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工争鸣让ldquo铁军rdq

白癜风病有没有可能传染给其他人 https://yiyuan.120ask.com/clinic/9075/news/10460548

“学而不思等于白学,抓而不紧等于白抓,管而不严等于白管,查而不改等于白查……”8月21日,在芒市委组织部党支部8月份主题党日——打造“云岭铁军”专题研讨会上,常务副部长邵宗华结合学习体悟,直点芒市组工干部当前存在的问题和短板:白学、白抓、白管、白查,字字如槌,让人面红耳热。

敢于直面自己的不足,是学深学透省委组织部和云南日报共同推出“转变干部作风、打造‘云岭铁军’”系列评论员文章的敲门砖,没有这种精神,场面再热闹,没有入脑入心,也是白搭!在接到上级组织部门的通知后,市委组织部党支部书记第一时间组织委员碰头磋商,敲定了围绕“云岭铁军”开展专题讨论为8月份主题党日的相关内容。同时,在芒市好干部群上发布通知,上传系列文章,要求各股室党小组及时组织学习,在党员自主学深学透的基础上,推荐一名见解深刻的同志参与主题活动日的交流碰撞。

“持之以恒地做实才是真正的担当,作为基层的党员干部,是国家执政方针的具体践行者,更应把责任和担当牢牢扛在肩上,心系党和群众,把每件事做实、做接地气……”副部长、市人社局局长雷木嫩在发言中这样说道。

“对于年轻干部而言,就是毫不迟疑地高效落实;不干,不是想着去做,永远不可能有收获……”组工干部何成全这样理解年轻干部主动干事有为不避让。

“百姓谁不爱好官?好官就是心里始终装着老百姓,要求我们真正把事情办到群众心坎儿上…...”结合当前芒市正上下一心推进宜居宜业生态田园城市建设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事业,肖富亮对于“铁军”的理解格外温暖。

“作风就是形象,作风就是效益,作风就是战斗力,作风就是组工干部的生命线……”从事干部监督工作的陈应朝话不离本行,分享了硬朗作风对于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的至关重要性。

学习好、领悟好、践行好“云祖轩”的系列文章精髓,是当前自觉与中央、与省委、与州委、与市委保持高度一致的行动指南。“云岭铁军”系列评论员文章毫不避讳地指向云南部分干部的不担当不肯为、不干事不会为、不谋事不善为的“命门”,唯有与“六不”决裂,方可实现个人成长和进步的“逆袭”!

好了,先锋君借此机会把“云祖轩”6篇文章推给您,省得您找不到原文学深悟透!加油!!

作风就是战斗力

“转变干部作风,打造‘云岭铁军’”系列评论之一

毛泽东同志一句“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道破了中国共产党人创造历史奇迹的奥秘——作风就是战斗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好“一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等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实现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远远大于挑战。哪里的发展没有困难、没有矛盾?有困难和矛盾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的队伍有没有攻坚克难的战斗力。综观我省发展的大局大势,千难万难,只要广大干部有“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信心和斗志都不难。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锲而不舍反“四风”,作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与云南跨越发展的形势任务相比,干部队伍的作风还有一定的差距,一些干部政治站位不高,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够;一些干部不思进取,思想上故步自封、行动上停滞不前;一些干部不接地气,脱离群众,高高在上,对云南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甚了了;一些干部不抓落实,工作浮于表面,得过且过,工作作风严重不实;一些干部不敢担当,遇到困难绕道走,“不能为”“不想为”“不敢为”者不在少数。这些问题都是云南跨越发展的绊脚石,致使一些本来可以推进快一点的工作要么一拖再拖,“冷水泡茶慢慢来”;要么温温吞吞,不冷不热,你急他不急。一些本来应该解决的问题要么相互推诿扯皮,要么上交矛盾,致使小问题拖成大问题,有的不了了之,让干部群众失望。

干部作风是软环境的硬要素,软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硬资源。没有扎实过硬的作风,再好的蓝图也会落空;没有干事创业的激情,再好的机遇也会失之交臂。自强不息的云南各族人民,从来就有敢为人先的勇气,从来就有开放包容的胸怀,从来就有奋发有为的精神。改革开放后,云南打造了“云烟”、旅游文化等支柱产业,培育了“五朵金花”等一批知名品牌,在全国发展的大局中有一席之地。贫穷落后不是云南的固有标签,不发展、不改革就要落伍,大胆试、大胆闯、大胆干,才是我们当代云南人应有的本色!我们一定要秉承云南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以过硬的作风扫除发展的“拦路虎”,破除“中梗阻”,保证政令畅通,战胜诸多困难和挑战,不负中央重托、不负云南各族群众的期待。

