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斑病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郑伟达教授治疗新冠肺炎十方解析
(连载二)
打赢防疫战,伟达在行动
人参败毒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最早。喻昌推此方为治疫第一方,《医门法律》所载的活人败毒散,其组成、用量同《活人》败毒散,喻氏言:“人感三气两病,病而死,其气互传,乃至十百千万,传为疫矣。倘病者日服此药二三剂,所受疫邪,不复留于胸中,讵不快哉!方中所用皆辛平,更以人参大力者,负荷其正,驱逐其邪,所以活人耳千万亿。”并说:“昌鄙见三气门中,推此方为第一;以其功之著也。”郑伟达教授作为新中国中医奠基人吕炳奎先生关门弟子、著名中医药肿瘤专家,在40多年的临床工作中,积累了极为丰富的宝贵经验,学验具丰,见解独到,师古不泥古;故在临床上运用前人方剂时,按照辨证论治的原则,结合具体情况,对前人的方剂进行加减化裁而灵活应用,现解析之新冠肺炎2号方(人参败毒散加减)就是突出的代表之一。
处方:党参30g,荆芥10g,防风10g,茯苓15g,枳壳10g,桔梗10g,柴胡10g,羌活10g,独活10g,川芎10g,前胡10g,甘草6g
功能:益气扶正,解表败毒,宣肺祛疫。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症见恶寒发热,头痛项强,鼻塞声重,肢体酸痛,胸膈痞闷,咳嗽有痰等。
方解:郑伟达新冠肺炎2号方(人参败毒散加减)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伤寒》,组方:柴胡、甘草、桔梗、人参、川芎、茯苓、枳壳、前胡、羌活、独活。上十味,各三十两,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生姜、薄荷各少许,同煎七分,去滓,不拘时候,寒多则热服,热多则温服。其原文谓:“治伤寒时气,头痛项强,壮热恶寒,身体烦疼,及寒壅咳嗽,鼻塞声重,风痰头痛,呕哕寒热,并皆治之。”明·汪机《外科理例》(撰于年)载有荆防败毒散,即人参败毒散加荆芥、防风。治疮疡时毒,肿痛发热,左手脉证浮数等。明·张时彻《摄生众妙方》(刊于年)亦载有荆防败毒散,即人参败毒散去人参,加荆芥、防风。治疗疮肿初起,红肿疼痛,恶寒发热,无汗不渴等证。后世所用的荆防败毒散多遵《摄生众妙方》而不用人参。今源引《疑难杂病中医治验录》中人参败毒散合荆防败毒散共凑益气解毒之功、增强人体免疫力。
一、方证理论源流:
人参败毒散一名败毒散,又见于宋·朱肱《类证活人书·卷十七》治伤风、瘟疫、风湿,头目昏眩,四肢痛,憎寒壮热,项强,目睛疼,寻常风眩、拘踡、风痰,皆服,神效。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诸方》治伤风、瘟疫、风湿,头目昏暗,四肢作痛,憎寒壮热,项强睛疼,或恶寒咳嗽;鼻塞声重。根据《中医大辞典》记载,《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初刊于年以后;年前后陈师文等重新修订。《类证活人书》刊于年。而《小儿药证直诀》成书于年。(《医门法律·三气门方》)喻昌还将此方作为“逆流挽舟”法用于治疗痢疾。如他在痢疾门指出:“昌所为逆挽之法,推重此方,盖借人参之大力,而后能逆挽之耳。”他发现将活人败毒散用于治疗夏秋疫疠方,诸方书莫不收用之。而用治下痢,则未见有人涉及,甚至“遍查方书,从无有一用表法者”。因此,推举该方治疗外邪里陷所致的痢疾,旨在使陷里之邪,还从表出。(《医门法律·痢疾门》)余霖对于熊恁昭《热疫志验》治疫首用败毒散去其爪牙,继用桔梗汤同为舟楫之剂的方法十分推崇。王士雄《温热经纬·方论》第方败毒散方后载:“余师愚曰:此足三阳药也。羌活入太阳而理游风;独活入太阴而理伏邪,兼能除痛;柴胡散热升清,协川芎和血平肝,以治头痛目昏;前胡、枳壳降气行痰,协桔梗、茯苓以泄肺热而除湿消肿;甘草和里;更以薄荷为君,取其清凉,气味皆薄,疏导经络,表散,能除高巅邪热,方名败毒,良有以也。疫证初起,服此先去其爪牙,使邪不盘踞经络,有斑即透,较升、葛、荆、防,发表多多矣。”由此可见,余霖虽然自制清瘟败毒饮一方治疫,但却极力推举败毒散为去其疫邪爪牙的第一方,王士雄认为这是喻昌“论疫,推服此方为第一,极言其功效之神,后入从而和之”的结果。(《温热经纬·方论》)吴瑭《温病条辨·中焦篇》湿温第88条亦仿喻昌的经验,以活人败毒散治疗“暑湿风寒杂感,寒热迭作,表证正盛,里证复急,腹不和而滞下”的痢疾。综上所述,人参败毒散方及其加减方曾被历代医家作为治疗伤寒瘟疫病的重要方剂而广为应用,因此我们也将之作为温病方进行介绍。
