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说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太阳病的下篇,承上篇、中篇而来,和中篇是有联系的。中篇是讲到了太阳的腑证,太阳病传给少阳经的证候,到下篇太阳之邪还往哪传?表证的问题解决了,腑证的问题也解决了,往少阳传的问题也解决了,那么还往哪儿走啊?邪气还往哪一经,哪一个部位发展啊?
第一个内容,下篇就提出来结胸的问题。栀子豉汤证是太阳之邪由表陷胸,由表往里来先到了胸,热郁结了但是没有痰水一类的实质性的邪气,只是一个火热,所以就叫做虚烦。虚烦治疗用栀子豉汤,现在介绍的结胸,也是由太阳之表误下之后,或者说是不误下,表的邪热郁到胸了,从胸往下发展到心下,但是热邪和水液互相凝结,它就有一种实性的物质。实性物质是什么?就是水,是热与水结,这个病古人就叫结胸证。这个结胸证有不同的类型,有在上的,有在中的,有连及于下的,就有大结胸证、小结胸证、寒实结胸证。
第二个内容就是要介绍一些结胸的类似证。类似证就是像结胸,但是不是结胸,譬如脏结、太阳少阳并病、热入血室等证,这些证症状有点儿类似像结胸,所以张仲景把这些内容排在结胸证的后边,对比、鉴别、发挥,提高辨证论治的效率。
第三个内容就是继结胸以后,由于误下伤了脾胃的中焦之气。中焦之气受伤以后,阴阳升降就发生了紊乱,出现了心下痞。
第四个内容是太阳之邪传入阳明,热邪弥漫,充斥表里,还没有炼结成实的白虎汤证,白虎加人参汤证。中篇挂少阳,下篇挂阳明,以反映太阳表邪和少阳、阳明都是有联系的。
下篇50多条,主要就论这么四个方面的问题,希望大家掌握住要点,下边一看就是一目了然。它分四个重点。一个讲结胸,第二个讲类证,结胸的类证,第三个讲心下痞,第四个讲邪传阳明的白虎汤证。当然还有些别的条文,概括而谈,不能一条一条都说出来。
原文
问曰:病有结胸,有藏结,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C
问曰:病有结胸,有藏结,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
原文
何谓藏结?答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曰藏结。舌上白胎滑者,难治。C
这一条张仲景的文法是用了问答的形式,还用结胸和脏结对比的形式来阐明结胸、脏结的特点以及二者的鉴别要点。这个结,脏结也好,结胸也好,就是凝结。就结胸而言,胸为阳,太阳之邪传于胸中,由胸往下到心下,因为它来路是从胸里进来的。胸就像一个门户,所以阳热之邪遇水凝结,就要出现疼痛,是一个实证。按之痛,一按着它就疼痛,为什么疼痛呢?因为它是个实证。
脏结,脏就是五脏,脏属阴,和胸不一样,胸居于上,脏居于内,脏居于里,脏是属阴的。如果寒邪、寒气和内脏之气互相凝结,寒邪不是热邪,结胸是热邪,脏结是寒邪。结胸热与水结,脏结是寒邪和脏器凝结,所以它也有疼痛。.何谓脏结?答曰:如结胸状.,也有疼痛,就像结胸的症状,实际上它不是结胸。这两个病机是不同的,结胸邪气是由胸到心下,连脏腑还都没进到。而脏结是里边的脏器和寒邪凝结,当然是脏器阳虚而被寒所凝结了。一个是实热之证,一个就是个虚寒之证。一个是在脏,一个是在胸的阳,这是不同的。但是这两个症状都有疼痛,脏结也有点儿像结胸的症状。
从脉象来看,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邪气是由表经胸入里,寸脉是浮的,这个浮言其来路;关脉是沉的,沉者是水也。古人说脉有的时候是以脉代病理,代病机。如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脉里代病机。《伤寒论》、《金匮要略》论脉都有这样一个体裁。总之,结胸的脉是见沉的,底下就说得很具体了,为什么还加个寸脉浮?寸是主胸,邪从胸向里发展而来,热与水结了所以加上一个寸脉浮。主要是在关脉沉,脉沉而紧,这才是热与水结的实证。下边第C条结胸三证,脉沉而紧,心下痛,接之石硬者,就具体化了。
