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目一 概述 1.泻下剂的适用范围 泻下剂主要适应于里实证。里实证有因热而结实者,有因寒而结实者,有因燥而结实者,有因水而结实者,均可使用泻下剂。此外,邪实而正虚者,也可使用泻下剂,但当使用泻下剂中的攻补兼施剂为宜。 2.泻下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临证首当辨别里实证的性质及患者体质的虚实,分别选用相应治法方剂。热结者,宜寒下;寒结者,宜温下;燥结者,宜润下;水结者,宜逐水;邪实而正虚者,又当攻补兼施。 泻下剂是为里实证而设,用于表证已解,里实已成之时。若患者表证未解,里实虽成,亦不可纯用泻下剂,以防表邪随泻下内陷而变生他证,应权衡表里证之轻重缓急,或先解表后攻里,或表里双解。
里实证若兼瘀血、虫积、痰浊等,应酌情与活血祛瘀、驱虫、化痰等法配合使用。 年老体弱、孕妇、产后或正值经期、病后伤津或亡血者,均应慎用或禁用泻下剂。必需使用时,也宜配伍补益扶正之品,祛邪不忘扶正。 泻下剂易伤胃气,得效即止,慎勿过剂。服药期间应注意调理饮食,少食或忌食油腻或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重伤胃气。
细目二 寒下 大承气汤《伤寒论》
组成:大黄四两 厚朴半斤 枳实五枚 芒硝三合 方歌:大承气汤用芒硝,大黄枳实厚朴饶, 去硝名曰小承气,调味承气硝黄草。 速记:小黄识谱。 功用:峻下热结。 主治: (1)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甚或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 (2)热结旁流证。下利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 (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配伍意义:本方证乃伤寒之邪内传阳明之腑,入里化热,或温病邪入胃肠,热盛灼津,燥屎乃成,邪热与肠中燥屎互结成实之阳明腑实证。前人将阳明腑实证的特点归纳为“痞、满、燥、实”四字。所谓“痞”即自觉胸脘闷塞不通,有压重感;“满”是脘腹胀满,按之有抵抗感;“燥”是肠中燥屎干结不下;“实“是实热内结,腹痛拒按,大便不通,或下利清水而腹痛不减,以及潮热谵语,脉实等。“热结旁流证”乃燥屎坚结于里,胃肠欲排不能,逼迫津液从燥屎之旁流下所致。热厥、痉病、发狂等皆因实热内结,或气机阻滞,阳气受遏,不能外达于四肢;或热盛伤津劫液,筋脉失养而挛急;或胃肠浊热上扰心神,神明昏乱等所造成。
证候表现虽然各异,然其病机则同,皆是里热结实之重证。治法当峻下热结,急下存阴,釜底抽薪。故方中以苦寒通降之生大黄为君,泻热通便,荡涤胃肠实热积滞。以咸寒润降之芒硝为臣,泻热通便,软坚润燥,以除燥坚。大黄、芒硝配合,相须为用,泻下热结之力益峻。佐以厚朴下气除满,枳实行气消痞,二药合而用之,既能消痞除满,又能通降下行胃肠气机,以助泻下通便。以上四药相合,共奏峻下热结之功。本方煎服方法为:先煎枳实、厚朴;后下大黄;再溶服芒硝。大黄之所以生用、后下,是取其泻下之力峻猛。若大黄久煎,则泻下之力缓,达不到峻下热结之功效。 此外,热结旁流治以大承气汤,是因“旁流”为现象,燥屎坚结才是本质,故用峻下,使热结得去,“旁流”可止,乃属“通因通用”之法。 热厥治以大承气汤,是因四肢厥冷为假象,里实热结是本质,所谓“热深者,厥亦深”,四肢虽厥寒,但必见大便秘结、腹痛拒按、口干舌燥、脉滑实等实热证候,故用寒下使热结得下,气机宣畅,阳气敷布外达而厥逆可回。这种用寒下之法治厥冷之证,亦称为“寒因寒用”。 全方配伍特点:泻下与行气并重,泻下以利行气,行气以助泻下,相辅相成,共成峻下热结的最佳配伍。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阳明腑实证的基础方,又是寒下法的代表方。临床应用以痞、满、燥、实四症及舌红苔黄,脉沉实为辨证要点 。 (2)加减变化 若兼气虚者,宜加人参以补气,以防泻下气脱;兼阴津不足者,宜加玄参、生地等以滋阴润燥。 (3)使用注意 本方为泻下峻剂,凡气虚阴亏、燥结不甚者,以及年老、体弱等均应慎用;孕妇禁用;注意中病即止,以免耗损正气。
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
组成:大黄四两 牡丹皮一两 桃仁五十个 冬瓜子半升 芒硝三合 方歌: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芒硝瓜子襄, 肠痈初起腹按痛,尚未成脓服之消。 速记:要小桃子 功用: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主治: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右少腹疼痛拒按,按之其痛如淋,甚则局部肿痞,或右足屈而不伸,伸则痛剧,小便自调,或时时发热,自汗恶寒,舌苔薄腻而黄,脉滑数。
配伍意义:本方所治之肠痈是因肠中湿热郁蒸,气血凝聚所致。治法当泻热祛湿,破瘀消痈。故方中以苦寒攻下之大黄为君,泻热逐瘀,涤荡肠中湿热瘀毒;丹皮亦为君,清热凉血,活血散瘀。两药合用,泻热破瘀。臣以咸寒之芒硝,泻热导滞,软坚散结,助大黄荡涤湿热,使之速下;桃仁,活血破瘀,配合丹皮以散瘀消肿。佐以甘寒滑利之冬瓜仁,为治内痈之要药,清肠利湿,导湿热从小便而去,并能排脓消痈。本方泻下、清利、破瘀诸法并用,共奏泻热破瘀、散结消肿之功,是治疗湿热瘀滞之肠痈初起的有效方剂。
大陷胸汤《伤寒论》
组成:大黄六两 芒硝一升 甘遂一钱匕 方歌: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为末共成方。 专治水热结胸证,泻热逐水效非常。 速记:大陷胸谁大笑 功用:泻热逐水。 主治:水热互结之结胸证。心下疼痛,拒按,按之硬,或从心下至少腹硬满疼痛,手不可近;伴见短气烦躁,大便秘结,舌上燥而渴,日晡小有潮热,舌红,苔黄腻或兼水滑,脉沉紧或沉迟有力。
配伍意义:本方证是表证未解而误下,或因误下而邪气内陷,热邪与水饮搏结于胸腹所致的大结胸证。治当泻热逐水。故方中以苦寒之甘遂为君,善攻逐水饮,泻热破结。以大黄、芒硝为臣佐,相须为用,荡涤肠胃,泻结泄热,润燥软坚。三味峻药相伍,泻热与逐水并施,使水热之邪从大便而去,且药简量大,力专效宏,为泻热逐水之峻剂。方中大黄先煎,取其“治上者治宜缓”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