优良的作风是保持良好形象、具有强大战斗力的重要法宝。当干部,就要坚持“干”字当头,克服“等、靠、要”的惯性思维和“怕、僵、满、木、私、浮”的懈怠情绪,拿出一股子勇于担当、奋发有为的劲头来,敢于同强的比、向高的攀、与勇的争、跟快的赛,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魄,撸起袖子加油干,做时代的劲草、真金,成为推动跨越发展的中流砥柱。要坚持不懈反“四风”,大力弘扬严实精神,使干部作风进一步严起来、实起来、硬起来,凝聚起团结奋进、攻坚克难的磅礴力量。

抓作风建设贵在“常”“长”两字,必须发扬“钉钉子”精神,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当前,尤其要旗帜鲜明为敢闯敢干者撑腰,大力选拔有思路、有激情、有办法、有信念的干部。要出重拳、用重典,深入整治“庸懒散拖”等不良风气,向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亮剑,以严肃问责倒逼作风转变。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发挥“关键少数”的表率作用,雷厉风行转作风、扑下身子抓落实、殚精竭虑促跨越,披荆斩棘、奋勇前行,带出一支嗷嗷叫的队伍,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从政环境,奋力开创云南跨越发展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

“转变干部作风,打造‘云岭铁军’”系列评论之二

“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习近平总书记在年新年贺词中说的这句话,朴实生动,形象深刻,振奋了全中国,激励了各族干部群众,成为向新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的动人旋律。

“撸起袖子加油干”,实质就是号召弘扬实干精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干”是成功的最大秘诀,是最古老、最“笨”却又最管用、最有效的办法。文山西畴精神“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核心就是“干”,撸起袖子干。靠这个“干”字,西畴人在石漠化地区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在脱贫攻坚路上不断迈出坚实的步子。天上不会掉馅饼,古今中外,没有一项工作不是干出来的,没有一项事业不是靠干成就的。不干,再好的规划也是空中楼阁;不干,再美的蓝图也是废纸一张。

然而我们看到,当前在我省一些领导干部中,有一种突出现象不容忽视,即缺少敢闯敢干加油干的劲头和精神。有的是不思干,看不到自己肩上的职责,所以不谋干事,更谈不上殚精竭虑干工作、抓发展。有的是不愿干,觉得实干太难太累,甚或认为于己好处不大,“不值得”,于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做和尚不撞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有的是不会干,能力欠缺,工作无招,干事无方,发展无策。有的是不敢干,怕担风险,怕干不好出问题、惹麻烦、得罪人,于是缩手缩脚,生怕树叶落下来砸了头。有的是服务意识差,把群众的困难当“皮球”踢来踢去,该负的责不负,该干的事不干。诸如此类的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如何能做好工作,如何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促进跨越发展?

耐人寻味的是,一些不思干、不愿干、不会干、不敢干的人,往往又是搞形式主义的高手。有的谈起规划、思路一套一套,胸脯拍得山响,展板做得花里胡哨,其实像海市蜃楼,“看上去很美”,走近没影儿;有的做表面文章、搞形象工程,不重实绩专做虚功,“门面”“客厅”打扮得漂亮,但撕开“面子”是另一番景象;有的甚至玩数字游戏,弄虚作假,糊弄应付,“翻大饼”、瞎折腾,等等。所有这些,对于工作,对于我们各项事业的发展,都非常有害,不可容忍。

干部干部,顾名思义,就是要“干”;实干、担当是领导干部的天职。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一个不实干、不担当的人,不适合当领导干部。成功缘于实干,祸患始于空谈。选拔任用你当领导干部,是让你干事的,不是让你空谈的,是让你担责的,不是让你享受待遇的。不干事、不担当,选你当干部干什么?履好职、尽好责、当个“循吏”是最基本的要求;干大活、出新出彩、干出水平,做个“能吏”,是事业的需要。一个领导干部有没有实干和担当精神,不仅反映作风、鉴见人品,更考量党性、检验官德。做工作,促发展,推进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离不开苦干实干。

知之非艰,行之维艰。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有付出才会有收获,真动作一定见成效。抓决策落实,促工作推进,事无巨细,方方面面,考验的是执行力,检验的是持久力,呈现的是战斗力。崇尚实干,勇于担当,撸起袖子,一件一件干到底,钉好钉子,一锤一锤接着敲,是我们每一个领导干部应有的作风,应有的实际行动。

