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煌经方治疗高血脂

专业治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90501/7107858.html
黄煌,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黄煌教授有丰富的中医临床经验,主要学术思想体现在“方证相应学说”和“经方体质学说”。黄教授认为,方证相应是辩证论治的核心。这里的证包括“病”的证和“人”的证。背景

高血脂症在当今成了时髦病,非常多。大家常听说的三高: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不但发病人数增多,发病年龄还趋于低龄化。甚至有些儿童也戴上了三高的帽子,让人触目惊心。

日本人很少有胖的,因为他们的饮食很少油。而中国人,日常饮食中摄入大量的动物脂肪,大量的植物脂肪。在城市青年中发病率尤高,男性显著高于女性。

高脂血症时间长了,容易导致动脉硬化,冠心病,胰腺炎等。而长期服用降脂药,也会导致肝脏功能损害。

中医学无“高血脂症”这一名称,但对该病出现的眩晕、头胀痛、耳鸣、肢体麻痹、腰膝酸软、胸闷心悸、气短等症状早就认识到了,《内经》谓:“血少黑而浊,散不能射”,黄煌教授运用经方体质学说,辩证结合辨病治疗高血脂症颇具特色。

大柴胡汤

古代治疗宿食病的专方,有止痛、除胀、通便、降逆、清热的功效,适用于以上腹部按之满痛为特征的疾病治疗和实热性体质的调理。

经典配方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半夏半斤,枳实四枚,芍药三两,大黄二两,生姜五两,大枣十二枚。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论》《金贵要略》)

常用剂量

柴胡20g,黄芩10g,制半夏15g,枳壳30g,白芍20g,制大黄10g,干姜5g,红枣20g。

煎服法

以水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30-40分钟,取汤液ml,分2-3次温服。

经典方证

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

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

按之心下满痛者。

体质要求

体格壮实,以中老年较多。上腹部充实饱满,胀痛,进食后更甚、按压轻则为抵抗感或不适,重则上腹部有明显压痛、腹肌紧张;多伴有嗳气、恶心或呕吐、反流、便秘、舌苔厚等。易患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支气管哮喘等。

加减法

烦躁、心下痞者,合三黄泻心汤;脸红、小腹压痛、小腿皮肤干燥、舌暗等瘀血证候者,合桂枝茯苓丸;焦虑、腹满胀气者,和栀子厚朴汤;咽喉异物感者,合半夏厚朴汤;急躁易怒、口干口苦、心悸、失眠,或伴有急性感染者,合黄连解毒汤;哮喘痰稠难咯者,合排脓散;胸痛、痰黄、便秘者,合小陷胸汤。

药理研究

有利胆、排石、保肝、抗炎、解痉、通便、解热、镇静、镇痛、镇吐、降脂、降压等作用。

注意事项

体质虚弱、消瘦、贫血者慎用。

防风通圣散古代的通治方,有表里双解、清热散风的功效,适用于以头昏胸闷、身痒红疹、口苦舌干、涕唾稠黏、小便黄短、大便不通为特征的疾病和表里俱实性体质的调理。

原书配方

防风、连翘、荆芥、麻黄、薄荷、川芎、当归、白芍、白术、山栀、大黄、芒硝各五钱,黄芩、石膏、桔梗各一两,甘草二两,滑石三两。为末,每服二钱,水一大盏,生姜三片,煎至六分,温服。(《宣明论方》)

常用剂量

生麻黄10g,生大黄10g,防风10g,连翘15g,薄荷10g,芒硝5g,山栀10g,黄芩10g,石膏15g,川芎10g,当归10g,白芍10g,白术10g,荆芥10g,桔梗5g,滑石10g,甘草5g,生姜5g

煎服法

以水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30-40分钟,取汤液ml,分3次温服。方中芒硝另外分次冲服。本方也可以原方用量制成丸药,每次5g,每日2次。

原书方证

治风热壅滞,筋脉拘挛,肢体焦萎,头目昏眩,腰脊强痛,耳鸣比赛,口苦舌干,咽嗌不利,胸膈痞闷,咳呕喘满,涕唾稠黏,肠胃燥热,便溺淋闭;或夜卧寝汗,咬牙睡语,筋惕惊悸;或肠胃怫郁,水液不能浸润于周身,而但为小便多出者;或湿热内郁,而时有汗泄出者;或因亡液而成燥淋闭者,或因肠胃燥郁,水液不能宣行于外,反以停湿而滞;或燥湿往来,而时结时泄者;或表之阳中正气与邪热结合,并入于里,阳极似阴而战,烦渴者;或虚气久不已者;或风热走注,疼痛麻痹者;或肾水真阴衰虚,心火邪热暴甚而僵仆

