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芒硝 >> 芒硝含义 >> 第四章寒热

第四章寒热

白癜风初期治疗费用 https://m-mip.39.net/nk/mipso_5582403.html

??一、寒证

指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导致机体机能活动受抑制而表现出具有“冷、凉”症状特点的证。

由于阴盛或阳虚都可表现为寒证,故寒证又有实寒证与虚寒证之分。

??症见:恶寒(或畏寒)喜暖,肢冷蜷卧,冷痛喜温,口淡不渴,痰、涕、涎液清稀,小便清长,大便溏薄,面色白,舌质色淡,苔白而润,脉紧或迟等。

恶寒:加了衣服或多盖被子,依然觉得冷,多见于阴盛。

畏寒:多穿衣服或多盖被子,就觉得暖和了。多见于阳虚,阳虚证比较虚弱的症状。

??原因:因感受寒邪,或过服生冷寒凉所致,起病急骤,多为实寒证;因内伤久病,阳气虚弱而阴寒偏胜者,多为虚寒证;寒邪袭于表者,多为表寒证;寒邪客于脏腑,或因阳虚阴盛所致者多为里寒证。

由于寒邪郁滞,阳气被郁或阳气虚弱,阴寒内盛,形体失温,故见恶寒(或畏寒)、喜暖、肢冷蜷卧、冷痛喜温等症;寒不消水,津液未伤,故口淡不渴,痰、涎、涕、尿等分泌物、排泄物澄澈清冷,苔白而润;外寒阻遏阳气或阳气不足,气血不能运行于面,则见面色白,舌质色淡;寒邪束遏阳气则脉紧,阳虚则推动缓慢则脉迟。

??寒在表最常见的例子:风寒感冒。

风寒感冒就是风邪载着寒邪侵入了我们的体表。这时候身体出于本能,关闭了所有的毛孔以防止更多的寒气侵入。但那些已经进来的寒邪,就被关在了体表,出不去了因此我们会有恶寒怕冷的症状。

治疗原则:解表散寒。

分析:肺主皮毛,中医里散寒的药都是宣肺的,即帮助肺恢复宣散的功能。中医治疗感冒,它的目标在于驱邪,而不是用药遏制流鼻涕、打喷嚏、发烧等症状。

常用药举例:风寒感冒颗粒,感冒疏风片,感冒清热颗粒等。用药一定要及时,因为病邪在体表的时间非常短,很快就往半表半里走了,会出现半表半里证或里证,那时再单纯用散表寒的药效果就不是很好了。

??寒在里就很多情况:寒在脏腑,寒在经络,寒凝血瘀

脾胃有寒症状:胃寒肠鸣,恶心呕吐,心腹冷痛,怕冷喜热。

脾胃有寒会导致胃不受纳,它就会恶心呕吐,脾不运化,就会腹泻,脾胃的小轮升降失职,小轮不转了,就会胃寒肠鸣。胃寒特征:心腹冷,胃冷胃痛,用热水袋捂一捂就舒服些。

治疗方法:

1.坚持艾灸——中脘、神阙、足三里

2.中成药推荐——附子理中丸,温胃舒颗粒。

附子理中丸: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

适用症: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分析:干姜大辛大热,温脾暖胃,助阳祛寒;白术健脾燥湿;党参益气健脾;附子大补肾阳,有干姜助附子更热;炙甘草调和诸药。

温胃舒颗粒:党参、附子(制)、黄芪(炙)、肉桂、山药、肉苁蓉(制)、白术(炒)、乌梅、砂仁、陈皮、补骨脂。

适用症:温胃止痛。用于慢性胃炎,胃脘凉痛,饮食生冷,受寒痛甚。

分析:补骨脂补肾壮阳、补脾健胃(补气温阳);肉苁蓉味甘性温,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道。

??二、热证

指感受热邪,或脏腑阳气亢盛,或阴虚阳亢,导致机体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具有“温、热”症状特点的证。

