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民政部、科技部近日联合下发通知,公布包括德宏州勐卯镇等个镇在内的全国重点镇名单,原年公布的全国重点镇名单同时废止。
根据通知,云南省共有个镇入选,德宏州有9个镇入选,芒市遮放镇、勐戛镇位列其中。
入选全国重点镇意味着什么?全国重点镇是小城镇发展的重点和龙头,今后在政策、土地以及项目安排上将得到支持。而要想“榜上有名”,入选镇的“综合素质”都必须过硬。据了解,此次增补调整全国重点镇,使每个县(市)至少有1个重点发展的建制镇列入全国重点镇。将全国重点镇作为今后各地各有关部门扶持小城镇发展的优先支持对象,将其发展成为既能承接城市产业转移、缓解城市压力,又能服务支持农村、增强农村活力的小城镇建设示范。
怎样的小镇才能入选?与年主要看GDP不同,这次入选全国重点镇的条件考量更加全面,包括:人口达到一定规模、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发展潜力大、服务功能较完善、规划管理水平较高、科技创新能力较强6项内容。
芒市遮放镇遮放镇位于芒市西南部,东与三台山乡、勐戛镇相连,南与芒海镇、缅甸接壤,北与西山乡交界,西与瑞丽市相通,距市府所在地39公里,国土面积平方公里(其中坝区平方公里,山区平方公里),国境线长8.1公里。全镇辖13个村委会个村民小组,年,全镇总人口4.73万人,全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8.76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元。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9.3%,以傣族、景颇族、德昂族、傈僳族、阿昌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4.3%。全镇平均海拔米,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9.8℃,年日照在—小时之间,无霜期达天以上,年平均降雨量1—毫米。全镇共有耕地亩(其中水田亩、旱地亩),人均耕地3.1亩,因盛产优质稻,素有“贡米之乡”的美誉。
遮放是省级现代农业型特色小镇、省级卫生乡镇、省级生态乡镇,被市委、市政府列为芒市新城和颐城开发建设,年被省住建厅评为云南省宜居小镇,同年被国家农业部评为“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年10月被认定为全国13个“大学生生态文明实践教育基地”之一,是当前云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乡镇。
芒市勐戛镇勐戛镇位于芒市南部,距州、市府芒市32公里,东、北、西三面分别与中山、风平、三台山、遮放、芒海等5个乡镇相连,南与缅甸捧线接壤,国境线长4.5公里,全镇国土总面积平方公里,年平均降雨量㎜、年平均气温14℃。勐戛镇辖勐戛、勐稳、勐旺、象塘、团箐、芒牛坝、三角岩、大新寨、杨家场9个村民委员会,有68个自然村个村民小组。现有居民户人。全镇现有耕地面积亩,其中:水田亩、旱地亩,人均耕地1.92亩;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万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世居民族主要有汉、德昂、景颇、傈僳四种民族。
“勐戛”傣语译为最珍贵的地方,这里有“三仙洞”、“龙海子”、“观音寺”、“地母寺”、“宝山寺”等景区,这里景色秀丽,四季如春,最宜人居,是芒市最具代表性的中原文化传承地,集聚了“山歌”、“调子”、皮影戏等民间文化,享有山歌调子之乡的美誉。
勐戛镇是一个山城古镇,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民族民间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较好的文化潜力。
勐戛镇是德宏州最大的极边中原文化山城古镇。明代,灭“麓川王朝”实行分治时,勐戛镇是唯一的汉族土司分封地;民国设县,勐戛是潞西设制局所在地。时至今日,勐戛镇余户的古老山城,房屋建筑仍然保持着中原文化的古朴建筑风格,一窗、一门、一厅、一堂都严格遵循着“风水学”的方位至向;北传佛教与南传佛教在这里形成鲜明的对比,观音寺、地母寺、宝山寺、观音岩等一批寺院不仅建筑风格与芒市坝区的南传佛教完全不同;连选址、朝拜也显示着北传佛教的古老印记,寺庙灵验,香火兴旺,信众来自四面八方。
洞穴文化德宏独有。勐戛镇的三仙洞、仙佛洞是德宏仅有的两个洞寺合一的洞穴奇观。三仙洞全长余米,分上下两层,内空高达10余米,有16个厅堂,余处景点,据民国《龙陵县志》记载,三仙洞“有石佛三(即:猴仙、狐仙、嫦娥仙),天然生成,不事雕饰,土人遂称之为三仙洞”。三仙洞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德宏开设的第一条汽车旅游专线的第一个开放旅游景点;仙佛洞洞厅巨大,洞内景观奇特,有暗河奔流,洞外茶园连片,极具开发价值。
勐戛镇民间文化源远流长。勐戛历来有“山歌调子之乡”、“花灯皮影戏之乡”的美誉。上世纪五十年代勐戛山歌就唱到过北京人民大会堂,至今仍传为佳话。今天,群众文化仍然十分活跃,老年有老年健身娱乐团、山歌队、乐器队,青年有文艺宣传队。目前,勐戛镇有业余文艺队35支,上千人的业余文艺队员,不少科技知识、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人生哲理、被编排成山歌、调子传唱在田间地头。
勐戛具有“两洞、三龙、五寺”景点的自然景观,两洞即:“三仙洞、仙佛洞”;三龙即:“大龙洞”、“小白龙水库”、“龙海子”;五寺即:“三仙寺、观音寺、观音岩、地母寺、宝山寺”。
