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件山西食盐价明年放开品类将细分,

导读:

盐价放开后,食盐价格将有怎样的波动?山西有著名的盐湖,为什么却不能产食盐?作为碘缺乏病的高发省份,价格放开后是否会带来安全隐患?此次改革将会给盐企带来哪些发展契机?

作为新一轮盐业体制改革方案的配套文件,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布相关通知,自明年1月1日开始,食盐价格正式全面放开。此举意味着,存在了近年的中国盐业专营制度悄然改变,食盐将进入自主定价时代。

一名工人手捧收获的盐(8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詹彦摄

○名词解释

食盐专营:

所谓食盐专营,是指生产实行定点管理,销售实行国家指令性计划和批发许可证制度,产销严格按国家计划指标调拨,大部分地区省级及以下食盐行政主管部门与盐业公司政企合一。

8月25日,工人在山西运城盐湖潞盐生产基地进行扒盐作业。新华社记者詹彦摄

“中国死海”不产食盐,山西食盐从外省调运

山西是食盐纯销区,也就是说,山西人日常所用的食盐,%依靠外省调运。一个萦绕在山西人心头的疑问是,被誉为“中国死海”的运城盐湖,为什么不能生产食盐呢?

据《周礼》记载:运城盐池在周代有了苦盐,不炼而成。顾名思义,所谓“苦盐”就是盐味发苦。为什么发苦?这是因为运城盐池池水(卤水)中含有大量的硫酸钠(芒硝)和硫酸镁。在原始的生产方式中,它们都不容易析出,会结晶在盐中。“我记得上世纪70年代,运城周边的居民,能吃到从盐湖里提取出来的‘潞盐’,后来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运城盐慢慢在餐桌上消失了。”63岁的运城人李载民说。运城市南风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运城盐湖停止潞盐生产,转而开采硫酸钠和硫酸镁。目前,利用盐湖的天然资源,主要产品有:无机盐系列,其中,元明粉产销量目前为世界最大,硫化碱、硫酸钡、硫酸镁产销量均为中国第一;洗涤剂系列,包括国内知名品牌奇强洗衣粉、皂类、牙膏等产品。

价格放开后,食盐价格明年或小幅波动

早在今年5月5日,国务院就发布了《盐业体制改革方案》。其中就提到“改革食盐政府定价机制”。此次国家发改委发布的通知中明确,放开食盐出厂、批发和零售价格,由企业根据生产经营成本、食盐品质、市场供求状况等因素自主确定。

对于食盐改革后的价格走向,省发改委相关专家预测,盐价全面放开以后,由于各方抢占市场,预计普通食盐的价格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但从长期来看,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食盐价格可能还会步入上涨通道。“边远地区运费又比较高,倘若价格大幅下降,零售商就没有积极性了。”一名商场主管说道。

在多年从事食盐经销的业内人士看来,随着此轮盐业制度改革的深入,除了价格趋于合理,食盐新产品特别是中高端食盐产品供给增加,是盐业体制改革将为消费者带来的一个福利。“越是经济发达的国家,调味品的品种会越多。例如,日本市场的食盐品种多达近千种。”山西盐业公司一名负责人认为,市场充分竞争后,盐的品类将得到细分,价格会随着功能不同而拉开档次。

山西碘缺乏病高发,未来监管更严确保安全

山西地处内陆,水土流失严重,属于典型的缺碘地区。省卫计委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省个县(市、区)中,87个县曾有地方性甲状腺肿大(俗称“粗脖子病”)流行,其中27个重病县曾有地方性克汀病发生,在经济文化不发达的老、边、山、穷地区尤为严重。

我省境内,除10个县29个乡镇水碘过高外,其余地区的水碘含量都相对较低。在太原市,娄烦、古交等县市曾是历史上碘缺乏病的重病区。而预防碘缺乏病最经济、有效、安全的办法就是食用合格碘盐。自年国家实施全民食盐加碘干预措施后,年山西实现以县级为单位的碘缺乏病消除目标。

此次盐务制度改革后,如何既能保障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又让百姓吃上健康盐,成为大家关心的话题。对此,山西省盐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放开价格,并不会导致监管缺位。相反,相应的准入和监管会更加严格。山西作为碘缺乏病的重点防控地区,盐务管理部门也将密切与卫生部门联合,保障居民的健康。

随着“控油限盐”健康饮食观念的逐步深入,山西居民人日均食盐摄入量出现了明显的逐年下降趋势:年10.94克、年10.56克、年10.14克、年9.05克、年8.71克。

竞争机制倒逼企业转型升级,行业面临洗牌

我国盐业改革历时十多年,先后推出了6套改革方案。本轮改革中明确,管理部门不再核准新增食盐定点生产企业,确保企业数量只减不增,也不再核准新增食盐批发企业。这对现有食盐生产和批发企业形成了一定利好。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从年5月食盐专营到年盐业开放市场,20年来,盐业专营的弊端已经显现。首先,食盐生产性的体验被排除在市场经济的规则之外,食盐运销企业及各地的盐业公司,容易对市场形成垄断。二是在一些省份,食盐管理部门和经销企业政企不分,助长了行业暴利。三是在专营体制下,流通环节增多,地区分割,一旦产品流向不合理,会造成资源效率低下。

随着放开价格,跨省经营,此轮改革直接引入了竞争机制,倒逼企业转型升级。“今后企业兼并重组将变得更为活跃。”省盐业公司专业人士分析认为,食盐产业供大于求的行业现状,注定未来的竞争会更加惨烈,行业洗牌一触即发。引入竞争机制后,一些产销一体、跨区域经营、具有资源品牌技术优势的大企业将脱颖而出,成为行业的引领者。

健全改革方案,将列出适合本地的改革清单

按照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的相关规定,明年1月1日开始,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可进入食盐流通销售领域,跨省自主经营。“流通领域开放了,老百姓更担心的是监管缺失造成的产品质量下滑。”和太原市民李先生一样,很多居民担心流通放开后,引起食盐产品市场上掺假售假,鱼龙混杂。

对此,山西省盐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解释,所有获得许可开展跨区域经营的企业,将主动向盐业主管机构告知企业的相关信息,并进行登记。针对下一步的具体实施方案,目前,山西省盐务管理部门正在研读讨论国家发改委的改革方案,列出适合本地的改革清单,并对全省的体制机制、人员身份、仓储设施等进行了摸底调查。“无论是保证食用安全,还是促进产业健康发展,改革的配套机制都至关重要。”山西省发改委价格部门相关人士认为,盐业改革利益格局调整,绝非一纸通知就能顺理成章。我省应及时制定出台全省盐改具体实施方案,制定新的行业标准,建立和完善盐业监管和供应保障机制,加强安全和价格监管,让盐业改革顺利度过“最后一公里”。

来源:山西晚报

晋商点下面

↓↓↓

赞赏

长按







































白癜风食疗
帮助白癜风公益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gxiaoa.com/mxxz/5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