙质过敏:将大蒜捣碎,取1小块置过敏(酸痛点)上,用齿科充填器在酒精灯上烧至微红,迅灼牙面上之蒜泥,稍压,痛感即消失,一般用2~3次见效。
治疗慢性鼻炎、鼻窦炎:取大蒜捣汁,加甘油2倍(无甘油用蜂蜜代替),用盐水洗鼻后拭干,以棉球沾药液塞于鼻内。本法也治萎缩性鼻炎。
治过敏性鼻炎:大蒜适量,剥皮装入坛中,灌满醋至浸没蒜瓣,密封。1个月后开封食蒜,并用小口瓶装蒜醋,每晚对准鼻孔熏30分钟。连续用药20天。
防治伤风鼻塞:取一瓣大蒜剥去皮,塞于患侧鼻孔,便能通气,或用大蒜汁加3%布鲁卡因数滴,滴鼻。
治鼻血不止:生大蒜瓣2~3瓣捣烂,摊在布上如钱币大,贴于足底涌泉穴,包扎后固定,左鼻出血贴右足,右鼻出血贴左足,两鼻出血俱贴之,至足底痛甚起泡即除去。
对扁桃体摘除术的病人用大蒜液局部喷雾可防止感染,加速愈合。
六、预防新生儿雪口病(亦称鹅口疮)
用0.06%大蒜素清洗口腔粘膜,连续4d,3次/d,结果例中有5例发生该病,发生率为4.03%;而对照组(用清水洗)例中有20例发生该病,发生率为15.03%。
七、治疗白喉
去皮生大蒜3~5克,置75%酒精内浸3~5min,放入消毒器皿中捣烂如泥状。取2×2cm消毒纱布垫涂上蒜泥约1~2克,贴于患者双手合谷穴,绷带固定。经4~6h,局部可有痛痒及灼热感,8~10h,表面出现水泡,用消毒针刺破拭干,涂以龙胆紫液,消毒纱布包扎,防止感染。
八、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
取关元、气海为主穴,配阿是穴。将洗净的独头大蒜1个,切成2.5~3mm的4片,分别放在4个穴位上。将艾卷点燃,在离蒜片约5~10mm之间熏灼。主穴灸8min,配穴2~4min,每日4~6次。
九、治疗阿米巴痢疾
10%大蒜浮游液或大蒜浸出液70~ml(37℃~38℃)作保留灌肠,每日1次,6次为1疗程。同时每日取紫皮生大蒜1枚,分3次生食。
十、治疗咯血
将鲜大蒜去皮捣成泥,称取10克,硫黄末10克,肉桂末3克,冰片3克,混匀,分别涂于两块纱布上,敷贴于双侧涌泉穴,隔日换药。
十一、治疗肺结核
取新鲜大蒜30g,捣碎,以鼻吸入,每次1h,3次/d,90d为1疗程。
十二、治疗急性阑尾炎
生大蒜g,芒硝30~60g,共捣烂如泥,另取生大黄粉5~10克用醋调成糊状备用。治疗时以右下腹压痛明显处或麦氏点为中心,先盖一层直径大于10厘米的细纱布以保护皮肤。然后将大蒜、芒硝泥摊在油纱布上,上面再盖一层油纱布,使上下两层油纱布粘住,再覆盖纱布垫一块,以胶布或腹带固定。2小时后去药,用醋洗净皮肤,再用大黄醋糊外敷患处,8~10小时揭去,24小时后如未见效,可重复1~2次。
十三、治疗肾炎水肿
紫皮独头大蒜1枚,蓖麻籽60~70粒,剥去皮和外壳,共捣成糊状。分成2等份,分别敷于双侧涌泉穴,外用纱布包扎,敷1周。
十四、治疗少尿
大蒜克,芒硝60克。共捣成糊状。外敷两侧肾区,每日敷2~4小时,3日为1疗程。
十五、治疗崩漏
用大蒜泥贴敷涌泉穴,3小时后取下。
十六、治疗急性乳腺炎
将蒜切成3mm厚的薄片,放在肿块上,用蚕豆大艾炷灸之,每灸4~5次后需换新蒜片,直到灸到局部红晕为度(不烫起泡)。
十七、治疗妇科炎症
妇科用50%大蒜明胶栓局部放置可治疗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及阴道瘙痒症,大蒜合剂外敷可配合治疗盆腔炎。
十八、治疗腱鞘炎、滑囊炎、网球肘
取大蒜10g,捣烂,先在发病部位涂一层京万红软膏,而后将蒜泥敷上,用艾条半根熏之,艾条与皮肤的距离以感觉温热无烫感为宜,艾条燃尽,将蒜泥取下,再涂一层京万红软膏以防烫伤,每疗程3次。治愈结果:网球肘44例,有效率90.91%,腱鞘炎12例,有效率%,滑囊炎16例,有效率75%。
十九、治疗蜈蚣咬伤症
取独头蒜1枚(新鲜为佳)。剥去蒜衣,切除蒜皮一层。将独蒜截面对咬伤处及周围2~3cm处反复擦之,每1h擦1次,每次擦10~15min,直至痛止肿消为止。一般外擦3次,最多10次。治疗15例,均获治愈。
