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市知青岁月第25期段晓光对一棵

破译白癜风 https://m-mip.39.net/pf/mipso_6185625.html

芒市——神奇黎明之城,生态宜居圣地。如花的史实盛开在古老而淳朴的土壤里,请随“史话芒市”一起探索发现那充满希望的火炬冉冉亮起......

芒市有多美,只有生于斯、长于斯和居于斯、业于斯的人深有体会;芒市有多好,曾经在这里挥洒青春热血的芒市知青最想倾诉......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始于20世纪50年代,为响应党中央毛主席的号召,他们带着一腔热血和激情,从祖国四面八方来到芒市插队落户和屯垦戍边,与芒市人民同甘共苦、建设“第二故乡”,为芒市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奠定了坚实基础、结下了深厚友谊,是芒市人民最为宝贵的重要精神财富之一。芒市人民将永远铭记他(她)们、感激他(她)们、祝愿他(她)们。为纪念他(她)们这段珍贵的历史,表达芒市人民的感恩之情,更好地激发全市各族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和永远跟党走的坚强意志,芒市委党史研究室特推出“芒市知青岁月”栏目。本周推出第25期,段晓光:对一棵树的怀念║芒市知青║(潞西县知识青年首届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全体代表合影)

对一棵树的怀念

段晓光

在我心里有一棵难忘的树,那是30多年前我亲手种下的一棵桑树。年的秋天,我作为下乡知青来到潞西县一个叫下景坎的傣族村寨。这里依山傍水,村前屋后遍布大榕树和凤尾竹。那个年代,政治口号层出不穷,而且不断地花样翻新,当年我们就碰上了“扎根农村60年”的号召。实事求是地说,当年的确淳朴,我们喊着“扎根农村60年”的口号,怀抱着同样的思想来到农村的。当年的知青户都派有带队干部。我们户的带队干部是个很革命且又很会出新点子的干部。到农村刚刚安顿下来的第二天,带队干部就召集我们开会,研究如何落实“扎根农村60年”口号的问题。带队干部很有鼓励性地对我们说:“同志们,从昨天来到下景坎的那一刻起,我们的身份就变了。我们再也不是学校的学生了,而是广阔天地里的革命知青了。‘扎根农村60年’是一个鼓舞人心的口号。对于这个口号,我们既要喊在口上,更要想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同时,为了表示我们的决心,还需要有一种表现形式。”说到这儿,带队干部将我们户的知青全部扫视一遍,然后接着说:“用一种什么形式来表现好呢?用栽‘扎根树’的形式比较好。每个人都在我们知青户的院子里栽一棵‘扎根树’,让这棵‘扎根树’见证我们的决心,与我们一起成长。”听带队干部这么一说,我当即就呼应:“好主意!坚决拥护、照办!”这一呼应,既是我作为户长应有的表态,也是我当时的心声。对带队干部当年的这个主意,就是到今天,我也还认为它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傣汉一家人)过了几天,我们户的知青都按带队干部的要求,按着自己的喜好,在院子里栽下了“扎根树”。各人所栽的树互不相同,有的人栽梨树,有的人栽桃树,有的人栽李树,有的人栽橘树……而我栽的是一棵桑树。“扎根树”栽好后的一天,带队干部还专门开了表扬会,对全户的知青进行了表扬。会后,他不解地问我:“别人都种果树,怎么唯独你种一棵桑树?”我说:“我种的也是果树呀,桑树会结桑葚。”“你蒙我呢。”带队干部不信我的话。我只好把真实的想法告诉他:“我作过了解,听说桑树好活,而且我觉得‘桑’字与‘长’谐音,栽桑树寄托了一种长久的意思。”听我这么说后,他笑了起来:“你的说法既有道理,又有意思。”“扎根树”栽下去了,我们每个栽树的人都对自己所栽的树进行了精心培育,施肥、浇水、松土等样样跟上。先前,我们栽的“扎根树”都长得好好的。但一段时间后,不知道什么原因,梨树死了;又一段时间后,桃树也死了;再过一段时间,李子树、橘树以及其他“扎根树”都死了,唯有我栽的桑树还活着……光阴荏苒,当知青的两年时间很快过去了。年,我考上了大学。离开农村时,我栽的桑树已长到锄把儿那么粗、一人多高了。这棵桑树枝条缠绕,绿叶茂密,树冠呈伞形,煞是好看。晴天,常有各种小鸟在树上歌唱,各种鸣虫也会伏于枝间叶面嘶嘶鸣叫。雨天,淅淅沥沥的雨将它浑身上下淋得湿漉漉的,雨水淋透的绿叶苍翠抢眼,无数的水珠在叶片上晃动,那景致十分好看。离开下景坎的当天,我给桑树施足了肥,浇透了水,摘下一片桑叶夹在笔记本中作为纪念。带队干部与我握别,送我一句革命赠言:“祝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接着,他又看着眼前的桑树,感情有些复杂地说:“看来只有你栽了一棵真正的‘扎根树’,才能心安下来。可是,树扎下根了,人却要走了……”从那以后,我好几次回下景坎,看我们的知青院落,看我与之一起劳动和生活的乡亲,每次都不忘看看我栽的“扎根树”。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国家改革开放的推进,每次回去都会听到新的好消息。老队长波岩过拉每次都会这样告诉我:“小段,今年又比前几年好过多啰,有几家还买了汽车呢!”除了说这些外,他也从不会忘了说说我栽的桑树:“你栽的那棵桑树好啰,长得有碗口粗啰。它的品种好,好些人拿它的枝条去扦插,发展成桑园,养起蚕啰。它结的果也好吃,紫嘟嘟的一个个,扎实甜,小人爱吃啰。”真想不到,我今生会与一棵树有缘!它是一棵生命之树,一棵信念之树,一棵淳朴之树,一棵常青之树……(作者原系潞西县法帕乡下景坎村芒市籍知青)

友情提示:

讲好芒市知青故事,表达真挚感恩之情。欢迎当年知青下乡所到乡镇及相关媒体平台,转载发布“芒市知青故事”栏目相关文章,用好芒市知青资源,助推芒市更好发展。转载时请注明转自“史话芒市”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gxiaoa.com/mxcd/79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