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与分布
芒硝为含硫酸钠的天然矿物经精制而成的结晶体,多产于海边碱土地区、矿泉、盐场附近及潮湿的山洞中。芒硝名字的来历,芒是指其结晶如芒针,硝,即消,是说它能消化诸物。
功效与主治
中医认为芒硝味咸,性寒。归胃、大肠经。具有泻下攻积、润燥软坚、清热消肿之功效。
内服常用于治疗积滞便秘:能泻下攻积,且性寒能清热,味咸润燥软坚,对实热积滞,大便燥结者尤为适宜。常与大黄相须为用,以增强泻下通便作用,如大承气汤、调胃承气汤(《伤寒论》)。近来临床亦用于胆石症腹痛便秘者。
外用常用于治疗咽痛、口疮、目赤、痈疮肿痛:具有清热消肿作用。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可与硼砂、冰片、朱砂同用,如冰硼散(《外科正宗》),或以芒硝置西瓜中制成的西瓜霜外用;治目赤肿痛,可用芒硝置豆腐上化水或用玄明粉配制眼药水,外用滴眼;治乳痈初起,可用本品化水或用纱布包裹外敷;治肠痈初起,可与大黄、大蒜同用,捣烂外敷;治痔疮肿痛,可单用本品煎汤外洗。
用法与用量
9-15g,冲入药汁中或开水溶化后服。外用适量。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忌用或慎用。不宜与硫黄、三棱同用。
周围血管病经验方
国医大师尚德俊教授团队也擅用芒硝为主药的冰硝散治疗周围血管疾病:方药组成:芒硝g,冰片10g。功效:清热利湿、消肿止痛。
方法:将芒硝、冰片研为粗末,搅匀,装入缝制有条格的布袋内,均匀地摊平,外敷于患肢并固定。待药袋湿后即将药袋解下,晾干,然后搓揉数次再外敷于患肢上。每用2天后,更换布袋内药物。一般外敷5-7天即可。
适应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肢体肿胀,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肢体淋巴水肿、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丹毒、创伤等。
(参考《中药学》《中国药典中药材及饮片彩色图鉴》《实用周围血管疾病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