体质要求

体形壮实肥胖,精力旺盛,面色黄黯、黯黑或黯红、有油光,眼结膜易充血,眉毛头发浓密、体毛明显,较少出汗,食量大且以肉食为主,性格开朗或偏急躁,胆量大,腹部充实,易大便秘结,皮肤易生痤疮、毛囊炎,易发生过敏而出红疹、瘙痒,四肢皮肤干燥、粗糙,唇红或黯红,舌红或黯红,脉实有力。青少年易患病态反应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荨麻疹、湿疹、过敏性紫癜,肥胖症等;中老年易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习惯性便秘等疾病;女性则可见月经量稀少或月经有血块,月经多延期,有的甚至闭经,易患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症等。

药理研究

抗过敏、减肥、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压、抗动脉硬化等。

注意事项

孕妇、体质较差、食少便溏者慎用。若需较长时间服用本方,剂量宜减半服用。

桂枝茯苓丸

古代的下死胎方,经典的活血化瘀方,适用于以气上冲、少腹急结、肌肤甲错为特征的疾病。

经典配方

桂枝、茯苓、牡丹、芍药、桃仁各等分。上五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金贵要略》)

常用剂量

桂枝15g,茯苓15g,赤芍15g,丹皮15g,桃仁15g

煎服法

以水ml,煮沸后调文化再煎煮30-40分钟,取汤液ml,分2-3次温服。也可按照传统做成丸,或装胶囊服用。

经典方证

妇人素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

体质要求

体格比较健壮,成年人多,中老年人更多。面色多红或潮红,或暗红,或发青,或面部皮肤粗糙或鼻翼毛细血管扩张,眼圈发黑,唇色暗红,舌质暗紫或暗淡,或舌边紫色或舌底静脉怒张等。皮肤干燥易起鳞屑,特别是下肢皮肤更为明显,或小腿易抽筋,静脉曲张,不能久行,或下肢浮肿或独脚肿,或下肢肌肉有紧绷感,或下肢皮肤色暗,发黑,膝盖以下发凉,易生冻疮,足底龟裂、鸡眼。腹部大体充实,尤其是小腹部。有的患者脐两侧尤以左侧下腹痛、腿疼、痔疮、阑尾炎、盆腔炎、前列腺肥大,容易头痛、失眠、烦躁、发怒、情绪激动,容易头昏、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语言謇涩,容易便秘。

加减法

便秘腹痛,加制大黄;腰腿痛,加怀牛膝;皮肤病者,加薏苡仁;腹痛,加当归、川芎;进食后腹胀嗳气反流、心下按之满痛者,合大柴胡汤;抑郁、失眠,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面色黄、浮肿貌、腹痛、月经不调者,合当归芍药散;腹痛、四肢冷,合四逆散;糖尿病、高血压,合黄芪桂枝五物汤;血管病,合四味健步汤;腰痛、腹痛,合大黄附子细辛汤。

药理研究

具有扩张血管,调整血液循环,促使溶血,降低纤维蛋白浓度,改善红细胞凝集亢进,降低血液粘稠度等作用。对凝固、纤溶及血小板功能有抑制作用。能对抗慢性增生性炎症,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注意事项

体力衰弱,食欲不振,易恶心、腹泻者及孕妇慎用。

五苓散

古代水逆病的专方,经典的通阳利水剂,适用于以口渴、吐水、腹泻、汗出而小便不利为特征的疾病。

经典配方

猪苓十八铢,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伤寒论》《金贵要略》)

常用剂量

猪苓20g,泽泻30g,白术20g,茯苓20g,桂枝15g或肉桂10g。

煎服法

以水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40分钟,取汤液ml,分2-3次温服。也可打成散,每服5g,日2次。