职务就是责任

“转变干部作风,打造‘云岭铁军’”系列评论之三

“肩扛千斤谓之责,背负万石谓之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告诫党员干部:“事业任重道远、责任重于泰山”。领导干部的职务不是一种待遇,不是一种享受,也不是一种炫耀,而是一种责任。领导干部职务越高,责任就越大,要求也越高,本事也要越大;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履其职、担其责、成其事,这是天经地义的道理。

时下,一些党员干部不同程度存在着在其位不谋其政、任其职不担其责的问题。有的“混日子”,一杯茶,一张报,一支烟,潇潇洒洒过一天;有的“熬年头”,一年看,二年站,三年等着换,任职数年,对工作一问三不知;有的当“太平官”,推诿扯皮、敷衍塞责,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哲保身、但求无过;有的工作拈轻怕重,岗位挑肥拣瘦,有功劳抢先一步,出了问题上推下卸,明明不作为、不干事、不担当,却还想要位置、握权力、上台阶。更有甚者,借口现在各方面要求严了、“紧箍咒”紧了,于是该抓的事也不抓,该管的事也不管,为自己不担当不作为找借口等等,凡此种种,不仅带坏了队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而且贻误改革、影响发展。

任其职,就要知其责。有一个职位,就有一份责任,岗位不同,职责也不同。作为领导干部,勤勉尽责是基本的职业操守。必须注重学习,不断提升履职尽责的能力和水平,熟知自己的岗位责任,对所任职务需要做些什么,存在什么问题、重点难点在哪里,都要小葱拌豆腐——一清二楚,不能稀里糊涂当“南郭先生”,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对组织而言,应该建立责任清单,理清责任链条,拧紧责任螺丝,把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职责量化细化项目化,把问责的利剑高悬起来,做到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唤醒责任意识,激发担当精神。

任其职,必须担其责。“为官避事平生耻”。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为官一任,要有一种“铁肩担道义”“敢为天下先”的胆识,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事不避难、勇于担责,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要积极主动承担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尤其是急难险重任务,善于预见他人预见不到的情况,善于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在矛盾问题面前迎难而上,在危机困难关头挺身而出,面对歪风邪气坚决斗争。要始终坚持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一致性,在正确领会上级精神的前提下,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任其职,还须揽其责。敢于负责,既体现在认真履职尽责上,还体现在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上。“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当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打破利益固化藩篱,清除体制机制障碍,难免遭遇风险、出现失误。领导干部既要有敢闯敢干的勇气,也要有直面失误的胸怀,在工作出现失误时,敢于承认,主动承担,不回避、不遮掩、不推诿,及时纠正和改正。必须客观公正评价干部,既看干部的履职经历,更注重看干部的履职表现;既看干部的一贯表现和整个工作情况,又抓住重大关头、关键时刻考察识别干部。需要尽快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保护好各级干部敢啃“硬骨头”、敢蹚“地雷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他们在敢负责中创造新业绩,在善负责中展现新作为。

“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不要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面对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领导干部一定要有英雄气概,永远直面问题,迎难而上,始终争当敢抓敢干、敢于负责的改革促进派、创业实干家,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对职务要有敬畏

“转变干部作风,打造‘云岭铁军’”系列评论之四

习近平总书记讲过这样一个典故:春秋时期宋国大夫正考父是几朝元老,但他对自己要求很严,在家庙的鼎上铸下铭训:“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于是,鬻于是,以糊余口。”意思是说,每逢有任命提拔时都越来越谨慎,一次提拔要低着头,再次提拔要曲背,三次提拔要弯腰,连走路都靠墙走。生活中只要有这只鼎煮粥糊口就可以了。这个故事令人感慨不已。

正考父面对任命提拔为什么会越来越谨慎?是源于敬畏。面对职务,想到的是职责和使命,唯恐履职不好,于是职位越高越谦虚谨慎,越诚惶诚恐,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含糊。

说到敬畏职务,老一辈革命家张鼎丞和粟裕也给我们留下一段互让司令员的佳话。年10月,中央准备任命张鼎丞为苏皖军区司令员。张鼎丞提议由粟裕担任司令员,自己改任副职,获中央同意。粟裕得知,即向华中局建议由张鼎丞任司令员,自己为副。未见采纳,便直接发电报给中央,坚决请求重新任命。他在电报里恳切地说:“以职之能力,实不能负此重任。鼎丞同志不论在才德资各方面,均远较职为高超……”在职务面前,老一辈革命家们考虑的不是个人的进退得失,而是工作大局,是事业。他们的胸怀和高风亮节,他们对职务的敬畏,使我们肃然起敬!

