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盐工业年第10期创刊60

《无机盐工业》年第10期目次◤

创刊60年专栏

中国含硼无机产品60年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

仲剑初1,2,宁桂玲1,2

(1.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辽宁大连;2.辽宁省硼镁特种功能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工程试验室)

作者简介:仲剑初(—),男,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源化工及无机化工,发表论文80余篇,授权专利16项,出版专著和教材6部。

Doi:10./-.-

摘要:总结概况了中国含硼无机产品60a来的发展历程。中国含硼无机产品经历了从硼酸、硼砂工业的诞生到碳化硼、氮化硼等各类含硼新材料新产品的开发生产,经历了从工艺路线的不断更新到新工艺、新装备的趋于完善。但是,目前中国高品位硼资源日趋紧缺,环境保护更加严格,基础硼产品竞争力弱。基于国内外发展现状展望了含硼无机产品的未来发展趋势。指出中国的硼化工企业应充分利用国外进口的基础硼产品,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生产高附加值硼产品和含硼材料,比如含硼导热及耐高温材料、含硼新能源材料、含硼催化材料等。

关键词:硼化物;技术;发展趋势

中国磷化工行业60年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

王辛龙,许德华,钟艳君,严正娟,罗涛,杨秀山,吴振国,钟本和

(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教育部磷资源综合利用与清洁加工工程研究中心,四川成都65)

作者简介:王辛龙(—),男,四川大学二级教授,中国化工学会硫磷钛资源化工专委会秘书长、中国植物营养学会新型肥料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长期从事磷化工教学科研,承担国家十三五、十二五、十一五等重大项目,主持参与企业课题50余项,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发表SCI论文5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四川大学产学研合作杰出贡献奖、专利实施转化奖等。

Doi:10./-.-

摘要:经过60余年的发展,中国磷化工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中低品位磷矿生产高浓度磷肥、湿法磷酸精制、湿法磷酸生产饲料级磷酸氢钙及工业级磷酸一铵等产品国产化技术为中国磷化工发展奠定了基础,行业出现产能过剩局面。近期开发的聚磷酸铵、磷酸二氢钾、磷系阻燃材料、电池级磷酸二氢铵、磷酸铁锂、六氟磷酸锂等新产品,表明磷化工行业正从粗放的资源环境型产品向附加值高的精细磷化工产品转型。

关键词:磷化工;技术;发展历程;发展趋势

采用先进过滤分离技术推动无机盐工业的发展

都丽红1,3,朱企新2,3

(1.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2.天津大学化工学院;3.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过滤与分离工程研究中心)

作者简介:都丽红(—),女,现任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长期从事化工过程与装备方面的研究、开发及工程应用等技术工作,因此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同时也具有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善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项目、上海市经委、上海市科委、院部、企业合作课题及企业工程应用项目50余项,曾获中国石化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优秀发明金奖、上海市标准化优秀技术成果奖、上海市标准化优秀学术成果奖等奖项。在国内外重点期刊上发表科技论文40余篇,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0余项,主编及参编《化学工程手册》、《石油化工设计手册》、《工业离心机和过滤机选用手册》、《无机盐工艺学》、《PM2.5和气体净化技术》等大型化工行业相关手册及专著5本,作为标准主要起草人员,起草了《过滤分离名词术语》在内的5项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制定,推动了国内过滤与分离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Doi:10./-.-

摘要:简单回顾和分析了中国无机盐工业取得巨大成就的近几十年的发展历程,重点讨论了成绩背后隐含的问题,即:当前无机盐工业的发展存在资源消耗过快等问题,绿色发展与污染治理和可持续发展存在差距;全面贯彻清洁生产、开展工业大数据创新应用不足;发展中的新思维、新技术有待尽快普及推广提髙。同时介绍了近年来过滤与分离技木的进步及其在无机盐工业发展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无机盐工业;清洁生产;大数据;过滤分离

中国无机铝铁盐水处理剂行业60年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

李风亭,李梓彤,李杰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作者简介:李风亭(—),男,教授,中国工业水处理学会副主任、中国化工标准委员会水处理化学品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化工学会理事、全国水处理化学品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混凝技术与水处理技术、废酸资源化处理技术、非洲水资源研究与联合国南南合作机制研究。自年以来已经主持40多项科技部、上海市、联合国环境署、联合国人居署、以及工业界课题,已经在国内外发表论文多篇,其中SCI论文多篇,获得中国和美国发明专利授权五十多项。曾获得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两次。年获得联合国南南合作特别贡献奖。

Doi:10./-.-

摘要:介绍了中国无机铝铁盐行业在混凝剂应用方面60a来的发展历程,包括一些重点混凝剂(聚硫酸铁、聚氯化铁、聚氯化铝和硫酸铝)的制备方法和工艺流程如铝灰法、铝酸钙法、氢氧化铝酸溶法、空气/氧气氧化法等;以及国内各大水厂/企业使用混凝剂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最后对铝铁盐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混凝理论有待进一步发展、开发新型复合混凝剂投入实际生产应用并倡导用户避免走进“药剂纯度越高,效果越好”这一误区。

关键词:铝盐;铁盐;聚氯化铝;聚硫酸铁;发展趋势

无机包覆钛白粉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董雄波1,2,张祥伟1,刘晓瑞1,郑水林1

[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纳米矿物材料及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作者简介:董雄波(—),男,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粉体表面改性、矿物材料与应用。目前累计在AppliedCatalysisB:Environmental、ChemicalEngineeringJournal、JournalofMateriomics等刊物上发表SCI收录论文22篇(第一作者8篇),中文核心论文4篇(第一作者3篇),其中,ESI热点论文1篇,高被引论文3篇,SCI论文总引用次数近次。