经典方证

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

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

伤寒汗出而渴者。

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

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

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

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

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

体质要求

面色多黄白,或黄暗,一般无油光。体型特征不定,虚胖者或肌肉松软而易浮肿,或实胖者肌肉充实而易腹泻;瘦者易头晕头痛、心动悸,身体困重疲乏。患者容易出现浮肿,以面目虚浮为多见,或晨起肿,或下肢易浮肿,甚者可有器质性疾病发生而出现腹水、胸水。常有渴感而饮水不多,大便不成形。舌质多淡或胖有齿痕。

加减法

低热、淋巴结肿大、胸闷恶心、食欲不振者,合小柴胡汤,名柴苓汤;腹胀、嗳气、咽喉异物感、舌苔厚腻、合半夏厚朴汤;月经不调、腹痛,合当归芍药散;面黄、乏力多汗、多食易饥饿、腹软者,合黄芪桂枝五物汤;精神萎靡、脉沉或肝硬化腹水、肾病水肿者、合真武汤;多汗乏力、易感冒,和玉屏风散;暑天多汗、头痛烦渴、小编涩者,加滑石、寒水石、石膏、甘草,名桂苓甘露饮;头痛、颈项、肩背不适、或血压高、嗜酒者,加葛根;腰腿疼痛、血压高者,加怀牛膝;黄疸或胆红素偏高、出黄汗者,加茵陈;眼病、小便不利,加车前子。

药理研究

具有利尿、保肝、降脂、降压、抑菌等作用。

注意事项

对本方过敏者慎用。本方虽有纠正脱水的作用,但对于严重脱水及伴有严重电解质紊乱者,不能单纯依靠本方,需结合补液等其他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的措施。

泻心汤

经典的止血方,有清热泻火、除痞、通便等功效,适用于以出血、心烦悸、心下痞为特征的疾病。

经典配方

大黄二两,黄连一两,黄芩一两。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现代改用水煎服,日分三次服。(《金贵要略》)

常用剂量

大黄10g,黄连5g,黄芩10g

煎服法

以水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40分钟,取汤液ml,分3次温服。也可用沸水泡服。

经典方证

心气不足,吐血衄血。

心下即痞。

体质要求

体形壮实,面色潮红而有油光,腹部充实有力,头痛头昏,易于鼻衄,或上腹部不适,大便干结或便秘,舌质暗红。体检血压、血脂、血液粘稠度高者。

加减法

上腹部不适疼痛者,合大柴胡汤;烦躁、神昏、舌红苔黄腻,合黄连解毒汤,再加连翘;心下痞、呕吐、肠鸣,合半夏泻心汤;高血压、颈项强痛,合葛根芩连汤;头晕脑胀、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咽喉红肿、耳痛耳鸣、暴发火眼、大便干燥、小便黄赤等,加栀子、连翘、石膏、蔓荆子、防风、荆芥穗、白芷、菊花、薄荷、桔梗、川芎、旋覆花、甘草等,名黄连上清丸。

药理研究

具有止血、通便、降压、镇静、降脂、抗感染等作用。

注意事项

体质虚弱、精神萎靡、消瘦、贫血、脉弱者慎用。妊娠慎用,哺乳期妇女使用次方时,需停止哺乳。本方的不良反应有恶心、腹痛、腹泻、便秘、食欲不振、结膜充血、头晕等。

版权声明: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往期回顾:

