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病毒、关爱健康;
防治肺炎,我们与您同在!
一、冬季为什么易发流感等呼吸道疾病?
冬季冷空气来袭,天气时暖时凉,忽冷忽热的天气很容易感冒,加之室内空气流通性不好,病毒传播快容易引起流感等呼吸道疾病大爆发。
二、冠状病毒从哪里来?
冠状病毒主要感染家畜(牛、猪等)、家禽(鸡、鸭等)、宠物(猫、狗等)、野生动物(蝙蝠、骆驼等)。这次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基因序列与SARS冠状病毒接近,而SARS冠状病毒已经证实起源于野生动物(蝙蝠)携带的冠状病毒,因此,新型冠状病毒也是来源于野生动物。
三、如何有效杀灭病毒?
冠状病毒对热敏感,保持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医用酒精)、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杀灭病毒。
四、冬春流感、新冠肺炎最佳预防措施
(一)生活起居预防
1.“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应注意增减衣物,尽量避免人群聚集。
2.“食饮有节”,饮食有规律,合理膳食,忌食辛辣。
3.“起居有常”,作息有规律,睡眠充足,劳逸结合。
4.“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调节情志,乐观开朗,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克服对流感,尤其是对新冠肺炎的恐惧心理。
(二)饮食预防
在日常生活中,应清淡饮食,多饮水,也可选择一些对预防流感有辅助作用的药膳或药饮。
1、二白汤:葱白15克、白萝卜30克、香菜3克。加水适量,煮沸热饮。
2、姜枣苏叶饮:苏叶3克、生姜3克、大枣3个。生姜切丝,大枣切开去核,与苏叶共装入茶杯内,冲入沸水—ml,加盖浸泡5-10分钟趁热饮用。
3、桑叶菊花水:桑叶3克、菊花3克、芦根10克。沸水浸泡代茶频频饮服。
4、薄荷梨粥:薄荷3克,带皮鸭梨一个(削皮),大枣6枚(切开去核),加水适量,煎汤过滤。用小米或大米50克煮粥,粥熟后加入薄荷梨汤,再煮沸即可食用,供平时容易“上火”人群食用。
另外,荸荠、百合、梨等具有清热生津的作用,可以适当食用。
(三)中药预防
中医药作为传统医学,在防治瘟疫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流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均属于中医温病范畴,中医药的早期应用,有助于提高救治能力,减小疾病的传播。
1、普通人群预防方:
药物组成:黄芪10g、炒白术10g、防风6g、太子参12g、麦冬10g、连翘10g、金银花15g、薏苡仁12g、茯苓9g、苏叶6g、炙甘草3g。
功用:益气养阴,扶正固表
适用人群:普通人群。
2、特殊人群:
(1)孕妇预防方:
药物组成:白术9g、黄芩6g、紫苏叶3g、金银花6g、山药18g、陈皮6g。
功用:养阴清热,理气安胎,扶正固表
适用人群:怀孕的妇女。
(2)儿童预防方:
药物组成:金银花6g、蒲公英3g、生黄芪6g、陈皮3g、麦冬6g、炒牛蒡子3g、生甘草1.5g。
功效:清热解毒,益气固表
适应人群:少年儿童。
(3)老年人预防方:
药物组成:党参10g、茯苓15g、陈皮9g、炒白术9g、黄芪12g、防风6g、百合6g。
功效:益气健脾,养阴润肺
适用人群:无基础疾病的老年人。
3、基础疾病者预防方:
(1)糖尿病者:
药物组成:金银花12g、沙参10g、麦门冬15g、黄连3g、芦根15g、生薏苡仁15g。
功效:清热生津,滋阴固表
适用人群:患有糖尿病或血糖偏高者预防。
(2)高血压者:
药物组成:菊花15g、桑叶9g、钩藤12g、白芍9g、枸杞子10g、茯苓9g。
功效:清热养阴,平肝固表
适用人群: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病或血压偏高者预防。
(3)冠心病者:
药物组成:党参12g、麦冬9g、五味子3g、丹参9g、金银花12g。
功效:益气养阴,清热固表
适用人群:患有冠心病等心脑血管慢性疾病者预防。
(4)慢性呼吸疾病者:
药物组成:金银花9g、生黄芪12g、炒白术12g、陈皮12g防风9g、生甘草6g。
功效:益气健脾,清热固表
适用人群: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处于缓解期的患者预防。
4、密切接触者及医务人员预防方:
药物组成:黄芪10g、党参12g、炒白术10g、防风6g、太子参12g、麦冬10g、连翘10g、金银花15g、苏叶6g、藿香6g、炙甘草3g。
功效:益气养阴,扶正固表
适应人群:密切接触者及医务人员。
中成药:玉屏风散(丸)、贞芪扶正丸(胶囊)。
5、煎煮及服用方法
(1)煎煮方法
取中药处方一剂入砂锅,清水浸泡30分钟,武火(大火)烧开改文火(小火)煎煮10分钟,同法再煎一遍,两次共煎出药汁兑一起,共约毫升(儿童处方50-毫升)。
(2)服用方法
中药一剂分2-3次于三餐后1小时温服。每日一剂,连服5剂为宜。
6、服药注意事项
(一)应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
(二)服用期间忌生冷、辛辣、牛羊肉及海鲜发物等;有不适感觉者,应立即停止服药并及时咨询医师。
(三)对上述药物有过敏史者禁用,过敏体质慎用。
(四)上述儿童药物剂量以3~5岁儿童为宜。其他年龄儿童酌情增减。
(五)服药困难者,可以酌情加用糖或蜂蜜调味。
7、中医外治法
(1)冰敷疗法。高热病人,可将冰袋敷于病人的前额、颈部、腋下及腹股沟等部位。
(2)酒浴疗法。酒精擦浴,适用于高热患者,儿童慎用。
(3)敷贴疗法。生大黄粉、炒吴茱萸粉醋调,大椎、风门、肺俞等穴位。
(4)灸法。神阙穴隔盐灸,回阳固脱,用于元气虚脱的患者。
(5)中药肠道给药疗法。根据病情,选用大黄、芒硝等药物,水煎取液,适宜温度,保留灌肠,儿童可用“麻杏石甘汤”灌肠。
另外,根据中医和民间用药传统,可用具有芳香化浊类中药,制成香囊或香薰,具有除瘴避秽的作用,如石菖蒲、苍术、艾叶、广藿香、佩兰等。
8、其他注意事项
(1)保持手卫生。咳嗽、饭前便后、接触或处理动物排泄物后,要用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
(2)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避免到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众场所和人多集中地方,必要时请佩戴口罩。咳嗽和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或屈肘遮掩口鼻,防止飞沫传播。
(3)医院就诊或陪护就医时,一定要佩戴好合适的口罩。
(4)良好安全饮食习惯,处理生食和熟食的切菜板及刀具要分开,做饭时彻底煮熟肉类和蛋类。
(5)尽量避免在未加防护的情况下接触野生或养殖动物。
(6)密切接触者或从传染病高发地区回来的居民,自行居家隔离14天,每天测量两次体温,如果您或您的家人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及时到就医院就诊。
温馨提示
对中医药常识方面或者在使用中药方面有不明事项,可咨询北宅卫生院中医科。
联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