开头说邪气从胸来,所以加上寸浮。何谓脏结?脏结的脉又是个什么脉?脏结的脉,因为也是太阳之邪误下之后,邪气由表入里,所以也带一个寸脉浮,寸脉浮是说它的来路。它的本质是什么?关脉小细沉紧,紧主寒结,小细就代表脏气的不足、正气虚衰。结胸关脉是沉紧的,是热与水结实证,脏结脉小细而沉紧,是正气不足、脏器虚寒。寸脉浮言其来路,都是由于误下之后,寒邪内结,一个是热,一个是寒,这是两个证脉上的不同了。
还有没有什么不同的?还有。结胸为实证,胸中结硬,一般食欲不太好;而脏结是个虚寒性的病,所以它的饮食如故,饮食还没受到很太大的影响。结胸饮食不好,因为它有热,胸膈以上有热,热在上所以不乐意吃东西。结胸大便有点儿秘结,而脏结是个虚寒证,所以时时下利,时时刻刻的就要拉稀。这反映一个是虚寒凝结,一个是实热凝结,有寒热虚实的不同。
从舌苔上看,是舌上白苔滑者难治。结胸舌头上发黄,热与水结有黄有热;脏结舌苔是舌上白苔,还很滑,反映阳气虚而阴寒凝结不化。寒邪凝结舌苔是白的,这是张仲景第一次论舌苔。反过来,结胸舌苔是白苔滑的吗?不是,是黄色而燥的舌苔。这个病难治,怎么难治?难治不等于不治,这个病还能治,但是比较困难,得费力量。因为它在里之阳不振,郁结之邪已深,就是从外边进来的凝结之邪已经很深了,深到什么程度?叫脏结,寒邪都结于五脏。这样,一个阳气不振。一个寒邪凝结又深,结邪非攻不去,寒邪的凝结非攻不去,而五脏又虚,又不可攻,故曰难治。
这一条是宾主的笔法,其实是论结胸的。何以见之?因为它底下就有结胸的治法了,有大陷胸汤啊,大陷胸丸等治法,脏结就不提了,没有什么治疗的方法,所以这一条的重点在论结胸。论结胸为什么把脏结给拉上?这好啊,这样写就比单纯写结胸意思更加突出,辨证观点就更加清晰,一有对比,才看出来寒、热、虚、实的特点。这叫假宾定主之法,用这个宾格来把主题的思想突出出来,是古代写文章的一种方法,问答式的。现在咱们学了《伤寒论》,它的文章到现在已经学了三个法了。一个是条文式的,就是一条一条写的;一个是四言联句,四言一句话,四个字到底;再一个是问答的方法。
原文
藏结无阳证,不往来寒热,一云寒而不热,其人反静,舌上胎滑者,不可攻也。C
这一条承接上条,补述脏结的症状和治疗禁忌。脏结和结胸不一样。脏结无阳证,什么叫无阳啊?.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汤。..此无阳.指不是太阳的麻黄汤表实证。这个地方也是这个精神。脏结病要排除的问题:一个是无阳。什么无阳啊?不是阳虚,阳虚不能叫无阳,无阳指没有太阳的表证,就是说这个病不发热也不恶寒,和太阳无关的。
.不往来寒热.,又加个.不.字,.不往来寒热.和少阳经证也没有关系,不是六腑的病。.其人反静.,邪气在里,一般人都烦躁,因为里边有凝结,他还凝结,.反静.,这个人神气很安静,不乐意活动,没有烦躁,这个人也没有阳明证。没有阳经的问题,三阳经排除在外了,等于干姜附子汤.不呕不渴无表证者.,把三阳经都排除以外了,剩下的是什么病?六腑的阳证都排除在外了,这个病是脏结,和腑没有关系,是病发于阴,而不是病发于阳,脏的阳气虚而寒气凝结。
根据.舌上胎滑者.,就是上边说的.舌上白胎滑.,是阳虚而寒邪凝结不化,所以津液就凝结,苔就白滑。.不可攻也.,就是说是难治,上边说.白胎滑者难治.,现在说。.不可攻也.,继上文而说。虽然是脏结,肚子也疼得很厉害,是一个五脏气虚寒、阴寒凝,又不可以用攻下之法,就很困难了。寒邪凝结,非下不去啊,而阳气不振,脏气虚衰,正虚而邪实,所以.不可攻也.。