二十、治疗寻常疣
取大蒜1~2瓣(紫皮较佳),捣烂。用胶布将疣根基部皮肤遮盖。75%酒精消毒疣体,剪破疣体以见血为好,随即用适量蒜泥贴敷疣体及破损处,然后用胶布包盖,一般4~5d疣体即可脱落,不愈者可再治1次。用此法治疗寻常疣多例均获成功。
二十一、治疗花斑癖(汗斑)
取紫皮大蒜数头,捣烂如泥,涂擦患处,每天2~3次。连续用药3~5天。
二十二、治疗带状疱疹
将大蒜克,切碎浸泡于食醋克中,24小时后取汁外涂局部患处,每天用药5~6次,连续用药7~10天。
二十三、治疗轻度烧烫伤
将大蒜捣浆,可先将患处用汁擦拭,后用蒜泥外敷。重者第1天换药2~3次,以后每天1次,连用5~7天。大蒜对水疱、脱皮等小面积轻度烧烫伤有明显修复功效,且不留疤痕。
二十四、治疗化脓性软组织感染
先将感染部局麻后切口或扩创,然后用大蒜液(10%大蒜液2份加入1份0.25~0.5%普鲁卡因溶液配成)冲洗脓腔,再用蒜液纱布条填充,次日更换敷料。
二十五、治疗癣症
取大蒜泥加入凡士林,调成膏状,涂在患处,早晚各1次,可治癣症。另方:大蒜同蒜叶、陈醋、花椒粒、酸杏仁制成膏,都是治癣秘方。大蒜取汁擦涂患处可治疗头皮白癣。
二十六、治疗尿潴留
大蒜5头,大麻子仁50粒。将大麻子仁与大蒜共捣烂,临睡前敷于双足涌泉穴,次晨去掉,晚上再敷,以小便利为止。
二十七、治疗蛲虫病
新鲜大蒜适量,每50克加水毫升,微火煮沸至烂,用纱布过滤,装瓶内备用。选用大号注射器接上导尿管,吸取药液灌肠。每次注入10~15毫升,在下午4~5时或8~10时应用。连续用药5~7天。
二十八、治疗水气肿满
取大蒜、田螺、车前子各等量,熬膏,摊贴脐中。
大蒜瓣、大田螺各适量。将田螺壳捣碎,取螺肉用蒜瓣共捣烂,贴脐下3指宽处及两足心,外加包扎固定。例:孙某某,女,35岁,下肢浮肿半月,动则心悸,小便少,用此法外敷,并内服隔下逐瘀汤加减,几天后,浮肿消退,病愈。
大蒜1枚,桅子7枚,食盐少许,共捣烂为泥贴脐中,约1小时见效。例:陈某某,男,56岁,行胆摘除术后,导尿3天、闭管1天,小便排出困难,少腹胀满,用上法1小时,同时用大蒜汁滴入尿道口内,小便旋即而下,连用2天,排尿通畅。
二十九、治疗痈疽肿毒
大蒜、大黄、芒硝、醋各等量制成糊剂外敷局部。例:左某某,男,38岁,患急性阑尾炎2天,用上法外敷阑尾区,同时口服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中药治疗1周,痊愈。
10%大蒜浸液ml加0.25~0.5%普鲁卡因40ml,高压消毒后,冲洗脓腔,以蒜液纱条填充创面,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见效即止。例:史某某,男,21岁,右小腿外伤后,创面化脓4天,疮口灰白,因此法换药3次,脓尽,疮面肉芽红活,续改油纱条外敷而愈。
三十、治疗伤寒、副伤寒
用%大蒜液(含10%普鲁卡因),取穴天枢,气海、足三里,关元,中脘、下脘、大肠俞、小肠俞等穴,轮换应用,每次10ml,分5~6个穴位注射。
三十一、其他作用
大蒜含有许多挥发油,能加速血液流向头皮的皮脂腺和毛囊,促进毛发生长,消除头屑,对秃头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把大蒜泥贴在耳针麻醉穴上进行麻醉止痛效果观察例,其中例用大蒜麻醉进行甲状腺等中小手术和膀胱镜检,其结果为麻醉程度达Ⅰ级例,Ⅱ级1例,Ⅲ级3例。
另外文献资料显示大蒜对于牛免疫系统疾病也有疗效。治疗牛皮肤疾病:取大蒜头去皮捣烂,加入患牛的唾液,混合涂擦患部,每天3~4次。治疗牛疥癣:取g大蒜去皮捣烂,加入2g呋喃西林,拌匀后涂擦患部。
(声明:所有图片为网上下载,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