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上对失眠症的诊断标准
包括三个方面:
1、入睡时间>30分钟,或觉醒2次,或总睡眠<6小时;
2、白天疲劳或想睡,注意力等认知能力受到损害;
3、上述情况每周至少3次,持续至少一个月以上。
失眠的原因失眠在中医上称为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
多为情志所伤、饮食不节、劳逸失调、久病体虚等因素引起的脏腑机能紊乱,气血失和、阴阳失调,阳不入阴而发病。
病位主要在心,涉及肝胆脾胃肾。治疗以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为原则。一旦确诊失眠症,首先要调整不良的生活习惯。
从功能医学上,失眠的成因是松果体合成褪黑激素失调引起的综合功能紊乱(详情请看昨天分享):
1
蛋白质→多肽→氨基酸→色氨酸→5—羟色氨酸→血清素→褪黑激素
肝不好→褪黑激素分泌受影响→睡眠不好→肝损伤
褪黑激素调节我们睡眠,尤其是深度睡眠。但它受光照抑制分泌,所以我们白天在昏暗环境容易犯困。
失眠药类型及副作用调理失眠的方向昨天已经分享了,下面主要分享失眠人群会常用的安眠药类型及其副作用:
1、苯二氮卓类催眠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镇静、催眠和抗焦虑药物。有短效、中效、长效三种。
短效品种:咪达唑仑、三唑仑、奥沙西泮等,半衰期为2—10小时,主要用于入睡困难。
中效品种:劳拉西泮、阿普唑仑、艾司唑仑等,半衰期约6—24小时,主要治疗夜间维持睡眠困难、易醒。
长效品种:地西泮、氯硝西泮、氟硝西泮等,半衰期在24小时以上,可用于治疗夜间维持睡眠困难、早醒患者。
苯二氮卓类药物对不同类型的失眠症起到良好治疗作用,但其副作用如口干、乏力、便秘、视力模糊、宿醉作用、药物耐受性、依赖、戒断反应、认识功能损伤等,尤其对老年人群影响更大。
2、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唑吡坦、右佐匹克隆、扎来普隆等,此类药物不影响正常人的正常睡眠生理结构,甚至可以纠正失眠患者的睡眠紊乱,且次日无残留反应,不易产生耐药性和药物成瘾,无反跳性失眠。
唑吡坦的半衰期为1.5—2.4小时,适用于短期治疗入睡困难。最常见副作用是头痛、头晕和嗜睡,进而可导致跌倒,目前未批准长期使用。
右佐匹克隆的半衰期为5—7小时,对于不同入睡困难和夜间睡眠障碍都有效。最常见副作用为味觉不适和头痛。
扎来普隆是一种超短效药物,半衰期为1小时。该药对入睡困难者有效,不适合长期使用。其不良反应与剂量相关,主要为头痛、嗜睡、眩晕。大剂量单次使用可导致语言能力下降、记忆减退。
3、外源性褪黑激素受体激动剂:这点昨天的分享比较详细了。
4、抗抑郁类、抗焦虑类等。迟些在抑郁焦虑的笔记里详细分享。
对于失眠,下下策为用副作用如此大的药物控制,下策为放任自流,让病情日渐恶化珍惜身体,吃好睡好,不要辜负来这世界一趟。
PS:封面的手绘图,欢迎留言评价和给建议。
太原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天津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