不能用攻下之药,那怎么办?张仲景也没有方。我查了些资料,有一些注家就提出了一个方子,就是理中汤加枳实。它有.时时下利,不欲饮食,脏气还凝结.啊,所以用理中汤先补太阴的中焦的阳气,固后天的阳气,加点儿枳实散散结。这是后世的医生的一个意见了,供大家参考了。脏结这个病很厉害,有的时候还抽,病因是.胁下素有痞,连带脐旁.,痛发能把男性的阴茎都抽进去,那个病还挺厉害,因为它寒邪凝结。这是上面这两条,阐发结胸和脏结的各自不同的症状、脉象和治疗。脏结不能攻,结胸非攻不可。
原文
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一作汗出,因作痞。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C
这一条介绍了结胸和心下痞的成因,也有一个结胸和心下痞对比的意思。.所以成缩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是一个括弧句子,张仲景的自注之词。
.病发于阳.,发于阳经。什么叫.阳.?.发热恶寒,发于阳也.,比如在表的太阳病,是.病发于阳.。.而反下之.,为什么加个.反.啊?不应该下吧,.病发于阳.,病在表,又用泻下之法,这是错误的,造成什么问题?.热入.,在阳经里的邪化热入里了。怎么进来的?.而反下之.,一泻下,引贼入室,引邪入里,.因作结胸.。结胸证的成因,往往有误下而来的,由于误下之后,在表的邪热因之误下,而热入里,热与水结,构成结胸。
后边还讲心下痞,不是光结胸。结胸为实,心下痞为虚。.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病发于阴.是病发于里。.阴.代表里,不是在阳、在表,而是在里。在里是不是都可以下?那要具体分析,在里有可下的,有不可下的。阳明燥热成实,可以泻下。如果不是燥热成实,甚至还有脾虚、虚寒,那就不能泻下。如果泻下,就犯错误,要伤了脾胃之气,.因作痞.,.因.就因为误下脾胃之虚,使脾胃的升降失调,就出现心下的痞塞的病。痞,就是气
塞,没有别的东西,就是气阻塞了。也可以说.痞者结也.,气凝结了,.痞者塞也,结也.,气堵住了。痞者是气痞,和结胸不一样。结胸是热与水结;痞,是由于误下,脾胃虚,升降失调,心下之气痞塞。.病发于阴,而反下之.,能不能说出一点儿理出来,举出点儿证啊?哪一条是.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大家体会体会,也有注家给提出来了。说.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太阴之为病,肚子胀满而吐,.食不下.,吃不下东西,.自利益甚.,大便还腹泻,.时腹自痛.,有时候肚子还疼,这是太阴脾胃虚寒证,是病发于里,病发于阴。如果.而反下之,必胸下结硬.,胸下结硬就是心下痞、心下痞硬。这是一个。
第二个是少阳小柴胡汤证。小柴胡汤证虽然是阳经的病,但是已经半表半里。少阳病误下之后,出现半夏泻心汤证,心下痞那就是半夏泻心汤证啦,所以它这个.病发于阳,而反下之.,没加.热入.,头一个.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有.热入.两个字,是有表热入了。这个病本来是在里证,还怎么.热入.啊,所以它没有.热入.两个字,而是伤了脾胃自身的阴阳之气升降失调,所以.因作痞也.。不是一个什么外邪的问题,是伤了脾胃之气了,所以它不加.热入.两个字。
.其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为什么构成结胸病?因为.下之太早.的缘故。结胸病非得要下,.一钱甘遂一升硝,六两大黄立颇疗.,甘遂、芒硝、大黄都是泻下的,非下不可,不下不能好。问题.以下之太早故也.大结胸证是应当下的,但是你下早了,就是成结胸了,因为它还是.病在阳.,还没完全解离胸中、心下,要是下得太早,邪气不入里了吗?就是.热入.,就.因作结胸.了。这样构成的是.继发性的结胸证.。