民族文化底蕴较为丰厚,勐戛镇属德昂、景颇、傈僳、汉族几个民族杂居的乡镇,民族文化和汉文化相辅相成,宗教文化和极边文化较为突出。
德宏其他7个入选镇
瑞丽市勐卯镇瑞丽市畹町镇瑞丽市弄岛镇梁河县芒东镇盈江县弄璋镇陇川县章凤镇陇川县陇把镇云南其他个重点镇昆明市6个:
东川区汤丹镇、晋宁县晋城镇、富民县款庄镇、嵩明县杨林镇、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撒营盘镇、中屏镇。
玉溪市13个:
江川县江城镇、九溪镇,澄江县右所镇,通海县杨广镇、河西镇,华宁县盘溪镇、青龙镇,易门县绿汁镇,峨山彝族自治县化念镇,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扬武镇、戛洒镇,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曼来镇、因远镇。
楚雄州16个:
楚雄市吕合镇、楚雄市东华镇、双柏县鄂嘉镇、牟定县共和镇、南华县沙桥镇、姚安县栋川镇、姚安县光禄镇、大姚县石羊镇、大姚县龙街镇、永仁县永定镇、永仁县宜就镇、元谋县元马镇、元谋县黄瓜园镇、武定县猫街镇、禄丰县金山镇、禄丰县广通镇。
保山市8个:
施甸县由旺镇、姚关镇,腾冲县腾越镇、固东镇、曲石镇,龙陵县勐糯镇、龙山镇,昌宁县柯街镇。
昭通市18个:
昭阳区洒渔镇,鲁甸县龙头山镇、龙树镇,巧家县马树镇、蒙姑镇,盐津县普洱镇,大关县天星镇、寿山镇,永善县黄华镇、大兴镇,镇雄县泼机镇、以勒镇,彝良县牛街镇、小草坝镇,威信县麟凤镇,水富县向家坝镇、太平镇、两碗镇。
丽江市5个:
古城区七河镇,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石鼓镇,永胜县期纳镇、三川镇,华坪县兴泉镇。
普洱市15个:
思茅区思茅港镇,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宁洱镇、磨黑镇,墨江哈尼族自治县通关镇、新抚镇,景东彝族自治县文井镇、漫湾镇,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永平镇、景谷镇,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勐大镇、九甲镇,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整董镇,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勐马镇,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上允镇,西盟佤族自治县勐卡镇。
临沧市10个:
云县涌宝镇、永德县小勐统镇、永康镇,镇康县勐捧镇,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勐勐镇、勐库镇,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勐撒镇、孟定镇,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董镇、勐省镇。
曲靖市14个:
麒麟区越州镇、陆良县三岔河镇、陆良县召夸镇、师宗县竹基镇、师宗县彩云镇、罗平县板桥镇、富源县黄泥河镇、富源县富村镇、会泽县待补镇、会泽县迤车镇、沾益区白水镇、沾益区盘江镇、宣威市田坝镇、宣威市热水镇。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8个:
个旧市鸡街镇、大屯镇,开远市中和营镇,蒙自市草坝镇、新安所镇,屏边苗族自治县玉屏镇,建水县临安镇、曲江镇,石屏县宝秀镇、龙朋镇,弥勒市虹溪镇、竹园镇,泸西县金马镇,元阳县新街镇,红河县迤萨镇,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金水河镇,绿春县大兴镇,河口瑶族自治县南溪镇。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14个:
文山市平坝镇、马塘镇,砚山县平远镇、稼依镇、阿猛镇,西畴县兴街镇,麻栗坡县天保镇、董干镇,马关县八寨镇、都龙镇,广南县八宝镇、珠琳镇,富宁县剥隘镇、田蓬镇。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7个:
景洪市勐龙镇、勐罕镇,勐海县打洛镇、勐混镇,勐腊县勐捧镇、勐满镇、勐仑镇。
大理白族自治州24个:
大理市喜洲镇、双廊镇,漾濞彝族自治县苍山西镇、漾江镇,祥云县云南驿镇、下庄镇、刘厂镇,宾川县金牛镇、州城镇,弥渡县弥城镇、红岩镇,南涧彝族自治县公郎镇,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南诏镇、庙街镇、大仓镇,永平县杉阳镇,云龙县诺邓镇、漕涧镇,洱源县右所镇、凤羽镇,剑川县金华镇、沙溪镇,鹤庆县松桂镇、草海镇。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4个:
泸水县鲁掌镇、福贡县上帕镇、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茨开镇、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金顶镇。
迪庆藏族自治州3个:
德钦县升平镇,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塔城镇、叶枝镇。
来源:Hi德宏、掌上德宏
责编:董国周
主编:雷木嫩
「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
——传播文明——引领风尚——
转载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