Doi:10./-.-

摘要:钛白粉表面无机包覆是钛白粉后处理过程不可或缺的工序之一。剖析钛白粉无机包覆过程机制、构效关系及应用性能提升机制,对设计和制备具有优异应用性能的钛白粉包覆产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基于钛白粉表面单元无机包覆(氧化铝、二氧化硅、二氧化锆、磷酸铝等),综述了钛白粉表面无机包覆层微观结构调控、包覆层微观结构与应用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应用性能提升机制的研究现状。展望了钛白粉表面无机包覆理论基础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钛白粉;无机包覆;基础理论;研究进展;发展趋势

中国碳酸钙行业60年发展历程回顾及趋势分析

刘宝树1,2,郝志刚2,马永山2,刘润静1,3,胡永琪1,2

(1.河北科技大学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2.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碳酸钙行业分会秘书处;3.河北省药物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作者简介:刘宝树(—),男,博士,河北科技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工作主要侧重于工业结晶和无机粉体材料开发。兼任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镁化合物分会副秘书长、专家组成员,碳酸钙行业分会副秘书长、专家组成员。先后承担或参与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及企业合作项目10余项。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技术发明三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76篇,其中SCI收入论文21篇,参编学术著作3部。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2项。

Doi:10./-.-

摘要:对中国碳酸钙工业近60a的发展历程进行简要回顾,中国碳酸钙工业经历了探索前进、蓬勃发展、提档升级3个阶段,取得巨大成就。中国已跃升为世界碳酸钙第一生产和消费大国,并稳步迈向碳酸钙生产强国。从产业总体情况、产品和技术装备3个角度分别分析了中国碳酸钙行业的发展趋势,指出今后碳酸钙行业应走创新驱动、集约化、生态优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着力开发精细化、功能型、专用性碳酸钙产品;生产装备方面力争实现大型化、连续化和智能化。

关键词:碳酸钙;发展历程;发展趋势

无机催化材料研究与应用进展

肖彦

(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天津131)

作者简介:肖彦(—),男,正高级工程师,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清华大学毕业。长期从事机动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工作。先后承担国家、天津市以及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等多项重大重点项目,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三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获得国家发明授权专利6项。年获得中化建“优秀学科带头人”称号,年度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称号,年获得中海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专家称号。

Doi:10./-.-

摘要:初步总结了无机催化材料如活性氧化铝、二氧化钛、稀土催化材料、沸石分子筛催化材料、光催化材料等的发展过程、工业研究与应用、应用前景等。同时,也对该领域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法和路径建议,并就无机新催化材料今后的研究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在无机催化材料的诸多领域,无论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还是工业应用仍存在很大差距和不足,需要加大原始创新和持续不断的努力,才能缩小差距,迎头赶上。

关键词:无机催化材料;活性氧化铝;稀土催化材料;分子筛催化材料;光催化材料

中国钛白粉行业60年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

龚家竹

(成都千砺金科技创新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作者简介:龚家竹(—),男,高级工程师,从事无机化工生产技术的研究开发,发表论文4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30项,26项已授权,一项获美国发明专利授权,两项获国家知识产权局优秀专利奖,一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Doi:10./-.-

摘要:简述了钛白粉生产市场、现有商业生产工艺技术。回顾了中国钛白粉行业60a来的起步、发展、壮大历程,发展成世界产销量第一的钛白粉生产大国所取得的成绩和市场占有率。提出了在绿色可持续发展化学(GSC)的时代背景下,围绕全资源与全能源利用、减少废副排放的发展方向,以及未来全球钛白粉生产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钛白粉;绿色可持续发展;硫酸法;氯化法

百年风雨,数番嬗变,直将经典充广栋。

六秩星霜,几辈耕耘,径以专精就华章。

一部短片带您回顾《无机盐工业》60年来的曲折发展史↓↓↓

研究与开发

硅酸铝纤维和玻璃纤维复合二氧化硅气凝胶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张怡,葛欣国,卢国建,赵长征

(应急管理部四川消防研究所,四川成都)

作者简介:张怡(—),男,博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火灾物证鉴定及阻燃防火材料研究,发表论文20余篇,SCI收录文章8篇,获授权专利5项。

Doi:10./-.-

摘要:分别以硅酸铝纤维和玻璃纤维为骨架材料,采用溶胶-凝胶、常压干燥制得纤维复合二氧化硅气凝胶材料,并对材料进行了结构和性能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二氧化硅气凝胶附着于纤维表面,提高了材料力学强度。硅酸铝纤维复合二氧化硅气凝胶材料的隔音性能优于玻璃纤维复合二氧化硅气凝胶材料。两种纤维复合二氧化硅气凝胶材料耐高温、燃烧性能均达到A级。硅酸铝纤维复合二氧化硅气凝胶材料和玻璃纤维复合二氧化硅气凝胶材料的产烟毒性分别为AQ1级和AQ2级,导热系数分别为0.W/(m·K)和0.W/(m·K)。

关键词:SiO2气凝胶;纤维;复合材料;防火;隔热

镁离子对水溶性聚磷酸铵的水解影响研究

王燕,王辛龙,许德华,许德军,杨晶旭

(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教育部磷资源综合利用与清洁加工工程研究中心,四川成都65)

作者简介:王辛龙(—),男,四川大学二级教授,中国化工学会硫磷钛资源化工专委会秘书长、中国植物营养学会新型肥料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长期从事磷化工教学科研,承担国家十三五、十二五、十一五等重大项目,主持参与企业课题50余项,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发表SCI论文5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四川大学产学研合作杰出贡献奖、专利实施转化奖等。

Doi:10./-.-

摘要:近年来水溶性聚磷酸铵(APP)作为螯合液体肥在农业上得到了广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gxiaoa.com/mxwx/85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