然而,如今在一些领导干部中,可看到另一些现象:有的当上领导便觉得长本事了,头越抬越高,架子越摆越大,趾高气扬,不可一世;有的没有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工作上,而是使尽浑身解数攀领导、拉关系,“谋人不谋事”;有的当了科级望处级,当了处级望厅级;有的职务到了手,还嫌岗位不重要,一心想“进步”,就是不干事。如此对职位只有欲望、没有敬畏,只想获取,不想付出,是极其危险的。

职务是什么?为什么要敬畏?

有敬畏才会有忠诚。选拔你担任领导职务,是党和人民的信任和嘱托。拿着纳税人的钱,占据着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岗位,你就必须有担当。无功就是过、平庸就是错,失职渎职、丧失机遇就是对人民的犯罪。所以必须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在工作中勇于担当、锐意进取,在做人上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对职务没有庄严感、使命感、责任感,就是对组织、对人民没有敬畏之心,甚至把职务当作自己应得的荣誉或好处,半点忠诚也没有。而不忠诚的人是最靠不住的,不可能做到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有敬畏才会履行好职责。职务就是责任和担子,有职必有责,有职必尽责。对职务没有敬畏,视若儿戏,就不可能殚精竭虑投入工作,不可能有舍我其谁的担当,不可能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服务人民群众、抓脱贫攻坚、谋跨越发展。这样的干部,只会误事,甚至坏事。

有敬畏才会严于律己。职务意味着掌握或大或小的权力,有了职务更要从严要求自己,更要敬畏法纪,敬畏权力,敬畏人民群众。没有敬畏,凡事自我感觉良好,游离组织,脱离群众,胡乱作为,那不仅不能履行好职责,甚至会出事。一些领导干部栽跟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职务没有敬畏。

职务绝不是享受,绝不是荣誉;职务是神圣的,践行党的宗旨,忠于职守,各尽其能,是每个党员干部的本分。对职务没有敬畏的人,不合适当领导干部,也当不好领导干部。

领导岗位不是休息场所

转变干部作风,打造‘云岭铁军’”系列评论之五

“干革命要干到脚直眼闭”,杨善洲同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用全部的生命和心血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入党誓言。他是一座不朽的丰碑,是一面明净的镜子。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杨善洲同志是云岭大地成长起来的党的优秀干部,他的事迹感人至深,值得我们好好学习。遗憾的是,我们有的领导干部不要说是把革命“干到脚直眼闭”,就是在其位期间也不谋其政,甚至把领导岗位当成了休息享受的场所。嘴上常挂着“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也有疲劳,该享受的时候不能落”;“多干多错、少干少错,政绩可以不要,待遇一分不能少”;“我们不是偷懒,而是想休息”,等等。诸如此类,足以说明有的干部的人生信条是只要不贪不占、保住位子、保住待遇、日子安逸就行,至于干了多少工作都不重要,群众满不满意也无所谓。老百姓对此深恶痛绝,骂这样的干部是把着位子、握着“章子”、领着票子、混着日子,还成天想着“帽子”的“官油子”。这些现象,表面上看是官僚主义、享乐主义歪风死灰复燃,实质是“官本位”的私心杂念在作怪,折射出理想信念的滑坡、责任意识的缺失、艰苦奋斗精神的淡忘。这样的干部忘记了初心,背离了宗旨,与领导干部的身份格格不入,与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场背道而驰。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人生苦短,难过百年,而担任领导职务的时间则更为有限,因而只有倍加珍惜,才能不辱使命。做官有止境,干事无止境。多年来,我们党探索建立了一套科学的干部政策和制度安排,到龄办理退休并提供必要的待遇保障,让干部安享晚年,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和组织对干部的关爱。退休卸任,游山玩水,遛鸟垂钓,含饴弄孙,天经地义。但应当明白,领导岗位不是一种待遇、一种享受,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在位的时候必须爱岗敬业、只争朝夕,埋头苦干、艰苦奋斗,做到在位一分钟、奋斗六十秒。不作为、慢作为,尸位素餐,是对担任的职务的亵渎,是对自己初心的背叛,说到底这也是一种腐败。“不伸手、不贪腐、什么都不干”是一种典型的官场犬儒主义,不可用来糊弄组织、糊弄人民。