一、方证特点及其杂病应用机理:
人参败毒散以羌活、独活疏风胜湿,升散一身内外所伏郁之风邪,并兼以除湿。柴胡苦辛寒,既和解少阳,助羌、独祛邪疏散,又能理气疏肝解郁,调畅气机。薄荷辛凉,合羌、独、柴可以疏散风邪,助柴胡可以疏解肝郁。川芎辛温,行血活血、祛风止痛,助羌、独则祛风,合柴胡可解血郁。枳壳苦辛微寒,破气消积,化痰除痞;桔梗苦辛平,开宣肺气,祛痰排脓;前胡苦辛微寒,降气祛痰、宣散风热,这三味药有升有降,化痰开痞而畅达气机。茯苓健脾渗湿,人参、甘草补气扶正;生姜辛温,发汗解表、和胃止呕。方中羌活、独活、生姜、柴胡、薄荷配合,有较强的疏风散表郁、开发腠理的作用;羌活、独活、茯苓配合,能祛湿利浊;桔梗、前胡善于开肺化痰;柴胡、薄荷、川芎、枳壳配合,既有四逆散意,可以疏肝理气解郁,又有越鞠丸意,可发越气郁、湿郁、痰郁、血郁、热郁等诸郁;茯苓、人参、甘草三药,有四君子汤意,能够健脾益气。全方除解表作用外,具有疏风透邪,发越气、血、湿、痰诸郁,调和肝脾,以及通过风药达到疏畅气血、排散体内诸毒等重要作用,故可以广泛地应用于风夹湿、痰、瘀、热之毒郁伏体内而导致的诸多杂病。方剂学多将败毒散作为扶正解表剂,认为其功效在于发汗解表,散风祛湿,主要用于虚人感受风寒湿邪的感冒。从方剂的药物组成以方测证地解释方的功效主治,往往难以揭示方的深层含义与特殊功效,而从临床应用,特别是一方多用的实践经验来理解方的功效,则更容易把握方的本质。《医宗金鉴》载:“时毒,谓受四时不正之气,或肿两腮两颐,或咽喉肿痛,以本方减人参,加牛蒡、连翘治之。时疹,谓初病即有之疫;血风,谓遍身瘙痒之疹,俱以本方减人参,加荆芥、防风治之,名荆防败毒散。表热无汗,噤口痢疾,以本方加仓米治之,名仓廪散。温病、热病热甚,俱加黄连、黄芩。胃实便硬,俱加芒硝、大黄。”(《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汪昂《医方集解》载:“本方除人参,名败毒散;治同(人参败毒散)。有风热,加荆芥、防风,名荆防败毒散,亦治肠风下血清鲜。本方去人参,加连翘、银花,名连翘败毒散,治疮毒。除人参,加黄芩等,名败毒散加黄芩汤,治温病不恶风寒而渴。除人参,加大黄、芒硝,名硝黄败毒散,消热毒壅积。败毒散合消风散,名消风败毒散,治风毒瘾疹,及风水、皮水在表,宜从汗解考。本方加陈仓温米,名仓廪散,治噤口痢。”(《医方集解发表之剂》)可见本方可以治疗时毒、时疼、血风、噤口痢、肠风下血清鲜、疮毒、热毒壅积、风毒瘾疹、风水、皮水等病证。如此广泛的治疗作用,无论如何也是难以用辛温扶正解表的功效解释清楚。从临床实际考察,本方的功效是疏风、理气、和血、散郁、败毒,并以疏风为主要功效。
三、辨证要点:
恶风,肢体沉重,肿胀,皮肤痒,孔窍发痒或分泌物增多,小便淋浊,苔薄白腻;杂病风毒夹湿内都,见风痒,皮肤发疹,疖肿,下利,水肿,竭血,尿浊等,或风毒夹湿、夹痰、夹疲、夹气郁内伏而见有此方证者,可用本方化裁治疗。组方包含五个方面:一是荆芥、防风、羌活、独活、薄荷疏散风毒对应的风毒证,如恶风、皮肤痒、鼻塞:目痒流泪;二是茯苓合羌、独、荆、防祛风胜湿利浊对应的湿毒证,如水肿、尿浊、白带、阴痒、下利、睾丸潮湿等;三是川芎合羌、独、荆、防活血疏风对应的血分瘀毒湿证,如皮肤红疹、疖肿、疮荡、下利脓血等;四是柴胡合薄荷、枳壳、桔梗、川芎疏肝理气散郁对应的气机郁滞证,如胸胁闷胀、四肢沉重、烦闷不适等;五是前胡、桔梗、枳壳理气化痰对应的痰郁证,如咳嗽、咯痰、眩晕等。
结语:中医并非‘慢郎中’,它不仅治慢病,且在许多危急重疾病的救治上起到很重要的治疗作用,特别针对时疫新冠肺炎起效的原因绝对不仅仅是抑制病毒,可能在阻断病毒感染、调节免疫反应、截断炎症风暴、促进机体修复等多个环节发挥作用。我师郑伟达教授幼承家学,又师承名师,从医40多年,深得中医辨证论治之真谛,尊经不泥古,尚经方,时方而创新,励行实践,注重实用。临床治疗方面,诊断确切。立法严谨,以法统方,喜用合方,方中有方,方外有方,方方相扣,处方用药,灵活稳当,尤其擅于运用经方,不拘时方,验方均广为采用。其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独具一格,疗效优异,治愈癌症和疑难病不计其数。
备注:编者:郑伟鸿郑东海熊江参阅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疑难杂病中医治验录》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