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温下
寒下剂比较好理解,温下剂要复杂一些。温下剂应对的也是实证,但非实热,而是实寒,而往往这个实寒又是由于素体阳虚所导致的。
大黄附子汤:大黄、炮附子、细辛
简介:《金匮要略》的经方,温里散寒、通便止痛。寒性便秘常用方,症状为腹痛便秘、手足厥冷、苔白腻,脉弦紧。
1)巧记法:略
2)汤头歌诀:略
3)方解记忆法:
附子为君,温里散寒助阳;细辛走窜既可辅助温里散寒,又可镇痛;大黄通便、荡涤肠胃;附子与细辛相配是仲景方中治疗寒邪伏于阴分的常用组合,所以,大黄附子汤的结构可以与麻黄附子细辛汤做类比,二者皆用于素体虚寒又有实寒症之人,只不过一个病在里,一个在表;也都是用细辛配合附子去散寒邪,温煦里气,不同在于后者用麻黄开汗孔以解风寒表实;而本方在附子与细辛的部分与之相似,只是目标为泻里实,故用大黄通便;另外,方中附子用量极大,其目的是既要温里寒又要去寒凝,还要制约大黄的寒性。
温脾汤:大黄(后下)、附子、干姜、人参、甘草、当归、芒硝
简介:出自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它在大黄附子汤的基础上更强调了补益,更适合平素脾肾阳虚、气血不足的寒性便秘者。
1)巧记法:
付大人炒肝(附子、大黄、人参、甘草、干姜)
2)汤头歌诀:
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3)方解记忆法:
该方也用附子配大黄,搭起温下的大框架;然后,用芒硝助大黄泻下;而干姜、甘草与附子组成一个四逆汤的结构,同温脾肾之阳;人参、当归,二者一个在气一个在血,益气养血,使得全方温补与攻下并施。该方有两个版本,还有一个版本仅有五味药,即去掉了当归与芒硝(如巧记法所示),临证可以自己根据情况加减化裁。
今天讲到这里,本文章原创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