如要“为官”,就得先正“官念”,以担当为荣,以避事为耻。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有的干部感叹“为官不易”,这纯属一个伪命题,必须坚决澄清。为官本来就应当不易。古人说:“做官都是苦事,为官原是苦人。官职高一步,责任便大一步,忧勤便增一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老百姓的舒服度就好一点、满意度就高一点,对我们的感觉就好一点。”干部的本质是服务,领导的本分是负责,当干部就应当不容易,就得永远在状态,现实中就没有既“好当”又“好玩”的“官”。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在新的形势下,群众期盼更高、从政标准更严、肩上担子更重了。

各级党组织既要加强教育引导,使各级领导干部牢记党的宗旨,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公私观、苦乐观,自觉知责、履责、尽责;又要通过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考核评价,高悬问责利剑,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打掉一些干部“平平安安占位子、舒舒服服混日子”的幻想,真正让“不流热汗”者“淌冷汗”,让玩忽职守者丢位子,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决不允许“占着茅坑不拉屎”的现象存在。还要时刻警醒各级领导干部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用心用情用力,扎扎实实地履好职尽好责,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组织、无愧于群众、也无愧于自己的业绩。

干实事见实效才是真功夫

“转变干部作风,打造‘云岭铁军’”系列评论之六

如何检验一个领导班子或领导干部的作风和能力?最重要的一条,就看是否干实事见实效。没有实绩的干部不是好干部。

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不兴伪事兴务实》中,引用了“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的古训,并指出:“为政之道,贵在实干。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才能真正干出有益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实事,真正建立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实绩。”我们转变干部作风,打造“云岭铁军”,就是要不兴伪事兴务实,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崇尚实干、务求实效。

干实事、求实效与只清谈、不务实,结果究竟有多大差别?有一个故事能说明这个问题。说的是有两对住隔壁的夫妻,一对聪明健谈身体强壮,另一对则老实木讷且女主人脚有残疾。聪明夫妻每天凌晨醒来就高谈阔论,从当天该干什么农活,到当前市场上啥东西走俏,都要热烈讨论。老实夫妻一开始对隔壁打搅自己美梦的做法很反感,但后来发现,隔壁的谈论不仅为自己提供了很多信息,还可以当作是对自己每天工作的安排。于是隔壁夫妇说今天该育秧,他们就一早下田;说今天可以采木耳、蘑菇,他们就赶紧上山;说最近养猪会赚钱,他们就赶紧买仔猪养;说种核桃将来收入稳定,他们就种核桃。而那对聪明夫妻却往往是说完了就接着睡,日上三竿还不起床,很少把计划付诸行动。结果老实夫妻建起了新房,种了一些核桃、橙子,养了一群猪羊,收入逐年增多,脱了贫。而聪明夫妻家的生活状况却一直没多大改观。

天上不会掉馅饼,干实事、求实效是成功的最大秘诀。为什么一些地方工作推动有力,发展步伐坚实,而有的地方工作总推不开,发展步子迈不出去?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干部的精气神不足、求真务实不够、真抓实干不够。有的干部热衷于喊口号,搞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而不认真抓落实;有的干部乐于不断推出所谓的新思路新举措,哗众取宠,却没把功夫花在落实上;有的干部重显绩不重潜绩,乐做吹糠见米、短期显效的事,不愿做见效慢、显效持久的事情,甚至为了快出政绩不惜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很显然,这不仅对工作、发展无益,而且十分有害。

当然,干实事、求实效不容易,需要付出心血和汗水,不像坐而论道作表面文章那样轻松简单。然而,干实事、见实效才是真功夫,是我们需要的作风和能力;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做伪事虚功,算什么本事?作风不实和低能、无能的表现而已!

据说,蜗牛是极少数能到达埃及金字塔顶峰的动物之一。这非常弱小、行动极为迟缓的小生灵能创造这一奇迹,靠的完全是坚韧不拔的实干。一只只小蜜蜂酿出一箱箱香甜的蜜,靠的也是实干。世界上的奇迹都是在实干中创造的,成功都是靠实干取得的。说一千,道一万,关键在落实。当前,我们正处于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推进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大兴务实之风,以干实事、见实效的真功夫,言必有用,术必有典,名必有实,事必有功,奋力谱写中国梦的云南篇章。

文图/芒市委组织部何成全

栏目责任编辑/何成全林伟

栏目总编辑/芒市委组织部邵宗华

芒市先锋MANGSHIXIANFENG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gxiaoa.com/mxhy/78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