由于阳盛或阴虚都可表现为热证,故热证有实热证、虚热证之分。

症见:发热,恶热喜冷,口渴欲饮,面赤,烦躁不宁,鼻涕黄稠,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苔黄燥,脉数等。

原因:因外感火热阳邪,或过服辛辣温热之品,或寒邪郁里化热,或七情过激,五志化火等导致体内阳热过盛所致,病势急骤,形体壮实者,多为实热证;因内伤久病,阴液耗损而阳气偏亢者,多为虚热证;风热之邪袭于表者,多为表热证;热邪盛于脏腑,或因阴虚阳亢所致者,多为里热证。

由于阳热偏盛,津液被耗,或因阴液亏虚而阳气偏亢,故见发热、恶热、面赤、心烦不宁、舌红、苔黄、脉数等一派热象;热伤阴津,故见口渴欲饮、鼻涕黄稠、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少津等症。

??热在表最常见的例子:风寒或风热感冒后导致的发烧和头痛。

风寒感冒:毛孔被关闭后,身体的热散不出去,正气又和邪气相搏,气血津液全部涌到体表,自然体温升高,出现高热。

风热感冒:本身进来的就是热邪,热邪会升高体温,也会耗损津液,再加上气血津液涌到体表,正邪相争,因此出现高热。风热感冒易出现高热。

此时能不能用退烧药?不能。

治疗发烧最好的办法—清热解表。

由于已经出现了发烧的症状,可以在散寒或散热基础上,加一些清肺热的药,比如生石膏、知母等。生石膏米汤治疗风寒或风热感冒,只要是实热都可,加知母后,清肺热的力度更大。

邪气的去路就是它的来路,从哪里来就从哪里走。邪气被赶走,郁热被清除,自然会退烧,而且不会复烧。

推荐两款中成药治疗风寒和风热感冒后引起的发热,头痛。

防风通圣丸:麻黄、荆芥穗、防风、薄荷大黄、芒硝、滑石、栀子、石膏、黄芩、连翘、桔梗、当归、白芍、川芎、白术(炒)、甘草。

功效:解表通里,清热解毒。

主治:外寒内热,表里俱实证。症见:恶寒壮热,头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瘰疬初起,风疹湿疮。

黄连上清丸:黄连、栀子(姜制)、连翘、蔓荆子(炒)、防风、荆芥穗、白芷、黄芩、菊花、薄荷、酒大黄、黄柏(酒炒)、桔梗、川芎、石膏、旋覆花、甘草。

功效:清热通便,散风止痛(也就是疏散风热,解表)。

主治:上焦内热证,症见头晕脑胀,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咽喉红肿,耳痛耳鸣,暴发火眼,大便干燥,小便黄赤。

这两种药里,既有解表散寒的药。又有疏散风热的药,同时还有清里热的药:生石膏,滑石,芒硝,大黄,栀子,黄芩;大黄,黄柏,石膏。

感冒出现热证是这两个药是首选,使用时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一是脉,重按下去有,而且跳得很快。

二是发烧时,成人按照说明书剂量的1.5倍到2倍用药(小儿酌减,一般3-6岁为说明书的一半。

三是发烧时,每4小时给药一次,以保证药力持续。

三岁以下小儿用药怎么选?就拿这两个药的组方去对,对个八九不离十或一半以上,看一下功效,买中成药主要是看功效。只要既有清热,又有解表就可以用,再结合症状。小朋友尽量用小朋友的药,主要是为了好喂。其实中药不分男女老少,小朋友的药,大人也可以用。

??至于热在里,和寒在里一样,也有热在脏腑,热在经络,热在血分,情况要比热在表复杂的多,都需要结合身体的整体情况辨证论治。这些在后面都会讲到。

不管是寒证还是热证,是没办法用几句话辨出来的,一定要结合舌脉,虚实,这些讲到十问,虚实时,都会结合寒热继续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gxiaoa.com/mxhy/106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