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一轮盐业体制改革方案的配套文件,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布相关通知,自明年1月1日开始,食盐价格正式全面放开。此举意味着,存在了近年的中国盐业专营制度悄然改变,食盐将进入自主定价时代。
运城是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因盐而兴的一座城,因而山西见证了盐务制度的发展变迁。盐价放开后,食盐价格将有怎样的波动?山西有著名的盐湖,为什么却不能产食盐?作为碘缺乏病的高发省份,价格放开后是否会带来安全隐患?此次改革将会给盐企带来哪些发展契机?连日来,走访山西省发改委、山西省盐务管理局、山西省盐业公司,为大家一探究竟。
“中国死海”不产食盐,山西食盐从外省调运山西是食盐纯销区,也就是说,山西人日常所用的食盐,%依靠外省调运。一个萦绕在山西人心头的疑问是,被誉为“中国死海”的运城盐湖,为什么不能生产食盐呢?
据《周礼》记载:运城盐池在周代有了苦盐,不炼而成。顾名思义,所谓“苦盐”就是盐味发苦。为什么发苦?这是因为运城盐池池水(卤水)中含有大量的硫酸钠(芒硝)和硫酸镁。在原始的生产方式中,它们都不容易析出,会结晶在盐中。“我记得上世纪70年代,运城周边的居民,能吃到从盐湖里提取出来的‘潞盐’,后来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运城盐慢慢在餐桌上消失了。”63岁的运城人李载民说。运城市南风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运城盐湖停止潞盐生产,转而开采硫酸钠和硫酸镁。目前,利用盐湖的天然资源,主要产品有:无机盐系列,其中,元明粉产销量目前为世界最大,硫化碱、硫酸钡、硫酸镁产销量均为中国第一;洗涤剂系列,包括国内知名品牌奇强洗衣粉、皂类、牙膏等产品。
记者在省盐业公司了解到,山西食盐年销售量为11万吨左右,在全国属于中低水平。北方餐饮口味以“咸鲜”为主,为何山西的食盐销量不高呢?专家分析,这与山西的食品加工业不发达密切相关。以我们日常所需的酱油为例,酱油中的食盐含量约为15%。作为厨邦、海天等酱油品牌的生产加工基地,广东省是我国目前食盐销售量最大的省份。
价格放开后,食盐价格明年或小幅波动早在今年5月5日,国务院就发布了《盐业体制改革方案》。其中就提到“改革食盐政府定价机制”。此次国家发改委发布的通知中明确,放开食盐出厂、批发和零售价格,由企业根据生产经营成本、食盐品质、市场供求状况等因素自主确定。
对于食盐改革后的价格走向,省发改委相关专家预测,盐价全面放开以后,由于各方抢占市场,预计普通食盐的价格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但从长期来看,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食盐价格可能还会步入上涨通道。“边远地区运费又比较高,倘若价格大幅下降,零售商就没有积极性了。”一名商场主管说道。
在多年从事食盐经销的业内人士看来,随着此轮盐业制度改革的深入,除了价格趋于合理,食盐新产品特别是中高端食盐产品供给增加,是盐业体制改革将为消费者带来的一个福利。“越是经济发达的国家,调味品的品种会越多。例如,日本市场的食盐品种多达近千种。”山西盐业公司一名负责人认为,市场充分竞争后,盐的品类将得到细分,价格会随着功能不同而拉开档次。
山西碘缺乏病高发,未来监管更严确保安全山西地处内陆,水土流失严重,属于典型的缺碘地区。省卫计委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省个县(市、区)中,87个县曾有地方性甲状腺肿大(俗称“粗脖子病”)流行,其中27个重病县曾有地方性克汀病发生,在经济文化不发达的老、边、山、穷地区尤为严重。
我省境内,除10个县29个乡镇水碘过高外,其余地区的水碘含量都相对较低。在太原市,娄烦、古交等县市曾是历史上碘缺乏病的重病区。而预防碘缺乏病最经济、有效、安全的办法就是食用合格碘盐。自年国家实施全民食盐加碘干预措施后,年山西实现以县级为单位的碘缺乏病消除目标。
此次盐务制度改革后,如何既能保障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又让百姓吃上健康盐,成为大家关心的话题。对此,山西省盐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放开价格,并不会导致监管缺位。相反,相应的准入和监管会更加严格。山西作为碘缺乏病的重点防控地区,盐务管理部门也将密切与卫生部门联合,保障居民的健康。