中医治得了中国人的癌症,却治不了中国人的愚昧!关庆维把中药讲透了。我听过最好的讲解关庆维

不被理解的中医药1.病人篇关庆维

中医药遭到降维打击倪海厦论癌症:从头到尾我不注重肿瘤在哪里“手机脖”已成全球性疾病!你可能每天都在“谋杀”颈椎…核心稳定性与核心力量训练的区分伤寒论的:辨病、辨证、辨治!(必须掌握的3大部分)肝受损,身体3处会“变黑”,2处会“变臭”,春季养肝,防患于未然!从药房“偷学”来的中风偏瘫方春捂4处,一年病痛全无!捂哪里?捂多久?怎么捂?快来了解一下!男婴被℃洗澡水烫伤!妈妈不顾全家反对做了一件事,医生也点赞!岁老中医的养身箴言,有病无病都看看,很有用运用张锡纯清肾汤加味治疗男科疾病验案4则人类正常体温37℃已成历史:体温普遍降低意味着什么?毁膝、毁腰、毁全身的错误姿势治疗失眠的十大中医验方小儿脾胃病,有这些常用中成药黄芪那么受欢迎,到底有哪些妙用?颈椎病,正在拖垮年轻人“万能”基础方,十个女人九个要为什么中国人最容易“脾虚”?原来有这3大根源!七十六种中药外敷肚脐偏方,非常实用!黄芪十配,治疗疑难病证有殊功长翘二郎腿带来的慢性损伤,该如何康复?国医大师谈:如何调和气血?3月湿气开始大涨,不除后患无穷!学会这招,一分钟去除湿邪!肝一旦堵住,最易得癌症,只需10秒,就能疏通!头颈夹肌和“颈后大包”(富贵包)不得不说的故事!胸椎有病,五脏六腑都将有问题针刀治疗偏头痛——效果你意想不到的好关于PNF拉伸,你需要知道的一切补气养血“三仙汤”,效果杠杠的!百病从肝治:肝脏保健方法汇总(收藏)斜角肌在颈椎病中的重要性傅青主治痰全法读《医学衷中参西录》,谈升陷汤运用的四个境界怎样用好“升陷汤”?那得从张锡纯的“大气学说”说起民间中医癌症治疗的用药心得抗癌第一汤!每周喝2次,不给癌症留机会!赶快学好!性格与疾病的关系!这份病因对照表,你千万别错过~腰椎间盘突出的根,不在于骨头,而在于筋学会看腰椎间盘突出CT和MRI磁共振片子中医脉诊入门知识,带你透彻学习频湖脉学!(推荐收藏)邓铁涛:玉屏风散剂量的秘密中医为开裆裤正名!老祖宗的育儿智慧,藏在开裆裤里27岁小伙找人按摩后身亡!医生呼吁:这个部位不能随便按八段锦的真正功效!(真人动态图解)痛风一个小方子,好喝又有效,再也不“痛”了!今冬流感的中医治疗方案都在这里了!(附效方)蒲辅周食疗防病治病经验大全(涉及五谷杂粮、瓜果蔬菜、畜禽肉蛋、鱼虾贝类、山珍海味、调料饮品等)人体神奇的自愈力,读一遍受益终生!颈肩问题,久治不断根,是这里“寒气”没有化解重磅!“暴力伤医黑名单”真来了!中央28部门联合惩戒筋膜的秘密:手法,针灸,癌症和未来(下集)中医治病的精髓:气机升降与五行几分钟的“推墙操”和“滚背操”,生发阳气、锻炼全身初学中医:最易理解的六腑详解(附:初学脉诊之真诠)祛湿名方|四神汤,把湿气彻底去净!郑魁山针灸30例独家经验方年,增强体质第一张处方,老少皆宜中医忌口大盘点,你知道多少?肿瘤院士一语道破真相:癌症是“省”出来的膝关节有疼痛,臀部也得检查!胸廓出口综合征的针刀治疗思路浅谈华佗夹脊穴在针刀临床中的应用骨科体格检查全面讲解,值得收藏!不是所有的腰痛、屁股痛都是梨状肌综合征!还有可能是……疼痛必备:脊柱每一节段的定位方法,你掌握了没有呢?最全面详细的脊柱腰段解剖图,值得收藏!年五运六气及养生详解每天“金鸡独立”1分钟!很快发生可喜的变化今日小寒丨怎样养生没事蹲一蹲,竟然能治病!中医教你养生五蹲,效果惊人寿命短的人,吃饭的时候都会有3个坏习惯,希望你一个也不占你以为的好习惯,其实是老年痴呆元凶!(含最全防治手册)脸上长斑,体内必有瘀!按这4个穴位,气色好得不得了!这个清朝的名方,是被验证了年的感冒药!李可老中医说,经方是破解世界性医学难题的一把金钥匙(附李可研究经方的思路)诊断用方的另一捷径——《伤寒论》腹诊大全(收藏)中医亡将亡于中药,中药造假,已经疯狂——作为医者,看着都生气!体检查出“乳腺增生”?中医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案詹文格:谁来拯救中医?!91岁老中医公开57个家传药方中医名家论葛根芩连汤高树中:治疗痛经取十七椎或神阙邓铁涛: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髓“若干年后,如想找纯中医看病,也许要到海外”这个清朝的名方,是被验证了年的感冒药!钱学森:中医是最高层级的生命科学,指引着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

前000+人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gxiaoa.com/mxcd/60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