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锋村位于洪雅县城西北方向,距县城4公里,幅员面积7.8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小组,人。全村以茶叶为支柱产业,现有茶园亩,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是省级文明村、四好村、环境优美示范村和国家级“一村一品”茶叶专业示范村。
作为中山乡茶产业的龙头村,建国70周年来,前锋村凭借着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和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蝶变之路。而这样的变化体现出的是前锋村发展的沧桑巨变,同时,也勾勒出该村实施乡村振兴的坚实脚步。
“黑丛林”的华丽转身
近日,笔者从洪雅县城出发,沿着干净的乡间道路行进二十分钟,便到达前锋村。一进村,一幅自然和谐的富美乡村画卷便呈现在眼前:宽阔平坦的公路上,摩托车、农用车、小轿车,演奏出新时代农村的强劲音符;干净整洁的串户路,连通家家户户,座座别致的乡村小洋楼在夏日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满山遍野的有机茶园,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将整个村紧紧簇拥宛如人间仙境……
“如今的日子越过越有滋味,与70年前比,就像孙悟空翻筋斗,相距十万八千里。”在77岁老支书黄华森的记忆里,过去的前锋村被叫做“黑丛林”,十分的贫穷。“走的是泥巴路,住的是草房,房顶的稻草每年都要翻新,还经常漏雨;脚上穿的是草鞋,衣服老大穿完老二穿,老二穿完老三穿;粮食也不够吃,经常吃野菜。”回忆以前,黄华森感慨,那日子过得真是要多苦有多苦。“那时候的姑娘都不愿意找本地的小伙结婚,都嫁出去了,因为太穷,没有办法。”
解放后,前锋村农民的生活逐步改善。黄华森介绍,解放初期,经过农村土地改革,前锋村改土造田,农民基本实现“耕者有其田”,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大部分人过上勉强能吃饱的日子。后来成立公社,粮食产量显著提升,农民不仅能吃饱,还有一定收入。“但是直到改革开放前,我们还是没有彻底摆脱贫困。”黄华森说,那时候村里还没有茶园,农民多以种农作物为主,要么每亩只有很低的产量,要么价格低得让人难以接受。“产量低收入少的传统农业,保证温饱都困难,更别说致富了。”
转折来自于年。趁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前锋村决定开办村办企业——芒硝厂。“创业难,不管是当今社会还是以前都是如此,相比之下,我们当时办厂有过之而无不及。”黄华森感慨到,没有公路,没有厂房,没有资金,没有技术,凭借的就是一股一定要把事情办好的劲。皇天不负苦心人,通过几个月的努力,黄华森和村民终于开采出了芒硝,并成功熬制。年,芒硝厂开始盈利,此后,村里的芒硝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增加。“最多时村里有几十家芒硝厂。”黄华森回忆,凭借着这股春风,前锋村进入发展阶段,村民们也逐步过上了新的生活。
有机茶产业托起致富梦
然而,芒硝企业在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集体经济搞上去后,如何让受到污染的村子重新焕发光彩,这一直是前锋村干部们考虑的大事。
“之后我们尝试发展多种经营,大量种植烤烟、玉米等经济作物,但都没有让村集体经济重新焕发活力。”黄华森表示,在发展中,前锋村一直都在摸索着前进,虽然走了不少弯路,但幸好最后找到了适合自身发展的致富路。而这条致富路得益于茶产业的发展。
“90年代初,村里只有小面积的茶叶种植,随着全国茶叶行业的逐渐复兴,村两委把握机会,迅速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茶产业。”采访中,原中山乡党委副书记曾建清告诉笔者,前锋村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非常适合茶叶种植,当时茶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给群众增加了收入,带来了实惠。但同时,因为缺乏龙头企业,导致茶叶无品牌,销售处于卖鲜叶的初级阶段,茶农收入也不高。“过去村民都是‘提着兜兜卖鲜叶’,挣的钱只比种水稻多一点点。年,前锋村人均纯收入还不到元,属于乡里中等水平。”
↑前锋村有机茶基地
前锋村该如何破局?
年,在政府的引导下,返乡创业者付志洪回到前锋村,成立雅雨露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带领村民发展有机茶规模种植,前锋村的茶产业得到了“复活”,到年就带动群众人均种茶增收多元。
此后,当选为前锋村党支部书记的付志洪,在做强做优茶产业的基础上,把茶产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采取“村委+公司+协会+农合+旅游”五位联动的模式,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了前锋村生态茶叶发展。
“我们的有机茶先后获得中国、美国、欧盟、日本有机认证,茶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提升,有机茶业源源不断销往全国各地。”付志洪告诉笔者,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昔日落后贫穷的前锋村因茶而声名鹊起,因茶而走上了一条脱贫致富的生态发展之路。
“以前种田,辛辛苦苦一年,亩收入也就几百元,现在种茶一年至少收入1万元,而且还有领头人和专业合作社,我们种茶也比较放心。”谈起种茶,茶农笑得合不拢嘴。
倾力打造有机茶第一村
采访中,行走在前锋村,处处可以闻到茶叶的清香,日趋完善的公路,将一片又一片茶园联起来,时时处处可见茶农忙碌的身影。如今,在茶产业的带动下,前锋村正悄然发生变化,茶园面积不断扩大,村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收入稳步增加。
数据显示,年,前锋村种茶面种已达多亩,人均纯收入达到元,实现产业健康发展,贫困户稳定脱贫。此外,该村道路硬底化、路灯、文体广场、饮水、水利、公厕工程改造等公共基础设施项目逐步完善,村民自觉搞好环境卫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改善村容村貌和生产生活条件,营造了全村致富发展生产的良好氛围。
“几十年前,我们村年人均收入只有百元,现在全村人,去年人均纯收入元。同样的,以往村里见到最多的是架子车,后来慢慢开始有了自行车、农用三轮车,现如今全村70%农户家里有了私家车,甚至有的一家还有好几辆……”细数着村里的变化,村民们无不自豪地说,解放70周年,前锋村人真正富了起来。
有机茶产业的发展,不仅为前锋村这块“黑丛林”土地带来了真金白银,更为其加注了不断向前的力量。
“早在年,‘中国有机茶第一村’项目就提上了日程,确立了‘企业作为投资主体,整合优势产业资源,建设中国有机茶第一村,科学发展乡村旅游’的主题目标。”付志洪介绍,项目以体验茶叶种植、管理、采摘、加工等环节工艺流程为主要旅游产品;以品鉴有机茶、品尝茶膳、观赏茶艺、珍禽观光、特色水产垂钓为配套旅游活动,以感悟孝德文化活动为旅游教育形式,力争到年底,把前锋村建设成为以有机茶叶(品)为主导、乡村旅游协调发展的中国有机茶第一村。
在采访中笔者获悉,为深化有机茶第一村建设,年前锋村还制定了《“”工程:饲养1万头生猪,建设1万亩有机茶,实现纯收入一亿元》的规划。“茶产业转型升级,不仅要在技术层面上有突破,更要在观念上跟上时代步伐。”付志洪表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一定要在前锋村扎下根来,让“中国有机茶第一村”的名号更加名副其实。
如今,村“两委”班子作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心骨和领头雁,前锋村正在源源不断焕发新活力。
来源
牟艳琳/文
编辑
李俊李霞
终审
张成纲
中科出席第十届健康中国论坛大会白癜风的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