前面这三条,一个问答题,一个脏结,一个是结胸和心下痞,是下篇一个总的概论。
原文
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痓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方。C
大陷胸丸方
结胸项强如柔痉下之则和大陷胸
半升杏葶硝八大杏仁熬黑再熬葶
大葶捣筛芒杏研和散取如弹丸用
别捣甘遂一钱匕白蜜二合水二升
顿服一升一宿下不下再服见下停
大黄半斤葶苈半升,熬芒硝半升杏仁半升,去皮尖,熬黑
上四味,捣筛二味,内杏仁、芒硝,合研如脂,和散,取如弹丸一枚;别捣甘遂末一钱匕,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温顿服之,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取下为效,禁如药法。
这一条讲结胸病的治疗和分类。.结胸者,项亦强.,项亦强(jiàng)也行,项亦强(qiáng)也行。.如柔痓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这一条是论结胸邪在高位的证治。结胸是热与水结,太阳之邪入到里边来,和里面的水互相凝结,就构成了结胸的病证,但是热和水结的部位有高、低的不同。.结胸者,项亦强.,结胸必然是心下硬满而痛,.项亦强.,脖子后边的项部也强硬啦,强到什么程度?是.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的那个.强.吗?不是,有点儿厉害,.如柔痓状.,就像柔痉。咱们这本叫.柔痓.,赵本叫.柔痉.,意思一样,就是痉病。痉病分两类,一种叫做刚痉,一种叫做柔痉。.痉病项强背反张.,是这个病的特点。.有汗为柔无汗刚.,有汗的叫做柔痉,没有汗的叫做刚痉。结胸,心下硬满疼痛,脖子发强,能仰而不能俯,同时还出汗,就像.柔痉状.那个样子,为什么这样?因为热与水结偏于上,结胸偏于上,影响项背的经脉,所以就能仰而不能俯。阳气已经内陷,偏于高位,热的蒸腾,所以就汗自出。
既然是热与水结,津液不运,颈背经脉失其所养,项背拘紧不和,说.下之则和.,得用这个大陷胸丸泻下热和水的凝结。.和.,也指.柔痉.的.痉.字而言的,因为痉,它不和了,因为痉是经脉聚集,.项亦强.了,.强.就是不和之貌,用了大陷胸丸把热和水给泻下去,津液能够流通畅达,经脉得其所养,项背就不强了,它就柔和了,心下的硬满疼痛也就好了。
大陷胸丸这个方子要求背下来。大陷胸丸以大陷胸汤为基础,大黄、芒硝、甘遂,这是大陷胸汤。大黄是苦寒的,能够泄热结。大黄和黄连、黄芩不同点在什么?因为它是能够泻下热的凝结,有破结的作用,所以它才能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现在的问题是热与水结,所以用大黄以破热之结。芒硝是咸寒之药,有软坚化结的作用。因为热与水结的势力还是很牢固的,光有大黄还不行,还得要配上一个芒硝。大黄、芒硝这两味药是治邪热坚固凝结的,所以大承气汤要用,大陷胸汤、大陷胸丸也都用。甘遂是泻水邪的一个峻剂。.大戟芫花甘遂平.,这三个药对比之下,甘遂泻水的作用比其他的泻水药要峻烈。这三个药合在一起,相须相成,能够泄水热之凝结,荡涤水邪,排出体外,所以这三个药是大陷胸汤之方。
大陷胸丸以大陷胸汤的方子为基础,又加上了葶苈、杏仁,为什么加上这么两味药?因为它是水热凝结在高位,不是光心下啦,包括胸部、胸脯,甚至上至于项背,胸胁硬满疼痛、短气也是可能出现的,所以要利胸膈、泄肺气。肺气一利,胸膈之气一利,再加上大黄、芒硝、甘遂的攻逐,这样才能够使在上的水邪和水热荡涤无余。葶苈是泄肺的,杏仁是利肺的,利肺就是利胸,所以治胸中之水邪。大陷胸丸这个方子是个峻利之药,攻下的力量很峻。为什么?不峻利,你怎么能够下这个水热的凝结?
我们看一看它的剂量,学理法方药,一定要看剂量。.上四味,捣筛二味,内杏仁、芒硝,合研如脂,和散,取如弹丸一枚,别捣甘遂末一钱匕,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温顿服之,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取下为效,禁如药法。.这些药,取如弹丸,弹是一种武器,打弹弓子那个丸,这么大一个弹丸,一回就是吃一个。捣甘遂末用一钱匕,然后还用.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温顿服之.,它那个意思就像吃大陷胸丸的那个方法。.温.,药不能凉吃。一次把这个丸都吃下去,连汤带渣都吃下去。这个药是峻烈的,但是它的剂量又是比较小,充其量才一个弹丸那么大,甘遂就是一个钱匕。钱匕就是古代的一种衡量药的一个比尺,叫方寸匕。.白蜜二合.,加上白色的蜂蜜,蜜有白蜜,有黄蜜,这是白色的蜂蜜,.水二升,煮取一升,温顿服之.。从这来看,这个方子是个峻利之药,但是用量是比较小的,又加上这个甜药白蜜的火炼,甜就是缓,甘而缓之,它能够恋,使大黄、甘遂、芒硝泻下的作用而恋于上、缓其泻下,使泻下的作用不要太猛,不要太快,不要太急,所以是.一宿乃下.,过一个晚上它才能够泻下。
这就具备了以下几个意义:一个就是病在上,泻下而不可急。病在上,.项亦强,如柔痉状.,高位之邪,泻下太快了,就有遗邪于上的问题,邪气不能够彻底排泄出来。不能下得太快,药量要小,药量大了,下得就快;同时又加上白蜜,拖着它的劲,在上焦发挥泻下的作用,然后达到治疗的目的。中医治上焦病,往往就有这么个方法,加上点儿甘草,这不能加甘草,因为甘草反甘遂,所以用点儿白蜜,使它在上焦的作用的时间稍微长一点儿,治疗上焦的高位的水邪。.药虽峻而用在缓.,药是峻利的,而使用它的方法比较缓和。为什么?因为吃的量一个弹丸大,又加上白蜜,变峻攻为缓攻,是治疗上焦水热凝结的一个策略。.如不下.,因为剂量很小,如不下,.更服.,再吃,以下为度,.取下为效.,.下之则和.,下之了,这个病项背强就和了。这是治结胸病的第一个方子,叫做大陷胸丸。什么叫.陷胸.啊?这名字叫得很特别,这个.胸.啊;是高位有邪了,这时候治疗就.陷下以平之.,用.陷.字,是取它陷下高位之邪之义,以平邪气。
经典为基,临床为本
医路漫漫,初心不忘
坚持虽难,诸君为伴
张仲景六经辩证中顺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太阳病
阳明病
少阳病
太阴病
少阴病
厥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